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在2009年的伏笔:我们或许有机会再见霍金一次

      2009年6月28日傍晚,霍金一个人坐在剑桥大学授权的一间tearoom里,房间里布置好了彩色的气球,精致的茶点,功放音响连着的播放机里放着选好的CD,霍金教授送走了帮他秘密布置房间的家人,独自坐在房间里最显眼的横幅下面,开始了忐忑而又兴奋的等待。

        横幅上写着“Party for time traveler”.

埋在2009年的伏笔:我们或许有机会再见霍金一次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30年前,1988年,从《时间简史》出版并风靡全球开始,霍金就收到了来自不同读者各种形式的同一提问:


      “人类是否能发明出时间旅行机器?”


      霍金曾幽默地回应:


      “大概我没那么争气,不是说发明,而是因为或许我活不到那个时候。”


      但对于早早扛起科普大旗、情怀浪漫如霍金,即便是被迫禁锢在轮椅上,也从来都不只是一个只游走在实验室和数据中的“Nerd”,这样的提问也时时刻刻像小猫似的,挠着霍金的心,却也无从把“历史趋势”作为课题来研究论证。


      然而天才如霍金,心想既然我没法去未来验证,那何不让未来的人来找我呢?

埋在2009年的伏笔:我们或许有机会再见霍金一次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这大概是反证实验法自诞生以来,最浪漫的用法了:


      2009年6月28日,霍金在剑桥大学举办了一个聚会,然而除去严格保密的、帮他布置的家人,他没有通知任何一个人,也没有提前发任何一封请帖。


        第二天,霍金才制作了一封请帖,要求家人、好友、学生广泛发布出去,那是一张再平常不过的请帖,只是请帖上的时间写在了过去的一个时间。

埋在2009年的伏笔:我们或许有机会再见霍金一次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由此可见,霍金教授当年不仅仅是世界顶尖科学家,更是“钓鱼执法”代言人,钓的还是未来的鱼。


    就这样,他用一个“钓鱼实验”直接把谜面翻成了谜底。

埋在2009年的伏笔:我们或许有机会再见霍金一次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既然时间旅行者在全世界成离散分布,这件事自然是搞得越大越好(✪✪)


      于是,一名伦敦的设计师前来送了波助攻,把请帖重新设计,挂到了网上发布,为了让人更加珍视并保管这份请帖,最好还能把这份“伪-请帖” but “真-实验开题”作为传家宝一代代传下去,他还和广告公司合作,挂出了39美元的售价。

埋在2009年的伏笔:我们或许有机会再见霍金一次_第5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转眼十年。


      2018年3月,霍金教授,这位堪称继爱因斯坦之后最伟大的物理学家溘然仙逝,享年76岁。


        然而,2009年的那天晚上到底有没有人来过,谁也无法确定。


        霍金只是说,“或许这证明,发明时间机器并进行时间旅行,原本就是一个悖论。”


        大概那天真的没有人来过,未来也没能发明出时间机器。


        大概是出于“时空佯谬”法则,两个时间的人终是不能在同一时间照面。


        老天还是没有网开一面,没有给这个天才窥见谜底的机会?


        但我们更情愿相信,那晚真的曾有人来过,不过是只能远远的看他一眼。


        又或者……又或者……


        是霍金不想说出口。


        因为——倘若提前知道了谜底,人类或许就无法再有继续钻研、不破终不还的无穷动力了。


        毕竟,伟大的人类发展至今,最难能可贵的,就是用自己的大脑和双手,去对抗所有的禁锢和宿命——正如霍金在轮椅上那40年所努力的一切。


        科学的浪潮浩浩荡荡,无数天才在思考和论证中燃尽了寿命的烛火,然而一代代年轻人生生不息的传承,才是整个人类继续前行发展的动力。


        我很笃定地相信,多少年后,我们还有机会再见霍金教授一面,来到2009年那个夜晚,来到剑桥大学,哪怕只是远远的看他一眼。


        看看这一位天才绝艳的物理学家、心怀人类命运的时间使者,在布置好的房间里静静的等待谜底到来,那灯光融暖温馨,一如他慈祥安宁,

埋在2009年的伏笔:我们或许有机会再见霍金一次_第6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仿佛从未离我们远去。


        努力吧,少年们!

你可能感兴趣的:(埋在2009年的伏笔:我们或许有机会再见霍金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