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泡算法思路

阅读更多

假设对数组arr=[9,1,5,8,3,7,4,6,2]由小到大排序

 

方式一:

从左到右遍历,把每个位置确定下来。

for(i=0;i

   for(j=i+1;j

      if(arr[j]>arr[i]){

         swap

执行顺序:

1,9,5,8,3,7,4,6,2//只换一次,就确定第1个位置的数据

1,5,9,8,3,7,4,6,2

1,3,9,8,5,7,4,6,2

1,2,9,8,5,7,4,6,3//交换了三次,但是把3居然交换到最后了,这会导致下一次的循环交换次数增加。所以出现更优化的方式二

……

 

方式二:

仍然是从左到右遍历,确定每个位置的数值。但是内部的循环方式不一样。

for(i=0;i

   for(j=len-1;j>=i;j--){//从尾部开始循环

      if(arr[j]>arr[j+1]){//把小的往前排,就像冒泡一样

         swap

9,1,5,8,3,7,4,2,6

9,1,5,8,3,7,2,4,6

9,1,5,8,3,2,7,4,6

9,1,5,8,2,3,7,4,6

9,1,5,2,8,3,7,4,6

9,1,2,5,8,3,7,4,6

1,9,2,5,8,3,7,4,6

继续第二遍循环

1,9,2,5,8,3,4,7,6

1,9,2,5,3,8,4,7,6

1,9,2,3,5,8,4,7,6

1,2,9,3,5,8,4,7,6

……

可以看出,优化主要集中在减少swap次数。方式一会把一个很小的数扔到最后,导致后续的无效swap次数增多。方式二在循环的过程中,一直把小的数字往前调整,直到调整不动为止。可以看出,swap都是有效的。即使前期swap增多,后期swap也会大大减少。

 

方式二的进一步优化:

假如数组排序前就是2,1,3,4,5,6,7,8,9呢,这样第一次交换后,就已经排好序,后面的比较都浪费了。怎么才能让程序知道已经排好序了呢,答案就是冒泡时发现一个泡都冒不动了。

boolean flag = true;

for(i=0;(i

   flag = false;

   for(j=len-1;j>=i;j--){//从尾部开始循环

      if(arr[j]>arr[j+1]){//把小的往前排,就像冒泡一样

         flag = true;

         swap

 

可以看出,假如没有swap,flag就会变成false导致循环立即退出。

你可能感兴趣的:(冒泡算法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