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这个与代码优化有关的选择题 (某公司实习生招聘笔试试题)

程序的完整编译过程分为是:预处理,编译,汇编等,如下关于编译阶段的编译优化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死代码删除指的是编译过程直接抛弃掉被注释的代码;

B、函数内联可以避免函数调用中压栈和退栈的开销

C、For循环的循环控制变量通常很适合调度到寄存器访问

D、强度削弱是指执行时间较短的指令等价的替代执行时间较长的指令


A.    了解编译原理的同学都清楚, 死代码主要是指1. 执行不到的代码. 2. 执行得到, 但没有任何作用的代码。 总而言之一句话: 死代码就是“不产生实际作用”的代码(而不是上面A选项说的那样的)。 举个例子:

#include <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
{
	int a = 1;     // 死代码
	int b = 2;

	cout << b << endl;


	// 死代码
	if(0)
	{
		cout << "hello world" << endl;
	}

	// 死代码
#if 0
	cout << "hello world" << endl;
#endif

	return 0;


	cout << "hello world" << endl; 	// 死代码
}

B.  C++中的inline函数, 在当地展开。 C/C++中的宏也是展开。 都没有什么调用压栈的过程。不过inline和宏又是有差别的, inline在运行时可调式, 宏则死板展开。 而且宏会有边际副作用, 不好。 总之, inline既高效, 又安全。 为什么呢? 咱吃点小菜就明白了:

#include <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 比较宏和inline

#define SQU(x) ((x) * (x))  

inline squ(int x)
{
	return x * x;
}

int main()
{
	int a = 3;
	cout << SQU(++a) << endl; // 25

	int b = 3;
	cout << squ(++b) << endl; // 16

	return 0;
}
 
C.  我们知道, cpu要内存中取i需要一定的时间, 还不如直接在自己身体中的寄存器中取。 实际上, 很多编译器默认做了此类优化, 所以下面的代码在实际开发中并不常见。

#include <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
{
	register int i = 0;
	for(i = 0; i < 100; i++)
	{
		cout << i << endl;
	}

	return 0;
}

D.   强度削弱,很好理解, 就是不让强度那么大, 说白了, 就是用执行时间较短的操作(指令)去地代替一个耗时操作, 如:

#include <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
{	
	int a1 = 5;
	int b1 = 17;
	int c1 = a1 * b1;
	cout << c1 << endl;


	// 强度削弱
	int a2 = 5;
	int b2 = a2 << 4;
	int c2 = a2 + b2;
	cout << c2 << endl;

	return 0;
}

        再如:

#include <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
{	
	int a1 = 24933;
	int b1 = 128;
	int c1 = a1 % b1;
	cout << c1 << endl;



	// 强度削弱
	int a2 = 24933;
	int b2 = 128;      //容易证明 x%(2^n) = x&(2^n - 1),  其中^乘方
	int c2 = a2 & 127;
	cout << c2 << endl;

	return 0;
}
     

        慢慢积累。


你可能感兴趣的:(聊聊这个与代码优化有关的选择题 (某公司实习生招聘笔试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