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狼》回来了,《加勒比海盗》回来了,《木乃伊》回来了,异形和黑猩猩凯撒也很快就要回来了。在此之前,《侏罗纪世界》和《疯狂的麦克斯4》等好莱坞大片统统都在时隔多年之后,从灰烬中起死回生,而且比原系列更显生机。事实上,我们现在每年观看的好莱坞大片,有一多半都是在回炉再造后重又焕发新生。
在电影工业发展日臻完备的今天,将深入人心的经典系列重新定位、回炉改造,已然成为各大片商的不二法门。在全世界都陷入创意匮乏泥潭的局面下,与其想破了脑袋死磕一个全新的金点子,不如借着原有系列的人气和名声好好做一番废物回收利用。那些折戟沉沙数年甚或数十年的系列,有的是因为编导等主创一条道走到黑从不思变,终至穷途末路;有的则是因为制作理念固步自封,迅速被时代甩在身后;更有是不少是最初预订的三部曲故事已然完结,划上终止符的传奇怎么看也不可能涅槃重生。但新世纪以来一大批从僵死的经典系列中成功榨取到可观剩余价值的影片,已经证明——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说白了,好莱坞早在我们之前已经将IP玩得风生水起。唯一的不同只不过是,当我们还在苦思冥想着从某部网络小说又或是某支校园民谣中攫取概念时,人家已经有一大堆现成的IP可供遴选。但仅有IP显然不足以成功,如何让陈腐的IP化腐朽为神奇,则另有妙方。
1.换帅如换刀
在让一个毫无生气的经典系列起死回生这件事上,史上最成功的案例并非《侏罗纪世界》和《疯狂的麦克斯4》,而首推克里斯托弗·诺兰执导的《蝙蝠侠》三部曲。老的《蝙蝠侠》系列由哥特暗黑系导演蒂姆·波顿开启,也是好莱坞最早尝试将超级英雄漫画搬上大银幕的作品之一,前两集都收获了不俗的票房与口碑。然而当导筒被交到乔·舒马赫手中后,事情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这一人气爆棚的系列,迅疾演变成了堆砌明星的马戏团——包括乔治·克鲁尼、妮可·基德曼、阿诺·施瓦辛格等一众巨星在内的主配角们,统统都像是穿着紧身衣的小丑。终于在第四部《蝙蝠侠与罗宾》(1997)如潮的恶评声中,华纳公司终止了这一系列。
2005年的重启之作《侠影之谜》让诺兰执导,对于华纳而言是一次巨大的赌博。虽然此前诺兰已经凭借《追随》(1998)和《记忆碎片》(2000)令人惊艳,但对于一部投资巨大、明星扎堆的顶级大制作却毫无经验。结果人们已经知道,诺兰史无前例地把一部超级英雄电影改造成了现实主义风格的社会犯罪片。在后来的两部续集《黑暗骑士》(2008)和《黑暗骑士崛起》(2012)中,他更是将许多繁复深刻的社会道德问题溶于其中。两部续作在全球都收纳了超过10亿美金的骄人票房,而《黑暗骑士》更是赢得了全面一致的好评,一度在IMDB蹿升到第一的宝座。事到如今,重启的《蝙蝠侠》系列已经成为华纳最有效的赚钱机器,而诺兰赋予该系列的暗黑纪实风格似乎也已成为好莱坞各个超级英雄电影的标准配置。无论是后来的《蜘蛛侠3》(2007)还是《美国队长2》(2014),包括华纳自家的《守望者》(2009)和《超人:钢铁之躯》(2013),都有效仿诺兰《蝙蝠侠》的痕迹。但诺兰在拍骏《黑暗骑士崛起》后已经表态不再执导这一系列,上一次的换帅效果立竿见影,此番再度换帅,却又前途未卜。
在《蝙蝠侠》上尝到了甜头的华纳不久又将自己另一僵死已久的著名系列《超人》交到了另一位风头正劲的新锐导演手中。老版《超人》在1987年拍到第四部时已经到了招人反感的地步,这位在美国最具名望的超级英雄也就此被制片商扔进垃圾堆长达近20年。2006年,华纳试着让一手捧红《X战警》的布莱恩·辛格重启《超人》,拍摄了《超人归来》,效果也只是差强人意。在换帅效果并不明显的情况下,华纳再度换人,请来了曾导演《斯巴达300勇士》(2006)的扎克·施耐德,《超人:钢铁之躯》才真正让这一垂死的系列彻底翻身。如今,施耐德操刀的《超人大战蝙蝠侠:正义黎明》也已于2016年三月全球公映。
导演作为一部电影的主控和指挥,重要性不言而喻。换一位导演,往往意味着全面革新一部电影的风格和气质。因此在试图重启一个系列时如要更换导演,必须多导演的风格与技巧有全面的权衡与考量,首先得考虑够不够格,其次还得看是否适合。如果拍脑袋做决定贸然更替,效果可能适得其反。在《加勒比海盗》三部曲的导演戈尔·维宾斯基表示不再执导该系列之后,迪斯尼兴冲冲地请来了曾凭《芝加哥》斩获奥斯卡的罗伯·马歇尔,但此君执导的第四部却生生将这一热卖的人气系列推上了濒死的绝境。最近上映的第五部,也依然难以挽回其不可逆的颓势。
2.换张脸试试?
在导演没有合适人选可供替换的情况下,另一条出路自然是在电影的另一大核心主创上动脑筋——换主演。主演作为一部电影的门脸,外加明星的粉丝效应,其重要性不少时候甚至被认为高于导演——在好莱坞这个明星制起家的地方尤其如此。对于一个深入人心的经典系列影片而言,开辟这一系列的明星更显不可或缺。对于影迷而言,《碟中谍》系列和《谍影重重》系列并非意味着伊桑·亨特和杰森·伯恩,而是意味着汤姆·克鲁斯和马特·达蒙。因此当阿汤哥在《碟中谍》第三部后传出罢工弃演的传闻后,该系列的第四部立马陷于停滞,哪怕是让同样帅气性感的布拉德·皮特来顶替影迷都不答应。终于,阿汤哥答应回归的第四部轻易掳获了一片好评和可观的票房。而《谍影重重4》在马特·达蒙不见踪影之后,迅速迎来一片批评,将前面三部曲积累的好评一笔勾销。现在,达蒙终于回归该系列第五部,导演也请回了格林格拉斯,观众们自是齐声叫好。
对于《碟中谍》和《谍影重重》这样某位明星已经成为系列标志的情况而言,主演是以不变为上。但对于《007》这种前后延续数十年的常青系列而言,更换主演是每隔几年都必须摆在制片方面前的难题,稍有不慎,就可能满盘皆输。因此,每一任邦德饰演者的更替,都堪称一个全球文化事件,每当有上一任邦德卸任的传言袭来,从普通影迷到专业媒体,都乐此不疲地提名自己认为最合适的接替人选。而米高梅公司的精明之处在于,每一次都能从这种危机与转机并存的重要关口选对那个合适的人。迄今为止的6任邦德饰演者,都被视为自成一格,他们都是那个无所不能风流倜傥的007号特工,他们又都是保持了自我性格与气质的他们自己。对于米高梅而言,每一任邦德的替换,都是一次对系列的重启,新的接任者用自己的特质,赋予年岁渐长的系列影片以新的活力。所以最新一任丹尼尔·克莱格即便在当初饱受质疑,但如今也成功赢得了人心——在看惯了皮尔斯·布鲁斯南的优雅贵族范儿之后,来一点粗砺的硬汉质感,没有人会断然拒绝。
还有一些情况,更换主演实属被迫无奈之举,例如《蜘蛛侠》系列。原版三部曲的主演托比·马奎尔本来正值当打之年,三部曲也都算赢得票房口碑双丰收,怎奈马奎尔一时头脑发热,要了一份远超自己市场价值的片酬。索尼旗下的哥伦比亚公司见势当机立断,一不做二不休撤换主演人选,也顺带给这一逐渐落入陈腐观念窠臼的系列做一番全新定位。重启的《超凡蜘蛛侠》系列一改过去彼得·帕克屌丝宅男的腼腆形象,让这位最亲民的超级英雄更炫更酷也更有年轻人的活力,瞄准的正是观众群体中占比最大的青少年群体。新任蜘蛛侠安德鲁·加菲尔德帅气的面庞也更容易拉拢少男少女的心。就此,原本被动的换人看起来更像是一次事先早有预谋的战略调整。
或许是得了上一回换人的便宜,索尼为了让游离于漫威宇宙之外的蜘蛛侠能够与复仇者联盟的一系列英雄融为一体,再次祭出了这一法宝。在《美国队长3:内战》中,他们让蜘蛛侠第一次出现在漫威宇宙当中,并且更换了蜘蛛侠的主演,安德鲁·加菲尔德被95后小生汤姆·霍兰德取代。今年暑期档,还将上映重新制作的蜘蛛侠影片《英雄归来》。
毕竟,对于很多观众而言,换掉那张熟悉的面孔,也就意味着一切都是全新的了。
3.金字招牌卖情怀
对于有些僵死或垂死的系列而言,变则通,通则达。但对于另一些则不然,它们存活的核心要旨,就是尽可能完整地保留当初自己赖以安生立命的一切元素。
像《侏罗纪公园》(1993)这样一部开辟了恐龙这一细分类型的恐怖片宗师,其后的每一部续集,核心卖点都必然且只能是恐龙,而无关乎导演、主演或是其它。所以它的每一部续集的区别无非是为观众制作更逼真、更巨大、更众多的恐龙,实现了这一点,也就满足了它的特定受众的需求。所以,20多年后的《侏罗纪世界》,除了在特效上做了一次全面升级外,几乎是原封不动地挪用了《侏罗纪公园》的情节和设定,却依然在全球炙手可热,轻松席卷超过10亿美金的票房。
与之同理的是2008年的《夺宝奇兵4:水晶头骨王国》,这部时隔近20年(第三部是1989年)的续集,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无甚新意,对于老版三部曲没有明显的超越,却也在全球拿下近8亿美金的票房。对于曾在80年代见证过那个传奇三部曲的老一辈观众而言,能看到65岁的哈里森·福特重新戴上檐帽挥舞皮鞭,就已心满意足。巧的是,《夺宝奇兵》系列和《侏罗纪公园》系列都是斯皮尔伯格一手炮制,这一换汤不换药的伎俩也数他玩来最是熟练。2、30年前的金字招牌依然能够吆喝得响亮,一方面印证的是斯皮尔伯格辉煌的过去,一方面似也说明其如今的不思进取。
当然,懂得主打怀旧的绝非斯氏一家,当年曾凭《洛奇》(1976)咸鱼翻身的史泰龙也深谙此道。从1979年到1990年十余年间,史泰龙如法炮制了4部续集。而当其事业随着年岁渐长开始下滑之际,又于2006年再度故技重施,推出《洛奇6》,竟也奇迹般地赢得一片喝彩。昔日的落魄拳台英雄,再度焕发荣光。
人们都有怀旧的诉求,不过,要想凭一张老字号招牌一招鲜吃遍天,必须得对自己积淀的人气和声誉有足够清醒的认知。倘若原本的招牌就算不得光鲜,又想简单粗暴地让成功昨日重现,很可能遭到观众用脚投票。时隔多年强行重启的《虎胆龙威》系列和《木乃伊》系列都属此类,三部曲之后的第四、第五部都被批得体无完肤。而过两年将会上映的《黑衣人23》(也即第四部)和《尖峰时刻4》,时隔多年后的再出山,也无法令人乐观。
4.制作理念全面革新
有一些经典系列,之所以被掩埋在故纸堆里长达几十年之久,实在不能赖主创,要怪也只能怪当时当日的客观条件,束缚了拳脚。
在科幻电影界与著名的《星球大战》系列齐名的《星际迷航》系列,在宏大的宇宙设定和跌宕起伏的剧力方面比前者绝无逊色,甚至在对人性关怀的命题探讨上更胜一筹。但是后来,众所周知的科幻片翘楚都是《星球大战》,《星际迷航》虽然在美利坚依然拥有数目可观的死忠粉丝,但是在世界范围内,声名却远不能相提并论。事实上,《星际迷航》原版的诞生,比《星球大战》早了十年有余,1966年开启的电视剧版,已经构建了一个气势恢宏的星系。说后来的《星球大战》关于星际宇宙的设想,对《星际迷航》有所借鉴参考,绝非无稽之谈。然而《星际迷航》在更多观众的心目中仍不敌《星球大战》,关键的关键乃是特效。相较于《星球大战》日后被津津乐道的里程碑地位,原版《星际迷航》的特效多少像是纸糊泥墙的过家家,那些宇宙飞船和战舰,看起来就像是毫无抗摔打能力的塑料玩具。而即便是80年代重新拍摄的电影版(从1979年到2002年前后共拍了10部),也在视效方面全面败下阵来。虽然《星际迷航》的粉丝一口咬定《星球大战》的内涵比自家相去甚远,但对于广大普通观众而言,直观呈现的视效永远是笼络人心的不二法门。此后,直到由J.J.艾伯拉姆斯重启的《星际迷航》(2009)才真正让这一经典系列有了与《星球大战》叫板的底气与实力。哪怕在内涵上被忠实粉丝诟病不及原版,但新世纪最新的特效技术已经补足了该系列的最大短板,2013年推出的续作《暗黑无界》也再度赢得满堂喝彩。
与《星际迷航》同病相怜的是老版《人猿星球》系列。该系列的第一部(1968)原本拥有一个极其完美的开局,其开创性的设置与精妙的剧情都足以在当年开山立派,但二十世纪福克斯公司从一开始就将其定位为粗陋的B级制作,一早堵死了系列向上攀升的去路。此后的4部续作每况愈下,多半是受捉襟见肘的制作经费影响。到2011年重启的《猩球崛起》时,过去由真人饰演的猩猩们终于可以褪去那身滑稽可笑的猴子衣服,全部改用CG技术呈现,由安迪·瑟金斯利用真人捕捉技术演绎的凯撒,也在这一领域树立起了新的标杆。《猩球崛起》的核心命题,其实依然是原版人类与猩猩两个同宗物种如何相处共生的悖论,但有了全新的特效技术护航,立马使一个四处漏风的B级残章,摇身一变为全球瞩目的A级制作。
如果说《星际迷航》和《人猿星球》的复活,多半拜新世纪突飞猛进的特效技术所赐,《疯狂的麦克斯4》的起死回生,则全是导演乔治·米勒之功。年届七旬的老导演,执拗地坚决不用任何CG特效,所有的高难度动作戏,全部坚持实拍。系列的第四部不但继承了原版三部曲关于核战之后末日世界的诸多经典设定,而且在其基础上来了一个全方位的升级。世界不但继续缺水缺粮,对能源充满饥渴,而且在外形也几乎全面畸形异化。新作赢得的如潮好评,更多应该归功于酣畅淋漓的追车动作戏,与生猛劲道的第四部相比,原版三部曲就像是一架发动机严重老化的古董老爷车,拖沓沉闷。在30年之后,乔治·米勒仅仅是迎合了新时代的审美趋向,让它更快、更强,就一举将《疯狂的麦克斯》拉升到一个全新的境界。
5.前传外传前仆后继
对于一大波故事已经划上终点,实在编不下去了的经典系列而言,好莱坞早已发明了前传/外传这一绝妙的节外生枝之术。最成功的尝鲜者当属乔治·卢卡斯,当他的工业光魔公司于世纪之交将特效技术全面提升一个档次之时,在原版《星球大战》三部曲之前的前传三部曲便紧锣密鼓地制作起来,每一部都吸金可观。现如今,故事紧接原版三部曲的全新三部曲又开始制作,《星球大战:原力觉醒》公映之后再度掀起疯狂的观影热潮。炮制第三个三部曲,卢卡斯堪称影史第一人。
后来,莱德利·斯科特也不甘落后,于《异形》系列终结15年后开拍前传《普罗米修斯》,且出手不俗。不但让故事线索与《异形》第一部实现无缝连接,而且开辟了宇宙生命和文明起源这一新的沃土。
这方面比较厚颜无耻的是彼得·杰克逊,仗着《指环王》系列超高的人气,生生将托尔金薄薄的一本《霍比特人》撑成了与《指环王》体量相当的前传三部曲。故事虽嫌拖沓冗长,总算有维塔工作室的特效技术保底,在全球也赚了个盆满钵满。同样不甘沉寂的还有《终结者》,在没有施瓦辛格的情况下依然用一部前传《终结者:2018》(2009)死灰复燃。在不久即将公映的新一部《终结者:创世纪》中,施瓦辛格的回归更加令其前景看好。
在制作前传/外传上最值得称道的样本,还得算《X战警》系列。该系列在2000年至2006年有条不紊地结束正传三部曲之后,不久就拍摄了两部外传《金刚狼》,无奈两部外传的水准不尽人意,二十世纪福克斯公司立马掉转枪头,重新制作前传系列。结果前传第一部《X战警:第一战》(2011)比之原版青出于蓝,而第二部《X战警:逆转未来》(2014)更是利用BUG一般的时空穿越,全盘重启了这一系列,在正传第三部中翘了辫子的角色们,统统可以起死回生,也就此让该系列往后有了无限可能。
与此同时,之前运作不顺的外传计划却也未被放弃,另一部根据单一角色衍生的外传《死侍》于2016年公映,里面登场的角色,不少都是在《X战警》里没有出场资格的废柴。但凭借频繁自黑的冷幽默气质,《死侍》在口碑和人气上甚至大有超越《X战警》之势,是当年不折不扣的一匹黑马。《金刚狼》的第三部也于今年上映,一改简单粗暴的爆米花大片风格,以英雄迟暮的写实主义成功地为这个系列挽回了一丝声誉。
考虑到《X战警》原著漫画中数量庞大的角色原型,该系列由此脉络能够滋生出的章节实在叹为观止,而前传外传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二十世纪福克斯,当属好莱坞玩转IP第一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