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经授权转载自中国电子报(ID:cena1984)
年初,微软宣布全面停止Windows10手机系统及安全系统更新,这意味着微软放弃了智能手机市场。一个月后,微软带着Hololens2回归2019MWC(世界移动通信大会),剑指下一代计算平台入口。3500美元的Hololens2有何玄机?能否让微软抢占第三代计算平台制高点?Hololens在消费市场的普及还有哪些门槛?
定义AR眼镜新标准
如果说VR眼镜的开山之作是Oculus Rift,那AR眼镜的元年产品无疑是2015年发布的Hololens。通过全息光波导技术和SLAM定位,Hololens将全息影像叠加在现实世界,让用户用双手抓取、拖拽虚拟物体,实现多方位的手势互动。在手术室,Hololens可以将CT扫描结果以3D模型方式呈现在医生眼前,如同打开了人体“透视眼”,提升了手术精准性。西班牙的Gregorio Maranon医院就通过特制的Hololens版本,用4.5小时完成了一场常规8.5小时的手术。
在初代基础上,Hololens2将视场角提升一倍,达到52°,PPD达到47个像素,相当于画质从720P升级到2K,并增强了手势交互的精确度和交互方式的多样化。
北京耐德佳显示技术COO 段家喜表示,Hololens2在设备的显示效果上进行了革命性提升,全息图更加逼真,沉浸感得到大幅增强;利用全新的TOF传感器,Hololens2可追踪单手最多25个关节点,并借助内置的AI和语义理解,支持用户以更加自然的手势操作。HoloLens2还引入了眼动追踪传感器,精确追踪用户的两只眼睛,并判断具体的注视点位置。
“这样一方面可以精确调整全息图的合像位置,保质成像的清晰度,防止用户的眩晕。同时通过注视点算法,可以降低设备的渲染负载,提升设备使用体验。”段家喜说。
在骁龙850计算平台、微软第二代HPU和Azure云服务的加持下,武装了手势、眼球、体感、语音等多种交互方式的Hololens2定义了未来AR眼镜的功能标准,让AR眼镜功能真正与手机AR拉开身位。
0glass创始人苏波指出,各种人工智能软硬件结合的算法,让Hololens2为未来AR眼镜定义了传感器。
“就像手机有6轴、9轴的陀螺仪,GPS,温度传感,微软Holo2标配的传感器,每一个算法都是百亿级以上的市场。”苏波说。
抢占第三代计算平台
值得注意的是,Hololens2只有企业版本,不再推出开发者版本,这代表着Hololens短时间内不会涉足C端市场。
微软总裁纳德拉在发布会现场指出,“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的连接,将改变我们的工作方式”。随即,微软宣布了一连串的行业定制计划。例如,微软与合作伙伴Trimble开发了基于Hololens2的头戴式安全设备Trimble XR 10,从事电气、机械行业的工人可以利用这款头盔监控并检查工作流程,查看布线,实现对工作现场的全息信息访问。
美国参数技术公司(PTC)也展示了用全息机器影像培训工人的用例。PTC将与微软合作,利用“免手持”操作指导提升工人效率,改善工业流程。飞利浦医疗、西门子等公司也将与微软展开合作,探索Hololens的商业落地价值。
如果微软将3500美元的Hololens2贸然推向C端市场,难免有噱头的嫌疑,聚焦B端市场,才是微软对Hololens2野心勃勃的证明。苏波向记者指出,纵观计算机、互联网等平台型技术的发展规律,都经历了从国防军工到生产/商业工具再到消费品的转变,微软的布局也不例外。
“微软停产了Windows在小屏的技术支持,也就失去了手机平台的终端入口。Hololens2则搭载Windows10的定制修改版本Windows Holographic操作系统,结合Azure智能云计算能力和边缘计算能力,能帮助微软把第三代计算平台的门守住。一旦市场爆发,立刻能够实现批量化生产。”苏波说。
普及还要迈过两道坎
关注Hololens的消费者,一定记得2015E3大会上Mojang AB与微软工作室共同演示的Hololens版Minecraft(《我的世界》)。来自微软工作室的Saxs Persson用Hololens和Xbox手柄,将Minecraft投射在大屏幕上进行游戏。随着Persson说出口令“创造世界”,Minecraft界面凭空浮现在现场的桌子上,并迅速搭建出复杂的3D世界,Persson用手将整个“世界”抬升起来,浮现出地下错综复杂的矿洞,让现场观众大呼过瘾。
如今,Minecraft制造商Mojang AB已经被微软收购。虽然注重B端,但微软显然没有放弃将Hololens推向C端的念头。那么,Hololens的C端普及还有哪些瓶颈呢?
Hololens之父Alex Kipman表示,52°视场角对于C端消费者来说还不够沉浸。对比VR动辄100度甚至200度以上的视场角,Hololens的视角提升显得缓慢许多。
北京理工大学刘越教授指出,Hololens 52°的视场角,是综合考量头盔体积、造价的结果。在使用AR等透视头盔时,除了计算模块呈现的虚拟影像,还要看到真实场景,而且真实场景不能有任何变形。AR头盔里有一个很小的图像源(光引擎),通过光学系统将图像放大。但是,透过光学系统向外看,周边环境会剧烈变形,需要补偿透镜把放大系统的畸变消除。要实现这些步骤,头盔会势必变得很重。为了减轻重量,AR头盔视场角普遍小于浸没式的VR头盔。
“造价、体积、重量以及对技术指标的要求是互相矛盾的,我们希望AR头盔便宜又轻薄,看周围的环境没有扭曲。在这样的约束条件下,视场角就不可能变的很大。”刘越说。
而另一个让Hololens却步C端市场的原因,就是昂贵的价格。Hololens开发门槛高,用量却相对小,本身的研发、制造、装备成本无法摊薄,很难大幅下调价格。
段家喜向记者指出,Hololens昂贵的身价是由两方面原因造成的,一是设计和研发及概念太过超前,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足够大的生态体系,设备保有量和开发的内容主要局限在行业内,面向C端的应用很少,产品销量在短时间内无法达到非常大的体量;另一方面,微软Hololens2并没有采用通用的核心元器件,而是为设备专门定制了多款核心器件,如第二代定制HPU,大于2.5k辐射点的全息波导等,尤其是全息波导显示器的良率等问题,会导致光学显示模组部件的成本非常昂贵。
“甚至可以认为,微软为了推广其生态体系,3500美元的售价没有完全覆盖其硬件成本。”段家喜说。
要提升用量、摊薄成本,让Hololens在技术与成本之间有更大的自由度,面向B端市场培育需求,并进一步开发面向C端的杀手级应用显得尤为重要。微软正在积极进行技术储备和商业实践,一旦市场条件就绪,微软就能在第三代计算平台占据先发优势。
“对于C端市场来说,AR头显的合适价格应该在500美元以内,和一般的消费者购买一台手机的成本相仿。既然无法将设备做到足够的轻便和便宜,微软可以瞄准B端市场,一边迭代产品,一边教育用户,布局微软生态的未来。”段家喜说。”
以上文章为转载,不代表本报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