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赛事在线票务行业与猫眼演出竞品分析

本文写于2017年7月,参考了很多网络资料,记得的都已在文中标明出处。


【内容提要】

行业现状:市场巨大,经济体量逐年上升,受互联网影响越来越大。内容商在产业链中具有议价权,价格机制不规范、黄牛横行,消费者时常面临买不到票、跳票、获票不及时等问题;在线票务平台除了少部分之外,都只能做二级代理。

行业趋势:(1)行业前景良好,发展空间巨大;(2)互联网将纵深改变现有运作模式和价值分配,长期“票务”概念将消解;(3) 众在线票务平台将走向寡头化、差异化的市场格局;  (4) 发展将面临政策压力和既有利益方压力

发展建议:(1)向上游延伸,一方面成为一级代理,另一方面亦可给上游提供数据服务和营销服务;(2)通过媒体化、社交化等手段抓用户粘性和多元用户数据,增加与上游议价的砝码;(3)通过商业合作等方式来推动在线选座、电子票等革命性用户体验的产品普及

产品用户特征:20-40岁,有一定购买力的人群,年轻情侣(包括大学生)和夫妇为重点关注对象。

用户核心需求:(1)帮助决策:帮助找到感兴趣的演出;(2)买到票:能以合适的价格买到感兴趣的演出的合适场次的票;(3)获得保障:保障票真、不跳票并及时获得票;(4)退换卖票:行程变更时可以退换或转让

优化建议:从核心需求出发,将单独能从产品层面的优化得到满足的需求点率先进行优化。文中特别分析了“帮助决策”这一需求点的实现在分类列表页上的优化建议。但这一需求的满足前提是猫眼必须上架足够多的SKU,否则分类列表页的优化就是无米之炊。

目录

【内容提要】

1 演出赛事在线票务行业分析

1.1  “演出赛事在线票务行业”概念界定与分类

1.1.1 概念说明

1.1.2 商品属性

1.1.3演出赛事在线票务分类

1.2 演出赛事在线票务产业链与行业现状分析

1.2.1 演出赛事产业链分析

1.2.2 “行业-平台-用户”三方关系与互联网

1.3 演出赛事在线票务行业发展趋势

1.3.1 行业前景:发展空间巨大

1.3.2 产业格局:互联网将纵深改变现有运作模式和价值分配,长期“票务”概念将消解

1.3.3 在线票务平台:寡头化、差异化

1.3.4 发展困境:政策压力和既有利益方压力

2 猫眼演出竞品分析

2.1 猫眼演出的总体情况分析

2.1.1 猫眼自身优势和壁垒

2.1.2 猫眼面临的问题

2.2 用户分析报告

2.2.1 用户画像与消费频次

2.2.2 用户演出票的来源

2.2.3 用户购票渠道

2.2.4 用户购票过程中的痛点

2.2.5 用户选择看演出的标准

2.2.6 用户线上购买演出票时的关注信息

2.2.7 用户情况总结

2.3 产品分析

2.3.1 产品目标和定位

2.3.2 以分类列表页为例比较“帮助决策”的用户需求满足情况

2.3.3 “内容和社交”用户需求满足情况分析

3 总结与建议

3.1 行业方面

3.2 产品方面

附录

附1:  竞品产品功能一览

附2:  竞品产品结构总览


1 演出赛事在线票务行业分析

1.1  “演出赛事在线票务行业”概念界定与分类

1.1.1 概念说明

“演出赛事在线票务”指借助互联网技术,为用户提供本地生活服务中文娱演出和体育赛事类商品线上购票的服务。其中,我们强调用户的线上购票行为,即消费此类商品需要以“票” 为凭证,且用户的购买行为发生在线上。

1.1.2 商品属性

根据“票”的票面信息,主要包括时间、内容、地理位置和价格,即对应时间属性、内容属性、地理位置属性和价格属性。

时间属性而言,演出赛事在线票务有较强的假期依赖性;

内容属性而言,演出赛事在线票务内容丰富品种不一,质量也参差不齐,面向的受众群也各不相同;

地理位置属性而言,所在位置的便利性、地理辐射范围有巨大影响;

价格属性而言,此类商品属于轻奢品,消费者的需求富有一定的弹性。

1.1.3演出赛事在线票务分类

根据上述四类属性,可对演出赛事在线票务从多种角度进行分类,以下主要从内容角度进行分类:

演出赛事在线票务行业与猫眼演出竞品分析_第1张图片

(参考资料:艾瑞咨询《2014年中国休闲娱乐类在线票务行业报告》)

就更广泛的在线票务行业而言,电影、旅游景点等都属于其中,演出赛事在线票务这一块相较而言属于低频消费,只有对少数发烧友型喜好者而言才是中高频。而就演出赛事在线票务而言,具有典型的非标品特征。正由于种类繁多、受众不一,大多情况无法一概而论。不过,由于线下体验消费的特征,在线票务天然具有O2O属性。

根据《2016年中国演出市场年度报告》,2016年我国演出市场总体经济规模达469.22亿元, 相较于2015年的446.59亿元,上升了5.07%。其中,音乐会观众规模达627.73万人,较2015年上升14.65%;话剧观众人数涨幅显著,较2015年增长近13%,平均票价有明显下降,上座率有所提升;专业剧场戏曲演出场次1.52万场, 基本与2015年持平;票房收入8.64亿元,较2015年下降6.78%。

1.2演出赛事在线票务产业链与行业现状分析

1.2.1 演出赛事产业链分析

1.2.1.1 演出赛事产业链

总体来说,文艺演出产业链的内容生产方为文艺表演团体和舞美工程企业以及部分负责演出内容策划的演出经纪机构,发行方主要为演出项目经纪(俗称主办方),演出通过演出场所最后呈现给观众,中间涉及票务的代理、销售环节。

演出赛事在线票务行业与猫眼演出竞品分析_第2张图片

体育赛事的产业链是由赛事主办方主导的,这里的主办方可以是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主办方根据不同的事由或目的组织运动员或俱乐部进行比赛。体育赛事由主办方领导的赛事委员会全权负责赛事的运营,由专门的赛事经营机构负责赛事各事项的执行。观众通过票务机构购票,持票赴指定场馆观看比赛。

演出赛事在线票务行业与猫眼演出竞品分析_第3张图片

(以上两张图根据公开信息,排名不分先后,且并未收录完全,主要参考艾瑞咨询《2014年中国休闲娱乐类在线票务行业报告》)

1.2.1.2票务公司瓶颈与产业链问题

(1)传统演出赛事票务公司的瓶颈

1)盈利模式单一

处于中下游的票务公司只是上游文化产品生产商的销售渠道商,可能是一级代理,也可能是二级分销。票务所有权归主办方所有,手握演员、场地等资源的主办方拥有绝对议价能力,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与票务公司盈利息息相关的演出票的价格。

2)受制于内容

大热的内容属于稀缺品,也不可能由于市场需求就有额外场次(如一些超级赛事、一些大牌明星的演唱会等)。演出淡季,上游没有内容或者没有好的内容,票务公司会陷入“无米之炊”;演出旺季,各种演唱会、音乐会不断,选择与排期不当很可能带来不可避免的损失。票务公司因内容所限,整体生存于上游生产商的钳制之下。

(2)不规范的价格机制

在上述产业链中,目前最顽固的症结就是黄牛问题,黄牛问题甚至成为了半公开化的灰色地带,进而通过一些二手票务平台正在透明化。但黄牛问题只是问题的症状显现,其根本原因还是票面价值难以覆盖主办方成本(至于票面价值为何一定要保持与成本和市场供需不符的数值,则跟艺人等方面的公关目的有关),或者主办方谋求收益最大化,因而主办方拿到主办权后通过少量放票面价票、大量与黄牛合作通过二级市场抬高实际售价来获得盈利空间。也因此,大黄牛可以做到批发价格低廉、票源充足,这也就给了二手在线票务网站空间。然而,为这种人为的半垄断状态导致演出市场恶性竞争、不充分竞争,演出票几经转手价格被抬高导致高票价。

高价对于用户体验来说还不是最严重的问题,毕竟有消费者愿意承担就意味着市场上有这一价格的立足空间。是否能不跳票、票能否及时兑现对消费者而言是更加充满不确定性的糟糕体验。1、不跳票,这个理所当然的需求,在二级市场实现的难度是出乎意料的。票价在二级市场不断上下浮动的,售出时的价格和兑现时的成本有时候悬殊非常大,利益的驱动让黄牛在亏损的时候选择跳票。2、票的兑现速度,价格的浮动会让黄牛选择拉长兑现周期,在利益最大化的时候再选择兑现。选择在淘宝等平台上购票的用户都有过类似经历,开场前才拿到票,或黄牛直接跳票,比起信誉,黄牛更关心的是利益。

不过,要解决这些问题也恰恰是互联网最擅长的,这也是目前互联网平台首要解决的用户基本需求。通过实时的交易价格可以让供给和需求达成一个动态的平衡;通过平台的监管,保障交易的真实可靠,使得线下的灰色交易透明化,保障消费者;能第一时间让消费者获取市场价格信息,规避线下交易的诸多问题。总而言之,在线票务对于二手票务市场而言,不可能根除解决黄牛问题、也不可能靠此回归票面价值,而只能通过最大化消除信息不对称来靠近市场实际供需之下的价格,并给出一定的票源监管和信誉保障。

1.2.2“行业-平台-用户”三方关系与互联网

首先需要说明,确切而言,演出赛事在线票务平台是整个演出赛事行业的一个环节,本不与行业相对而提出。只是由于本报告重点着眼于演出赛事在线票务这个环节,所以单独作为一方,区分于产业中的上游环节而提出。

演出赛事在线票务行业与猫眼演出竞品分析_第4张图片

上图是三方关系的静态图表,而贯穿其中的动态环节就是互联网。正是互联网,将使得这三方之间的关系逐步走向交融深化,不少信息不对称问题将得以解决或缓解。比如,表中所提到的数据,依托于互联网,历史数据将得以沉淀和运用,这将有助于降低投资风险、宣发成本、优化排期、大幅提升用户体验。因此,对于用户侧,可以根据历史数据来做到千人千面,给用户做个性化推荐;对于B端,平台的互联网属性可以兼具媒体宣发功能,因此,可以根据数据帮助B端做有依据的营销、并根据数据评估效果和及时调整;另一方面,甚至可以根据沉淀的数据,平台逐步涉猎上游的投资和内容制作,或者至少也可以给上游的投资方提供数据参考和预测、给生产商提供排期参考。

演出赛事行业与电影行业有不少类似之处,互联网影响下的电影在线票务行业也同样走过了这样一条路。从早期的电影票团购(仅仅提供优惠),到中间的在线选座大战(提供革命性的用户体验),到现在的一方面进军上游制作、投资影视作品,另一方面成为宣发和衍生内容生产平台、甚至衍生品周边的交易平台,这是一条互联网化越来越彻底、平台与上下游越来越纵深交融的发展道路。这对于演出赛事在线票务行业极具参考价值。

1.3演出赛事在线票务行业发展趋势

1.3.1 行业前景:发展空间巨大

根据《2016年中国演出市场年度报告》、《2015年中国演出市场年度报告》,就2014-2016三年数据来看,演出市场的经济规模从2014年的434.32亿元到2015年的446.59亿元,到2016年的469.22亿元,呈逐年上升态势。根据智研咨询发布的《2016-2022年中国演出市场深度调查及发展趋势研究报告》,国内演出市场按演出市场主体结构统计的收入规模由2013年的436.44亿元增长到2015年 的475.43亿元,年均增长率为8.93%

演出赛事在线票务行业与猫眼演出竞品分析_第5张图片

(图表数据来源:文化部《2015年文化发展统计公报》和《中国统计年鉴》)

根据上述数据,全国艺术表演团体的演出收入增长较缓,但团体的家数、演出场次和观众人数均呈现较快的增长趋势。全国艺术表演团体的数量由 2008 年 的 5,114 个增加至 2015 年的 10,787 个,年均增长率为 11.25%;演出场次由 2008 年的85.2万次增加至2015年的210.8万次,年均增长率13.82%。观众人数由2008 年的 63,187 万人次增加至 2015 年的 95,799 万人次,年均增长率 6.13%。

根据上述以往的数据趋势,辅以居民日益增长的消费水平和消费文娱产品需求,加之目前市场鱼龙混杂尚不规范完善,推论这一市场发展空间巨大是合理的。

1.3.2产业格局:互联网将纵深改变现有运作模式和价值分配,长期“票务”概念将消解

根据《2015年中国演出市场年度报告》,2015年中国互联网演艺市场规模近80亿,比2014年上升48%。近年来,演出市场的互联网渗透越来越广泛。

一方面,线上平台在不断从各种角度切入演出市场,除了在线票务,还比如演唱会的在线直播。互联网平台也不满足于仅作网络转播方,纷纷布局线下。例如,乐视音乐参与主办了MTA天漠音乐节和李宇春2016年巡回演唱会;票务平台格瓦拉与十三月文化公司合资成立公司,为艺人唱片、优质巡演提供全方位的运营策略。

另一方面,演出领域也在不断开拓线上业务,例如,上海交响乐团打造“在线数字音乐厅”,加大对大型音乐场馆直播云平台的研发和应用,建立音乐会播出平台;导演赖声川推出网络情景喜剧《王子富愁记》,在剧场实景搭建拍摄,开启生活同步编剧,将现场观众的互动以及征集到的线上观众的意见融入剧本创作中。

具体到在线票务这种电子商务的应用,最终会内化为企业的信息化能力、数据运营能力,将改变现有休闲娱乐类产业的运作模 式。短期内,可能作为现有市场的补充,为现有的休闲娱乐市场提供增量空间。长期看,传统行业的互联网化趋势不可避免,在线票务将作为基础信息化能力对现有休闲娱乐类产业进行流程改造,实现价值重分配。这一点参考上文“行业-平台-用户”三方关系与互联网” 一节,长期而言,互联网必将贯穿上下游彻底影响整个产业链。

票务本身是消费者消费某一商品的凭证。而随着移动终端的发展,相应的新颖的身份验证手段的出现,“验票”这一传统的信息确认方式或将淘汰。消费者可以凭移动终端、随身携带物甚至身体的一部分作为验证凭证,通过特定的仪器验证入场。在线票务终将泛化为内容消费或服务类消费的电子商务模式。而随着互联网化,线上渗透率的提升,这将促进休闲娱乐行业去媒介化的趋势。这一趋势发展缓慢,但发展势头不容小觑,并且已多有应用。

1.3.3 在线票务平台:寡头化、差异化

这一推论是结合电影在线票务发展历程和目前的演出赛事发展趋势得出的结论。笔者亲历了电影在线票务的多方补贴大战,而后多方合并定下市场格局,进化成寡头化市场。如今,各寡头又根据自身定位,逐渐形成了不同的发展方向,实现了差异化下的共生状态。

如今,演出赛事在线票务处于多方百花齐放的状态,尚未洗牌完成。但将来也将达到这样一个寡头化、差异化的市场格局是可以预见的。目前,二级票务市场已具规模,运作二级票务的互联网平台不断出现,西十区、有票、牛魔王、一号票仓等平台还获得了融资,各平台的运营模式不尽相同。

演出赛事在线票务行业与猫眼演出竞品分析_第6张图片

(数据来源:娱乐资本论,截至2016年11月)

除了这些二手在线票务平台,大麦网也于2017年三月被阿里全资收购。可以看到,资本正在注入这一行业,这与当年电影票务市场又是极其类似的。

1.3.4 发展困境:政策压力和既有利益方压力

演出赛事在线票务在发展过程中,若无法处理好与既有产业相关方的利益关系,易受到来自既有产业链利益相关方的挤压。这些压力主要表现为对商品价格的控制、对票务系统的控制和对数据的控制等。传统势力或许会联合政府的力量重塑行业秩序,挤压创新在线票务企业的生存空间。

这也是电影在线票务一直以来在面对的问题,比如,出票问题至今无法电子化不是技术的问题,而是会动票务系统这个既有利益方利益的问题。

2 猫眼演出竞品分析

本竞品分析主要分为三个部分,首先是猫眼演出的总体情况分析;其次是该行业目标用户的分析报告;最后是与四个竞品的产品分析对比。

2.1猫眼演出的总体情况分析

2.1.1 猫眼自身优势和壁垒:

【 B端】

1、合作基础好:无论是猫眼电影还是美团点评,都具有相当的与B端合作经历,具有的用户体量基础和平台资历等多方条件优势有利于接洽一级票务总代

2、目前合作关系好:目前已与永乐、摩天轮、票牛等多方形成了合作关系

【C端】

1、获客优势:在电影票务上积累了相当体量的用户资源,且这部分用户与演出票务的目标用户具有高程度的覆盖性,美团点评两侧平台也具有更广大的用户资源,在App孤岛化的背景下具有获客优势

2、用户属性优势:无论是猫眼电影还是大众点评,用户都具有生产高质量UGC的特征,在后续内容方面具有此用户属性和用户氛围优势

【平台】

1、可信度高:一方面由于其历史积累、品牌和背景,对B端对C端都有信誉方面的保障,信任门槛低;另一方面体量大有更好的基础提供保障类服务,而根据上述用户分析报告,安全性顾虑本就是用户痛点之一

2、频次和整合优势:一方面,美团点评两侧立足于各个方面的本地生活,具有为用户拓展一条龙服务的天然优势,演出票务可称为其中的一环;另一方面,三侧App相对于演出都具有更高频的特征,利于高频拉动低频

3、数据优势:根据猫眼电影、美团点评三侧的用户体量和各类目的情况,具有最大的用户数据,因此对用户的个性化服务、对B端的科学营销和排期都有很大的发挥前景

2.1.2 猫眼面临的问题

与上游的合作方面,猫眼在演出类属于初涉,与上游内容生产商并没有过合作,打通供应链接洽各类演出总代必然面临各方已经在行业中耕耘多年的公司竞争。但演出行业也正在经历互联网化,而猫眼相对于传统票务公司具有鲜明的互联网特色和优势,是一个非常良好的合作前提。

用户方面,猫眼的用户尚无在平台中有演出类别的认知,将平台用户转化为演出用户需假以时日。不过好在电影和演出的跨度并不大,电影用户形成对猫眼演出的认知过渡是非常自然的。

就自身平台而言,目前猫眼独立app尚未接入演出赛事,猫眼具有的用户及其数据也尚未进入开发利用的阶段。

2.2 用户分析报告

对于猫眼及其竞品的产品层分析对比,前提是用户侧的实际需求和使用场景,因此以下先做一份简要的目标用户的调研报告。文中用户调研报告的数据来源主要是2016年百度出品的《演出票行业调研报告》。

2.2.1 用户画像与消费频次

根据上述行业调研报告,演出票购买人群主要有两大特色,一是属于爱休闲、重娱乐的年轻一族,二是多见年轻情侣及小夫妻。观演人群中,学生群体占有较高比例,达41%;在性别方面,男女两性势均力敌,男性51%,女性49%,差别几乎可忽略不计。从观演频率上看,有男女朋友的情侣以及已婚没有孩子的小夫妻具有更高的观演频率。

演出赛事在线票务行业与猫眼演出竞品分析_第7张图片

(数据来源:2016百度《演出票行业调研报告》)

2.2.2 用户演出票的来源

演出赛事在线票务行业与猫眼演出竞品分析_第8张图片

(数据来源:2016百度《演出票行业调研报告》)

2.2.3 用户购票渠道

演出赛事在线票务行业与猫眼演出竞品分析_第9张图片

(数据来源:2016百度《演出票行业调研报告》)

2.2.4 用户购票过程中的痛点

演出赛事在线票务行业与猫眼演出竞品分析_第10张图片

(数据来源:2016百度《演出票行业调研报告》)

2.2.5 用户选择看演出的标准

演出赛事在线票务行业与猫眼演出竞品分析_第11张图片

(数据来源:2016百度《演出票行业调研报告》)

2.2.6 用户线上购买演出票时的关注信息

演出赛事在线票务行业与猫眼演出竞品分析_第12张图片

(数据来源:2016百度《演出票行业调研报告》)

2.2.7 用户情况总结

目标用户为20-40岁,有一定购买力的人群,年轻情侣(包括大学生)和夫妇为重点关注对象。

用户需求整理如下:

演出赛事在线票务行业与猫眼演出竞品分析_第13张图片

需求痛点整理如下:

演出赛事在线票务行业与猫眼演出竞品分析_第14张图片

需求场景主要包括碎片化时的随意/有目的浏览、休息时大段时间的随意/有目的浏览。

2.3 产品分析

本竞品分析报告只对直接竞品进行分析,未收录任何潜在竞品、转移性竞品进行分析比对。直接竞品指的是当前以及在可预期的未来一段时间内与猫眼演出直接形成竞争关系的产品。

演出赛事在线票务行业的产品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大麦为代表的一级市场产品,另一类则是以西十区、票牛等为代表的二级市场产品,即二手票务平台。两者均属于猫眼演出的直接竞争对象。本文选取大麦、永乐票务、西十区、票牛作为对比竞品,囊括了这两大类的主流产品,并都在目前的市场上有一定的影响力。

本文的产品体验环境为安卓6.0,对比产品的版本情况如下:

大众点评V9.2.6

大麦网V5.8.4

永乐票务 V3.3.4

西十区 V3.8.1

票牛 V3.11.0

首先,根据上文用户分析报告中的需求痛点一表,现将用户核心需求归为以下四点:

帮助决策:帮助找到感兴趣的演出

买到票:能以合适的价格买到感兴趣的合适场次的票

获得保障:保障票真、不跳票并及时获得票

退换卖票:行程变更时可以退换或转让

除了以上四大核心需求,笔者认为另一非核心需求也应得到相当的关注,即内容与社交。这一需求一方面是当前逐渐在崛起的用户基本需求以外的新需求,另一方面,也是平台自身的核心需求。根据前文的行业分析可知,演出行业是处于一个内容方占据主导的场面,票务平台如果要掌握话语权要么需要占据上游,要么就需要和票友站在一起。所以,平台除了简单的售票之外,通过内容和社交增强用户粘性、聚拢用户、增加用户在线时长,并获得更多元的用户数据,使得平台不再只是一个单纯的售票渠道时,平台才有和内容方谈条件的砝码。

其次,虽然核心需求如上所列大致有五方面,但每一个产品不一定打算解决这每一个需求。相反,根据自身的产品目标和市场策略、或者受限于上下游资源限制,很可能只是集中解决其中一个或部分需求,并以此为特色主打相应的目标人群。因此,在分析这五大需求及其在产品上的场景化实现之前,首先需要分析一下各自的产品定位和目标。

最后,这五个需求并不都是通过产品化路径可以实现的,所以下方的比较将重点关注产品化路径可以大程度解决的需求。举例来说,用户痛点中的一大难题“买不到票”,产品化路径就很难真正解决这一问题。买不到票和卖不掉票两个问题是同时存在的,市场供需加之黄牛炒卖,这一产业链和市场供需问题不可能通过产品路径解决。所以,更大的层面上,平台需要更深的商务合作和上下游接洽,这也是今后必然的发展方向之一。又比如票的保障问题,更多是平台层面的决策和操作问题,产品上只能决定如何展现这些服务。综上,下文将先进行产品目标和定位分析,而后重点就“帮助决策”与“内容和社交”两个核心需求点进行产品分析。文末附有这五个产品的功能点情况一览和各自的产品结构图。

2.3.1 产品目标和定位

演出赛事在线票务行业与猫眼演出竞品分析_第15张图片

结合slogan和产品定位初览,可以看到,猫眼、大麦、永乐是比较综合的,大麦更注重产业链上下的整合,是多家内容商的总代,票源稳定丰富并且靠谱;永乐的互联网特色较淡;西十区和票牛更为注重淘票和二手票的流转问题,互联网特色鲜明,并率先开始了内容和社区的建设。

演出赛事在线票务行业与猫眼演出竞品分析_第16张图片

就猫眼而言,五个方面都还有比较大的发挥空间。票源方面有待接触上游内容商做直接总代,决策方面有待优化基本功能以及用户体量大以后的数据化个性推荐功能。目前猫眼app尚未接入演出板块,所以猫眼强大的内容特色在演出这一块尚无体现。目前满足的是选票、购票的基本用户需求。但猫眼本身的产品目标是娱乐业的媒体化交易平台,所以推测后续必然会接入更多的内容。

2.3.2 以分类列表页为例比较“帮助决策”的用户需求满足情况

演出赛事在线票务行业与猫眼演出竞品分析_第17张图片

根据“找到感兴趣的演出”的用户需求,用户在来到票务类app首页后的状态可以区分为:

(1)有明确的要看的演出 → 搜索该演出关键字

(2)没有明确的意向,希望发现有兴趣的演出 → 首页banner推荐、热门推荐、个性推荐、专题推荐;或者,直接进入分类列表页。

因此,分类列表页对用户的核心价值在于:帮助没有明确意向的用户发现有兴趣的演出。

2.3.2.1 用户在分类列表页的需求和操作路径

既然是重点服务于“没有明确意向”的用户,帮助他们发现有兴趣的演出,那么用户在这个页面符合预期的完整行为路径应该是:

Step 1:用户根据自身需求,细化演出的筛选范围

Step 2:用户依照自己关注的重点,对演出进行排序

Step 3:用户发现感兴趣的演出,点击进入查看详细信息

其中,Step 1&2都并非必须的,“发现感兴趣的演出”才是核心

2.3.2.2 该用户需求的满足与对猫眼的分析和建议

(1)更多维的组合筛选:for Step 1

为帮助不同关注点的用户筛选出符合其需求的演出,除了子类目之外,快速切换城市、圈定时间范围都是比较有效的手段。目前猫眼在这一块是欠缺的,演出相比其他本地化生活服务,地域辐射范围更广,因此在列表页直接切换城市是比较刚性的需求。根据演出时间进行筛选也是非常符合用户的筛选需求的,猫眼在这一块也是需要优化的。后续还可以考虑加入一些特性的筛选,如“可选座”、“电子票”、“有优惠”等。

(2)更多样的排序方式: for Step 2

依据用户的关注重点, 依照人气、销量、  价格、演出时间、发售时间等排序都是比较符合用户需求的。猫眼的按照距离其实依然是更符合本地生活服务的排序方式,可能并不是最适合演出类目。

(3)更好的演出推荐:for Step 3

1)为了让用户可以不需要“筛选”、不需要重新“排序”,更直接迅速发现优质演出,一方面,猫眼现在需要扩充可选的票源,另一方面对于“默认排序”,可以做一些算法上的优化。其一可以根据后台总的数据情况给数据好的演出更大的展示权重,其二,后期用户数据更全面后亦可以考虑千人千面的算法个性化展示。

2)同时,可以考虑加一个流动置顶区,根据专业人员的筛选形成一个置顶推荐的池子,其中数据反馈更好的可以在置顶区获得更长的时间和更靠前的展示位。甚至可以考虑该置顶区的视觉呈现方式的突出化。

3)可以对列表中的演出样式进行调整,一方面将用户关注的信息通过标签等形式凸显出来,如“可选座”、“电子票”、“惠”;另一方面,可以给予关键信息更多文案空间。

2.3.3 “内容和社交”用户需求满足情况分析

根据2.3.1中的需求与产品分析总表可知,目前这一块已经做起来的只有西十区和票牛,因此这块分析主要围绕这两个竞品。

演出赛事在线票务行业与猫眼演出竞品分析_第18张图片

可以看到西十区和票牛完全是不同的路线,可对比性不强。目前没有他们的用户在线时长数据,暂时也没有很好的确认这一需求是否真实存在的数据依据。但由于如上文所说,在线票务的发展方向必然是向上下游纵深并与用户形成更牢固的关系,所以这一块可以持观望态度后续依据相关数据考虑加入产品功能之中。

3 总结与建议

综合上文的行业分析、用户分析和竞品分析,可以总结如下:

3.1行业方面:

现状

市场巨大,经济体量逐年上升,受互联网影响越来越大。内容商在产业链中具有议价权,价格机制不规范、黄牛横行,消费者时常面临买不到票、跳票、获票不及时等问题;在线票务平台除了少部分之外,都只能做二级代理。

趋势

(1)行业前景良好,发展空间巨大

(2)互联网将纵深改变现有运作模式和价值分配,长期“票务”概念将消解

(3) 众在线票务平台将走向寡头化、差异化的市场格局

(4) 发展将面临政策压力和既有利益方压力

行业方面的建议过于宏观,如向上游延伸,一方面成为一代代理,另一方面亦可给上游提供数据服务和营销服务;通过媒体化、社交化等手段抓用户粘性和多元用户数据,增加与上游议价的砝码等;通过商业合作等方式来推动在线选座、电子票等革命性用户体验的产品普及等,并无法单纯在产品层面实现,但可以作为产品优化的认知前提,因此在此一并总结如上。

3.2 产品方面:

猫眼现状:

未接入独立app,尚在起步阶段,功能点仅能满足最基本的需求,优化空间较大。

建议:

帮助决策:帮助找到感兴趣的演出

买到票:能以合适的价格买到感兴趣的演出的合适场次的票

获得保障:保障票真、不跳票并及时获得票

退换卖票:行程变更时可以退换或转让

内容与社交:可发表评论、票友互动、有媒体化内容可以浏览

这五大需求中单独能从产品层面的优化得到满足的率先进行相应的改变。尤其是上文特别分析的在分类列表页实现“帮助决策”这一核心需求。但这一需求的满足前提是猫眼必须上架足够多的SKU,否则分类列表页的优化就是无米之炊。

具体的优化内容包括排序、筛选、默认排序算法、视图呈现点,参见2.3.2.2。

附录

附1:  竞品产品功能一览

说明:此块比较并不包含所有功能点,而是根据上文的用户分析报告,围绕用户需求和核心痛点,首先综合对比各个产品的功能特性情况有无,而后就具体需求的实现做对比分析。因此,对比的功能点根据用户需求痛点,包括:

演出赛事在线票务行业与猫眼演出竞品分析_第19张图片

各产品功能点有无情况一览

演出赛事在线票务行业与猫眼演出竞品分析_第20张图片

附2:  竞品产品结构总览

猫眼演出:

演出赛事在线票务行业与猫眼演出竞品分析_第21张图片

大麦网:

演出赛事在线票务行业与猫眼演出竞品分析_第22张图片

永乐票务:

演出赛事在线票务行业与猫眼演出竞品分析_第23张图片

西十区:

演出赛事在线票务行业与猫眼演出竞品分析_第24张图片

票牛:

演出赛事在线票务行业与猫眼演出竞品分析_第25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演出赛事在线票务行业与猫眼演出竞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