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转型怎么办

一个好朋友在北京工作了一段时间后,最近回到老家开始新的职业生涯。之所以是“新的职业生涯”,还真不是客套,确实工作内容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原来是职业培训师,开发课程讲好课是核心工作,工作边界清晰,时间相对自由可以掌控,而且基本工作状态是自己一个人工作,处理好自己的事情即可,课前需求对接与课上交流互动,也都是在培训的范畴里,工作价值容易衡量,虽然也有些杂事,但总体而言与人打交道偏少,琐碎的事务性工作不多,因此这么多年养成了与之相配套的工作习惯,比如勤于读书、消化吸收后转化为课程内容、辅之以教学形式设计就成为了一门课程。但新工作完全是不同的性质,杂事多、人际互动多、价值感不强,有时候还得委屈自己以响应和满足内部同事的各种需求。反正如果让我做出这样的转变选择,想想都觉得很是焦虑。不过这也引起了我的兴趣,写上几条,权当是如果将来有一天我也做这样的转变,我怎么能够适应好。

第一条:牢记初心。我想如果自己做出这么大的调整,背后一定有自己最真切的需要。回到老家,离父母更近了,时常可以走动。我们一天天在长大,父母一天天在衰老,多一些相处,即便不说是尽孝,但至少让父母能多几分心安。想见的时候也就一个小时的车程,叶落归根不仅是乡土情结,更多还是因为家乡那里还有牵挂的人。年轻的时候拼命奋斗,就想看看自己能做出什么样的事情,现在到了一定的年岁,不能光想着自己了,还有那些需要我们的人,愿意把精力和时间给出去,才是内心平静幸福的源头。这话虽然看似有点不够进取,实际上却是为人的境界又提升了一个台阶。我记得很多年前做call-center的项目,中心里面有一位大姐服务态度特别好,别人一天接听那么长时间的投诉、抱怨甚至责骂,心情沮丧郁闷也在情理之中,但她整天保持了极高的职业素养,真是让人刮目相看钦佩不已。一打听个中秘诀,其实特别简单:在工位隔断挡板上贴了一张她儿子的照片,遇到受不了的时候,想想自己做这份工作是为了谁,希望儿子能够健康成长将来上个好大学甚至还要出国留学,心态就平和了。心中有爱,一切就都有意义。

第二条:工作价值。企业内划分了不同的部门,之所以需要,一定是有其存在的价值,无非是价值显性化程度不同。前台业务部门创造收入,签下一个单子做成一笔业务,自然风光十足人人羡慕;后台支持部门都是为前台服务的,以内部同事为内部客户,前方打仗,后方支援。我们公司的总裁朱总早年在联想集团分管大后台时,上任伊始就动员大家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就是后台支持部门的价值。如果要回顾培训师的成就感,其实还是因为有一颗想帮助他人成长的心,所以才乐此不疲,因为要确立信任所以一开始肯定要把自己做强,内心充满自信,对外服务时就更容易被学员接受和认可。现在转作后台支持工作,其实定位就是帮助他人成功了,没帮助别人解决哪怕一个小问题,看到对方脸上的微笑,我想这也是很有成就感的事情,不过是服务形式不同,助人为快乐之本的核心并没有变化。

第三条:工作乐趣。子曰: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什么工作“专业”是基础门槛,所以要尽快熟悉工作流程和操作要求,界定每一项工作要实现的效果,转化为自己的学习内容,集中一段时间把工作的专业性提升上去,不懂就问,不会就学,不熟就练,想想也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坎。但是,这么做下去也没啥意思,因为总有一天要怀疑这么做的价值何在?所以,就需要进入第二个阶段“乐趣”。对于培训师出身的人,并不是讲课让自己兴奋,而是发现和分享才是真正的乐趣。再平凡和琐碎的工作,如果给自己定一个挑战性目标,不论是效率时间的优化,还是流程协作的梳理,或者是工作方法的提炼,都是手脚在忙碌但心思活络,在工作中发挥自己的创造性,觉得再一般的岗位也能充分释放自己的才华,那种乐趣是金钱和认可无法相比的,那是由内而外的享受。

第四条:接纳自己。生活中总有不如意的时候,有时候因为一些极小的事情卡在那里,有时候因为一些个实在看不过去的人的做派,有时候因为一些误解和非议,有时候因为莫名其妙地被领导说了一顿……凡此种种都是常态,世界从来没有因为谁而变得温情脉脉友善体贴,我们要想得到这些首先就得让自己配得上。但总有配不上的时候,怎么办?大师德韦克发现,失败者的思维是固定模式,而成功者的思维是发展模式,前者认为自己无法成长所以拼命装得很好很聪明,为了让别人认可我们;后者认为自己的水平都是经历造就的,现在可以不聪明,但经历多了复盘多了,自己慢慢就变得很聪明了。所以,还真得脸皮厚一点,很傻很天真,勇敢去做不怕人说,做错就改无时无刻不在学习和进步,太在乎别人的看法往往是个大坑,虽然不能完全freestyle,但是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就在于freestyle的程度,而且据我观察,真的释放自己的人通常都不会太差,至少心里舒服:这就是我,但是我会越来越好!

关注自己想要的,与自己的力量联结,有一颗愿意助人之心,我想再大的转变都能够平稳度过吧。️一切顺利

你可能感兴趣的:(职业转型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