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6-27

知乎背景

知乎是一个定位高端的综合知识交流社区,用户可以在平台上进行提问并邀请相关用户进行回答,满足基础回答需求。被邀请到回答的用户可以是该领域的kol或者是有可能会接触该问题的普通用户(由算法推荐)。为了进一步满足用户多元化知识需求与体验,在16年4月、16年5月、16年9月、17年5月、17年8月、17年9月,知乎相继上线了“值乎”新功能、知乎live、知乎书店、“知识市场”、短内容分享产品“想法”和知乎私家课。
根据易观发布的《2017中国知识付费行业发展白皮书》,2017年1-10月知乎活跃用户规模数量呈平稳趋势,到10月为止有1371.3万活跃用户,说明知乎已经拥有了一定数量的忠实用户。
同时根据艾瑞APP指数以及艾瑞咨询来看,知乎用户的年龄分布在30-39岁的占百分之四十多,用户大多数都达到了大学本科,高学历占比达到了80.1%。可见,数据表现出来的能量和知乎的定位也是十分切合了:

“与世界分享你的知识,经验和见解”以及“发现更大的世界”

不难看出,知乎的定位十分贴切社会拼搏的中年以及渴求知识的青年。

本人对于平台的观点以及相关平台理论

  • 观点及理论一:平台不应该让用户在生产内容或者说创造价值时感到过多的阻碍以及不流畅感。让用户在参与平台交互时感到“顺滑感”是平台扩张网络规模从而扩展网络效应的利器。《平台革命》一书中就有提到:“允许无缝进入的网络能够有机地、无限制地增长。无缝进入指的是用户能够快速且轻易地加入一个平台,开始利用该平台创造价值。”书中运用到了谷歌和雅虎的例子,雅虎在对网页进行分类时重点放在内部人员的管理和整理方式上,这就导致一旦网络用户增长和网页制作者指数增长时,员工编辑方式就会很难适应,从而导致网页制作者在参与时自己的网页迟迟没被收录,体验十分不流畅。而谷歌则是让网页制作者来对它们自己的网页排名负责管理,由于在制作网页时已经考虑到了如何网络用户,谷歌的工作则是设计一个算法给他们的网页进行个排名就行了。这样子的话网页制作者就不会被其他不关于网页制作的太多的事情所烦扰。谷歌的成功可见“顺滑感”是多么重要的了。

  • 观点及理论二:随着参与到平台上的人数越来越多,匹配算法的升级需要考虑到如何将相应的质量内容匹配给能与之搭配的用户,只有消费者用户能在这次匹配中有所收获才算是成功,否则匹配的失败或者是不平衡性会让平台陷入消极的网络效应。
    《平台革命》一书中有提到一个词:“策展”。只有对信息进行有效策展从而平衡无缝进入,才能避免这一困境。而这个困境指的是人数增加,匹配可能性增加,但匹配到适合的难度也大大增加了。而书中举的丘比特网站例子便是通过算法改变网络配对方式提高了用户的配对成功率。

  • 观点及理论三:平台的成功与否应该关注其交互成功率,而不是单单看其平台内的某项产品或服务的用户数量如注册数或者会员数,这是十分片面的,因为即便数量很高但也可能是“僵尸”用户,就是并未从你平台的服务或者产品的到什么价值。《平台革命》一书中就以BranchOut的案例很好的告诉了我们,当平台自身所定的成功的衡量标准是有误的时候便会导致最终的失败,BranchOut采取了传统管道的衡量形式,想通过大量交付某样产品给顾客使用来实现平台增值,可惜的是就如08年金融危机一样,令人满意的数据最后走向的是泡沫,一切瞬间幻灭,这都是因为平台内部对于“什么才是好的”没有很好的概念。
    *正如平台改革了传统的价值链、竞争策略和管理方法,平台因此也要求采用新的内部衡量形式。

  • 观点及理论四:在现今平台百花齐放的年代,平台设计是平台能够“万花丛中一点绿”的重要方式及手段。《平台革命》一书便是分析了平台设计的核心要素:核心交互。核心交互是平台内部活动的最重要的形式——它就是价值的交换,能够在第一时间将多数用户吸引至平台上。在第十章也有提到过,卓越的平台设计可以使平台明显超越先于其存在的竞争对手。

用平台理论具体分析知乎平台

核心交互:平台设计的根本原因

参与者+价值单元+过滤器——>核心交互

  • 参与者:即创造价值的生产者和使用价值的消费者。
    在知乎中创造价值的生产者有几种如:1、回答问题的用户,可以是kol也可以是普通用户群众;2、知乎私家课授课者;3、知乎书店书商;4、提供付费咨询服务的答主;5、知乎live答主等都是知乎平台的生产者。消费者则是享用这些价值的用户。在当中,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角色是可以相互转换的,这也是平台设计的一个有利特点。
  • 价值单元:每个交互都是以那些对用户有利的信息的交换开始的。因此,几乎每个核心交互的开端都是生产者对于价值单元的创造。
    对于知乎来说,上面罗列的生产者创造的价值便是价值单元。这里也同时涉及一个知识点:双边网络效应: 一边用户吸引另一边用户,两边相互吸引。正是因为生产者创造的价值足够吸引消费者,消费者才愿意留住平台,正是因为消费者的关注能给自身带来的利益及影响,才越来越多生产者愿意参与到创造内容行动中。
  • 过滤器:价值单元是经过过滤器处理后传递给特定消费者的。过滤器是有着严格算法、以软件为基础的工具,平台会用它来完成用户间适当价值单元的交换。
    在知乎如果你开启推送消息的话,你会发现知乎给你推送的信息一般有几种:1、你关注了的用户的新更新的内容信息;2、根据你的阅读过的内容推给你相关的内容;3、根据算法推算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4、以前你提问过或者搜过某个问题回答的话,它会邀请你回答相关领域的问题。知乎利用这种过滤器来帮助它们自身去寻找适当消费者的价值单元,一旦消费者买单了即感兴趣了,便会点击进去看相关内容,然后便是有可能发生一系列如关注、点赞、评论、购买的信息交换。

吸引、促进、匹配:平台设计的方式

为了拥有更多有价值的核心交互,平台必须发挥三个关键功能:吸引(pull)、促进(faciliate)、匹配(match)。

  • 吸引:将生产者和消费者吸引至平台,以便使核心交互在他们之间发生。
    知乎平台虽然在11年便上线运营,但是其一开始采用的是邀请制注册方式,邀请领域kol以及知名大V进驻知乎,以专业性强的,回答内容质量高的特点来吸引网络用户,久而久之知乎便被网友定位成高端的问答社区,紧接着13年开放注册后,用户量就急速增长。可见知乎很好的解决了“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随后的问题便是如何保持平台用户粘性的问题,知乎采用了多用户反馈回路的平台工具,提问者和回答者之间,回答者和回答者之间,回答者和吃瓜群众之间都保有优良的沟通环境,而且加上如果用户的回答不相关就有可能被算法直接折叠或者由用户反应之后折叠这些功能都让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的活动能更好的、有效的进行下去,加强网络效应。
  • 促进:与传统的管道商业不同,平台不控制价值的创造,而是设定一些价值可以被创造和交换的机制,并制定原则来管理交互过程。
    知乎的邀请回答机制便是很好的例子,知乎会通过算法推给你一些相关的你可能感兴趣的问题让你回答,回答方式除了文字外甚至还可以以视频的方式回答,同时用户可以发表一些自己的想法。机构甚至可以通过创建机构号来运营属于自己的知识库,可以通过视频、文章等格式来向大众传输你想分享的知识。机构号的一大特色在于,让机构方形成长尾效应,从认知层面深度影响用户。促进过程中还需要减少使用障碍,知乎界面将回答问题发表文章的模块设计的十分简洁易懂,可以让用户轻松的找到自己想要回答的内容。回答页面基础功能完善,方便用户编辑内容。
  • 匹配:成功的平台能够精确匹配用户,保证相关的商品与服务能够被交换。
    显然知乎有一套算法机制能够将提问者和回答者较好地系统化,用户通过关注“话题”界面选择自己想了解的话题,知乎便会推送给你你感兴趣的话题回答或者是一些知乎内付费栏目的相关内容,也可以通过算法来通过你的浏览量以及历史记录来给你推荐。当然回答的内容也是按照点赞数和评论数来排序,以此来希望给用户匹配到满意的内容。

平台知乎建议

作为现今中国最大的优质知识内容聚集地,知乎也有着其他靠优质内容闻名的平台所拥有的盈利问题。
我们熟知的bilibili以及A站也曾经有过相关问题,但B站后面通过广告、直播、游戏、周边等早就扭亏为盈,而且其盈利没事也并没有给其本身平台定位带来太大的影响。知乎近年来也通过植入广告来获取盈利,但是其方式却不太令人如意。同时平台也存在着一些其他问题,为此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 我们发现,知乎模仿微博在内容页尾端进行植入的小卡片广告与推荐内容并不相符,再加上知乎内容以高质量著称,不像微博的“快餐信息”,这就导致用户在阅读高质量文章时会很快的忽略掉广告,这会导致广告商不愿再投入广告。同时内容页上推送的内容广告也更应该系统化一些,不要无端端出现在某个推荐上。建议知乎尽快升级自身的广告推送算法,即便现在在广告上较为克制也不要被利益熏昏头脑发展成微博那样广告漫天了。
  2. 个人认为互联网产业最终的点必然是“卖东西”。无论卖的是产品还是服务,不用管产品是实体的还是虚拟的,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的。不同于传统管道的现金流,知乎平台的现金流也是交给用户与用户之间产生。知乎还能开辟的空间还很多,如视频领域,主打专业的牛人的视频科普,注意要定位好内容就行;再比如人脉,《平台革命》中的BranchOut便是依靠facebook来搭建的,虽然最后失败了,但其身上还是有很多可以借鉴的地方,何况知乎还是有着众多高知识分子水平的人士聚集在这。
  3. 作为中国的最大知识付费平台之一,关于知识产权方面的工作要做的更好一些才行,目前用户产生的内容在知乎上的知识版权还不够明确,知乎若是能够协同国家知识产权局共同制定明确现今这种知识内容的产权归属的制度,那么无论对政府还是知乎平台来说都是一个重大且及其有意义的措施。
  4. 随着网络用户的增加,参与到知乎平台参与交互的数量也是极为庞大,这时必然会出现一些质量及其低下以及低俗的内容条,而知乎的内容推荐机制的不完善导致这些庞大的内容没有得到很好的推送与管理,推荐和展示也没有一个很明确的逻辑,使得内容稍显驳杂,页面没有秩序,知乎应该管理好这些来源宽广的内容,优化推荐算法是燃眉之急。

本人对平台的观点及相关大数据理论

  • 观点及理论:在平台交互中产生的每一样数据都十分重要,用户点击你的推荐内容却又很快退出以及浏览的时间,系统推荐的内容用户总是不点进去等等这些都是变成数据来加以利用的。不要瞎想着只需要部分可能有代表性的数据便可以分析整个平台,我们要所有的数据。
    《大数据》中便是很直接的提到:大数据是指不用随机分析法这样的捷径,而采用所有数据的方法。书中又运用到Xoom的例子,只有Xoom在分析了所有的交易数据才发现有一个犯罪集团在试图诈骗,这是你分析单一数据或者部分数据所不可能发现的。

用大数据理论分析知乎平台

知道“是什么”可以创造点击率,这种洞察力足以重塑很多行业,不仅仅只是电子商务。

对于知乎来说,知乎在推荐算法上做的也还算过得去,为什么说还算过得去呢?你可以通过知乎日常推荐发现,知乎推荐给你的让你感到比较欣喜的内容更多是来自于用户自己选择的话题。这是一种直接的包容关系,那些让我们欣喜的内容是在我们自己选的框架内,这样并不会给我带来过多的惊喜感。

大数据知乎建议

  1. 跟上面的平台建议一样,希望知乎的推荐系统能够优化升级的更好一些。但这次是从大数据的角度来分析,知乎想要将推荐系统做得更好,得找到“关联物”通过给我们找到一个现象的良好的关联物,相关关系可以帮助我们捕捉现在和预测未来。当然,《大数据》书中也有提到:我们现在拥有如此多的数据,这么好的机器计算能力,因而不再需要人工选择一个关联物或者一小部分相似数据来逐一分析了。知乎平台拥有稳定在一千多万的活跃用户数,其数据价值十分庞大,知乎需要将关注点放在与每个用户的数据最相关的是什么就行了,这样的分析更准确更快,而且不易受偏见的影响。
  2. 知乎的数据可以拿来开辟更多具有价值的领域,举个例子,知乎可以分析平台上相关球鞋的知识的问答以及人数和相关内容生产等等,用这些数据来开辟个知乎测评,专注于球鞋测评的高质量内容模块,结合知乎本身的核心交互系统来打造全新的领域。“数据就像一个神奇的砖石矿,当它的首要价值被发掘后仍能不断给予。”

大数据及平台两论点的整合

  • 整合说明1:就知乎的推荐系统来说,在《平台革命》一书中运用到的是匹配的理论,即平台更加关注到的是结果,只要商品和服务能够被交换就行了。而大数据理论则是关注过程,要理解“不是因果关系,而是相关关系。”两点相互兼容,匹配想要达到的结果需要算法系统的帮助,算法系统要理解“是什么”。
  • 整合说明2:在平台中,如何去提高平台的服务体验,让用户在创造价值过程中减少使用障碍可以通过用户的反馈来进行个性化网站,提高服务。大数据理论数据废弃便可以帮助设计网站,它有着用户交互过程中产生的信息,这些信息是理解用户操作进程的一大利器。
  • 整合说明3:在用到平台知识来解决平台问题时其实很大程度上已经接触到了大数据知识。就拿平台中的策展来说,想要实现平台中更好的网络配对,就需要分析用户在配对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和情况来设计更好的配对系统,在大数据中,即将这些问题和情况化为数据,一切皆可“量化”,这就是将信息技术放在了“I”上。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9-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