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中景观的定义:
狭义的景观:指在几十千米至几百千米的范围内,由不同类型生态系统所组成,具有重复性格局的异质性地理单元。而反映气候、地理、生物、经济、社会和文化综合特征的景观复合体称为区域,狭义的景观和区域即人们通常所指的宏观景观。
广义的景观:包括从微观到宏观不同尺度上,具有异质性或斑块性的空间单元。广义景观概念强调空间异质性,景观的绝对空间尺度随研究对象、方法和目的而变化。
景观是由一系列景观簇的有规律组合过程的有序系统,由小到大,依次如下所述:
景观要素:最小的等级构成成分,包括各种景观要素块,如农田、道路和村庄。
景观要素组:又称景观要素链,由一系列组成结构密切相关的景观要素构成的,可以履行一定景观功能,如演替链、干扰链和功能链等。
景观单元:又称景观功能区,由功能上相关的多种景观要素组构成的相对独立完整的单元,如村落、林场和集镇等。
景观簇:是多个相似景观功能区的有机组合,森林景观簇、农业景观簇、城郊景观簇、城市景观簇。
景观系统:若干景观簇的有规律组合,如南京地区景观系统。
从空间形态、轮廓和分布等基本特征入手,可以区分出斑(patch)、廊(corridor)、基(matrix)、网(net)、缘(edge)5种空间类型。
斑,斑块、拼块、指不同于周围背景的非线性景观生态系统单元;
廊,廊道,指具有线或带形的景观生态系统空间类型;
基,基质,是一定区域内面积最大、分布最广而优质型很突出的景观生态系统,往往表现为斑、廊等的环境背景;
网:网络,是指在景观中将不同的生态系统互相连接起来的一种结构。
缘:又称过渡带、脆弱带、边缘带等,是指景观生态系统之间有显著过渡特征的部分。
景观格局通常是指景观的空间结构特征,具体是指由自然或人为形成的,一系列大小、形状各异,排列不同的景观镶嵌体在景观空间的排列,它即是景观异质性的具体表现,同时又是包括干扰在内的各种生态过程在不同尺度上作用的结果。空间斑块性是景观格局最普遍的形式,它表现在不同的尺度上。景观格局及其变化是自然的和人为的多种因素相互作用所产生的一定区域生态环境体系的综合反映,景观斑块的类型、形状、大小、数量和空间组合既是各种干扰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又影响着该区域的生态过程和边缘效应。
1、斑块面积(CA)、各类斑块的数目(NP)、各类斑块所占百分比(PLAND)
斑块面积和各类斑块所占百分比是进行景观格局计算的基础;
2、斑块密度(PD):用来测定单位面积内某一景观类型的斑块数。
3、最大斑块指数(LPI):各个类型中最大斑块占流域总面积的百分比,是一种简单的优势度测量算法。
4、面积周长分维度指数(PAFRAC):度量斑块或景观类型的复杂程度,当PAFRAC趋于1时,斑块的形状趋于正方形;趋于2时,斑块的形状趋于卷绕。1-PAFRAC-2
5、聚集度指数(AI):如果一个景观由许多离散的小版块组成,其聚集度的值较小;当景观中以少数大斑块为主或同一类型斑块高度连接时,聚集度的值较大。0-AI-100
6、斑块结合度指数(COHESION):测量的是该类型的物理连通性 0-COHESION-100
1、斑块总数(NP)
2、斑块密度(PD)
3、景观形状指数(LSI)
4、面积周长分维度指数(PAFRAC)
5、景观的蔓延度指数(CONTAG)
6、聚集度指数(AI)
7、香农多样性指数(SHDI)
6、香农均匀度指数(SH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