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0读后感

        这周看的书有点杂,有自我管理类的卫蓝的《反本能:如何对抗你的习以为常》、有散文类的余华的《音乐影响了我的写作》和余秋雨的新书《泥步修行》。加上近期读书会活动又加了一个小任务:每天抄写一段书摘。

        这一周的读书和抄书,让我有收获也有困惑。收获是《反本能》里一段话带给我的启发:“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在于能够更好地克制自己的本能,为更长远的利益着想。如果一个人不能很好地克制自己的本能,那么他更像是在退化,在水平进化中处于劣势,他也就更容易被这个社会所淘汰。这也是战胜本能的重要性——越是能够克制本能的生物会更高级一些,越是能够克制自己本能的人往往更优秀些。”

        人类的本能向来是是贪图安逸和享受,这本能是人类几千万年进化以来在险恶的环境里带给我们保命资本,而如今我们不必为衣食奔波了,但远古时代带来残存的本能依然不合时宜地留在我们的潜意识里。就说加入读书会,原本,看书对我来说本是一种消遣和放松,闲时随手抓起一本书看上两眼,过后没多久除了记得书名已经不记得书里讲的啥。但读书会的要求是每周写一篇读后感,这就压力来了,对所看书的内容不敢再随意忽略过去,一边看书一边闪过的念头也不轻易地放过,做批注摘抄,且记下自己的想法。4月份入会以来,蓦然回首竟然也写了有16篇读后感,姑且不谈质量如何,仅这16篇文字让我日后回顾起来就有了小小的成就感。适当的压力,会带来前进的动力,用些心力完成后也能带来收获的快感。

    再说一则每周写读后感的好处,上周看完了宗萨蒋扬仁波切的《正见》觉得感触颇多,又有些困惑,写读后感又不知从何下手,可是定下的规则要完成啊,于是磕磕绊绊地下笔了,一边写一边思考,其实是在和内心的自己对话,同时把内心的困惑拿出来放在笔下一再审视。比如那第三法印:诸法无我,在写读后感之时都还不知道如何用自己的理解去解读的,但是写着写着突然福至心灵,想起金刚经上那段话来了:“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恍然明白了“诸法无我”的意思。我最喜欢的作家之一村上春树曾说他不善言辞,有何困惑还有想法要说了,就付诸文字,以文字来释放自己的想法和情绪。想来我也是这样的人吧。

      说下关于每天抄写一段书摘,这种形式又是我所喜欢的。一来可以练字(可怜见现在键盘输入时代,常常会提笔忘字了!)二来抄书不比看书,看书的时候一目十行,可能一些细节就略过去了,抄书更慢,它要一字一字抄下来,慢到让大脑在接受讯息的同时还有时间去更深地思考书摘中的内容,而不是仅浮于表面的思考。这是我亲手抄书时代了的深刻的体会。

        最后,是这周读书后的困惑,也是会长的有过的困惑,就是究竟是一段时间内盯着一本书读完好呢,还是各类书同时都有涉猎。同时开看各种书,但进度会慢很多,而每周的读后感也会写得很松散而不知所云。就我的状态来说,除了小说(因为有连贯性)可以一口气看完外,其余非虚拟类的书比如自我管理、心理学、散文往往是读得很散很慢的,特别是自我管理类的书很费脑子,要吸收的内容太多,往往读了一篇就想转头去读一些轻松的诸如散文随笔之类,这也是一种贪图安逸的本能反应吧。我的打算是,看比较费脑子的书应该定一个目标,比如一个主题一个主题地读,没读完之前不看消遣类书,读完一个主题先做个归纳总结,这时候可以放松一下去看些别的书。这样对一本书的脉络也能理出一条比较清晰的逻辑线,有利于内容的充分吸收。

你可能感兴趣的:(9.30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