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中国软件国际化路在何方?

拥有雄厚的软件人才资源及巨大市场的中国被称为“软件业的天堂”,但这一天堂里的IT企业却鲜有像国内家电企业那样的跨国壮举。中国软件业不仅要向印度学习,也应向海尔等学习。人们有理由期盼,在国家利好政策纷纷出台,更加有利于发展的大气候业已形成的今天,中国软件业应及早迈出国际化的步伐。 

中国理应成为世界软件大国 

与正雄心勃勃跨出国门的家电企业相比,中国的IT企业应该感到汗颜。 

人们说,中国是软件业发展的天堂。中国拥有大批高素质、高标准、低成本的软件人才。中国有14个软件园区,软件业年产值达到130亿元,有一支由15万软件开发人员、40万软件应用人员组成的软件大军。华裔软件人才在大跨国公司如微软、IBM、英特尔等撑起了一片天,举世公认,在其他行业实属罕见,也足见中国人的聪明才智。 

中国还是一个极其庞大、高速发展的软件市场。微软、英特尔等均在中国设立了研究院。它们一方面看中的是中国优秀的科技人才,另一方面也同时看好中国市场。今年9月底,微软与海尔签定了“全面合作协议”,微软将为海尔量身定制软件,而类似的大订单从国内软件企业似乎还没听说过。 

专家认为,过去20年,中国软件业错失了发展良机。基本软件已被国外厂商控制,中国软件企业无缘进入,因而中国的软件开发主要限于CAD(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财务软件等特别领域的应用软件。但同时,由于重技术、轻市场也是导致中国软件企业在国际市场无所作为的原因之一。 

新政策引领中国软件步入国际舞台 

今年5月17日,国家调整了针对软件业的税收政策,对科技创新项目和企业赋予更多的财税优惠,将软件产品的增值税由17%降至6%,有些产品更可实行零增值税。 

7月11日,国务院出台《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其重要意义在于,相对于对国内ICP企业境外上市的严苛,国务院的这一新政策放宽了软件企业境内境外上市的标准,这有助于形成良好的风险资金退出机制,将解决困扰国内软件企业多年的资金匮乏的问题,同时为这些企业跨出国门、步入国际舞台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随着网络泡沫的破灭,国际风险资金也更加看好国内的软件企业,尤其是掌握有核心技术的软件企业。“中文之星”获得国际风险资金便是国内软件业新千年的一大利好消息。不仅如此,国内大型计算机硬件厂商开始更加重视软件业务,如联想继控股金山软件之后,又收购了在金融财务软件技术方面拥有优势的赢时通;实达注资铭泰和东方龙马;浪潮联手了管理软件企业———软佳。所有这一切,让人预感到了中国软件业发展的“黄金时代”要到来了。 

国际化:学印度,更应学海尔 

众所周知,印度虽然其总体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但软件产业一支独秀。印度现在每年软件出口值达几十亿美元,到2005年,预计将达500亿美元。印度软件发展很大程度上在于其从一开始即主动与国际市场对接,按照客户要求的程序、质量提供服务,因而印度软件业以交货及时、价廉物美而闻名于世。 

国内早有人疾呼“向印度软件业学习”。但对于从事应用软件开发、意欲走上国际化的中国软件企业来说,国内家电企业毕竟是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活生生的榜样。 

国内家电跨国先锋海尔集团最具国际眼光和胆略。海尔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很早就认识到,中国家电企业摆脱国际厂商附庸角色的唯一办法是勇敢地打出自己的品牌。海尔坚持了下来,不仅成为了中国第一大家电企业,而且成了具有世界影响的中国家电品牌,产品销到了13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尔品牌风靡欧美。 

张瑞敏还有一个很有名的“国际化就是本土化”的观点。他认为,本土化可以相对缓解国内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三个难题—————一是消费者对外来品牌的抵触心理;二是进入国的非关税贸易壁垒;三是我们国际商务人才的极度匮乏。海尔“国际化即本土化”的具体做法是,当地设计、当地制造、当地销售,以及当地融资、当地融智。比如在美国,海尔在洛杉矶建立了设计中心,在南卡罗来纳州建立了生产工厂,在纽约建立了营销公司,三位一体,以形成本土化的海尔,其雇员也主要是美国人。 

海尔等在企业管理方面更是享有卓著声誉。海尔1998年进入“哈佛教案”,今年9月张瑞敏又登上了著名的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的讲坛,大力宣讲海尔的“价值链”理论。 

中国软件企业国际化之路怎么走? 

如前所说,目前中国软件企业只是在一些特别应用软件领域如财务软件方面有一些亮点。国内排名数一数二的金蝶国际软件集团的国际化思路和步骤也许对我们有所启发。 

金蝶靠财务软件起家,成立不久就先后两次进行国际融资,第一次是1993年,吸收外籍华人赵西燕3万美元的“天使资金”,创始人徐少春为此大度地让出了公司控股权;第二次是1998年,吸收了全球权威机构———国际数据集团(IDG)的2000万人民币现金入股,这也是IDG第一次向国内软件企业投入巨笔风险资金。 

其次,金蝶成立10余年来几次成功实现企业战略转型,将原来定位于企业财务及管理软件供应商进一步发展为企业管理及电子商务运用供应商,特别是适应国际市场需要,进入以中间件为核心的系统软件领域。据微软等权威机构的专家评定,金蝶自主开发的中间件产品属国际上游水平。目前,这一产品已经形成金蝶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并将成为金蝶拓展国际市场的主打产品和未来的主要增长点。 

与国内同类公司忙于国内A股上市形成鲜明对照的是,金蝶通过努力将于今年底在香港创业板上市,同时也将成为首家进入在国际股市的国内软件企业。在香港上市至少将给金蝶带来以下效应: 

香港是一成熟的国际资本市场,有一套严格的监管体制,将有助于金蝶的管理水平与国际更加接轨;上市后随着募集资金到位,公司的市值将大幅提升,资本机构更趋完善,公司必然由一个区域性公司向国际化公司迈进;有利于公司即时融资和收购兼并等一系列资本市场运作,快速扩充自己的势力;还有一点就是,按照香港创业板法定的认股期权计划,金蝶一批员工将获得期权,公司内部将更加稳定,同时金蝶还可用期权再吸引一批顶尖的国际人才,提升公司的管理及研发水平。 

按照计划,金蝶上市后募集的一批资金将投入到在美国硅谷设立研发中心,研发的国际化也将为金蝶的后续发展奠定更加强大的基石。 

当然,我们也应看到,金蝶的国际化步伐毕竟刚刚起步,前途漫漫。金蝶的目标是到2005年成为国内最大的应用软件供应商,跻身国际软件10强行列。鉴于国内本身的企业管理水平还很低,中国软件企业开发的企业管理软件(如ERP)能成功打到国际市场上去吗?徐少春给记者另一条思路:利用上市后融到的大笔资金,金蝶完全有可能去收购比如一家美国比较成功的ERP软件开发公司,像海尔一样通过“本土化”来实现“国际化”,做到当地融资(金蝶计划下一步到纳斯达克上市)、融智。 

综上所述,中国软件企业的国际化首先要有跨出去的胆识和勇气,软件业本身就是一种“无国界产品”,倚靠中国人的才智完全可以开发出国际水准的产品;中国软件企业还应拓开思路,通过国际融资,进入国际资本市场,以收购兼并等手段实现国际市场的“本土化”经营,缩短与世界级企业先进水平的差距,实现大踏步的跨越;在企业管理方面,大胆吸纳国际人才,提升企业素质。我们对中国软件企业的国际化理应充满信心。 (张云中) 

你可能感兴趣的:(国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