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最新版的《倚天屠龙记》已于1月5日正式开拍,金庸迷们又有新的谈资了。“武林至尊,宝刀屠龙,号令天下,莫敢不从,倚天不出,谁与争锋”,相信这句话只要是看过《倚天屠龙记》的人都能倒背如流,而屠龙刀与倚天剑到底谁更锋利,也是《倚天屠龙记》中的一大看点。
在超融合的江湖中,也有与屠龙刀与倚天剑相媲美的“利器”。Nutanix最早将超融合的概念带入中国,开辟了一个崭新的产品市场,引来无数模仿者和追随者,其江湖地位堪比“屠龙刀”;诞生于2014年的VMware vSAN,截至目前已在全球超过1万家的企业数据中心里得到部署,是软件定义数据中心最佳的承载者,其江湖影响力不逊于“倚天剑”。
Nutanix与VMware vSAN代表了两种典型的超融合交付方式,Nutanix是一体机的代表,而VMware vSAN是纯软件的代表。不过,从2018年开始,Nutanix也要开始销售超融合的纯软件。在通往云计算的道路上,超融合厂商看来是殊途同归。其实,无论是什么样的架构、什么样的交付方式,那都是浮云,解决当前数据中心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有效降低虚拟化环境下存储的成本和复杂性,使客户获得云计算的全部益处,那才是超融合最基本的立足点。
01
超融合锋芒外露
2017年,在中国的超融合江湖之中,不仅有“屠龙刀”和“倚天剑”光芒四射,更多呈现的是群雄逐鹿的景象,各大中小“门派”都祭出了自己的神兵利器或武功绝招,为的就是在超融合江湖中占有一席之地。2018年,各“门派”之争可能会愈演愈烈,因为超融合已经度过了市场炒作期,真正进入大规模商用期,各“门派”的神兵利器不应束之高阁,而应在各垂直行业的云化应用中真正发挥其扛鼎之功,让行业用户能够看到、亲身感受到超融合的价值所在。
随着传统SAN市场的收缩,2018年,传统存储的开发周期有可有放缓,而这对于云计算和超融合来说则是扩张的良机。2017年,英特尔发布了新一代企业级处理器平台,AMD也携EYPC重回数据中心市场。超融合的软件与x86服务器的共同发展将继续推动传统数据中心的云化变革。毫无疑问,超融合将成为助力数据中心迁移到云的核心组件。VMware认为,这将成为2018年的重中之重。
相比传统存储,超融合的开发和交付周期更短、更灵活,可以更好地满足用户快速变化的应用需求。新的超融合特性不仅将超过传统存储,而且有机会成为企业云的基础支撑。2017年,超融合突破了金融行业这一坚冰,并且在政府、电信、制造、医疗、能源、教育等诸多行业得到了广泛部署。超融合将继续向企业核心应用层面推进也是2018年的一个主脉络。
我们看到,超融合正在大幅度推动各种规模的IT组织发生重大变化。IT组织使用超融合来缩短规划周期,还可以在传统应用和云原生应用中随时按需获取基础架构资源。从虚拟化到超融合再到企业云平台的构建,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正在按部就班地进行中。VMware认为,以VMware vSAN为引领的超融合将更有效、更快速地实现IT部门的整合。超融合架构进一步整合了计算和存储管理,因此IT部门可以重新规划,并对业务部门提出的应用需求做出更快响应。新形成的超融合IT团队可以专注于虚拟机或容器中运行的应用程序的特定需求,以便通过单个管理控制台更快速地调配应用程序,以满足动态业务的需求。
数字化转型并不是纸上谈兵,而是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必要策略和手段。VMware认为,超融合是针对变化的环境加速企业响应的最新科技工具。睿智的公司会将超融合当成是一种核心工具,“倚天剑”之利这时才真正有了用武之地。
02
迎接超融合的春天
现在正值数九寒冬,但是超融合的春天已经来到。
为什么这样说?首先从整个市场的接受度来看,经过过去几年的市场培育,行业用户已经充分认识到,超融合是通向云化之路的阶梯。451 Research的调研发现,51%的受访企业正在进行IT转型,其转型目标主要包括更快的响应速度,削减成本,提高可用性、可靠性和安全性,扩展现有容量,而这些目标与超融合架构带来的益处正好吻合。
其次,从产品和解决方案的角度看,中国目前有三四十家超融合解决解决提供商,其产品和解决方案无论是成熟度还是功能和性能,可以满足行业用户不同层面的需求,更好地支撑企业的数字化转型。
最后,从行业实践来看,超融合正在向各个企业渗透,成为其关键应用的可靠支撑,以及构建下一代软件定义数据中心的基石。超融合在金融、电信、政府、大型企业、云服务商中的成功应用经验,正在更多行业用户中得到快速复制。
作为VMware倡导的软件定义数据中心的重要支柱之一,VMware vSAN超融合方案如今的快速增长势头犹如当年的Hypervisor。IDC于2017年第二季度公布的全球融合系统市场追踪报告显示,当季,VMware vSAN超融合解决方案的收入增长超过 131%,是同期整体市场平均增速的2.7倍;而2017年上半年,基于VMware vSAN的超融合方案占整个市场份额的33.3%。截至目前,VMware vSAN已连续8个季度实现了三位数的快速增长。在超融合领域,VMware vSAN就是一面旗帜。
451 Research于2017年11月完成的一项调查显示,营收超过1亿美元的被调查企业中,47.5%在使用VMware vSAN,远超其他超融合厂商。VMware vSAN引领着超融合向软件模式转型这一潮流。IDC的数据显示,VMware vSAN在超融合软件整体营收中的占比高达40.7%,是同类供应商中份额最大的。软件的灵活性加快速了超融合产品的创新,VMware vSAN每6个月就会交付一个重要的新版本,最新的VMware Cloud on AWS甚至将产品更新的周期缩短到3个月,而传统存储的升级周期通常为18~36个月。
另外,VMware更强调合作伙伴生态的发展,一个开放的、基于软件的平台,可以避免厂商被硬件绑定,拥有更大的灵活性,从而更好地满足多种应用负载的需求。而VMware与以AWS为代表的公有云服务商加强合作,也为企业从传统架构迁移到云开辟了一条便利、安全之路。
IDC预测,2016年至2021年,全球超融合市场的年复合增长率为28.9%,到2021年整体市场营收将达到83亿美元。VMware认为,超融合的增长才刚刚起步。VMware将致力于vSAN的持续创新,不断巩固其在超融合市场的领导者地位。
03
创新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
VMware vSAN之所以能够赢得在超融合市场的领先地位,其中一个关键因素就是VMware vSAN的创新和快速迭代。从2014年诞生至今,VMware vSAN已经从一个技术创新的产品,成长为一个企业级的、成熟的、软件定义存储平台。VMware vSAN的版本已经更新到6.6.1,增加了一系列新功能,进一步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并且简化了日常的运维和管理。
举例来说,VMware vSAN与已经被管理员们广泛使用的VMware vSphere Update Manager (VUM)实现了更紧密的集成,具有更好的兼容性,简化了升级操作;vSAN 6.6.1在vSAN Cloud Analytics中新增了性能诊断功能,通过收集和分析vSAN集群的性能数据,可以准确找出造成性能瓶颈的根本原因,并提供改进和优化建议,这是大数据和智能分析技术与存储相结合的一个典型例证;vSAN 6.6.1支持英特尔新一代至强处理器SKYLAKE-SP,充分利用其强大的处理能力,极大地提升系统整体的性能,最高可将性能提升2.5倍。
另外,vSAN 6.6.1还增加了对于远程办公室和Horizon环境的企业版许可证支持。通常情况下,VMware vSAN是按照 CPU来计算许可证数量的,但是在远程办公室或分支机构的应用场景下,所用的虚拟服务器数量比较少,因此VMware专门提供了按虚机计算许可证数量的ROBO许可证模式。举例来说,在一个分支机构中,物理服务器可能有很多台,但是用到VMware vSAN存储的虚拟服务器可能只有5台,在这种情况下只消耗5个虚似机的vSAN ROBO许可证即可。VMware vSAN的灵活性使得它在不同规模的企业中,以及不同的应用场景下均能灵活部署和应用,“大小通吃”。
作为云计算基础架构和移动商务的全球领导者,VMware不仅在软件定义数据中心领域一枝独秀,而且在企业移动化管理(EMM)市场上也名列前茅。VMware被IDC评为企业移动化管理领域的领导者。在《The Forrester Wave:2017 年第四季度企业移动化管理》报告中,VMware不仅被评为行业领导者,而且其数字化工作空间平台——由 AirWatch支持的 VMware Workspace ONE也获得了同类产品的最高分。IDC同样看好VMware Workspace ONE,在报告中将其评为强固型/物联网设备部署与管理领域的领先解决方案。
从数据中心到云计算,再到新兴的边缘计算领域,VMware的创新精神和专业能力将助企业数字化转型一臂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