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谈||熬太事件给户外徒步探旅的一些警示 -

图片来源傅古计


牛“B”吹上天了,也不会掉下来一颗米;鸡汤喝的再多也不会给身体有很好的补助,反而容易上火……

关注户外圈多年,今年的熬太事件,决定让我重新推出这篇公微。它不仅仅是写给熬太,是写给所有徒步运动的。
由鳌山沿秦岭山脊徒步至太白山,被户外界称为“鳌太穿越”。
鳌山,也叫西太白。位于陕西省太白县,海拔3476米,是秦岭第二高峰。
太白山,位于陕西眉县与周至县交界处,主峰拔仙台,海拔3767.2米,秦岭最高峰。
由鳌山沿秦岭山脊徒步至太白山,被户外界称为“鳌太穿越”。

                  熬 太  山  难  年  表

逝者已矣,不去评论对错。愿安息!

2001年7月,8名学生登山秦岭,其中一位探路失足摔落悬崖遇难。

2002年5月,上海登山爱好者华某只身前往太白山登山探险,遭遇暴风雪失踪,其遗体在海拔3600多米的第四纪冰川遗迹石海北梁顶被发现。

2008年6月24日,西安户外活动者张某、宗某、边某在鳌太穿越,当行进至2881米的跑马梁中部时,边某独自一人在东源走失,至今下落不明。
2010年1月2日,西安杨女士在穿越鳌太时,脱离团队,最终迷路走失在太白山,虽经多方搜救,至今杳无音信。
2010年两名当地药农在万仙阵附近采药时遭遇暴风雨及大雾,走了五天五夜后,一人失温致死,另一人后被路过的驴友发现并获救。
2011年4月22日,陕西一家户外运动俱乐部领队带领三名信阳户外爱好者穿越鳌太线路时,在至麦秸岭附近,领队因为感冒导致肺水肿,抢救无效失去生命。
2012年8月,西安9名驴友登鳌山,5人失踪,最终4人获救,1名驴友遇难。
2012年9月,北京11名驴友从塘口进山,其中1人中途走失。
2012年11月,10名驴友穿越鳌山,突遇暴风雪和强冷空气,在导航架附近3人因高反和失温死亡。
2013年6月,张先生与2名网友结伴穿越鳌太,穿越中与其他2人分开,在九层石海遇难。
2013年6月12日,湖北驴友施曼在飞机梁附近失踪。
2013年9月27日,杨某参加鳌太七天穿越,在金字塔遭遇大雾降温,因失温失去生命。
2014年,五一期间,3人因暴风雪受困,救援队救出。
2014年7月,青岛游客在拔仙台附近走失,至今未找到。
2014年8月初,大石河营地附近一具雨披盖着的尸体,身份不明。
2014年9月,井冈山驴友遇雨失温,在药王庙附近失去生命。
2015年9月,驴友知足在2800营地失去生命。
2017年5月,四十多人失联,最后有两名驴友截肢、三名驴友身亡。

那些让生命暴露在风险中的因素

一文不值的噱头

古话说的好,名气压死人。强驴、老驴、专业驴友、骨灰级玩家……

小编想弱弱的问一句:哥们,你知道这些身份代表的是什么么?

强驴:一个身体素质超强的户外行者,可以说是一种硬功夫。但并不是强驴就是专业级驴友(户外人)。户外探旅或者探险,仅仅依靠过硬的体能素质,你只达到了五分之一职业素养。而且体能素质除了天赋以外,需要进行具有专业性的训练才能达到。天赋的不会让你持续太长时间就会损耗过大而停止这类运动。专业的训练并不是健身房、操场等体能训练,需要进行不同地域环境的综合素质训练。可以说你要达到这个级别,承担的成本不是一点点的大。仅仅是走完一次熬太,你只能算是一个走完150公里的驴友。并不能让你感到跻身一个强驴的自豪感,或许你会有莫名的、虚伪的那点噱头,用来弥补自己内心的恐惧感。

用心走完一个中级户外探旅线路的人,心中增加对自然环境更深一步的敬畏之心,这种敬畏伴随着恐惧。

至于老驴、专业驴友和骨灰级玩家就不解释了,有兴趣的继续关注博足计户外公微推送的内容,里面会有对身份的具体分析,你可以借助这些来揭开你身边那些伪善的面孔……

有了炫耀的资本、晋升为强驴、跻身高端户外项目

晋升强驴,跻身中高级户外探旅和探险项目,仅仅走完熬太差的还很远。不同的环境,变动的威胁因素都有不同的差异,比如气象、水文、地质、路况、植被分布、水域面积、通信阻碍等等等等。你可以系数一下你身边的强驴、老驴等等,有没有人能做一个中级户外项目的保障体系、应急预案和风险把控方案。

能跻身高端户外运动的,需要有充足的时间、经济和户外运动技能以及储备足够多的户外运动项目(资历)。

矫情

这个嫌贵,那个嫌弃拍照不好看,这个口感不好,那个不和你胃口,这个身上有汗臭,那个睡觉打呼噜……你这么多事,干脆选择私人订制旅行,户外探旅或者探险不适合你的。

就像川人到西北评价西北美食一样,没有我们当地的好吃。那可不,你用你当地的味觉和习惯去评价另一个地域环境的饮食,能收到好的品鉴么?

你应该根据地域环境类型、气候、项目的强度难度以及项目的性质去调整自己的心态、思维和认知价值。别用旅游、旅行、郊游去评判探旅和探险。

不甘心,瞎算计

不管你的出行成本多大,在特殊事件面前你应该抛弃你的这些廉价的出行成本,既定目标和一文不值的精神和噱头。活着才是唯一的真谛。

崇尚户外精神或探险精神

恩,说到户外精神和探险精神,16年我跟国内新起的一个圈子有过一番争论的。户外探险是人性的一个扩张部分,并不能说它是一种精神。要说精神,知识给自己捏造的加入一个圈子的一种谎言。

把生命寄托给别人

这两年一直处于修养状态,好进行下一阶段的户外探险和探旅旅程。也有了足够多的时间整理和反思近几年的户外事件。突然发现一个通病:

绝大多数人喜欢把自己的生命安全寄托在别人身上,比如队友、领队、网上像垃圾一样多的攻略和各类纸媒、视频以及语音分享会。

你永远记住一条,路一定是靠自己的双脚去走,没有人能替代;必备的生存装备和应急物资永远不要交给别人帮你背。有资质的俱乐部、明星领队、当地向导、职业领队或者自己总以为信得过的队友。在特殊环境下,他们都在谋求自保;或许会有人有心去帮你,在特殊环境下,也只能是有心而已。

零认知的自然因素

大多数的户外爱好者对自然的认识几乎等于零,其实大多数人接受过中学教育的。中学的地理课本上的知识,完全足够让你了解中国陆地上的自然环境。不至于让你处在一种无知的状态下,涉入一个你前所未知的地域环境。

零认知的路况环境

大多数的人都在接收户外攻略提供的信息,有很少的人会去思考这个资料的可行性,又有很少的人会去利用现有的资料去做一份应对突变的威胁因素为参考的应急预案。

小编给你透露一下,现在主流的几个户外平台的攻略指南,可操作性非常小。相信它,就等于把自己裸露的带入了危险地带。

今年我在博足计和给户外探险媒体推送了三篇户外攻略,分别是年保玉则、七藏沟和乌孙古道。每一篇攻略都是20页以上。攻略是死的,环境是动态的活动。环境每年都会有微小的变化,风险威胁可能就会有非常大的变化。

现在停止了压缩版全攻略推送。原因很简单:很多组织者和户外爱好者会死板的拿着你的攻略区进行探旅或探险行为,这是一个很可怕的事。

零认知的身体素质

大多数人队体能素质的理解存在偏差。比如耐力、柔韧性、力量、速度等等。它是需要在一个动态的空间内去认知的。

有不少队员喜欢去哪一个健身房的教练和一个户外爱好者比户外运动的身体素质。这完全是不成比的。动态领域和静态领域所需要的身体素养是两个概念。在户外你的身体需要面对更多的心理、生理、身体、额外负重,路况、海拔、气压、气流、水域,植被等因素的冲击。所以你要有一个适应户外运动的体能而不是健身房整天流汗晒肌肉的身体素质。

零应急预案

说到应急预案,很多人都在说我们讲大道理。很少有人真正去做的一个事,而且是一个必须要接受的事项。那么应急预案是什么鬼呢?

应急预案(ERP-emergency response plan):对可能发生的事件和事故,达到迅速、有序、有效地开展应急处理、救援行动预先制定的行动方案。

户外应急预案里面有哪些要素呢:气象,自然灾害、灾难,地质灾害、灾难,装备损毁、损坏,身体损伤、伤害以及死亡,行程更改、改变行程方案和被迫撤退路线,应急通信装备,物资补给,自救和寻求救援,安全防护,动植物袭扰以及反恐等。

除了制定可识别和预警的风险威胁还要对突发性的事件做备用的处理方案,一个团队的每一个成员都需要明白应急预案中的每一项行动方案并携带副本和给家属留一份备副本作为备用(他就参考信息)。领队或队长需要对应急预案进行综合性管理,根据每个队员的素养进行责任分配。

还有一条一定谨记,这份应急预案最好是在探旅或探险项目中不用的,但一定要在行程中做一个详细的记录。用来自己学习,也可以作为这个户外线路对他人的帮助资讯。

零风险管控

风险管控是应急预案的执行方案,是对已经识别和部分未识别的事件做细分管理。我们也叫风险节点管控。

风险节点管控主要是几个要素:风险规避,损害控制,风险转移(我们叫转嫁风险压力)和风险保留。

有队友会问,教官有简单的完全规避风险的技能吗?

小编弱弱的回答你:不可能。

这些风险不管你怎么规避或者最大化的降低事件来临时的伤害程度,它们都不会消失,你没有遇到或者遇到的风险损伤比别人小,证明你有比他人处理该风险更多的经验和技能。

零现场救护

属于应急救援系统中的一个分支,也是最有效的一个领域之一。去年我给陕西的某支救援队做训练指导,重申了现场救援的重要性。

面对任何事件或灾难的救援来说,能在第一时间和第一现场进行有效的处理,是救援过程中最重要的一步。

抛开自然、地质灾难或灾害,从最基本的损伤和伤害事件的处理上,国内大部分的户外组织者和领队都不具备这样的经验和技能,更别说毫无准备的队员。

所以现场救护技能的欠缺,是身体走向死亡的第二阶段的开始。

零通信

户外探旅或者探险涉足的地域环境,绝大部分不支持你的常规移动通信工具。需要借助有效的单位距离的通信工具(对讲机),备用远程应急通信工具(卫星电话),安装了模拟地图的定位导航工具(手持GPS或北斗系列等)。还有一个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工具就是基于通信卫星的定位跟踪系统--**芯片(我们目前北斗正在应用),他可以像卫星电话一样借助卫星通信像外界发送信息,并提供准确的定位和行走轨迹。

对讲机有一个局限就是带电时间低、防水性能差和抗干扰能力差。以熬太为列子,部分路段对讲机的通信距离不超过20m,中级山地户外线路中你即使使用摩托罗拉的对讲机,通信距离平均不会超过2.5公里。就是这样的简易的点对点的通讯装备,大多数团队的持有率连五分之一都不到。

卫星电话和GPS设备更是少得可怜。

在真正的事故性救援过程中,仅有极少数人能利用卫星电话和定位系统进行救援中非常重要的一步——有效通联。所以即使是具备良好的气象条件和自然地质条件,救援难度仍然非常大。



杂谈||熬太事件给户外徒步探旅的一些警示 -_第1张图片
图片来源博古计

户外徒步探险或者探旅,你该怎么样准备,准备些什么?

户外运动因为多样化的环境,需要你有足够多的资本去挑战和涉入,比如体能素质、心理素质、生理素质、户外装备、和足够多的户外技能,这一期我们列举以下几个事项,可以提升户外人对户外探旅项目的认识。

身体素质训练

身体素质是能不能选择户外探旅的第一道关卡,我们这里说的身体素质主要指的是体能素质。比如心肺耐力,肌肉、骨骼的强度、力量,机体的柔韧性,爆发力和持久的耐力等。

有朋友会问,某某某怎么怎么样,也能进行户外探险、登山和潜水项目。我想给你说的是,不要去攀比什么。选择真正适合自己的高度、强度和难度才是真正的对得住自己。

不同海拔和地域环境所需要的体能素质略有不同,但有一样是相同的,你需要储备足够的体能、耐力、柔韧性和持久的抗氧能力。

心理抗压能力训练

这一条是非常重要的,除了来自环境的压力和自身身体承受的压力,还有一个是面对选择的压力。从近几年户外灾难数据分析得出,近80%的事故是由自己错误的选择造成的。比如不甘心,算计出行成本,调整行程线路,选择是否下撤和停止探旅或探险行动。

我们经常讲,任何探旅项的最终赢家是:活着完成既定的目标。也就是所有的选择和抉择都要以生命安全为最终的参考标准去衡量你的利益得失的。换句话讲,活着才能继续、才能走的更远……

徒步装备

这一期简单的谈谈装备。大多数驴友对装备存在着一种非常荒谬的观点。比如轻量化,发烧级装备(奢侈品),高逼格装备以及抠抠搜搜的计算着自己兜里多少钱去买探险装备。

这些荒谬的观点拿出任何一个都可以认定“这货”是菜鸟级别的。我们简单的分享一下:

轻量化:近几年户外界流行的一个名词,也可以说是动词。都在追捧轻量化,兜里没钱的只能处在装备竞赛的边缘地带

今天小编讲讲什么是轻量化:额外负重的轻量化。包含必须的装备、食物、和应急救护装备以及心理压力、肠胃压力和肌体压力。

是不是昂贵的产品就一定是轻量化的呢?从重量上来讲是有一定道理,但未必适用于你选择的探旅项目。我们的一个观点是:根据你的经济能力最大化的选择轻量化的装备,但某些装备时不可以去打折的。比如鞋子、登山杖、帐篷、睡袋、保暖衣物、和护具。

除了额外的装备负重以外,还有一部分来自自身的因素。比如肠胃负担、心理负担、身体、生理突发性伤病带来的病痛负担等。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才是户外轻量化负重的标准。

怎么选择装备呢?在下面的负重管理里面详细描述。

通信工具

通信工具市场上非常齐备,但用到探旅团队中的却并不多,至于旅行那就更是少得可怜。一个强有力的探旅团队需要什么样的通信保障呢?

卫星电话,GPS/北斗,对讲机,跟踪、搜索、报警定位芯片(我们团队正在开发),激光笔,求生口哨和手机(需要安装模拟地球的APP)等。

卫星电话通常是一个团队1-2台,对于5-7天行程的户外线路需要增配电池,(须保温处理)。

GPS/北斗定位系统一个团队2-4台(根据团队大小来说,一个7-12人的分队可配备1-2台),各须配备一块备用电池(须做保温处理)。

对讲机,严格意义是每人一台,并配备1-2块备用电池(做保温处理)。

定位芯片目前国内的户外界并未使用。在部分拓展培训中有某些团队再用,但是性能存在比较大的缺陷。

激光笔,一个非常实用的户外救援、求生和定位指引工具。尤其可以应对大雾、风雪、黑夜等极端气象和时分的户外突发性事件。博足计公众平台在前面的救援板块有过激光笔的应用分享。

求生口哨时一个非常廉价和使用的求生,报警和指引装备。但在户外徒步界的驴友中并不全部配备。

安装模拟地球APP的手机。很多户外旅行者喜欢用手机固有的摄像头拍摄“到此一游”照,总以为携带一个充电宝就可以应付突如其来的断点。更具收集的灾难数据显示,大多数的遇难者,手机都耗光了电。另外说明一下,手机可下载奥维互动或者行图APP地图软件,上面有三维地形图、卫星地形图,等高线地形图以及各类数据标尺。虽然存在不小的误差。只要你用心做一份应急预案和行程距离、目标管理计划。在求救时可以利用卫星电话等设备同救援队进行有效通联,缩小搜救范围,及时获得救援。

医护装备

户外探险或者探旅,应急救援和救护装备是必须要携带的,比如辅助绳索,求生/捆绑扁带,刀具,捆绑绳,锁具,应急医护包(消毒消炎、加固绷带,止血,固定夹板,冰袋,缝合针线,创可贴,凡士林,棉球,纱布片等),个人医护包主要是个人常备的止血、止泻、救心丸、绷带,凡士林,解暑,牛黄解毒丸和奥美拉挫,防晒霜等,对于高海拔还需要携带高原病针对性的药物。

食物水源

说到食物,国内的户外圈简直是一个大杂烩,说明自家小炒,卤制品,咸菜,方便面,自热米饭,等等一大堆,好像是去郊游;有的携带点小酒、碳酸饮料和功能饮料等。

想要达到轻量化的食品选择,你必须这么做:

专用的户外即食食品。并不是自热米饭盒,一个自热米饭盒的重量是即食餐包的3-5倍。户外即食餐包有山屋,山之厨,户外厨房等等;再携带必要的应急能量食品和备用食品,比如牛肉棒,白巧克力,和其他类型的能量棒。

如果你选择的线路有足够多的水源补充,又想来顿户外美食,你得这么做:干菜包(香菇、黄花菜,百合,木耳,葱等),一顿一包,需要用抽真空机器进行压缩包装;携带大油,风干牛肉包,腊肉包,腊肠包等。一定要按照每天的计划消耗进行分包压缩包装。

除了这两种方案,你还要携带干果包(瓜子仁,红花生米米,核桃,松子等)也是一餐一包的分配。

关于水源的携带有两类情况,是由涉入区域的可饮水源多少和经过处理后的可饮水源数量来划分的。如果水源充足,你只需携带一个500-800ml的保温杯,一个500-750ml的保冷水杯就可以(高海拔(4000+)登山,探险除外);你也可以只携带一只储水保温杯。

对于水源匮乏的区域,你需要携带更大的储水器。比如水袋。在一个补水点需要补充到维持你行进到下一个补充点的消耗水量。根据每天消耗大约1.5-2L的队员来说,下一补水点是在2天后,你需要携带5-7L水。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负重。荒漠探险是由专门的驼队负责驮运水源,对于没有驮队协助驮运装备的纯徒步项目来说,这是一个极大的压力和考验。即便是携带这么多的水源情况下,你的身体和生理仍然处在轻微到中度脱水的处境中。

风险管控

风险管控和应急预案是户外行程中最难的难题。比起行程管理和队员体能耐力管理要高两个级别。细分一下各类风险有哪些呢?地震、塌方、落石、滚石、泥石流,洪水,河流,植被,动物,气像,气压,中暑,痉挛,骨折,碰伤,腹泻,猝死,脱水,过敏,中毒,细菌感染,迷失方向,滑坠,扭伤,冻伤,失温,高反,荒原症、死亡等等等等。

这几类地质、自然、气象、伤痛、疫情、等等的范畴中,大多数是可识别的,有一大半是遇不到的。你在做风险节点管控时,需要针对最坏的打算去做。还需要根据行程计划,协调队员体能、耐力的分配,行程目标管理和物资供给等。

面对这些让你增加恐惧的东西,你需要学习更多的生存技能,你所选择的领队除了具有丰富的户外经验,还需要掌握应急救护的技能。

应急预案

大多数的团队对应急预案的设置仅处在一个非常浅的领域内,以为买个高额户外保险,带个卫星电话就足够的。你需要做以下几个事项:

通信备案:队员每人需要一份团队的通信方式副本,在特殊事件下可以通过联系相应的队友进行信息确认和搜集;

行程计划备案:行程方案是一个完整的行程计划,包括距离、路线、强度、难度、备用路线,下撤路线,补给情况,队员信息,装备信息,备用装备信息,应急救护装备等,需要一份副本备案在监护人或者亲属,最大可能是在涉入地区的体育部门等相关单位进行备案(也就是国内所谓的合法涉入);

风险管控备案:是处理各类可识别风险和可能发生的恶性事件的程序和方法,以及具备相应的救援救护装备、风险规避、如何转嫁风险冲击,风险处理的人事安排等等。需要明确的人员分配计划。

同时需要具备第一时间和现场的救援和救护预案副本。

负重管理

这部分内容是大多数人都能理解的。带什么样的装备,负重极限是多少,那个装备更合适等等。

个人自身的因素我们不在这里讲述,仅分享额外的负重管理。

背包:这是一个不可能将就的装备,你非得这么将就,意味着你比拟的队员多损耗8%-18%的体能和耐力。

户外重装用包集中在55L—75L,其中60-65L是一个最集中的范畴。那么这个容积的背包在不影响极限负重系统受力分配的负重量是多大呢——18-32KG。也就是说即使在 熬太这样很少补给的项目中你的额外负重最好控制在30公斤以内。事实上大多数人的负重都超过35公斤。推荐的背包是多特,花岗岩,格里高利或者小鹰75升的登山包。

很多人不相信,你怎么能把6-7天的线路控制在这个额外负重量以内呢?请往下看……

保暖服:首选羽绒(鹅绒)衣裤(一定是分体式的,这不是6000级以上的攀登项目),一定是可压缩的。温标在零下20度左右的衣裤重量大概是320g左右。

备用保暖服:羊绒衣裤,配合防风保暖衣裤装备可以抵挡零下13-15度的极限气温。重量大概在500g左右。

防风保暖服:软壳、冲锋衣裤。应对可能性的突降暴雨,和5-8级的大风气象条件,你需要携带冲锋衣,如果没有这类暴雨,软壳是首选。重量在600g左右(基本是着身的,额外负重不计如背囊的重量,另需要配备一条软壳裤备用,大概320g)。

速干衣裤:两套+一个常规天气的营地短袖,重量大概在650g左右。其中仅有400g左右计入背囊负重数量。

抓绒帽+头巾:除了备用三条头巾计入背囊负重,其他不计入大概不到100g。

护具:护膝、护腕、偏光镜,保暖手套,不计入背囊负重量。

技术装备:登山杖,中高帮徒步登山鞋,通信等。同样不计入背囊负重量,一台对讲机卡在胸部或者肩带,算负重200g。

食物水源:这是一个大头,如果是按6+2计算,这部分负重在3500-8000g左右(水源极度匮乏的地区,水源补给线拉长)。

燃料餐具:这部分是可以分摊的装备,一颗320g的燃料大概在高海拔燃烧时间是2.5小时。纯做饭和烧热水足够可以维持2.5-3天。也就是说一套锅具可以共享2-3人,燃料配备是各600g左右。

庇护所:除了睡袋和防潮垫外同样是分担的,一个专业三季帐篷+底垫的重量是2.4-2.8kg;如果是要达到极限温标在零下25度的,你需要配备鹅绒1100-1300g充容的睡袋(每个品牌不同,如果是华巍,SEA,等高品质品牌是可以的,如果是国内的那些虚标产品,你至少需要携带1300g充容量的睡袋);防潮垫推荐两类,一种是超轻充气垫,一类是热辐射泡沫防潮垫(厚度在2.5+)重量在2900g左右。

应急救护包,个人的医疗包大概是320g。

应急装备:火种、定位导航、能量食物,保温毯,生存工具等,重量在700g左右。

其他防护和应急、个人装备:雨披、求生包、清洁包等。算上在身上穿的鞋子、衣服、和护具。大概是6000-8000g。

算一算你的负重有多少?没错,大概是17.5-25kg。

很多人不太相信,细数一下你的户外经历,你的背包内除了应急生存物资,有30%的是背来背去的家当。再加上所谓的户外美食、口感、个人喜好等。你的负重基本会多5-8kg。多么可怕的额外负重数据。

队友选择

这是一个必须要做的事。近几年户外事故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队员的素质问题,组织者为了吸收更多的利润,不去严格审查参与队员。是国内户外圈的一个通病。最近两年户外圈又有人在提倡AA户外精神和以一种玩的心态去选择中级探旅项目。一定要在户外出行中远离这群人。

AA是什么?是一种责任,一种各自承担经济、负重、风险和团队的责任。从来没有一起磨合过3-5次的驴友通过一个网络平台相约挑战中级户外项目,这是一件相当不靠谱的事情。其中95%的人根本遇到好的运气,安全走完出山,都不知道自己走在什么样的危险环境中。也就是说95%队员只是跟道走,并没有能力也没有去做一个自己应该做的行程规划、风险管控以及提出系统的可行性方案。

依靠一个据说是多年行走的“老驴”当队长,是多么可怕的一次真正的冒险。


杂谈||熬太事件给户外徒步探旅的一些警示 -_第2张图片
为户图片来源博足计


             熬太探旅&你应该这样准备


心理

抛弃城市生活中的生活节奏和习惯;忘记你的那些徒有虚名的资历和噱头,你只是山野中的生物;在没有可能的情况下,立刻选择下撤或停止行进;在没有后援保障,物资供给,通信保障和体能保障的情况,不要去试图挑战自己身体的极限和自然的忍耐性。

结伴

团队很重要,队员很重要。把自己融入这个团体,当你没法承受英雄的孤寂和随时面临的消亡时,选择结伴是最好的选择。一个三人小组的小团队足够应付和支撑到坏天气过去或救援队到来。记得你们需要佩戴足够的应急通信,保暖和备用水源和口粮。

基础装备

不要去将就你的基础装备。帐篷,睡袋,防潮垫,保暖服,鞋子,护膝,登山杖,手套,帽子和通信装备。他们是最终决定能不能坚持到最后的装备保障。

应急预案

多做一点准备,多学一些求生技能,多留一份应急预案。可能遇到的或者已经识别的威胁一定做好处理计划,多留设置一道生命防火墙。

装备要求

鞋服装备:软壳、冲锋衣裤,速干衣裤,速干裤,排汗T恤(长袖),排汗内衣,压缩保暖衣裤,羊绒保暖衣裤,中高腰徒步袜(羊毛),,全指保暖、半指防滑手套,中高帮帮徒步登山鞋,冰爪(冬季)。

注:1、因在集散前的行程中需要更城市化的鞋服装备,以便在城市体验旅行。小编建议可增加一套可供城市旅行的行装(存放在集散地下榻酒店);2、所有衣物均为长管,禁止短袖短裤。

防护装备:登山杖(双杖),护膝,偏光镜,头巾(3条),遮阳帽,雨披,雪套,三季帐篷(配防水底垫/建议双人帐),防潮垫,1100-1300g充容的羽绒睡袋(鹅绒),60-65L专业徒步登山背包。

注:1、每个团队须可携带40m绳索(4mm辅助绳/捆绑扁带),每位队员携带一把梨形锁。

通讯装备:卫星电话,对讲机,求生口哨,激光笔,头灯。

其他工具:野营锅具一套(3-4人可共享一套,配海拔4500+气罐320罐装4-5个),打火石,防风打火机,户外生存片刀,保温杯(1/800ml),水袋一个,净水器,衣物防水压缩袋(2个)环保收纳袋(1个)。

医护装备:凡士林,双氧水,冰袋,棉球(非酒精),纱布片,润唇膏,创可贴(12片),,防蚊贴,体温表,医药绷带,氟哌酸,奥美拉挫,马油1支,铝箔求生毯。

食物备选:即食土豆泥,牛肉干,黄瓜,即食餐包,干果包(400g/5*2包),白巧克力,姜糖,蜂蜜,熟大油;

体能训练

动态负重训练,远程肌肉耐力训练,心肺耐力训练,平衡性训练,肌肉抗疲劳训练以及饮食调节等

作者  王傅

来源:博足计

你可能感兴趣的:(杂谈||熬太事件给户外徒步探旅的一些警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