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记》之七 平板车上的火炮

   

《从军记》之七 平板车上的火炮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占领阵地——"连长李东光一声令下,九门120迫击炮,在牵引车的“牵引”下,飞一般地向预定阵地驶去——

“准备射击——目标正前方,标尺xx,方向xx,三号装药,一发装填”连长下达命令,各炮长(班长)复述着连长的命令并记录在案。各炮手安照各自分工,挖座钣坑,架炮,瞄准手与一炮手配合瞄准,二三炮手拧引信、装底火,系装药,一炮手将炮弹上膛,一切显得紧张有序。“一炮准备完毕,二炮准备完毕……”各炮长向连长报告。

      "放——!"连长重重地挥下了指挥旗,各炮长复述传达命令。拉发式:“轰——”炮弹出炮口冒出一阵清烟,发出震耳欲聋的呼啸声,向目标飞去!

    指挥所观察报告弹着点,修正射击诸元,连长再次下令:"一发齐射,放——"又是一阵呼啸声。

    "撤出阵地,收炮——”于是各炮班迅速撤离,牵引火炮离开阵地。

      这,就是我们连实弹射击时的一幕。

《从军记》之七 平板车上的火炮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这看起来很是威武。其实,牵引迫击炮的车,就像我们平常在大街上看到的平板车一样,只不过整个车身是铁制而己。

    别小瞧这平板车上的大炮,它有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呢。

    记得新兵刚下连队时,我们急切地想看看自己的大炮,老兵们自豪地把我们带到了炮场,九辆平车一字排开,帆布包得严严实实,我不由在想,这是什么大炮哟。老兵们揭开了帆布盖,原来,这平板车上的迫击炮只有三大件构成:炮身,炮架和座钣。还有一发教练弹。新兵们似乎有点瞧不起这大炮,与我们想像有点差距。

      那天晚上,指挥排长李廷春带领侦察班长陈元祥来挑兵。指挥排可以优先挑兵。来自江苏武进,山东平原、陵县和安徽枞阳的大约二十几名新兵,伸长了脖子,很希望被选上。因为这指挥排,听起来就“高大上"。

    指挥排长很风趣,现场很活跃。出的题目多是一些脑筋急转弯之类,更多的是一些加减乘除心算速算,如34—43=多少?负9!应当说我抢答还是比较快的,李排长多次将目光焦距于我。本以为我能上指挥排,可第二天结果出来了,来自我们同乡的何嗣敏被选到了指挥排侦察班,另一个陵县的刘泉勇被选到了电话班。其他战友则分配到炮班或炊事班,我分配到二排六班。

        多少年后的一次老战友聚会上,我忽然想起了这事,询问李廷春老排长,为什么当初没有选上我,是不是因为我"太瘦"还是因为别的?李排长老顽童似的乐呵呵半带开玩笑地说,不是我挑不上你,是因为连长看中了你。他加重了语气,意思是说连长有意要挑选我当文书。也许李排长说这话是真的。

      连队的第一堂课是连史教育,指导员薛立所给我们上课。他拿着一本厚厚的笔记本,按部就班地有条不紊地给我们讲解。我们认真细致的听,还带着小本子做记录。

  “先说说我们内长山要塞区吧,它位于山东半岛最北端,东临黄海,西靠渤海,时刻守护着京津地区海上的东大门,素有“渤海第一哨”之称。"指导员讲开了。

    “ 内长山要塞区是由海军长山列岛水警区、海岸炮兵团、陆军二十六军七十八师合编而成,时称海军长山要塞区。”

    “ 1960年5月4日,海军长山要塞区改编为内长山要塞区,由济南军区管辖,下设大钦、北长山、蓬莱三个守备区,亦称第一、第二、第三守备区,驻防长岛、黄县、蓬莱三县。我们属第三守备区,番号32团二营七连,(迫击炮连)。对外番号54939部队71分队。我们守备方位是蓬莱阁至刘沟一带的海岸线”指导员操着一口海阳腔。

    “ 1969年,我32团与原驻山东海阳六十七军守备二十师五十二团进行了换防,其二营六连接管了迫击炮,成了现在的七连。我也是从海阳换防过来的。我们进驻蓬莱后,不管是去即墨农场生产,还是整修营房修桥补路,化工生产,我们也时刻不忘主要任务:操练我们的火炮”。指导员说的很认真。

      后来我们得知,指挥排排长李廷春以及后来担任山东省军区参谋长的金培昌少将也是当年换防过来的。而连长李东光则是32团元老级了,他1964年入伍,换防时任老北山岸炮连(六连)指挥排长,32团唯有六连没有换防。1970年,李东光调迫击炮连任连长,金培昌任副连长。

      “换防之前,我们的迫击炮还是两轮固定式的,属辎重火炮,所以换防没有被带走,行军时还需要从团部调马匹来拉,很不方便,于是部队及连队革新小组想到了改进,经过反复试验,平板炮车就在这样诞生了,虽然很土气,但能快速机动。遇到山地,我们还能拆开人工扛着走。"指导员显得很自豪。

    " 我们的迫击炮,在历史上可是立了大功的。"指导员继续讲历史:“1935年5月25日,在强渡大渡河战斗中,担负先头作战任务的第1团组成17人奋勇队强渡大渡河。当17勇士强行登岸后,敌人的机枪像火舌一般向他们喷射而来,勇士们被完全压制在滩头,无法前进。

  千钧一发之际,指挥战斗的团长杨得志急令炮兵连长赵章成开炮支援。手里只有一具“眼瞎腿缺”的迫击炮和3发炮弹的赵章成,靠着经验准确测量距离方位,3声炮响,3发炮弹在敌人桥头阵地开了花,完全打乱了敌反扑和阻击队形。17勇士顺势占领有利地形,我红军胜利地渡过了大渡河。"

      “1962年10月20日,我炮兵某团120迫击炮营2、3连参加了克节朗地区的对印自卫反击战。

  入侵克节朗地区的印度陆军约三、四千人,并在章多地区设有一处空投场。

      我炮兵团在步兵连的协助下,用三天时间将全部火炮和1900余发炮弹送入阵地。

      10月20日7时30分,我军开始了炮火急袭。此次炮火打得相当准,可谓地动山摇。印军溃不成军、企图逃跑。两个连又齐轰10分钟,将逃跑的印军截了回来,随后这支印军被我步兵消灭。10时左右印军一架直升机在章多空投场降落,两个连又各集中10发炮弹急促发射,直升机在追击炮弹的打击下顿时化作一团火球。我120迫击炮发挥了巨大威力"

  指导员的连史课深深地打动了我,至今仍记忆犹新。虽然当时还末投入训练,但我已深深地爱上了我们的大炮,并且还为自己能成为一名炮手而非常自豪。

    我担任二排六班的瞄准手,排长胡学祥,班长冷富荣,副班长徐增彦,还有李文武等战友都给了我很多教育和帮助。客观地说我们训练没有步兵摸爬滾打那样辛劳,但炮兵却是个技术活。每天我们都要到野外训练,到达某一指定区域后,迅速占领阵地,从挖座板坑开始,由分解到合练,尤其是瞄准手,一方面要和各班瞄准手,比赛执行班长下达射击诸元的速度,另一方面还要与一炮手配合瞄准的准确度,瞄准镜十字卡在某一瞄准点(比如避雷针)同时高低、方向气泡居中,还要了解火炮的性能,最大最小射程,高低射界,方向射界。各种炮弹如烟幕弹,照明弹,破甲弹,宣传弹等等,这可真是个“技术活″啊!

        终于迎来了真正的实弹射击了,也是检验我们训练成果的时侯了。

      那是1975年9月下旬的某一天,连队的操场上停下了一溜吉普车,32团团长参谋长都来了。听连首长讲,这次考核是要塞区组织的,主要检验120迫击炮在陌生环境陌生地域的实战化水平。要塞区、守备区、团三级首长都到现场观摩。

      清晨的阳光刚刚铺满大地,部队已列队完毕。一位年轻的军官跑步到连队队伍中间,手里还夹着一个公文包,大声宣布:守备第32团七连拉练演习现在开始!

      李东光连长作战斗动员:同志们,苏修社会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妄图攻占我山东半岛,进而吞并我大好河山。上级命令我们马上出发到达指定位置,歼敌于滩头……

        入伍第一年,从没有见过这阵式,不觉双腿轻轻发抖,牙齿咬得咯咯响。我暗暗告诫自已,别紧张,记住动作要领,听清口令,正确瞄准,气泡居中……

    大卡车在公路上把我们的火炮连同全连官兵拉向了不知名的地域,斩新的炮弹箱也搬来啦。后来得知,这里是黄县港銮农场一带,距我营地有40公里,地形地貌一切都是陌生的。

      我们每人都带上了柳叶做成的伪装帽,炮车上也插了柳叶条,我们从卡车上抬下迫击炮,一溜烟地向预定阵地扑去。

    于是便出现了文章开头实弹射击那一幕。据悉,这次实弹射击,各级首长很是满意,所有炮弹的弹着点,都击中了直经约30米的石灰画出的圆形靶标,成绩优秀。我的老乡何嗣敏当年在指挥排侦察班,射击诸元的下达也有他一份贡献,提起那次考核射击,现在还依然激动,″打的真是太好了"他动情地说。

    这就是我们的连史,这就是我们的迫击炮。

(待续)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军记》之七 平板车上的火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