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 大前端进化史

简单介绍一下大前端的进化史。科普文。大约,可能,差不多会单个写写吧。

原生项目:

APP 调用系统中的控件,系统中的控件分发事件,渲染。
结果:由于系统不同,每个系统都需要一套代码调用系统控件。
Android 大前端进化史_第1张图片

大前端初代目

webview :不能打,但是很能吹
初代目代表:PhoneGap, Apache Cordova, Ionic
由 H5+JS 通过 webview(仍然是系统的控件)实现页面渲染。
Android 大前端进化史_第2张图片
结果:兼容性,流畅性,加载速度,都是瓶颈。而且,不能直接调用原生特有服务(拍照啥的,只有安卓手机有,web没有的),还是需要原生程序员写功能,通过桥接由 JS 调用。

大前端二代目

RN : 能打,不过太年轻
创建飞雷神之术,解决 webview 的性能问题,由 JS -> RN ©->Native 执行渲染。
Android 大前端进化史_第3张图片
飞雷神之术原理:由于 native 可以调用 C ,C可以调用 JS,那么没有什么是增加一个中间层不能解决的,加个 C层,做个 JS 控件 到 Native 控件的映射,再做个三端通信机制就好了。再优化一下渲染,创建一个 DOM 树,计算 different ,只渲染 different 提高效率,一般的小喽啰足以应付,RN 以此成名。

JS代码和原生代码本身都是很快的,瓶颈经常发生在当我们视图从一边转向另一边时。未来构建高质量的应用程序时,我们必须将使用桥接的次数控制到最小。可以预见,在比较复杂的页面滑动时,different 算法,DOM 树的刷新,都是累赘,所以 RN 的列表滑动性能仍然是个问题。并且,显而易见,原生特有服务依然需要原生程序员编写。不过摇一摇的热重载不需要重新打包安装,还是应该给个好评。对了 react 的响应式思想,还是应该学学的,精准而又优雅。

大前端三代目

Flutter :贼能打,就是长得丑(界面酷炫流畅的一逼,代码丑的一逼)
三代目吸取二代目经验,将控件库变成框架的一部分,放到 APP 中,APP 中的控件直接调用 canvas渲染,完全不用系统的控件,这样,就在渲染层达到了跨平台,摒弃了桥接的思想。由于不用系统的控件,所以,集成框架后,包会比较大 (啥也不写就7M),不过这是问题么?还支持热重载,由于文件的加载机制,还可以热更新。简直是大前端的希望啊。
一个好好的面包上,站了一只苍蝇,是比较令人发狂的。Flutter 使用 Dart 语言,Dart是用预编译的方式编译多个平台的原生代码,这允许Flutter直接与平台通信,而不需要通过执行上下文切换的JavaScript桥接器。由于控件是框架的一部分,所以所有的控件,都需要重新学习,看着 API 一点一点敲,是比较闹心的。

Android 大前端进化史_第4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andr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