如何正确理解公共Wi-Fi的不安全性?

本文已在微信公众号(imovie100,电影票比价平台)首发。


经常能看到网上一些文章大谈黑客利用公共Wi-Fi轻而易举就能获取你手机上的各种信息,再加上文章的各种渲染,给人一种极度神秘感。


而前天本人刚好又看到网易新闻转载的这篇文章。




小编一般都会用吸引人的标题来引导流量,这当然没问题,但如果建立在错误的信息上就不应该了。


这篇内容只是过度的渲染“黑客”如何牛逼以及神秘的入侵用户手机,但并没有给出一个专业性的限定范围,就给人一种无物不侵的错觉,就如同这篇文章会出现如下回复。




支付宝什么的分分钟盗掉?大师收我为徒吧~


错误的信息流加上对事物的不专业性,极容易导致错误流言。针对上面的评论,我准备了一段文字回复,但是却没发表成功,可能是网易屏蔽了较晚的评论?


考虑到网上这些内容非常多,而且极易被人误导。今天我就花点时间给大家解释一下该如何理解公共Wi-Fi的安全性。(建立在我所认知的有限范围内,但想必也足够了)


友情提示:接下来可能涉及到一丁点专业知识,小白用户可直接跳转到总结部分。


什么是不安全的公共Wi-Fi?


在没有坏人的理想世界中,也就没有不安全这个概念,而大部分公共机构也并不会做一些坏事,比如监听用户数据等。


之所以不安全,是因为有人会利用公共Wi-Fi监听你的通信内容。


它们如何做到获取用户的数据?


在互联网世界中,所有内容都是建立在底层的数据请求与回复之上的,比如你要获取一个网页,那么就要先发出一个网页请求,请求与回复都是通过一个专门的传输管道来传输的。


这里的传输管道是指可以传播数据的媒介,常见的包括电话线,光纤,路由器等等。


举个例子,你开车从深圳去北京,如果把车看做是数据包,那么公路就是管道,而高速公路就是传播速度非常快的管道(比如光纤)。



互联网的管道机制跟高速公路类似,也有“收费站”,因为你的请求必须经过“收费站”才能知道接下来应该往哪个方向走。


而距离我们最近的公共Wi-Fi路由器就是第一个“收费站”,专业名称为【网关】,我们的所有请求都会通过这个网关,也就是说它能够获取你的所有请求与回复。


看到这里大家应该有些明白了,“黑客”可以通过模拟一个公共Wi-Fi作为网关,只要你连接上去,那么你所有的访问请求与回复都会经过它,并能被它获取。


事实上,这就是“黑客”的做法,通过使用自己可以控制的无线设备去模拟一些公共Wi-Fi,误导用户连接,这样就能获取该用户的一切互联网交互行为。


哪些数据是能被真正截取的?


讲到这里才算是进入主题,虽然网关能拦截各种互联网请求与回复,但并不意味能被“黑客”有效利用,前提是这些数据没有被加密过。


也就是说,如果数据加密而你又破解不了,那么这些数据就是毫无用处的。


那么数据的加密性到底如何呢?


绝大部分的互联网行为实际上都可分为两类:浏览器请求与app请求。


其实在几年前,智能机还不普及的时候,那个时候app十分稀少,几乎所有网络请求都来自于浏览器,也就是访问网页。那时像百度这种搜索公司的日子可谓非常滋润,因为互联网始终都是一个流量为王的世界,如果用户都通过网页进行搜索访问的话,基本上是避不开百度的,那么百度就能获取大量的访问流量,广告费自然就赚的盆满钵满。可近几年随着app崛起,百度的日子就没那么好过了,因为app会瓜分掉一部分流量,比如现在在网上订餐,谁会用百度搜索?都是直接打开app进行搜索,比如美团,饿了吗这种o2o平台。这也就是为什么百度宁愿砸200亿也要把糯米扶持起来,就是为了能在app的流量世界中分得一瓢。可以想象的是,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搜索行为都将在app中完成,很多细分领域都会在app进行流量导向。


浏览器请求主要就是网页请求,而网页请求可根据加密行为又分为两类:


http请求


大部分网页都是使用的http协议,这类请求在传输过程中内容不会被自动加密,也就是说你获取到的数据基本上都是明文的。如下图果壳网的请求,就是使用的http协议。




这类请求一旦被截获,就能被一览无遗。


而为什么“黑客”能获取你的用户名和密码?设想一下,如果你在登陆这些网站的时候,请求中就包含了用户名和密码呢?


就算是密码专门加过密也没关系,如果我聪明一点,根本不care你的密码是多少,我只要记录下回复请求中的SESSIONID与各种主要COOKIE,然后我会打开自己的浏览器,模拟这些SESSIONID与COOKIE,那么就会自动登录你的账号,接下来就是用你的账号为所欲为了(千万别告诉别人是我教你的)。


https请求


一般来说,涉及到敏感数据的请求都会使用https协议,其实就是在http协议上加上了一层加密行为,也就是你的请求与回复数据会被自动加密,这样就算被拦截也无法进行破解,所以内容本身是安全的。如下图所示:




除此之外,还有些网站为了防止用户的恶意访问,连请求本身都会加密,如果破解不了加密规则,就不能返回正确的数据,比如淘宝。。。别问我是怎么知道的。。。


app请求


这类请求的加密性基本上就是各显身手了,不同的app加密级别差异巨大,比如支付宝和微信,想要破解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有些app的保密级别也很差,基本上还得看开发app的厂商有没有良心了。


值得一提的是,app很多依旧使用的是http请求。


小白预防措施


对于小白用户来说,如何提防才是关键,大概有这些方法可参考:


  • 不使用公共Wi-Fi(应该不会被大部分小白们采纳)

  • 公共场所连接Wi-Fi时,务必看清楚名称,认准官方Wi-Fi源头,比如星巴克的官方Wi-Fi 名称starbuck,不要想当然的就连接上statbuck等故意冒名的Wi-Fi源。

  • 使用公共Wi-Fi时尽量只使用那些加密性非常高的应用,如微信,支付宝。


总之,不要养成有公共Wi-Fi就连接的习惯。不连接你不会损失什么,连接上反而有数据被盗的风险。除非大流量行为,比如观看视频等。无须实时蹭网,否则谁蹭谁还不好说呢。


总结


看完上面所讲,想必大家会有个理性的认知了。通常来说,在公共Wi-Fi被黑之后,危险性最大的是浏览器http请求,其次是一些不靠谱的app请求。而所有“黑客”能获取到的数据,都必须基于你的互联网行为,如果没有任何互联网交互,那么对方也就获取不了任何信息。


很可笑的是,居然有很多人认为黑客会直接控制手机,获取手机主动权,简直是大夸其词,要知道,“黑客”最多只能通过被动的方式去触发行为,比如在http请求返回的数据中添加一段无限循环的恶意脚本,然后你的浏览器可能就会永无止境的弹框等等。。。而一旦使用https加密协议,这些也就不可能做到。


本文“黑客”都加了引号,在很多人眼里这固然是黑客的行为,但了解后又觉得黑客应该更高级一些,期望总是在不断的提高,可能现在认为的“黑客”在未来也会感觉不是黑客了吧。


题外话


最近又有一条消息:通过假冒无线电脑鼠标和键盘可在100米内入侵笔记本电脑,这些设备包含至少七家大厂商,包括罗技、微软、亚马逊。


本质上就是模拟发送无线鼠标或键盘的数据包请求,让电脑误以为是真实的鼠标/键盘操作。(因为漏洞表明:适配器无法识别数据包是由真实鼠标发送的还是由攻击者发送的)


听上去很吓人,但实际作用范围也有限,必须得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 目标用户必须使用带有无线鼠标或无线键盘的设备,所以手机用户大可不必操心。

  • 由于是远程控制鼠标或键盘,中途很有可能被目标用户切入打断,所以黑客还得找一个合适的位置能实时观察用户的行动,以免被发现。


但以防万一,还是尽量不要在公共场所办公,毕竟这只是其中的危险之一。


相关图片来自于互联网

你可能感兴趣的:(http协议,安全,路由器,流量,Wi-F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