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奇怪,“学无止境”这个词从小学就知道,可真正领会到这个词的含义,却是现在。
高中时代,面对高考压力和无穷无尽的题海,总想着考上大学就好了,就不用这么辛苦地学习了。
大学时期,每到考试前复习阶段,也总是忍不住想,等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就好了,不用面对这么多考试。
没错,我就是这样一个不爱学习的人。但那时的我,并没有真正意识到,最时髦,而且永远不会过时的,是学习这件事。
1.
不爱学习的人,是动力不足。
《有效学习》中开篇就指出,动机是学习活动的终极动力;猫叔说,学习的几个关键点之一是强需求。
这一点我深有体会。
大学刚毕业时,被单位派到外地交流。因为工作特殊,作息时间不是特别规律,精神压力也很大。所以主要的业余生活都被吃饭、购物、刷剧这些占据,根本没有任何主动学习的意识。
等交流期结束回到原籍,看到身边许多同事都摩拳擦掌想要大干一番时,我突然有了紧迫感:不行,我得学习!
我从学生时代起就数学很差,偏偏从事了经常跟数字打交道的工作。为了拿到各类证书,我硬着头皮学各种公式,做各类习题,最后也通过了考试。
人,还是得逼自己一把。
2.
不爱学习的人,是方法不对头。
你一定有这样的同学,学习时看起来毫不费力,考试成绩每次却名列前茅。
你肯定也会有这样的同学,听课做习题总是很认真,可成绩却差强人意。
这其中的差别,其实并不见得是智商,最重要的是方法。
方法得当,才会事半功倍;方法不对,只能事倍功半。
《有效学习》里,作者提出了许多学习方法,有些可能我们平时在不知不觉中已经运用过了,有的却并没有注意到。
这也从某些方面说明了,学习这件事必须有理论建设。如果自己不能很好的发现或者归纳出来有效的学习方法,那么通过工具类书本去寻求帮助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这就好像我们去了一个陌生的城市,毫无方向感。要么询问路人,也可以打开导航,总能找到目的地。但如果我们非要凭感觉走,最后很可能南辕北辙直至精疲力尽。
3.
不会学习的人,是行动力不够。
理论建设有了,接下来,就该实践了。可惜的是,很大一部分人,都是“听说了很多道理,却过不好这一生”。
猫叔反正强调的“听话照做”、“强反馈”、“强实践”,就是在说执行力的重要性。
你永远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换到自己身上也一样。如果自己不想醒来,不愿意去行动,再优秀的老师也无法使我们的成绩进步。
尤其是参加工作后,真正拉开人与人之间差距的,是八小时之外的时间。有的人在班后报各种线上课程默默努力,有的人选择通过各类娱乐活动来放松自己的身心。一天两天的确看不出来有什么不同,但一年两年之后呢?
前几天单位举办了青年员工座谈会,在机关待久了,一下子看到基层那么多比自己更年轻的新员工,我的内心不能说不震撼。
特别是看到那些比自己小好几岁的弟弟妹妹们,写在脸上的野心和眼睛里的光芒时,我突然有了危机感。
在机关这几年,60、70后前辈比较多,一直觉得作为80后的自己很年轻,殊不知现在95后的新员工都一大堆了。
领导在讲话时也强调了,学习对于青年员工的重要性。想要职业生涯有好的发展,首先必须掌握过硬的业务技能。那么这些技能又从何而来呢?当然是通过平时的学习。
4.
不会学习的人,一定没有利用好碎片时间。
现代人生活节奏普遍比较快,八小时的工作时间之后,确实比较疲惫。但这不能成为我们放弃学习的理由,人不能总在舒适区待着。
工作之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时间确实比较紧。所以也愈发体现出,碎片时间的重要性。毕竟不是学生时代了,脱产学习的可能性很小。
智能手机和各类APP的发展极大地帮助了我们利用碎片化时间。地铁上,排队时可以看文字和视频;做家务时也可以听音频;再加上很多多媒体都支持倍速播放,大大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
有人说自己平时太忙,没时间学习,其实都是借口。主观能动性不强,执行力不够,再加上缺乏系统有效的方法,自然很难学到东西。
抽出点时间,排除杂念,仔细反思一下,自己对学习这件事有没有很强烈的需求,有没有很科学的方法,能不能迅速行动起来?
如果答案都是否定的,那就别犹豫了。时间和机会都不会永远等着你,努力奔跑才是不被时代抛弃的唯一办法。
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