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寒啊,我想给你电影《乘风破浪》打个差评

韩寒啊,我想给你电影《乘风破浪》打个差评_第1张图片
5abfa7386bd291fde0158a30942e3a46.jpg

文/铮在撩人
来源:微信公众号/zhengzailiaoren
《乘风破浪》
推荐指数:二星+0.01
无聊指数:五星+

这部电影像雨像雾又像风,韩寒没有将以往的电影高度叠加起来成峰,却成了山丘,那《乘风破浪》的意思是想越过山丘,致敬李宗盛吗?好大的情怀!

影片基本信息

类型:喜剧
编剧:韩寒
导演:韩寒
主演:邓超、彭于晏、赵丽颖
出品公司:上海亭东影业
上映时间:2017年1月

大年初一,花了几十块甚至上百元买敬业福的宝宝们,可能已从除夕夜十点十几分的悲怆中缓了过来,支付宝给你发一块六毛五也是钱啊,心里痛也得过年。

也有宝宝现在和以后几天,都会被亲戚们催婚催孩儿问工作的轰炸中,顽强存活着,直到大年初七回到工作岗位上,这个年算是过完。

过年不是几家欢喜几家愁,全中国十几亿人们都沉浸在欢乐的节日气氛中。今天是大年初二,想必此时韩寒,一定比大家都兴奋,因为他指导电影《乘风破浪》在大年初一上映,初二票房就已经过亿,如此喜人的票房走势,超越他处女作公路电影《后会无期》的票房,也不是没有可能。

网上关于《乘风破浪》的影评,叫好声不断,几乎没有差评。我下午看完了该片,认为:《乘风破浪》可能票房再创新高,但,以后口碑很可能跟票房走势成反比。

写《乘风破浪》的影评容易,写理解韩寒为什么要拍它难。
我开始关注韩寒,是从他的书《三重门》、《零下一度》开始,到现在已经断断续续关注了十多年。周杰伦的歌儿陪伴了很多80后、90后的青春,相信韩寒其人、其文也同样影响了很多人。

从《三重门》到《乘风破浪》——林雨翔长大了!

韩寒,有很多身份和标签。
身份最知名的几个,如作家、赛车手、导演,美国时代周刊“全球最具影响力100人”票选第二。
标签也有很多,最出名的,常被人冠之如“80后意见领袖”、“直男癌”等。

《乘风破浪》属喜剧类型,故事大概讲的是,一个跟父亲徐正太(彭于晏饰)有间隙的知名赛车手徐太浪(邓超饰),意外穿越回徐正太年轻时,父子两人在经历一番热血和经历后成为“兄弟”,徐太浪消除了对父亲误解的故事。

《乘风破浪》拍摄地,部分取景于上海金山。《乘风破浪》的故事也发生在亭林镇。上海市金山区,韩寒老家,他的青春在这里,《三重门》中女主Susan的原型在这里,很多故事也在这里发生。

上海市松江第二中学,始建于清光绪30年,首批命名的上海市重点中学,很多学子梦寐以求的象牙塔直通车。

2000年,在上海市松江第二中学留级后,仍挂科七门的高一学生韩寒,主动选择了退学。要知道,重点中学你退了学,那就真的是退了。上过学的我们都知道,上学如果常逃课,容易挂科,可一下子挂科七门,难。那高中成绩糟糕的韩寒,中学成绩也同样糟糕吗?他是怎么考这所中学呢?

1998年,当时中考成绩不佳的韩寒(但也绝不是很差),之所以能进松江二中,不主要是靠成绩,而是靠长跑的体育特长加分才破格被松江二中录取。身高仅有171cm的韩寒,有着异乎常人的长跑天赋,这种天赋甚至能让体育老师惋惜,说他如果勤加训练,可以达到国家一级运动员的水准。时间检验一个人的眼光,这老师是有眼光的,二十年后的韩寒,虽然没有成为一级长跑运动员,但却成了很多国内甚至是国际知名赛车赛事的冠军。

韩寒曾经说过自己的择偶标准,他表示:外貌方面,“脸第一,腰第二,臀第三,腿第四,胸排最后。

这择偶标准是不是他说的有待考证,不过,从韩寒的绯闻女友赵卓娜到《后会无期》的王珞丹,再到赵丽颖饰演的小花(校花谐音?不确定),好像真的佐证了他说过那样的话。

韩寒啊,我想给你电影《乘风破浪》打个差评_第2张图片
4b8bddceea19ea3d804a8a88874bfd09.jpg

每个男人都有一个初恋情结,综合赵卓娜、王珞丹、赵丽颖的体貌特征,我好像可以马上想象到《三重门》中Susan的具体是什么模样。

Susan的模样我可以看到,《乘风破浪》里的故事情节,我在《三重门》里依旧可以看到。

在《三重门》中,梁梓君、老k对战“佛山飞鸿帮”的情节,更是投射放大在了《乘风破浪》当中。在《乘风破浪》中,彭于晏那么适合打戏的优秀演员,还曾遭韩寒“嫌弃”说彭太专业,韩寒这方面的诉求不在于专业,而是想借不专业表达自己对事件本身的看法和态度,这跟《三重门》如出一辙。

写《三重门》时,韩寒还是一个刚满十八岁的少年,生活经历有限,故事中林雨翔的原型,多以自己的生活经历作为参考,林雨翔在小说里也是体育特长生。

《三重门》里以林雨翔的视角,观察着这个世界,那时,林雨翔才刚刚长大,刚刚步入成年人的世界,甚至没有进入,而是刚刚打开了成年人社会的门。当自我跟外部环境冲突的时候,林雨翔的反抗方式,是在高中消极和沉沦,以此表达自己对感情和现状的不满。

《乘风破浪》的林雨翔长大了,他步入社会后功成名就,是时候回归故里,来一场仪式上的致敬。《三重门》里林雨翔里有韩寒的影子,在强调自我,而《乘风破浪》中,太浪的形象绝不是韩寒一个人的影子投射了。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从强调自我的少年,到已为人父,功成名就的中年人,再回望林亭镇时,这小镇已不是旧时模样,可当晚风吹过脸庞,依然可以感受到过去的影子。

百度百科解释,邓超饰演的徐太浪,是韩寒为了纪念已逝好友徐浪而起。
赵丽颖饰演的小花,又有Susan的影子。
《乘风破浪》的故事内核又是在讲理解,外延的人物关系是父子。
从侧面说明长大后的林雨翔,不再是叛逆的少年。

我们只能说,《乘风破浪》的表达,从部分内容上看,只是林雨翔长大了而已,长大后,融入这个社会后,几组社会关系就左右着你的生活,比如之于朋友的关系、之于利益、之于父子、之于社会,狠狠地烙下梅花印,带着自己现在所有的优秀在唱一种别样情怀。

不管走了多少路,Susan的背影一直在亭林镇,少年的林雨翔从以前喜欢到她到现在,那时的人老不了,只不过天气有时云很低,天晴时才能看见月亮,梦和电影里才敢说我还忘不了你的气息。

长大后的林雨翔,多了很多社会属性,这种情感一以贯之,实际上有些《天堂电影院》的意思,留下能让自己幸福一生的不止是成就,失去且不可挽回的不止是青春,更不是单纯想借致敬《新难兄难弟》和《时光倒流七十年》,证明自己不是在抄袭。

诚如文中所述,我关注韩寒多年,一不小心差点把影评写成韩寒自传。

下面开始影评分析:

韩寒式电影风格

《乘风破浪》是韩寒继公路电影《后会无期》后,再执导筒的喜剧电影。按道理讲,导演水平是可以进步的,至少不会做的比《后会无期》差。

按道理是那么讲的,可世间事儿哪有那么多道理可以讲。可以肯定的是,两部电影都有很重的所谓韩寒的风格。

从《后会无期》开始,为人诟病的生硬植入台词,继续在《乘风破浪》中发光发热,大有肆虐之势。

韩寒年少时,极其推崇钱钟书。钱钟书对韩寒的影响可谓是潜移默化,关注韩寒的读者,只要不是脑残粉,都可以在其文章中看到钱钟书的影子。至于水平高低是不是星星之火之于日月,我们不去评论。

有人说《三重门》中,韩寒把文字游戏玩到了极致。

文字游戏后来也成了韩寒行文的标签式风格,体现在电影中更加明显,无论是在《后会无期》还是在《乘风破浪》里,比如经典的:

“我们听过无数的道理,却仍旧过不好这一生”
“喜欢就会放肆,但爱就是克制”
“六一问别人自己有什么优点,别人回答六一,以后会有的。”几乎接近《万万没想到》段子式的台词,这是要跟叫兽易小星学吗?如果《万万没想到》算电影的话。

台词是可以体现一个影视作品质量的高低,但电影最重要的一个内容是人物,台词服务于人物。“人物”不是我说它重要,它就重要,而是观众在观看时,如果在电影中看不到主要人物,以及人物的性格、价值观,它就不知道电影在讲些什么东西。

特别是喜剧电影,主线故事都特别清晰,人物的目的性也都特别强。看人一看就能看懂,笑点、期待和包袱也会相应的顺下去。然后人物有了,价值观和想到表达的东西也就自然呈现在观众面前。

像宝莱坞电影《三宝大闹宝莱坞》,讲的是几个大学生,在男主的带领下,在经历一下与学校一系列不合理的制度对抗后,各自找到自我救赎的故事。中间有冲突对抗还有对现实问题针砭时弊,真正做到有笑声和泪点齐飞,还有留给观众的思考。

但是在《乘风破浪》中,主要人物是谁我都看不到。主要人物不是你说他是,他就是。一般来讲,你不是小情节电影,主要人物是要推动故事发展的。

在乘风破浪中,徐太浪能穿越回过去,是自己主动的行为。然后回到过去后,这哥们儿就迷茫了,一会儿阻止小花和徐正太谈恋爱,一会儿又被动的不知道干嘛,更多时候是让副线人物牵着走。既然人物都到了不知道干嘛的地步,那我们就不要再谈,人物的目的性了,目的性体现在故事中,太弱。

特别是韩寒的电影,完全将人物绑架在了自己亭林镇情结中,一切服务于自己的情结,一副置人物性格、人物状态于不顾,强行用段子式语句绑架人物。之后,韩寒风格有了,电影没了。那有人要问韩寒电影的风格是什么,你千万不要回答我,他最大的风格就是没有风格啊。

韩寒:我是怎么玩电影的

电影部分取景在亭林镇,故事内容也是在亭林镇发生。这是亭林镇的故事,徐正太有个理想,就是让ktv就是单纯唱歌的地方,而没有什么你懂得的服务。为了这个理想,所谓“正太帮”付出了代价。

徐正太是影片中,旧秩序的维护者,他们学的对象是杜月笙。有旧秩序,就有新秩序,两者是相冲突的,所以反派李荣浩等人也就来了,很多故事冲突和矛盾相之而来。

按道理讲,《乘风破浪》讲的是徐太浪跟父亲有间隙,在穿越回过去后,通过跟父亲徐正太一起热血经历,他消除了对父亲的误解,这样的故事很完整,反派也很强大,应该会比较热血好看,可为什么跑偏了最后?

那是因为前期故事铺垫的不到位,你讲太浪对正太有间隙,前面也确实铺垫了,但没有把问题极致化。没有极致化有两个问题,第一在后续故事中,观众对父子消除间隙的期待不强,第二是让故事前后失衡,前面的包袱太小,后面的主题太重,二者不平衡。

这种不平衡和拧巴,持续到影片最后,六一为了完成自己有优点的价值观,也是为了兄弟,去找李荣华报仇,被杀,然后故事结束。这让我唏嘘不已,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圣母婊式电影。

因为整个影片的风格就是比较灰暗的,风格还是跟十多年前的《三重门》一样。十年前是这样,十几年后还是这样,姑且放过没进步这事儿。单说风格灰暗,整个贯彻到电影中,作为喜剧电影你没有故事性,但有自己的风格,那也行,那最后说好的灰暗风格呢?

因为影片开始交代,在太浪出生前,正太入狱六年。在影片结束时,小花怀孕,正太和小花结婚,正太一直算是安分守己的良民。虽然影片没有直接交代正太作为“正太帮”老大,是为了给六一报仇,但那种强烈暗示观众正太为了兄弟报仇才入狱,已经非常明显到不用再过多去解释。

毕竟!影片的风格是灰暗系列,起码电影里是这样交代的。正太房子失火,正太抢救房间里的东西最重要的是父亲的遗像,为什么抢救遗像呢,因为相框后有正太的积蓄。

电影中,连抢救遗像的事儿,都充满了灰暗目的,更别说去为兄弟复仇了。结尾这样的安排,除非有一种可能,那就是审查制度,逼得导演这样干的,毕竟正太也算一个正面人物,正面人物是不允许干非法的事儿的,为了使故事人物交代完整,也是为了审查,不得已后面来这出儿。

说点我最想不明白的事儿就是,太浪穿越回过去后,为什么要拆散正太和小花?这种设计仅仅是为了讲故事而讲故事,是为了完成穿越戏的标配?要知道,正常的逻辑讲,过去事儿,如果没有人强加干预,是没有人可以改变的,既然不会改变,那为什么要干预?

韩寒用邓超这样的话,这样解释拆散理由的:如果正太不和自己母亲张素珍结婚,那就没有邓超,没有邓超意味着邓超会死,关键是!邓超饰演的太浪本来就是车祸而死的啊……

诸如此类的逻辑漏洞好多,为了增加情结而生硬植入,也算比较导演强势吧,如果这也算优点的话。

刚开始看《乘风破浪》时,我还对大韩寒抱有希望的,毕竟关注他这么多年了,第一部作品《后会无期》又差强人意。

《乘风破浪》的故事中,有小马、六一、小花、正太这样的人设,我还以为韩寒导演要做《美国往事》这样高逼格的电影呢。用亭林镇以小见大,四两拨千斤,看到一半我就发现完全是我自己想多了!想多了!

我总这样说,一个好的电影,横看成岭侧成峰。《乘风破浪》,也是有这样潜质的,像《美国往事》又憧憬《英雄本色》,然后又致敬《新难兄难弟》……

杂家所以是杂家,不是因为会的特别多,而是会的多且会的都是精的。《乘风破浪》像雨像雾又像风,韩寒也没有将以往的电影高度叠加起来成峰,却成了山丘,那《乘风破浪》的意思是想越过山丘,致敬李宗盛吗?好大的情怀!

影片也不是一无是处,影片开头兄弟情,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都会遇见这样类型的朋友:壮志凌云却一无是处的二哥,文质彬彬、身体羸弱却极具想法的眼镜男。

这些都在影片的故事中,有体现,具体便是小马、六一、正太组成的废柴联盟,有趣的是废柴联盟的价值体系——让ktv只是单纯唱歌的地方。

还有董子健饰演的小马人设,从故事立意中,比较出彩。小马代表一种理想,插上了翅膀,既脱离了灰暗系的世界,又让灰暗的世界更加灰暗和光怪陆离,甚至朝着魔幻的方向发展下去。

剩下的故事缺陷太多,故事人物的目的性没有,性格没有,和后来的主题和故事结构不扎实倒是前后呼应,故事弱到可以不用一一说明。

那我就不说用明星在电影刷脸的事儿了,明星刷脸的事儿本无可厚非。但电影没拍好,用明星来刷脸,就有些像靠明星撑场面的嫌疑了。

最后吐槽一下,《乘风破浪》电影插曲中改编了我最爱的歌曲《离家五百里》,这点让我很不爽。改便后的歌词,什么云一朵,云两多啊,把原唱的意境都给我破坏了。

综合一下,千万不要怀疑常以文化人示人韩寒的荷尔蒙含量。每个男孩心里都有一个闯荡江湖的梦,韩寒将这个梦境带入了现实,并加上了自己独特的思考,以表达一种伤逝。

可看完这个《乘风破浪》,我的感觉是,这部影片最大的亮点是韩寒执导的,其它亮点比较尴尬。

《乘风破浪》是喜剧电影,有笑点则喜剧电影最基本的类型担当了,然而这部体现的很不明显,故事内容,除了尴尬的段子,就是讨巧秀优越感的机灵话。我这样不是刻薄,因为在我们的认知中,韩寒毕竟不是郭敬明。

可韩寒啊,你可以说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只是呢,我看完你的电影《乘风破浪》后,我只想给你打个差评。

也许韩寒会说,我管你呢,反正我乘风破浪了。
那你玩你的,你开心就好,我的态度是:

韩寒啊,我想给你电影《乘风破浪》打个差评_第3张图片
880977192.jpg

你可能感兴趣的:(韩寒啊,我想给你电影《乘风破浪》打个差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