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任务算法的性能度量

一.准确率 - accuracy

这个好理解,就是分类正确的样本数占样本总数的比例,但在二分类且正反例不平衡的情况下,这个基本没有参考价值,举个栗子:
在测试集里,有100个sample,99个反例,只有1个正例。如果我的模型不分青红皂白对任意一个sample都预测是反例,那么我的模型的accuracy是 正确的个数/总个数 = 99/100 = 99%,你拿着这个accuracy高达99%的模型屁颠儿屁颠儿的去预测新sample了,而它一个正例都分不出来,有意思么。。。

二.精确率 - precision和召回率 - recall

分类任务算法的性能度量_第1张图片
精确率P=TP/(TP+FP) 表示在预测结果为正例的样本中,有多少是真正的正例。
召回率R=TP/(TP+FN) 表示在所有真正为正例的样本中,有多少被预测出来。
精确率和召回率是一对相对矛盾的度量!
F1值是精确率和召回率的调和均值,即F1=2PR/(P+R),相当于精确率和召回率的综合评价指标。
另外还有Fα值,为F1值的变体, Fα=(α^2+1)PR/(α^2 P+R) ,利用α给P和R赋予不同的权重,若α=1则为F1值。α>1时精确率有更大影响;α<1时召回率有更大影响。

三.P-R曲线

在很多情况下,我们可以根据学习器的预测结果对样例进行排序,排在前面的是学习器认为最可能是正例的样本,排在后面的是学习器认为最不可能是正例的样本,按此顺序逐个把样本作为正例进行预测,则每次可计算当前的精确率和召回率,以精确率为y轴,以召回率为x轴,可以画出下面的P-R曲线。
分类任务算法的性能度量_第2张图片
如果一个学习器的P-R曲线被另一个学习器的P-R曲线完全包住,则可断言后者的性能优于前者,例如上面的A和B优于学习器C,但是A和B的性能无法直接判断,但我们往往仍希望把学习器A和学习器B进行一个比较,我们可以根据曲线下方的面积大小来进行比较,但更常用的是平衡点或者是F1值。平衡点(BEP)是查准率=查全率时的取值,如果这个值较大,则说明学习器的性能较好。而F1 = 2 * P * R /( P + R ),同样,F1值越大,我们可以认为该学习器的性能较好。

四.ROC曲线

ROC(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曲线和AUC常被用来评价一个二值分类器(binary classifier)的优劣。
纵轴为真正例率TPR=TP/(TP+FN)
横轴为假正例率FPR=FP/(FP+TN)
下面看一个例子:
假如我们已经得到了所有样本的概率输出(属于正样本的概率),现在的问题是如何改变“discrimination threashold”?我们根据每个测试样本属于正样本的概率值从大到小排序。下图是一个示例,图中共有20个测试样本,“Class”一栏表示每个测试样本真正的标签(p表示正样本,n表示负样本),“Score”表示每个测试样本属于正样本的概率4。
分类任务算法的性能度量_第3张图片
接下来,我们从高到低,依次将“Score”值作为阈值threshold,当测试样本属于正样本的概率大于或等于这个threshold时,我们认为它为正样本,否则为负样本。举例来说,对于图中的第4个样本,其“Score”值为0.6,那么样本1,2,3,4都被认为是正样本,因为它们的“Score”值都大于等于0.6,而其他样本则都认为是负样本。每次选取一个不同的threshold,我们就可以得到一组FPR和TPR,即ROC曲线上的一点。这样一来,我们一共得到了20组FPR和TPR的值,将它们画在ROC曲线的结果如下图:
分类任务算法的性能度量_第4张图片
当我们将threshold设置为1和0时,分别可以得到ROC曲线上的(0,0)和(1,1)两个点。将这些(FPR,TPR)对连接起来,就得到了ROC曲线。当threshold取值越多,ROC曲线越平滑。

五.AUC的计算

与P-R曲线类似,若一个学习器的ROC曲线被另一个学习器的ROC曲线完全包住,可以认为后者的效果比较好。但一般用AUC(Area under curve)来评测,即ROC曲线下的面积,AUC越大,表示效果越好。

  1. 最直观的,根据AUC这个名称,我们知道,计算出ROC曲线下面的面积,就是AUC的值。事实上,这也是在早期 Machine Learning文献中常见的AUC计算方法。由于我们的测试样本是有限的。我们得到的AUC曲线必然是一个阶梯状的。因此,计算的AUC也就是这些阶梯 下面的面积之和。这样,我们先把score排序(假设score越大,此样本属于正类的概率越大),然后一边扫描就可以得到我们想要的AUC。但是,这么 做有个缺点,就是当多个测试样本的score相等的时候,我们调整一下阈值,得到的不是曲线一个阶梯往上或者往右的延展,而是斜着向上形成一个梯形。此 时,我们就需要计算这个梯形的面积。由此,我们可以看到,用这种方法计算AUC实际上是比较麻烦的。
  2. 一个关于AUC的很有趣的性质是,它和Wilcoxon-Mann-Witney Test是等价的。这个等价关系的证明留在下篇帖子中给出。而Wilcoxon-Mann-Witney Test就是测试任意给一个正类样本和一个负类样本,正类样本的score有多大的概率大于负类样本的score。有了这个定义,我们就得到了另外一中计 算AUC的办法:得到这个概率。我们知道,在有限样本中我们常用的得到概率的办法就是通过频率来估计之。这种估计随着样本规模的扩大而逐渐逼近真实值。这 和上面的方法中,样本数越多,计算的AUC越准确类似,也和计算积分的时候,小区间划分的越细,计算的越准确是同样的道理。具体来说就是统计一下所有的 M×N(M为正类样本的数目,N为负类样本的数目)个正负样本对中,有多少个组中的正样本的score大于负样本的score。当二元组中正负样本的 score相等的时候,按照0.5计算。然后除以MN。实现这个方法的复杂度为O(n^2)。n为样本数(即n=M+N)
  3. 第三种方法实际上和上述第二种方法是一样的,但是复杂度减小了。它也是首先对score从大到小排序,然后令最大score对应的sample 的rank为n,第二大score对应sample的rank为n-1,以此类推。然后把所有的正类样本的rank相加,再减去M-1种两个正样本组合的情况。得到的就是所有的样本中有多少对正类样本的score大于负类样本的score。然后再除以M×N。即
    这里写图片描述
    另外,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再存在score相等的情况时,对相等score的样本,需要 赋予相同的rank(无论这个相等的score是出现在同类样本还是不同类的样本之间,都需要这样处理)。具体操作就是再把所有这些score相等的样本 的rank取平均。然后再使用上述公式。

六.ROC和PR曲线的比较:

在正负样本分布极不均匀的情况下,PR能比ROC更有效的反应分类器的好坏!

你可能感兴趣的:(分类任务算法的性能度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