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你在别人心目当中的好印象

建立你在别人心目当中的好印象。

  每个人在观察别人的时候,都会存在偏见和误解。

人与人之间主观印象形成的机理。

无论是新朋友、新同事、潜在的客户还是未来的老板,初次见面时,都会通过一些步骤对你形成印象。

首先,他们会依据你的外表、肢体动作、言语、地位等透露出来的信息,无意识、自动地对你形成一个初步印象。这个阶段起主导作用的是观察者的直觉、常识、个人经验以及各种假设、偏见。观察者不会分析影响你行为的各种因素,所以往往产生的是一个有偏差、不准确的印象。

现实生活中,人们都是“认知吝啬鬼”。也就是说,人们为了尽力保存自己的认知能量,往往只思考他们感到必要的内容,不愿思考更多。所以,人们在观察你的时候,其实保留了注意力,常常会借助思维捷径,比如各种偏见和假设来完成。如果没有抓住他们注意力的动机出现,大部分的观察都将在前一个步骤结束。

人与人之间主观印象的形成,通常会经历的一系列步骤。首先是偏见和误解,随后是纠正偏见和误解。后一个步骤不会自动发生,费时费力,但形成的是更加准确的印象。由于人人都是“认知吝啬鬼”,所以,想要留下好印象,就要努力激发起人的纠偏机制。

留下良好印象三个关键技巧——信任透镜、自我透镜和权势透镜。

————————————————

信任透镜是如何影响别人对你的观察,你又该怎么应对。作者认为,所谓信任透镜,其实指的是别人跟你交往,首先要确定你是否值得信任,会不会对自己的人际关系、职业生涯、个人幸福安宁等构成威胁。

别人对你的看法是负面还是正面,90%取决于你表现出来的温暖和能力。如果你看起来比较友善、忠诚或者有同情心,那他会觉得你心怀善意。假如觉得你有所图,那你表现出来的聪明才智这些能力特征,就会被看成你能够实施敌对行动的证据。所以,学会表达温暖和展示能力,给别人留下一个“盟友”的印象非常重要。

提高温暖值的方法:

人们都很需要那种“你在专注地听他们说话”的感觉,持续保持眼神交流、点头、微笑是三个重要指标。

除了专注倾听外,表现出同理心也很重要。这里的关键是换位思考,多尝试寻找双方的共性,比如你们之间共同的爱好、经历、团体等等。心理学家提出一种特效方法叫“不必要的道歉”,就是把“对不起”这句话当成对别人的困难感同身受,而不是真的做错了什么。

你要乐于首先信任别人。比如和他分享自己遇到过的困难和挑战,犯的错误,学会示弱而不是逞强。这样,观察者一般不会负面地看你,反而可能把你当成密友。

比如,显示你的意志力,具体来说就是能抵抗各种诱惑和利益。研究表明,如果一个人表现出抽烟、暴饮暴食、冲动消费、懒惰、迟到、高度情绪化等等行为,就会被认为缺乏自制力,信任会受损。所以,你需要做的是抛弃坏习惯。

适当谦虚,别人就会以积极的眼光看你。研究显示,如果你对自己的能力表现得谦虚一些,别人在评估你的真实能力时,会另外增加20%到30%的估值,而自吹自擂的,得到的结果就相反。

另外,一些显得有权势的姿态也很有效。比如:房间里面最自信、最强势的人,往往是那些动作最扩展、最放松的人。他们往往双腿劈开、身体前倾、双臂张开,甚至把双脚放在会议桌上,双手从后脑抱头等等。

除此之外,你还可以多强调你的潜力。

所谓的信任透镜来判断你是否值得信任。表达温暖和展示能力,可以给别人留下宝贵的盟友印象。具体来讲,专注地倾听、表现同理心、首先信任别人是提高温暖值的方法;而显示你的意志力、适当谦虚、摆出有权势的姿势、多强调潜力可以展示出你的能力。

——————————————

所谓自我透镜,其主要功能是保护和增强观察者的自尊,让观察者在观察其他的人和事时,觉得自己更出类拔萃。研究证明,由于自我透镜的运行,大多数人都对自己保持总体上正面的看法,有相对较高的自尊。

尊的本质来源于比较。观察者在相互比较时,会看别人的能力和成就以及和自己的相关性。如果这种相关性很高,那么对观察者来说就是高度威胁。为了维持我比你更好的这种自尊,他将不得不与你保持更大的距离,或者忽视你;如果很低,那威胁就解除了,他将更准确地看待你。比如,一位厨师的成功不会影响到一位运动员,但一位网球运动员的成功,就很可能对另一位网球运动员造成威胁。

因此,如果观察者能自己挑选比较对象,为了保持自尊,肯定会选择身边相关成就或能力比自己差的人,比如工作环境不如自己好的兄弟姐妹或朋友,心理学家称这种行为叫“下行社会比较”,目的就是让自己感觉良好。如果观察者不能挑选比较对象,但对比结果又实实在在摆在面前了,而且这种结果还不是自己喜欢的,怎么办?作者总结了观察者会采取的应对威胁的几种策略。

比如观察者会挑选一些自己占优势的内容进行下行比较。你升职了,他会想:哎呀,这人太忙了,完全没有一点生活品质。还有,观察者可以选择把你当成“我们”中的一员,来分享你的胜利,比如学生成绩好,家长沾光;奥巴马成为总统,非洲裔美国人都沾光。作者通过研究发现:观察者通常有“内群偏爱”,就是更喜欢自己的团队,对自己团体中的成员更有同理心,交往更密切。所以,如果观察者把你当成“我们”中的一员,那你就不会遭受歧视,反而成为这种偏见的受益者了。

除了上述之外,还有一种策略是跟你成功的内容划清界限,降低你们之间的相关性。为了做到这一点,观察者会确认你在某个方面的成就对他来说不重要。比如,长得漂亮的女性求职者,对同样的女性求职者是威胁,但对男性面试官来说就不是威胁。这种策略在亲戚朋友之间比较明显,比如很多家族的兄弟姐妹在不同的行业工作,他们的成就进行直接比较的可能性会更低,有时反而会成为沾光的机会。

如果观察者不能缩小这种相关性,他就会采取避开方式来削弱亲密性。这方面,乐队或娱乐团体中的成员就经常会被相互比较,谁的贡献大,谁更有才华,来维持自尊。比如数次发行过铂金唱片的美国绿洲乐队就是这样散伙的。这种情况在朋友、同事之间也比较常见,比如两人本来关系融洽,但随着其中一个人的成功,双方就会越来越疏远。

人在内心深处有一种隐藏的必需品叫“自我确认”。换句话说,如果你的表扬,在观察者看来是不值得表扬的内容,那么他反而会不舒服。所以,你的表扬一定要真实,要有直接的证据。

观察者会使用自我透镜来维持和提高自尊。自尊来源于比较,对此你要保持谦虚,降低观察者的戒备;要多肯定其他观察者的才能和重要性,尽力寻找共性,营造“我们大家是一伙的”感觉。

————————————————

权势透镜,给相对有权势的人来评估和观察,你对他是否有益、或者有用。这里所说的“权势”是个中性词,指的是对资源拥有控制权的一方,其实也就是“拥有主动性”的一方。举个简单例子,有两个好朋友 A 与 B,假如 A 想从 B 手中借钱,由于 B 可以决定是否借钱给 A,因此说此刻 B 拥有支配 A 的权势。

每个人其实都是“认知吝啬鬼”,在观察对方时,都保留了精力。有权势者由于并不依赖你,因此会在潜意识里更倾向于走捷径,使用各种偏见、成见、假设,以便用最小的精力观察你。那么,有权势者会准确地观察别人吗?作者研究发现,只有当有权势者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发现关注你有助于他实现目标时,他才可以做到准确地观察你——因此在这个时候,你所展现出来的“有用性”最为关键。

假如你现在面对的是你的老板,为了有效展现出自己的有用性,那么你的第一步应该是尽力去了解老板的诉求和需求到底是什么,他目前面临什么工作阻碍,需要哪些工作成果,而你又能提供哪些切实可行的帮助。更为重要的是第二步,就是在老板给你主动布置任务前,提前预测他的需求,并提前做好准备,第一时间与对方的需要无缝链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吸引老板的关注。

你应该思考如何在工作中真正帮助他,成就他,协助他实现事业目标,只有这样,你们相互之间是一种真正的合作共赢,那么此时你展现出来的,才是一种真正的有用性。只有做到了互利和共赢,老板对于你的看法,一定会越来越好。

你可能感兴趣的:(建立你在别人心目当中的好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