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的年,淡而味浓

图片发自App

小孩盼过年,父母愁过年,是我儿时对年的记忆。小孩的盼写在天真无邪的笑脸上,父母的愁深深隐匿于心底,轻易不示人,不是至亲至近的人难以察觉。再怎么愁,每逢佳节都要竭尽全力,营造一个祥和的欢乐气氛。穷家富路,贫闲富节,从来都是家乡儿女一贯做派,人虽穷却无节不热闹。过年,又非其他节日可比,更显隆重。

父母的愁,来自大年三十的年断清账。兄弟姐妹多,负担重,父亲每年不得不在外大量举债赊欠。年断算数清账时,不论以物易物、以物换工分又或以物抵钱,横竖离不开入不敷出,负债累累结局。要账要钱的人一屋子赖着不走,母亲不断炒花生米、南瓜籽,打荷包蛋。父亲陪着笑脸,劝酒、洒酒,好话讲尽,拍着胸脯作空头承诺。一直熬到掌灯时分,债权人讨不回钱物,沉下脸讲几句重话,骂几句冲天娘,只得走人。天大的事,不能影响自己与别人家的年夜饭,这是老祖宗们传下来的规矩。

家乡的年是从小年开始筹备,到破五(正月初五)告一段落。自然,最热闹莫过年三十晚上的年夜饭与大年初一的新年饭。肉、鱼、鸡在年三十前必须准备就绪,猫狗都有三十初一,但凡有生命的动物都不能在年关宰杀。 每当那些“讨账鬼”们离开,父母愁容转笑脸,家里的砧板就到了一年一度最繁忙的时刻。

每每榨油,炸豆腐、肉丸子,兄妹们争着去当烧火佬倌。新鲜出锅的五花肉油渣,油炸豆腐和肉丸子,近水楼台先得月,直接用手当筷子,俩手指头拈起就往嘴里送,那个美味食香,用东海龙王身上的肉来换也不肯。父母这时又会佯装生气,口里嗔骂一声“好吃鬼”,轻轻在伸出手背上拍打一下,脸上笑容却怎么样都难以隐藏和掩饰。

儿时的年夜饭有四个主打菜是雷打不动的,一只整鱼,一份油炸肉丸子、一钵扣肉、一盘蛋饺子。预示年年有余,团团圆圆、富贵满堂,多子多福。其他菜品可根据人员多少添减,但数量必须成偶数。所有食材均来自自家喂养种植,百分之百无公害无激素无添加剂。那清爽悦目品相,纯正农家厨艺,无穷乡土风味,十年过去,回想起来仍能随时勾起舌尖味蕾,心中馋虫。儿时年夜饭味道是百吃不厌的妈妈的味道。

饭后守岁,一家大小围炉夜话,谈笑风生。讲过去一年的趣事,做对了哪些事,做错了哪些事,讲错了什么话,顺带还要讲一讲新年的安排。话到精彩处,大家掌声不断。母亲此时会用茶盘摆上几小碟点心、小吃、零食,一家子边吃边笑边掰扯,高兴致极,热情似火。点心不外乎红薯片、小花片、落花生、兰花豆、爆米花之类。父亲也会用酒盅子洒满米烧酒边喝边咂吧着嘴陪我们胡侃,接近子夜时,变戏法似的拿出一把毛票小钱,给十岁以下儿女挨个发压岁钱,沙沙作响的新钞票。按岁数大小发放,每一周岁给一毛钱,过了正月初五再上缴回母亲。压岁钱无非放在口袋里捂一捂、热一热,然后完壁归赵。

正月初一,全家大小天蒙蒙亮起床,穿上用布票换回的棉布衣料,再由母亲一针一线缝制的新衣裳,足蹬千层底新布鞋,迎接新的一年到来。尽管里面衣服补疤连补疤,都是上边兄姐穿剩下的,一身新外装的我总会走到后屋水缸边照一照,水缸中的影子用手指头拢一拢、梳一梳额前头发,掩不住裂口笑了。穿上新衣服起,就不能讲村(痞)话,不能摸别人口袋了,逢人要口出吉言问好。

初一新年饭须赶在别人上门拜年前吃完,否则一年的财运将被来客抢走。吃之前还得摆三牲在堂屋神龛祖宗神位前,一家老少跪拜祭祀列祖列宗,祈祷祖宗护佑大小平安健康多福。读书的天天有进步,种田作土的年年有好收成,做手艺的名气越传越大。吃过新年饭则成群结队地去院子左邻右舍走门串户拜年。进门说发财,出门喊少陪。男人打发一支烟,小孩送糍粑、水果糖、小花片,客气点的给两个红鸡蛋,走访顺序严格按血缘亲疏远近进行。拜年这一桥段的戏剧高潮,是由一帮打打闹闹,未识人生疾苦的小顽童唱主角的。

年夜饭、新年饭开始时燃放鞭炮,代表喜炮长鸣,鸿运当头。各家量财而定,贫穷点放伍佰到千响,富裕点燃伍仟响,烟花是村里人燃放不起的。院子几十户人家,开饭时间错开,整夜鞭炮声此起彼伏,响个不停。每当此时,院子几十个玩伴会一窝蜂拥上,将未爆炸零散炮仗疯抢收入囊中,作为吓唬外来走亲戚小男孩、小女孩的道具。

初二至初五是走亲戚的日子,初一崽、初二郎、初三初四女看娘。外婆家的路虽长而轻车熟路,外婆家的年味别有另一番滋味,与外婆家院子里小伙伴一年一度的约定、游戏激情而又不泛童趣。

年,总是不约而来。儿时的年味在一家大小其乐融融欢聚时,在亲朋好友见面拱手虚寒问好的祝福间,在炮火纷飞硝烟缭绕的热闹里,在成群小伙伴老鹰抓小鸡、跳皮筋、踢毽子、捉迷藏......的种种游戏和拜年后圆鼓鼓口袋的收获中。儿时的年味没有短信、微信问候,没有厚实的红包,更没有五星酒店的奢华消费,却像一壶陈年老酒,清香四溢,甘醇绵久,让人沉醉其中,回味悠长。

而今,父母已离我们这些儿女而去,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走,余生只剩归途。我们走在余生归途的路上,却成了我们后代的来处。父母对儿女的爱,无私而伟大。于我而言,儿时的年味,更是父母面对生活困境,从容应对,迎难向上的这种乐观生活态度的精神传承。

你可能感兴趣的:(儿时的年,淡而味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