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戚薇在《拜托了冰箱》里曾讲过这样一件事:
有一次去机场,戚薇像往常一样把自己打扮的美美的准备出发,谁知女儿lucky很喜欢她的裙子,硬要她脱下来给自己,为此,母女俩还吵了一架。
听完戚薇的诉说,陈学冬不解的问:“不就是一条裙子嘛,为什么不送给她,你是妈妈耶!”
这应该是我们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吧,一个妈妈因为一条裙子而把孩子惹哭,实在是不应该,显得很没有大人的样子和气度。
然而,戚薇却斩钉截铁的说:“我为什么要让?你没有理由,因为你年龄小,就有道理把别人的东西,变成你自己的东西,谁也不应该惯你这个毛病!”
因为参加另一档综艺而被孩子闹得头大的王嘉尔继续追问:“可是,她(lucky)哭怎么办?”
戚薇仍然态度不变:“那就哭好了”。
很明显,戚薇并没有因为女儿小,就处处迁就她,而是从小把她当一个大人看待,用实际行动告诉她: 在这个世界上,不是所有人和事都能按照她的意愿而存在。
即使父母总是无条件满足孩子的欲望,牺牲家人的利益成全孩子的占有欲,但一旦到了家以外的地方,我们给孩子营造的这个“无所不能”的世界就会轰然崩塌。因为,别人没有理由,也没有义务让着我们的孩子。
况且,普通人如你我,根本没有足够的能力去满足孩子的所有愿望,与其强装镇定的给孩子允诺一个不现实的世界,不如坦诚的带孩子体验生活的酸甜苦辣、百味人生。
02
我的外甥女馨儿跟我的表妹园园只差一岁,算是同龄人,但两个人给大家的印象却天差地别。
馨儿虽然只有十七岁,但基本已经能跟个大人一样处理生活琐事,不仅在学校能把自己照顾好,回到家还帮着妈妈干家务、辅导妹妹做作业,还能独自带着家人去医院看病,说话做事俨然一副大人的模样。
而小一岁的园园看起来却像个长不大的小公主,不仅一日三餐都要按她的口味来,连自己的内衣都要爸爸妈妈帮忙洗,甚至洗头发、洗澡也要妈妈帮忙才肯挪步到浴室。
本是同龄人,却一个像大人一个像婴儿!
其实,只需细细观察就能发现,两个女孩之所以会有如此大的差别,跟父母的教养方式有很大关系。
馨儿的父母始终把她当做大人看待,很多事情只给意见,把最终的选择权交由馨儿自己决定;当馨儿想做一件事情时,不管成功与否,父母都不会责怪她或代替她完成;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馨儿的父母都会坦诚的与女儿沟通。
比如,有时面对昂贵的物品无法满足女儿时,爸爸会真诚的告诉她:“爸爸很抱歉,现在没有办法满足你的愿望,但这并不代表你不配拥有它,如果你真的喜欢,等爸爸赚了钱就买给你好不好?”
当父母诚实的把自己的想法与感受表达出来时,孩子一般都会慢慢学会理解与体谅父母。
与馨儿不同,作为家里的老幺,园园从小就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生活里的一切都由父母来照料,她只需要提出自己的要求就可以。可以说,这十几年来,园园几乎是在无挫折的环境下长大的,即使偶尔想挑战一下自己,也会被爸爸妈妈的各种“为你好”而左右。
或许,正是因为爸爸妈妈无条件的宠爱,所以即使快要成年了,园园依然像个娇纵的小公主,让大家都围着她转,一旦不如意,就开始发脾气。
其实,很多时候大人看来的“不懂事”、“长不大”归根结底是因为我们从未想要坦诚的、平等的与孩子沟通,而只是一味的想方设法把孩子糊弄过去,以此让自己从孩子的哭闹中解脱。
但结果呢?在这一件事情上哄好了,很快孩子又因为另一件事开始跳脚,重复的事件一个连着一个,亲子关系不仅没有因此改善,反而愈加紧张。
所以,与其想一千种方法去安抚孩子,不如如实的告诉孩子自己当下的感受,真诚的与孩子沟通,既不委屈自己,又不娇纵孩子!
03
最近一周,我的腰一直在痛,原本以为休息一下很快就好,结果反而越来越严重,到最后连起床翻身都困难,去医院检查确诊为腰椎间盘膨出,拿了药回家敷。
女儿看到我每天那么难受,还没等我说话,就特别懂事的说:“妈妈你生病了,就在家休息吧,让姥姥送我接我(去幼儿园)就行”。
短短一句话,却感动得我差点掉眼泪,顿时觉得自己这些年的辛苦都值了,此生能有这样一个“小棉袄”实在太幸运了。
回顾女儿这几年的成长历程突然发现,或许因为我从未把她当做一个什么都不知道的小孩来看待,而是凡事有商有量,我们在一起的时光里,我才不会觉得委屈,孩子也不觉得被打压或忽视吧!
做妈妈这几年,越来越确定,大多数时候孩子不是不爱我们、不体谅我们,而是我们自己把孩子表达爱与关心的通道给堵死了。
比如,在老家我经常见到大人因为孩子没有听自己的话而打骂孩子,等自己的气消了,转而给孩子一点零花钱作为补偿,就此草草了事,倘若孩子不买账,势必又迎来一波打骂。
比如,孩子想要去游乐园,而大人恰巧有事或身体不舒服不愿前去,于是简单粗暴的否定孩子的要求,顺便因为孩子不关心自己而数落孩子一番。
明明通过沟通或者转移孩子注意力就能解决的事儿,却生生让我们导演成了一出“辛辛苦苦养出白眼狼”的苦情剧,我们自感委屈,孩子顿觉冤枉,到头来两败俱伤。
04
很明显,一直以来,很多当了父母的人几乎都是差不多的形象: 为了家庭与孩子努力拼搏,哪怕自己吃尽生活的苦,也要让孩子过的好,却从不愿在孩子面前坦露心声,而且总是不自觉的让自己“端着”,以便维护作为家长的尊严。
但是,这种居高临下的亲子互动,不仅没有拉近彼此距离,反而引得孩子一次次挑战我们的底线。
反倒是,当我们放下身段蹲下来,平等的与孩子沟通交流,不仅能加深彼此了解,互相体谅关心对方,还让我们在互动中学会如何调整教育方式。
龙应台曾说,父母就像食品一样,是有有效期的,一旦错过了孩子青春期之前的成长,以后就再也弥补不了了。
所以,教育孩子的过程也是我们自我成长的过程,我们既是孩子成长路上的陪跑人,也是自己人生路上的开拓者,与孩子一块成长,做一个能与孩子推心置腹畅聊一切的家长,将会是我们人生的一大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