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臭氧层空洞的阴谋论,卓老板的回答

关于臭氧层空洞的阴谋论,卓老板的回答_第1张图片

之前写了一篇《还记得那个南极臭氧空洞吗?它还在吗?》。我在卓老板的那期节目下面留言,分享了我查资料时看到的那篇说“氟利昂破坏臭氧空洞是一个商业阴谋”的文章,提出我的疑问,并且询问他是如何对这类结论做判断的。

没想到卓老板很快就回复了,就此推做了一篇问答推送:氟利昂导致臭氧空洞是谣言吗?

这确实是一个很经典的谣言在传播性上碾压真科学的案例。卓老板提供了两种简易的判断传言真假的方法:①排资论辈;②科学论断里是否包含阴谋论的故事。


1 排资论辈

从第一个方法来说,很多朋友圈里的“科学家研究发现”,都是这样的伪科学。因为暗自符合人们的某些看热闹、猎奇、颠覆已有想法、推翻主流观点、期待神秘力量的心理,而疯传朋友圈。比如“人类的情绪力量有不同的频率等级,正能量频率最高”、“重复烧的开水致癌”、“味精、鸡精致癌”……甚至在一些出版物里也常见这样的伪科学,比如经典的《水知道答案》,就是引人向善的伪科学论证。在这些抓人眼球的论调下,主流科学往往很吃亏。

但实际上,卓老板一直在传达给听众的一种想法就是,现在主流科学的论断之所以为主流,大多是经过无数科学家的正面及反面的论证,才达到可以被普及的程度,很多传言都是一些引用某些科学实验改装、断章取义、挂羊头卖狗肉的谣言。就比如,鸡精和味精实际上长期食用并不会致癌。味精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加热以后生成焦谷氨酸钠,这就是传闻中致癌的物质。但美国食品药品质检总局总结过九千多份相关专业论文,结论是长期服用无害、安全。只有其中所含的钠,也就是咸味吃多了会影响高血压患者的健康。

同样,在氟利昂引发臭氧空洞是谣言这个论调的中,我们可以先“排资论辈”。这是一种极其节省时间和提高准确率的方法。因为我们都不是环境学专业的,更不用说环境学中的各个细分领域。并且就算是对口领域,在看待这个问题的时候,同样需要翻开和研究大量资料和论文,我们只是要判断这个传言的可信度而已。

因此,相信专家组意境充分讨论研究过的结果,是最快速的方法。就像汉子在跟亚亚投资房市的时候,说:“我不赌市,我赌人。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去做。”因此,排资论辈在极大的概率上是有效的。

谣言文章中的唯一科学家观点,是臭氧层其实是科学风造成的,来自吉林大学的杨学祥教授,发表在《美国科学人》杂志中文版上的科普文章。钠氟利昂造成抽样空的的理论背后呢?是一众科学家,其中最有代表性的3位是:保罗克拉茨、马里奥莫利纳、舍伍德罗兰。并且这三位科学家因为这个发现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这是他们的主攻研究。而前者则是在业余生活中提到的臭氧空洞,这一比较,一个是诺贝尔奖级别的结论,一个是科普杂志上的结论,就是职业选手与平民选手之间的差距。并且职业选手往往经过了更加复杂和充分的考验和论证,经历这样的重重打磨,这个结论显然更加可信。

当然了,人们都期待例外,美国科幻大片、灾难片里往往出现的那个改变世界的英雄,就是不被主流所相信的“歪理邪说”,这就是电影编剧和谣言编造者一样,抓住观众的某些心理。当然了,历史上那些颠覆了基础学科的观点,一开始也都是偏门论调逆袭主流观点,但这和朋友圈、网络媒体的不负责任充满逻辑漏洞和无法验证的煽动性内容是有很大差别的。对于没有深度判断能力的我们,相信主流科学论断的安全概率明显更高一些。


2 是否有阴谋论故事

卓老板说:“做判断的第二个标志就是,这个科学论断李是不是包含一个阴谋论的故事,如果包含了,那基本是营销号为了增加可信度加上去的。

对于普通人来说,说大量的科学理论和实验数据我听不懂,但是谣言者所说的“商业竞争中对手抹黑产品”的故事我是能听懂的,并且这个细节更加丰富。而氟利昂造成臭氧空洞的理论,就算用最简单的语言解释也要涉及催化反应,所以一般人感受不深。



科学的真实性不需要装饰,谬论才需要。越是谎言越需要借口,越需要阴谋论的支撑。大概,我们在不断增强自己对各类事物的逻辑判断能力的过程中,都需要不断地培养自己对“故事”的抵抗力,而“阴谋论”更是这种“故事”里的极品,更应避而远之。

由此引申开来,对于日常生活中,你所听说的骇人听闻的消息,可信度又有多高呢?



2017-005-177

你可能感兴趣的:(关于臭氧层空洞的阴谋论,卓老板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