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生产方式的变迁

我国农村生产方式的变迁

大致上概括我国农村生产方式的变迁主要有四个阶段,1949年之前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1949——1976年是农业生产大合作时期,1977年至今是独家经营的生产方式,从今以后将是农业大合作的时代(这个是自己的推测)。

1949年前,大致上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三皇五帝那时的远古时期,由于自然条件恶劣,猛兽肆虐,不得不靠群体老来维持生活,当时几乎没有剩余的劳动产品。况且一家一户根本就无法生存,生产力的落后,和生活条件的恶劣,也从本质上决定了群居这种群落组织。但这不能算是真正的生产合作,一是因为他们只是被环境所迫,二是因为他们他们生产力的落后,生产大合作是一种高级的生产方式。这之后是接近几千年的独家独户的小农经济生产模式。在这期间,自给自足,还未产生什么大的变化。

1949——1976年期间,自1956年社会主义的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我国农村的生产合作社才基本建立。建立这种生产方式,有以下原因:一、因为多年战争,国民经济凋敝;二、由于周边的国家的威胁;三、和苏联绝交;四、自身发展的迫切愿望;这么多的原因,都要求在中国需要以一种能够需素积聚国力的方式来组织生产和进行社会主义的建设。这种生产方式在建国初期,的确发挥了蓄积国力,团结奋进的作用,对改善国计民生和加强国家工业建设和提供紫云起到了难以磨灭的历史贡献。有利于改善整个国家一穷二白的面貌。综上所述,生产大合作无疑是一个促进经济发展的好方式。但是任何的制度和政策只能适用于一时么人不可适应于一世。经过两人一段时间的经济发展民众的生活得到了一定的改善。然而民众们自私贪婪的本性也逐渐暴露无疑。人们“不患寡而患不均”也就是“不担心分得少而担心大家不平均”的心态,导致了虽然不至于饿死,但是也很难发财的局面。另外国家过于严格的控制,和缺乏竞争机制,逐渐导致了推诿扯皮偷懒的不良风气。所以生产合作到1976年就有了崩溃的危险。三大改造时期曾经有一农民说过这样的话:“一觉醒来,除了老婆,什么东西都不是我的了!”从中也可看出人们对它的一点抵制。这种抵触的阻力被生产大合作运动的激情和强势所压倒,知道现在才显示出不可思议的力量来。生产大合作是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有它的先进性,也有它的历史局限性。它强化了国家对计划的控制,弱化了人民的内力——主观能动性。人民一年四季土里刨食,他们比绝大多说官员更懂得怎样种地,但是把农民固定在框里,这是已经严重阻碍了经济的发展。

1977年之后邓小平上台执政,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做活中国这一盘棋。并且在这个时候又重新允许私有,农民干活交过公粮后,剩下的粮食归农民自己所有。人民群众的热情高涨,这段时间,很显然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解放,人民生活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这段话似箭有几句话的指导意义很大“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落后不是社会主义”。当然这句话啊消减了某些空喊社会主义口号而不顾人民辛苦的官员的气焰。社会之一的优越性,肯定体现在,比资本主义更加发达的生产力上,更能解放生产力上,和更高的人民生活水平上!

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人们精神文明的相应增长,这也为建立一个体制更为健全,社会更加和谐的社会主义提供了保障。

也许不久的将来,中国将要进行一次更为进步的大合作历程,比如机械化农业,人们将在一次走向联合,那是当然也是生产力的又一次大解放。

综上所述,应该明白,无论是原始人的群居,还是近几千年的小农经济,还是建国后到1976年得生产大合作,还是1977年重新实行的独立经济,,这些生产方式都在当时的历史条件小起到了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积极的作用。只不过,随着历史的进步,这些生产方式又变成了阻碍。历史就是这样进步的。历史就是这样向前发展的!

但是这些变化绝对不想1+1-1-2=0一样最后一切终归于零,他们的每一次变化都引起了社会的巨大变革,导致了社会的巨大进步。正如车轮转了一圈又一圈没有丝毫变化,可是这辆车却行到了千里之外一样!

(2011.4.29)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国农村生产方式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