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战为王:求职招聘类产品竞品分析真实案例

写在前面:

笔者目前在做的是一款校园招聘类产品,现处于持续迭代阶段,所以做竞品分析既是工作必要同时笔者也想把一些做竞品分享的想法分享给大家。可以说这篇文章算是实操实战性非常强的一篇竞品分析文,但笔者不会套用各种模板,而是结合分析目的只针对某些维度进行分析。同时因为文中会涉及到一些不便透露的信息,笔者会做相应的模糊处理,如后文涉及到产品名称时会用“自身产品”来代替,敬请谅解。


一、分析目的

笔者目前在做的产品刚刚完成3.0版本的改版上线从生命周期来看已进入成长期,现处于持续迭代优化阶段。那么在此阶段需要清晰了解竞品动态,跟进竞品动作同时结合自身发展需求做出快速调整,迭代优化产品。所以本文笔者主要从产品功能角度入手,分析对比竞品核心功能、特色功能,挖掘其背后的设计、运营逻辑。

二、竞品筛选

1.自身产品简介

自身产品是属互联网求职招聘行业中的垂直领域,校园招聘类产品,C端产品定位是为应届生在校生提供最高效、可靠、便捷的求职平台。由于业务模式的不同,区别于市场上大多数互联网求职招聘产品的是,除了to C的求职版产品及to B的企业版产品还多增加了厅校版产品(提供给校方用户使用),并且求职版、企业版、厅校版均有web及App两种产品形态,而本文的分析方向还是针对于求职版App端产品。

2.关键词分析

互联网求职招聘产品无疑会涉及到2个核心关键词:招聘、求职。如果在安卓应用市场或苹果App Store中直接搜索会出现成千上万的搜索结果,而根据下载量及月活量来看,排名靠前的有51job、智联招聘、大街、拉勾等一些较知名的求职招聘产品。

其中校招产品还涉及到的另一个关键词:校园,那么与校园相关性更高的职位性质可以发散联想到兼职、实习。直接搜索兼职、实习的结果,而根据下载量及月活量来看,排名靠前的有兼职猫、斗米兼职、考拉兼职、实习僧等求职招聘产品。

最后还是根据自身的产品定位,进行更精准的条件组合:校园招聘

3.确定竞品

在上文通过关键词分析搜索出的产品中也可看出,确定为自身产品的竞品可归为3类:

①用同样或相近的功能解决不同的用户需求,如51job、智联招聘这类产品可以说是大而全的,目标用户包括社会人员及毕业生、在校生,与自身产品存在间接竞争关系。

②用不同的功能解决同样的用户需求,如兼职猫、实习僧这类产品的领域更加垂直,只做校园招聘中的某一细分领域,但目标用户与自身产品相同存在间接竞争关系。

③用同样的功能解决同样的用户需求,这类产品可定性为直接竞品了,存在直接竞争关系。

综上所述,笔者分别选取3类竞品中的1个产品作为竞品样本进行分析其分别是:大街App求职版、实习僧App求职版、校园猎聘App求职版。

三、竞品体验环境

实战为王:求职招聘类产品竞品分析真实案例_第1张图片

四、竞品还原

1.用户视角

1)产品slogan

大街:年轻人的社交招聘

实习僧:让一部分人更早进入职场

猎聘校园:最专业的大学生实习、校招平台

大街的slogan特色鲜明主打社交招聘后文中也会着重分析这一方面;笔者看到实习僧的slogan不免想起36kr的“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感觉有点小小的借鉴;而猎聘校园的slogan就显得中规中矩一些,看不出什么特色。

2)主要页面及常用功能

①大街:

下载安装后,打开大街App首先进入登录页,如不登录无法进入App中。登录成功后进入“逛逛逛”可以看到导航栏中有5个栏目:“机会”、“搭讪”、“逛逛逛”、“消息”、“我”。

处于中间位置的栏目“逛逛逛”实质就是首页,页面结构由上到下是搜索栏、banner、4个分类入口、运营栏目快捷入口、中国好offer、热招职位、HR急招、热门问答、职场生活。其中的运营模块、快捷入口基本为职位、公司的整合包装这里不再赘述。来看一下比较常用的功能,搜索。进行搜索时可以通过职位、公司、人脉3个不同维度进行搜索,搜职位和公司时结果页分别对应的职位列表和公司列表,进行人脉搜索时会检索职位名称、公司名称、姓名中是否含关键词得出搜索结果。

实战为王:求职招聘类产品竞品分析真实案例_第2张图片

“机会”通过左右滑动的交互可对职位进行快速投递(左滑不感兴趣、右滑快速投递),也可以切换为列表模式。在“机会”的公司tab中则是对已关注公司的动态的呈现及一些推荐关注的公司。“搭讪”与“机会”类似只不过是对人脉的左右滑动(左滑不感兴趣、右滑感兴趣),有同事、同行、同学3个tab可切换,同行中会根据简历信息推荐所从事过行业中的HR或行政人事人脉。

实战为王:求职招聘类产品竞品分析真实案例_第3张图片

“消息”中有投递反馈、HR邀约、人才库邀约、消息通知4个分类,下面的列表是按最新时间排序呈现所有类型的消息。

“我”中可以进行简历的编辑,但在当前版本的大街中App端的简历是精简版的,完整版的简历编辑需在web端进行。最常用到的模块是“我的求职”,在“我的订阅”可设置个性订阅条件,这个订阅入口在“机会”中也有呈现。

②实习僧:

下载安装后,打开实习僧App首先进入“机会”,未登录状态下仍可浏览职位等内容,但无法进行功能性操作。可看到导航栏中共有4个栏目:“机会”、“消息”、“论坛”、“我的”。

实战为王:求职招聘类产品竞品分析真实案例_第4张图片

导航中第一个栏目“机会”,页面结构由上至下是搜索栏、banner、关键字快捷搜索、运营栏目、职位列表。其中关键字快捷搜索其实就是搜索固定的关键字,如点击“软件”则结果页为含“软件”关键字的职位列表。运营栏目也是类似的逻辑,如点击“短期实习”则结果页为“地点+短期实习”的职位列表,但不可以进行二次筛选。在登录后就可以设置订阅职位,此时职位列表变为“已订阅”也可以关闭订阅。

实战为王:求职招聘类产品竞品分析真实案例_第5张图片

“消息”中是通过右上角的筛选按钮来筛选不同状态的消息通知。“僧妞”是在线客服入口,如当前时间未有在线客服,可提交问题反馈。

实战为王:求职招聘类产品竞品分析真实案例_第6张图片

“论坛”类似于一个小型社区,可以发帖、跟帖。页面上部“实习真经”、“实习交流”、“谈天说地”、“产品疑问”是几个固定的栏目,下部是“热门”、“全部”、“精华”3个可切换的tab。点击右上角的加号按钮就可以快速发起帖子,左上角是“我的论坛”。

实战为王:求职招聘类产品竞品分析真实案例_第7张图片

我的”中可以进行简历编辑,可在“我的订阅”中设置职位的订阅条件。“发布职位”其实是跳转到相应的下载页,实习僧中并没有做身份切换的功能。在“设置”中可以将首页设置为卡片模式,可进行左右滑动交互操作,但右滑并不是直接投递而是收藏。

③猎聘校园:

实战为王:求职招聘类产品竞品分析真实案例_第8张图片

下载安装后,打开猎聘校园App首先进入“找工作”,未登录状态下仍可浏览职位等内容,但无法进行功能性操作。可以看到导航栏中共有4个栏目:“机会”、“消息”、“动态”、“我”。

实战为王:求职招聘类产品竞品分析真实案例_第9张图片

猎聘校园的首页即“找工作”,页面整体比较简单清晰,除了搜索入口和banner主要呈现的就是职位列表。

“消息”也比较简单没有分类只有消息列表,消息按最新时间排序。

“动态”中是以资讯形式呈现一些职位的专题页,当然也包括一些纯资讯内容。显示方式也没有分类,只有动态列表。

实战为王:求职招聘类产品竞品分析真实案例_第10张图片

“我”中可以进行简历编辑,也可设置“求职意向”但不是职位订阅的逻辑,这里的“求职意向”的设置不会影响首页的职位列表内容。

2.产品视角

由于竞品间均同属一类产品,核心业务逻辑及业务流程基本大同小异。如这篇是互联网求职招聘类产品的竞品分析,那么其核心业务逻辑基本为:求职--招聘这一套不会有太大差异,所以这里笔者直接窥其骨架,对这3个竞品进行信息架构的还原。


实战为王:求职招聘类产品竞品分析真实案例_第11张图片
实战为王:求职招聘类产品竞品分析真实案例_第12张图片


实战为王:求职招聘类产品竞品分析真实案例_第13张图片

五、竞品分析

1.产品定位

作为一款求职招聘类产品,其核心需求基本都是来自两方:求职用户的就业需求,招聘用户的招人需求。但竞品间的目标用户、目标市场可能又不尽相同,产品上也自然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化。这里笔者就对3个竞品的产品定位分别进行分析。

①大街:

其实从大街的slogan“年轻人的社交招聘”就可以大致地概括出其产品定位。目标用户就是“年轻人”,但“年轻人”的定义其实是比较宽泛的,生理年龄是一方面,心理年龄年轻也可以称作“年轻人”。再看“社交招聘”其实是在求职招聘类的核心需求上做了点文章,早在15年5月大街做了重大改版(如图大街在App store中的版本更新记录),全面加入社交元素,可以说让看似枯燥传统的求职招聘变得多了一些趣味性。所以可以将大街产品定位总结成,为“年轻人”提供轻松、便捷的社交招聘平台。

②实习僧:

实习僧的目标市场更加垂直细分,就是做实习岗位的校招,当然这也只是初期的方向,现在的实习僧也在开展与企业间合作的应届毕业生校园招聘业务。所以其产品定位也是比较清晰的,为大学在校生、应届生提供便捷、高效的实习招聘平台。

③猎聘校园:

猎聘校园其实是猎聘将校招业务独立拆分出来的产品,进行单独的运营。其目标用户仍是大学在校生、应届生,但不同于实习僧其业务范围覆盖了所有职位性质,即包含全职、兼职、实习职位。猎聘校园的母公司猎聘网也同属智联、51job时期崛起的互联网招聘企业,其产品也是主打专业这个点,那么其产品定位可总结成,为大学在校生、应届生提供最专业的实习、校招平台,基本与猎聘校园的slogan相符。

2.核心功能

求职招聘类C端产品其核心流程中最重要就是简历的完善及职位的投递,接下来笔者就围绕这两个环节分别对比分析3个竞品的相关核心功能。

1)简历

实战为王:求职招聘类产品竞品分析真实案例_第14张图片

简历可以说是整个求职招聘类C端产品中最重要的模块,那么先来看下大街的简历设计,其实在当前版本(4.6.2)中大街已经弱化了App端的简历功能,App端只保留了“基本信息”、“求职意愿”、“教育经历”、“工作(实习)经历”这4个必填模块。至于大街为什么会在App端做这样大的改动,先要明确两点:①大街App端产品是没有校园版的②在大街web端产品的简历编辑中可以通过切换名片中的“当前身份”,将职业档案类型切换为“白领档案”或“学生档案”,而且切换不同身份时的简历可编辑模块是完全一致的。还有一个逻辑要说明,切换身份可以控制“工作经历”是否必填模块,“白领档案”状态,“工作经历”为必填,“教育经历”虽也是必填但可删除为空;而“学生档案”状态,“工作经历”则是选填,且“教育经历”不可删除。

所以笔者反推这样设计的背后逻辑有2点:

①从求职用户角度看,学生身份的用户与社招用户的不同在于其工作经历,很明显学生大多数是缺少正式工作经历的,那么更多地要让学生展示其在校经历(学生组织工作经验、校内奖励、比赛成绩等等)。

②从招聘者角度看,也是很了解社招和校招的不同的,对待学生求职者更看重在校表现。

实战为王:求职招聘类产品竞品分析真实案例_第15张图片

那么大街为满足两方需求同时减少开发维护的成本,就将适合不同身份求职者的简历选填模块全部展示提供出来在web端进行编辑,用户属于什么身份就编辑一份符合其身份的简历,所以笔者觉得其“名片信息”中身份切换的功能设计非常巧妙。至于为什么要在web端,可以看到大街简历的选填模块多达17个,在App端操作显示是极为不便的。所以将选填模块的完善放在web端是很不错的选择。

那么综合来看大街的简历设计是很灵活而且全面的,由于大街目前正在积极扩展校招业务,其产品也做出相应的调整,在改动的同时也很好地控制了成本。唯一可能影响到体验的就是选填模块的完善一定要在web端进行,但考虑到简历编辑的操作是比较低频的,应该也不会对用户造成太大的影响。

实战为王:求职招聘类产品竞品分析真实案例_第16张图片

在前文中已提到,实习僧的产品定位是比较垂直细分的,其简历主要针对大学在校生、应届生设计。其简历结构也是分为必填和选填两部分,必填项为“基本信息”、“期望实习”,选填项则是针对在校生、应届生设计的8项。

实习僧可以创建2份简历:默认简历、我的简历,在这2份简历中还可分别创建2份英文简历:默认英文简历、我的英文简历。笔者觉得这样的设计也是针对其目标用户的,学生用户求职时职业目标大多都不十分明确甚至迷茫没有十分清晰的规划,考虑到这样的用户特质让其可添加2份简历,确实是很人性化的设计。但实习僧中有一点设计笔者尚未推敲明白其逻辑,在“我的”中有“个人资料”这一模块,但是其编辑内容与简历中的“基本信息”完全一致,而且在这两处进行修改操作后会互相同步数据。也不同于大街的名片功能可以切换身份,目前笔者还未想清楚这一设计的目的,希望各位产品朋友可以说说你的看法。

实战为王:求职招聘类产品竞品分析真实案例_第17张图片

猎聘校园虽然也是做的垂直领域,相比之下其简历的设计就显得中规中矩,“基本信息”、“求职意向”、“自我评价”为必填,剩余10项均为选填,但有一点比较好的体验就是猎聘校园的简历中提示了“简历完整度达到60%才可投递简历”,每完成一项编辑简历完整度会实时更新。

不过猎聘校园的App端和web端有一些小的逻辑没有统一,比如在App端的“求职意向”是不在简历中的,但web端又是简历的一个模块;App端的“自我评价”在简历中是单独的模块,而在web又合并到了简历中“基本信息”里。笔者认为两端产品的逻辑最好统一(除交互和样式),这样用户才不会混乱。而且10个选填模块中有一些其实是可以整合简化的,不同于大街的简历可以自定义配置简历模块,10个表单项的直接呈现对于用户来是说过于繁琐的。

2)投递简历

从前文中提到的求职核心业务流程可看出投递简历是有其前置、后置条件的,会涉及到几个相关的功能模块。

①职位列表

实战为王:求职招聘类产品竞品分析真实案例_第18张图片

通常情况下,不同的入口去到的列表页都是同一列表页,但大街在职位列表的设计上就稍有不同。前文中也已提到在大街的首页“逛逛逛”中也4个分类入口:“全职”、“兼职”、“实习”、“公司”。从分类入口进入到的职位列表是没有直接投递的按钮,而搜索结果页的职位列表有直接投递的按钮,笔者觉得此处设计很切合用户使用场景。可以设想下,从分类进入的职位列表等于是在泛浏览,而通过关键词搜索进入的结果页其实等于用户有较明确的目标时动作的结果,那么结果页中职位的JD其实也都大同小异,用户此时完全可以根据列表中显示的几个重要字段做出判断并投递。

实战为王:求职招聘类产品竞品分析真实案例_第19张图片

说到职位列表中的显示字段,大街中不同职位类型的显示字段也根据其侧重点不尽相同,但除了兼职的薪资待遇有很显眼的样式,在全职、实习列表中的薪资待遇样式并不特别显眼。这里反观实习僧、猎聘校园的职位列表虽没有大街这样较为精巧的设计,但薪资待遇的显示样式要比大街更为突出显眼,而薪资待遇在JD中的用户关注度还是占主要地位。

②职位详情

实战为王:求职招聘类产品竞品分析真实案例_第20张图片

职位详情中的一些基础功能收藏、分享、举报等笔者不再赘述,接下来说说3个竞品中较独特且体验好的设计。先来看下大街,由于其产品定位在其产品中引入了社交元素,职位详情添加了“聊聊看”的功能可以直接与HR在线沟通。还有利用App端的交互特性,在职位详情中大街加入了“继续拖动,查看更多职位”的功能。继续拖动后,最多可显示3个tab:相似职位、推荐职位、该公司在招职位,并且都可进行一键投递。相似职位根据当前职位进行扩展,推荐职位根据求职意愿推荐,如是对发布该职位的公司感兴趣还可以直接浏览该公司在招职位。可以说这样的设计大大增加了单一职位详情页的延展性,扩展出更多使用场景。

实战为王:求职招聘类产品竞品分析真实案例_第21张图片

实习僧的职位详情没有太多的辅助功能,但其中一处交互设计,笔者个人觉得是比较有趣的,就是工作城市的显示。由于实习僧中职位的在企业创建时是可以同时选择多个城市的,但如果全部直接显示的话页面布局会比较难看,而实习僧采用了走马灯的形式显示,既解决了页面布局又可以将全部城市显示对用户来说算是个小惊喜吧。

③投递

这里主要分析下3个竞品对于完成投递的前置、后置条件。还是先看下大街,如要完成简历投递只需简历中必填信息完整所以不会出现投递中断的情况,而前文中已分析过不同身份的简历必填模块所有不同这里不再重复说明。投递成功后,该职位即变为已投递状态,且不可重复投递,同时会跳转到推荐职位引导用户继续投递。整体来看完成投递的用户操作成本很低,而且投递成功后的引导场景衔接也比较流畅。

实战为王:求职招聘类产品竞品分析真实案例_第22张图片

实习僧中的职位在企业创建时可以选择需要的简历语言及是否接收投递邮件,所以用户在投递简历时需要进行选择,如要完成投递简历完整度需达到54%,这里实习僧采用的是完整度规则来做投递前置条件。如符合前置条件还需要再进行一次确认,这里会通过算法计算出与该职位的匹配度提示用户。投递成功后,该职位即变为已投递状态,且不可重复投递。整个流程看似稍微繁琐,但在笔者看来这样的设计多是出于其目标用户为大学在校生、应届生的缘故,为提高用户的求职质量在操作体验上做出了一点点的牺牲。如确认环节的设计,其主要是为了提示用户职位匹配度,笔者觉得这样的权衡是可以接受的。

实战为王:求职招聘类产品竞品分析真实案例_第23张图片

猎聘校园的投递逻辑与实习僧类似,但前置条件不是完整度规则,而是“基本信息”、“联系方式”、“联系方式”这3个固定项,如符合前置条件也需要再进行一次确认但不同于实习僧有匹配度的计算,所以笔者觉得猎聘校园中再次确认的设计过于累赘并无他用。投递成功后,该职位即变为已投递状态,且不可重复投递。猎聘校园中除了常规的投递,某些职位还可以直接进行在线网申,同样面对在校生、应届生用户,这一处设计简化了很多网申步骤很切合其使用场景。

④消息

这里再多说几句关于消息模块,因为完成投递后的后续反馈会在消息列表中呈现,其重要程度也不言而喻。而这3个竞品都无一例外将消息作为一个单独的导航栏目,其中笔者觉得做得不错的是大街,将消息已分类而且也全部消息列表的呈现。实习僧的消息虽有筛选功能,但状态繁多,用户操作压力过大;而且其“撤回”功能的设计也有待商榷,虽说实习僧中也加入了即时通讯功能,但是否需要将纯社交产品中的功能完全照搬?笔者是觉得不需做得太重,核心仍应是求职招聘,除非是像大街一样全面社交化,否则社交应该尽量轻。猎聘校园的消息模块只一个列表,而且无法筛选、删除,体验着实较差。

3)小总结

前文已经将3个竞品的核心功能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这里就其使用体验及市场表现的综合情况以打分(满分为5分)的形式做一个小总结。

综合来看,对于大街的给分都是比较高的,大街也是由于相比实习僧、猎聘校园更早的起步,用户体验方面已做得很好,在App榜单(安卓及iOS)的求职招聘类产品中月活量一直居前10位。实习僧作为一款大学生创业团队的产品,也有其特点后续迭代空间还很多。而猎聘校园虽倚靠强大的母公司猎聘网但目前来看这款校招产品表现比较一般,还需不断打磨。

3.特色功能

在本节中笔者将着重分析3个竞品除核心功能的一些各自产品的特色功能,剖析这些功能的背后逻辑。

1)大街:职场社交、职场问答

说到大街不得不提及其浓厚的社交元素,在改版初期也是被众多用户疯狂吐槽其“不正经”,从开始的饱受争议到现在被用户所接受,大街为什么能坚持在职场社交这条路上前行?笔者来一探究竟。

首先要回溯下招聘求职产品的本质,这类产品其实属于低频接近刚需的工具属性极强。可以设想一下通常情况的求职场景:我在大街上投十几二十份简历,收到了几条面试邀请,最终拿到了一家企业的offer,实际工作中还比较满意,并打算长期在此公司发展了,ok这个时候我已经没有找工作的需求,我也不是整天盯着竞品的产品经理,卸载了吧。虽然很好地服务了用户但最终还是“惨淡收场”。

所以在传统招聘求职类产品中,真的就如张教主所说的“用完即走”,但这句话其实与所有互联网产品都恰恰矛盾,因为还有一句话也很经典“互联网产品皆竞品”。没错所有的产品都在争抢用户的时间,都想黏住用户,而工具型产品的用户粘性极低,基本上就是用完即走。大街同样需要面临这个窘境,而社交无疑是能占据用户时间的一种手段,而且大街又不同于智联、51这样的更老一代招聘求职产品,其App端产品于14年5月上线App Store正值移动互联网火热的时代,大街也有着更重的移动互联网基因。所以选择职场社交这条路来增加用户粘性,是个明智的选择。但又不同于如陌陌的陌生人社交、微信的熟人社交,职场社交更注重的是职场关系,其实说白了就是人脉。

那么再设想下加入职场社交元素的求职场景:我在大街上投十几二十份简历,收到了几条面试邀请,最终拿到了一家企业的offer,实际工作中还比较满意,并打算长期在此公司发展了,ok这个时候我已经没有找工作的需求。但是我发现之前跳槽的同事也在这家公司,还有几个校友也在广州发展,看来我得多扩充下职场人脉了,多认识几个同行,多加几个HR,这个App不卸载了有用。这样一来是不是让用户比较自然又把这工具型产品用了起来,而且在中国这样一个非常看重人际关系的环境中,谁不想多积累些人脉呢?

实战为王:求职招聘类产品竞品分析真实案例_第24张图片

大街的职场社交做得也并不生硬,一致性很好。大街先是在15年1月上线了左右滑动的交互及聊天入口预热,同年5月重大改版采用了类似Tinder(国内对标产品为探探)的产品逻辑,即求职用户与HR互相感兴趣后可直接聊天。后续的优化迭代中,也让用户可以越加主动。在“搭讪”模块中可以直接对同事、同行、同学感兴趣,在高级搜索也可直接搜索人脉,职位详情中可与HR即时沟通,可以说将社交元素渗透到产品各处。

实战为王:求职招聘类产品竞品分析真实案例_第25张图片

除了社交手段,大街还祭出了一招“问答社区”,而且这个时间点也卡的恰到好处。大街的“职答”模块于16年11月上线,16年被称为知识付费元年各大问答产品如知乎、分答、微博问答都极为火爆,大街也借势加入。扩展人脉还不够,有问题就直接问前辈,但相比于职场社交,职答并没有那么重,其入口只是在首页较下面的位置没有单独的导航栏目。也可能对火热的知识付费会变成昙花一现有所顾虑,小试牛刀的做法还是不错的选择。

2)实习僧:职场论坛

实习僧的论坛模块其产品目的无疑也是增强用户粘性。但实习僧的论坛模块并没有很浓厚的社交风,而是偏重论坛社区的运营,其形式也与传统论坛产品无太大差异都是发帖、回帖、评论回复、点赞的逻辑。四个模块中的“实现真经”、“实习交流”经常会有一些官方帖加精,而“谈天说地”、“产品疑问”主要是用户输出内容,这也是其主要的运营模式。对于实习的干货分享主要由产品运营团队主导,其他两个栏目开放给用户运营。

实习僧的论坛模块于16年7月上线App Store,也是处在内容崛起、知识付费的时代做出了这一改动,但其并未跟风做问答、做知识付费,反而玩起了更为传统的社区论坛。这一手迂回打法也颇有些巧妙,因为实习僧面对的目标用户多是90甚至00后的大学生,多数没有经历过web时代,对于论坛这种70、80后非常熟悉的产品形态可能反而会觉得新鲜。而论坛实质也是在输出内容,从其模块上线运营到现在整体表现不俗,几乎每天都会有新帖发布,是可以长期保持活力的。

3)猎聘校园:动态资讯

在前文中已分析的大街、实习僧的特色功能都是笔者很认可的,但是猎聘校园的动态资讯可能笔者要多一些吐槽了。首先看一下动态模块的形态就是一篇篇的动态呈现,类似于微信公众号里的推文,但点开进去的话会发现有一些其实还是某企业的招聘职位,而有的就是纯资讯内容,还有一些外站广告穿插其中。所以笔者对此模块的定位深感模糊,不知道猎聘校园做这个模块的意图到底是什么,这个“动态”概念是否过于宽泛,各种内容混杂其中。

所以笔者觉得如果定位为校招动态的话,就致力打造一个专题招聘页的集合栏目,“动态”就是各企业的招聘内容经过包装的形式呈现出来,这样不仅可以服务于求职用户,还可以做商业化的延伸(即企业付费做专题),比起现在的不伦不类可能会好很多。

六、对比自身产品的反思

前文中已对3个竞品的核心功能及特色进行了较详尽的分析,不难看出功能设计的核心逻辑一定是要切合其产品定位,即明确自身的目标用户,了解目标用户的核心需求。那么本节,笔者将对比竞品反观自身产品存在哪些不足及值得借鉴的点。

1.核心功能

1)简历

还是先说简历,在本次改版前自身产品的简历结构是非常冗余繁杂的,有十几个模块而且一些看上去就是差不多的填写内容。所以本次改动最大的功能之一就是简历,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删减、重组整合最终只有6个模块。现在的简历结构轻量很多,虽然不是做得如大街这样巧妙的逻辑,但总体感觉中规中矩。但是进过对竞品的分析,笔者觉得下一步对于简历的优化迭代,该做一些加法了,为什么这样说呢?大改版前的简历的确过于冗余繁琐,我们就砍掉了很多模块,但是现版本的简历结构你说它适用于社招求职用户可以,适用于学生求职用户也可以。即原有的一些符合学生用户特质的简历模块也被砍掉后,现版本的简历学生用户属性不够鲜明。如大街的自定义添加模块中的“实习经历”、“校内职务”、“校内奖励”模块就是为学生用户量身定制的,实习僧、猎聘校园的简历结构更不必多说,目标用户已明确为学生用户。所以笔者反思自身产品的过程中,已得出下一步简历迭代的方向,要将符合学生用户身份的模块重新加回去。

2)简历投递

①职位列表

其实对于职位列表,笔者并没有太多的改动想法。从表现层的体验来看自身产品可以优化的应该是筛选功能,目前采用的还是传统的下拉列表方式,这里可以考虑更直观的标签式交互,但这类改动的优先级不会太高。

②职位详情

在目前自身产品的职位详情中,已经做了相似职位的推荐,后续可以将推荐职位(根据个性化设置的条件)也增加进去,进一步延伸场景。

③投递

目前的投递前置条件与猎聘校园的类似,规定完善几个固定模块才可进行投递,但是这个条件没有在编辑简历时直接提示,在投递动作发生时才触发判断。所以下一步要把这一点列为高优先级改动需求,提前告诉用户投递条件在简历编辑时显示出来。投递的后置目前没有增加确认环节,由于现还未考虑增加可用户编辑多份简历的功能且职位匹配度的算法也未增加,确认环节也就不需要了。但是实习僧的职位匹配度功能很值得借鉴,尤其是对于学生求职用户,不同于社招用户已有的丰富工作经历,怎样通过学生用户的校内经历、实习经历较准确地计算出职位匹配度是一个值得做精做细的功能。

④消息

最后再说下消息,其实前一章节中笔者也有意强调了3个竞品对于消息模块的设计,对于自身产品很值得反思。目前自身产品的消息还是在“我的”模块中,路径相比于导航栏目太深了,正是因为求职求职招聘产品本身的调性,消息反馈显得尤为重要。所以接下来的优化迭代,消息模块的权重调整同样定为高优先级改动需求。

2.特色功能

通过在前文中对竞品特色功能的分析可以发现一个很明显逻辑就是,其做这些特色功能的目的都是为了促进活跃、提升留存。在前文中笔者也提到,求职招聘本身就是一个非常低频的需求,所以才延伸出职场社交、职场论坛、职场问答这些促活、提升留存的功能。而功能亦是手段,是单从核心功能角度优化无法达成产品目时的一些延伸扩展。

那么在做自身产品时,同样需要围绕这一产品目的进行迭代。而先要明确的一点就是直接地照搬照抄是不可取的做法,虽说目前产品中的技术壁垒越来越当今互联网行业中完全的创新几乎不存在,但如果直接去抄社交、抄论坛这些功能效果不一定好有可能更坏。因为各家已经比较成熟的产品是从产品定位出发经过了很长时间的打磨,最终才得到了用户的认可。

所以笔者认为做特色功能时第一步要做的事仍是回溯自身产品,再次明确自身的产品定位保证大的方向不偏离。

第二步结合现有资源考虑可行性,其实产品手段有很多比如增加用户粘性,常见的社区、社交、成长体系、电商等等,但是要考虑是否有足够的资源做这些功能的扩展。想做社交,当前的流量可以支撑用户玩得起来吗?想做社区,有没有一些关键用户可以持续产出优质内容?想做电商,有没有好的第三方合作,有没有自然的使用场景?如果不能给出一个足够肯定的答案,那就先不要做。不然即使赶出一个功能,后续也无法持续运营。

明确了产品定位及可用资源后,接下来的第三步就要确定做什么。在这里笔者要先说说公司中的可用资源,其实最有优势一点的就是自身产品是有省教育厅的官方背景背书(学生可在产品中直接绑定档案但非强制),所以会将对身份认证这个点进行打磨,类似于微博的加V逻辑,这种加V的效果以身份名牌或者标签的形式在产品中体现,这样已绑定档案的学生用户身份属性就更加凸显,也可以体现整体产品的权威性。那另外一个可发力的点就是招聘会,其实公司对于线下招聘会的运营是比较重的(与学校合作举办的方式),学生用户通过线上报名线下参加,这样的流程就可以采用O2O的运营逻辑对招聘会模块进行打磨。但当前自身产品还缺少一环,就是线上的评论,所以接下来的迭代计划要将其列入。这也是前文中笔者反复提到的促活、提升留存的一种手段,而且相比于社交、论坛、问答,评论是很轻的一种手段但同时可以让用户间发生交流、产生联系。那么最终得出的结论就是要围绕身份认证、招聘会这两个点去做特色功能,持续迭代。但可能有些朋友会提出疑问,这样就能长期黏住用户了吗?确实这样的手段不如社交、论坛强势可能长期保持用户粘性,但还是那个老问题明确产品定位、核心业务,校招季其实周期很短如果能保证学生用户在这个周期留下就达到目的了,因为下个周期内还会有新的用户涌入。所以对于增加用户粘性的功能要做轻不做重。而最后一步,在确定了前三步的问题后就可以开始启动项目进行迭代了。


后记:

其实读者朋友可以发现文中并没有引用太多的数据,不同于笔者上一篇(传送门:快手产品分析)的产品分析文,这篇竞品分析侧重点为功能逻辑的分析,主要以体验中的感受思考及对比自身产品情况得出的一些想法观点来支撑全文。而且笔者建议在做竞品分析时,除非是还处在概念阶段的产品,可以从需求、市场、战略、商业模式、核心功能、运营策略等多个维度进行大而全的分析。如果产品已经上线运营,那就应该有明确的目的,处在什么阶段就应该针对此阶段该做的迭代进行相应的侧重分析。好了还是那句老话,希望各位产品朋友能在产品的路上努力前行。以下是笔者的个人微信号xiaoduo92,欢迎各位朋友一起探讨交流产品心得。

你可能感兴趣的:(实战为王:求职招聘类产品竞品分析真实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