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包与命名
所有的类和方法严格使用驼峰法命名。
例如SSLFilter被更名为SslFilter,其它很多类也是如此。
所有NIO传输类在命名时增加‘Nio’前缀。
因为NIO并不只是socket/datagram传输的实现,所有‘Nio’前缀加在了所有的NIO传输类上。
改变之前:
SocketAcceptor acceptor = new SocketAcceptor();
改变之后:
SocketAcceptor acceptor = new NioSocketAcceptor();
Filter类被重新整理进多重子包内。
随着框架自带的filter实现的数量的增加,所有的filter都被移动到适当的子包中(例如,StreamWriteFilter移至org.apache.mina.filter.stream)。
*.support的所有包被移动到了其父包(或者其他包)中。
为了避免循环依赖,*.support包中的所有类都被移至其父包或者其他包中。你可以在IDE(例如Eclipse)中简单的修正这些包的导入从而避免编译错误。
二、Buffers
MINA ByteBuffer被重命名为IoBuffer。
因为MINA ByteBuffer与JDK中NIO ByteBuffer同名,很多用户发现与其组员沟通时存在很多困难。根据用户的反馈,我们将MINA ByteBuffer重命名为IoBuffer,这不仅使类名称简化,也是类名称更加明晰。
放弃Buffer池,默认使用IoBuffer.allocate(int)来分配heap buffer。
Direct buffer池是MINA早期版本所标榜的众多特性之一。然而根据当今的尺度,在主流的JVM中direct buffers的表现要比heap buffers差。此外,当direct buffer memory的最大值没有被正确设定时,不可预期的OutOfMemoryError也经常出现。
为了使系统内置的IoBuffer性能更加强劲、稳定,Apache MINA项目组将默认的buffer类型由direct改为heap。因为heap buffers并不需要池化,PooledByteBufferAllocator也被移除掉了。由于没有了池的概念,ByteBuffer.acquire() 和 ByteBuffer.release()也被移除掉了。
然而,如果使用的速度太快,分配heap buffers也会成为瓶颈。这是因为分配字节数据如要将所有的元素都置为0,这个操作是消耗内存带宽的。CachedBufferAllocator是针对这种情况使用的,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你还是应该使用默认的SimpleBufferAllocator。
三、启动和配置
IoService的配置被简化了。
在1.x版本中,有很多种方式来配置IoService和它的子接口(例如 IoAcceptor 和 IoConnector)。基本上,有两种配置方法:
在调用bind() 或 connect()时,具体指定一个IoServiceConfig
SocketAcceptor acceptor = new SocketAcceptor(); SocketAcceptorConfig myServiceConfig = new SocketAcceptorConfig(); myServiceConfig.setReuseAddress(true); acceptor.bind(myHandler, myServiceConfig);
使用IoService.defaultConfig属性,此时不需要指定一个IoServiceConfig
SocketAcceptor acceptor = new SocketAcceptor(); acceptor.getDefaultConfig().setReuseAddress(true); acceptor.bind(new InetSocketAddress(8080), myHandler);
配置IoFilterChain是另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因为除了IoServiceConfig内的IoFilterChainBuilder外,还有一个全局的IoFilterChainBuilder,这就意味着使用两个IoFilterChainBuilders来配置一个IoFilterChain。大多数用户使用全局的IoFilterChainBuilder来配置IoFilterChain,并且这就足够了。
针对这种复杂情况,MINA 2.0简化了网络应用程序的启动,请比较下面的代码与前面代码的不同
SocketAcceptor acceptor = new SocketAcceptor(); acceptor.setReuseAddress(true); acceptor.getFilterChain().addLast("myFilter1", new MyFirstFilter()); acceptor.getFilterChain().addLast("myFilter2", new MySecondFilter()); acceptor.getSessionConfig().setTcpNoDelay(true); // You can specify more than one addresses to bind to multiple addresses or interface cards. acceptor.setLocalAddress(new InetSocketAddress(8080)); acceptor.setHandler(myHandler); acceptor.bind(); // New API restricts one bind per acceptor, and you can't bind more than once. // The following statement will raise an exception. acceptor.bind();
你也许意识到与Spring框架整合也将变得更加简单。
四、线程
ThreadModel被移除了。
最初引入ThreadModel的概念为的是简化一个IoService预定义的线程模式。然而,配置线程模式却变得非常简单以至于不能引入新的组建。与其易用性相比,线程模式带了更多的混乱。在2.x中,当你需要的时候,你必须明确的增加一个ExecutorFilter。
ExecutorFilter使用一个特定的Executor实现来维系事件顺序。
在1.x中,可以使用任意的Executor实现来来维系事件顺序,但2.x提供了两个新的ThreadPoolExecutor实现,OrderedThreadPoolExecutor和UnorderedThreadPoolExecutor,ExecutorFilter维系事件顺序,当以下两种情况:当使用默认构造方法时,ExecutorFilter创建一个OrderedThreadPoolExecutor,或者
明确指明使用OrderedThreadPoolExecutor时
OrderedThreadPoolExecutor 和 UnorderedThreadPoolExecutor内部使用了一些架构来防止发生OutOfMemoryError,所以你应该尽量使用这两个类而不是其他Executor的实现。
五、协议编解码
DemuxingProtocolCodecFactory被重写了。
新增了DemuxingProtocolEncoder和DemuxingProtocolDecoder两个类,DemuxingProtocolCodecFactory只是这两个类的外壳。register() 方法被重命名为addMessageEncoder() 和addMessageDecoder(),这个变化使混合使用多个encoders和decoders变得更加自由。
MessageEncoder接口也发生了改变,MessageEncoder.getMessageTypes()被移除了,当你调用addMessageEncoder(),你只需要指明信息的类型,encoder就可以进行正确的编码了。
六、集成
JMX集成被重新设计了。
Sping集成被简化了。
七、其他方面的改变
TransportType更名为TransportMetadata。
TransportType改名是因为它的角色是元数据而不仅仅是一种枚举。
IoSessionLogger被重新设计了。
IoSessionLogger现在实现了SLF4J Logger接口,所以你可以像声明简单SLF4J logger实例一样声明它,这个变化使你不必向其他不必要的部分暴露IoSessionLogger对象。另外,在使用MDC时,请考虑使用简单的MdcInjectionFilter,这时IoSessionLogger是没有必要的。
改变之前:
IoSessionLogger.debug(session, ...);
改变之后:
Logger logger = IoSessionLogger.getLogger(session); logger.debug(...);
BroadcastIoSession被合并到IoSession中。
ReadThrottleFilterBuilder被ReadThrottleFilter替代并最终移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