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命名管道FIFO的读写规则

Linux程序设计(第3版)》对于Linux命名管道的读写规则详解的不够详细和清楚,查了些资料,在此总结一下:

 

1.FIFO中读取数据:

约定:如果一个进程为了从FIFO中读取数据而阻塞打开了FIFO,那么称该进程内的读操作为设置了阻塞标志的读操作。

1)如果有进程写打开FIFO,且当前FIFO为空,则对于设置了阻塞标志的读操作来说,将一直阻塞下去,直到有数据可以读时才继续执行;对于没有设置阻塞标志的读操作来说,则返回0个字节,当前errno值为EAGAIN,提醒以后再试。

2)对于设置了阻塞标志的读操作来说,造成阻塞的原因有两种:一、当前FIFO内有数据,但有其它进程在读这些数据;二、FIFO本身为空。

解阻塞的原因是:FIFO中有新的数据写入,不论写入数据量的大小,也不论读操作请求多少数据量,只要有数据写入即可。

3)读打开的阻塞标志只对本进程第一个读操作施加作用,如果本进程中有多个读操作序列,则在第一个读操作被唤醒并完成读操作后,其它将要执行的读操作将不再阻塞,即使在执行读操作时,FIFO中没有数据也一样(此时,读操作返回0)。

4)如果没有进程写打开FIFO,则设置了阻塞标志的读操作会阻塞。

5)如果FIFO中有数据,则设置了阻塞标志的读操作不会因为FIFO中的字节数少于请求的字节数而阻塞,此时,读操作会返回FIFO中现有的数据量。

 

2.FIFO中写入数据:

约定:如果一个进程为了向FIFO中写入数据而阻塞打开FIFO,那么称该进程内的写操作为设置了阻塞标志的写操作。

FIFO的长度是需要考虑的一个很重要因素。系统对任一时刻在一个FIFO中可以存在的数据长度是有限制的。它由#define PIPE_BUF定义,在头文件limits.h中。在Linux和许多其他类UNIX系统中,它的值通常是4096字节,Red Hat Fedora9下是4096,但在某些系统中它可能会小到512字节。

虽然对于只有一个FIFO写进程和一个FIFO的读进程而言,这个限制并不重要,但只使用一个FIFO并允许多个不同进程向一个FIFO读进程发送请求的情况是很常见的。如果几个不同的程序尝试同时向FIFO写数据,能否保证来自不同程序的数据块不相互交错就非常关键了à也就是说,每个写操作必须“原子化”。

 

一、对于设置了阻塞标志的写操作:

1)当要写入的数据量不大于PIPE_BUF时,Linux将保证写入的原子性。如果此时管道空闲缓冲区不足以容纳要写入的字节数,则进入睡眠,直到当缓冲区中能够容纳要写入的字节数时,才开始进行一次性写操作。即写入的数据长度小于等于PIPE_BUF时,那么或者写入全部字节,或者一个字节都不写入,它属于一个一次性行为,具体要看FIFO中是否有足够的缓冲区。

2)当要写入的数据量大于PIPE_BUF时,Linux将不再保证写入的原子性。FIFO缓冲区一有空闲区域,写进程就会试图向管道写入数据,写操作在写完所有请求写的数据后返回。

 

二、对于没有设置阻塞标志的写操作:

1)当要写入的数据量不大于PIPE_BUF时,Linux将保证写入的原子性。如果当前FIFO空闲缓冲区能够容纳请求写入的字节数,写完后成功返回;如果当前FIFO空闲缓冲区不能够容纳请求写入的字节数,则返回EAGAIN错误,提醒以后再写。

2)当要写入的数据量大于PIPE_BUF时,Linux将不再保证写入的原子性。在写满所有FIFO空闲缓冲区后,写操作返回。

 

3.为了对FIFO读写规则验证:

下面提供了两个对 FIFO 的读写程序,适当调节程序中的很少地方或命令行参数就可以对各种 FIFO 读写规则进程验证(待续 )。

#include <sys/types.h>
#include <sys/stat.h>
#include <errno.h>
#include <fcntl.h>
#define FIFO_SERVER "/tmp/fifoserver"
main(int argc,char** argv)
//参数为即将写入的字节数
{
    int fd;
    char w_buf[4096*2];
    int real_wnum;
    memset(w_buf,0,4096*2);
    if((mkfifo(FIFO_SERVER,O_CREAT|O_EXCL)<0)&&(errno!=EEXIST))
        printf("cannot create fifoserver\n");
    if(fd==-1)
        if(errno==ENXIO)
            printf("open error; no reading process\n");
       
         fd=open(FIFO_SERVER,O_WRONLY|O_NONBLOCK,0);
    //设置非阻塞标志
    //fd=open(FIFO_SERVER,O_WRONLY,0);
    //设置阻塞标志
    real_wnum=write(fd,w_buf,2048);
    if(real_wnum==-1)
    {
        if(errno==EAGAIN)
            printf("write to fifo error; try later\n");
    }
    else
        printf("real write num is %d\n",real_wnum);
    real_wnum=write(fd,w_buf,5000);
    //5000用于测试写入字节大于4096时的非原子性
    //real_wnum=write(fd,w_buf,4096);
    //4096用于测试写入字节不大于4096时的原子性
   
    if(real_wnum==-1)
        if(errno==EAGAIN)
            printf("try later\n");
}

#include <sys/types.h>
#include <sys/stat.h>
#include <errno.h>
#include <fcntl.h>
#define FIFO_SERVER "/tmp/fifoserver"
main(int argc,char** argv)
{
    char r_buf[4096*2];
    int  fd;
    int  r_size;
    int  ret_size;
    r_size=atoi(argv[1]);
    printf("requred real read bytes %d\n",r_size);
    memset(r_buf,0,sizeof(r_buf));
    fd=open(FIFO_SERVER,O_RDONLY|O_NONBLOCK,0);
    //fd=open(FIFO_SERVER,O_RDONLY,0);
    //在此处可以把读程序编译成两个不同版本:阻塞版本及非阻塞版本
    if(fd==-1)
    {
        printf("open %s for read error\n");
        exit();   
    }
    while(1)
    {
       
        memset(r_buf,0,sizeof(r_buf));
        ret_size=read(fd,r_buf,r_size);
        if(ret_size==-1)
            if(errno==EAGAIN)
                printf("no data avlaible\n");
        printf("real read bytes %d\n",ret_size);
        sleep(1);
    }   
    pause();
    unlink(FIFO_SERVER);
}

程序应用说明:

把读程序编译成两个不同版本:
阻塞读版本:br
以及非阻塞读版本nbr

把写程序编译成两个四个版本:
非阻塞且请求写的字节数大于PIPE_BUF版本:nbwg
非阻塞且请求写的字节数不大于PIPE_BUF版本:版本nbw
阻塞且请求写的字节数大于PIPE_BUF版本:bwg
阻塞且请求写的字节数不大于PIPE_BUF版本:版本bw

下面将使用br、nbr、w代替相应程序中的阻塞读、非阻塞读

验证阻塞写操作:
当请求写入的数据量大于PIPE_BUF时的非原子性:
nbr 1000
bwg
当请求写入的数据量不大于PIPE_BUF时的原子性:
nbr 1000
bw

验证非阻塞写操作:
当请求写入的数据量大于PIPE_BUF时的非原子性:
nbr 1000
nbwg
请求写入的数据量不大于PIPE_BUF时的原子性:
nbr 1000
nbw

不管写打开的阻塞标志是否设置,在请求写入的字节数大于4096时,都不保证写入的原子性。但二者有本质区别:

对于阻塞写来说,写操作在写满FIFO的空闲区域后,会一直等待,直到写完所有数据为止,请求写入的数据最终都会写入FIFO;

而非阻塞写则在写满FIFO的空闲区域后,就返回(实际写入的字节数),所以有些数据最终不能够写入。

对于读操作的验证则比较简单,不再讨论。

你可能感兴趣的:(Linux命名管道FIFO的读写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