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叫花木兰的兔子

一、南北差异

《木兰辞》写的是南北朝时期的民间故事,也就是在公元420-581年之间。比较有意思的是,这个时期的民歌,南方和北方的风格差异最明显。

举个例子。

南方的歌里,有一支《西洲曲》,歌词里说:

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什么意思呢?

不见心上人,出门采莲去。莲花已成熟,怜子终无意。

这是南方的含蓄委婉,有种惆怅在里面。

——但是,在北方的民歌里,风格就变了。比如《地驱乐歌辞》:

驱羊入谷,白羊在前。老女不嫁,踏地呼天!

前一句是《牧羊曲》里的“林间小溪水潺潺,坡上青青草”,和南方差不多。后一句是《牧羊曲》里的“耕田放牧打豺狼,风雨一肩挑”。这样的女生,是会吃人的!

这就是南北方乐府最明显的差别。花木兰的故事,正是在北方。

那么,这个女生为什么嫁不出去?

因为:打仗。

打仗就是打人,需要庞大的劳动供给来支撑。男人们连年出门打仗,家里的赋税耕田也需要劳动力。嫁出去一个女儿,负担就大大增加了。就算嫁过去了,她老公也在前线。

所以,不能嫁。

花木兰,就是因为没有大哥,弟弟还小,才自己豁出去上阵。

二、最佳演员

中国戏剧故事里女扮男装的传统,是从《木兰辞》里发扬光大的。

在之前,女扮男装没有官方认可。春秋时期,齐国的齐灵公就说了,要对那些假扮的女孩子“裂其衣、断其带”,让她们当众出丑。直到民间艺术家的手里,才得到尊重。

花木兰从军12年,没有人发现她是女生,创造了保持时间最长的记录。《梁祝》里,祝英台三年还没毕业,马文才就看出了马脚;《女驸马》里,冯素珍的时间更短。

《木兰辞》里,对花木兰在战场上的描写其实很少,但是,对这种性别认同所给予的笔墨特别多。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问女……女亦……女亦……”仿佛是咏叹调,缓慢、悠长。这是生活的节奏,她的心灵世界是静的,安稳的,这是个体的小时代。

然而,整个大时代在改变着她的生活节奏。于是,旋律渐渐扬起来,节奏渐变。东西南北集市做准备,这样的修辞虽然说是互文,但是重点不在这里,而是战备时的紧急和忙碌。从这个侧面,说道了花木兰的准备充分和前方的战事紧急。

紧急到什么样?

两天时间,骏马从家里飞奔到黑山。花木兰的心理也在急速的变化,“不闻爷娘唤女声”,这是家里的生活节奏,小女生心态,“流水溅溅”“胡骑啾啾”这是大时代旋律。从家里走向世界,从小女生变成了大男生。

然后,一直在用男性视角叙事。“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典型的男性口吻。

直到见了可汗,她又回到了当初的心愿,只是想“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她的目的不在于建多大军功,不在于接受怎样的奖赏,而是想回家。

回到家第一件事,便是脱战袍,著旧裳,理云鬓,贴花黄,细致而柔美。一边是传奇的荣耀,一边是平淡的生活,她选择了后者。

这是最佳演员。一演,便是12年。

三、平凡梦想

花木兰是只兔子。她既可以矫健轻敏去历险,也可以柔弱可人去生活。

只是,她更愿意选择后者,而不是在男性权力的社会中竞争,在战场上拼杀建功。她从第一天出门的时候,目的就已经定好了,只为回家。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这是天伦团圆的快乐,安详、恬淡,没有传奇。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这是边塞战争的气氛,阴冷、残酷,但有荣耀。

你,怎么选?

《木兰辞》,表达了民间态度:

所有事功、权力,可能都是暂时的。你可以去体验它,但不可能占有它。能够给人们安稳的、恬淡可持续空间的,只有你的情之所系,庭院之中。

所以,《木兰辞》有一个适中的立场,入世之后,归宿仍然在世外。梁园虽好,非久恋之乡。

花木兰的名字很有生机,在中国思想里,阴也往往带来长久的益处。双面花木兰,在民间的歌唱中给了我们这样的启示。

这只兔子,真够聪明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只叫花木兰的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