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防己类方及百合狐惑病

防己类方

注:

汤一笑:汉代不可能用的是粉防己,粉防己连李时珍都没有提到。宋代苏颂说古方防己用的是木防己。今药典品是粉防己。

医海一粟:光毒性皮炎以局部暴露处皮肤红肿为主,尤其眼睑肿胀为甚,急性期除局部马齿苋等冷敷以外,内服药以清热凉血解毒除湿为主,曾用犀角地黄汤加减后来发现水牛角代犀角可不用,径用大剂生地黄30~60克为主(视胃口好者多用,否则少用)丹皮10赤芍20加甘草10土茯苓30地肤子30白鲜皮20仙衣10黄芩15苍术10,反复不愈可酌加雷公藤10,一般五至七剂即可控制。但对于眼睑浮肿遮挡视线者疗效很慢,三剂不消,遂丧失患者对中药的信任。要求速效须加达药,经过反复,发现粉防己即是个中魁首,消肿止痒效高它药。

      张女,20岁,以颜面反复红肿3月,刻下眼睑红肿瘙痒明显遮挡视线,前经威海某医院诊疗输液甘草酸外擦激素等若干种无效,求治,以经验方加粉防己10克三剂,嘱其免食禁忌食物,日晒。复诊,服药一次眼睑浮肿即消,原来还是个模样很俊俏的小姑娘,不过诉告二便稍频,现面部干燥掉皮稍红,嘱涂亚麻油或橄榄油,上方去粉防己加当归10,继服五剂。乡下橄榄油亚麻油一时购不到,养病之余帮父下田劳作暴晒后擦甘油遂感灼热眼睑又肿,嘱继服前药,第二日眼睑浮肿不消,再添粉防己10每剂,顿服即消。复诊面部微红痒掉屑,稍事加减继服五剂。复诊,继服五剂。随访,未犯禁忌,至今未发。

      巨大冷性荨麻疹属风寒在表者,以麻黄汤伍粉防己见效迅速。

蝉蜕即仙衣,这是胶东地区的习惯。

......

木防己汤

原文:膈间支饮,其人喘满,心下痞坚,面色黧黑,其脉沉紧,得之数十日,医吐下之不愈,木防己汤主之。虚者即愈,实者三日复发,后与不愈者,宜木防己汤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主之。《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二十四》

木防己汤方:木防己三两、石膏十二枚(鸡子大)、桂枝二两,人参四两。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温再服。

木防己汤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方:木防己  桂枝各二两  芒硝三合  人参  茯苓各四两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内芒硝,再微煎,分温再服,微利则愈。

注:

syzr:矢数道明《关于木防己汤与心机能不全问题》说:

“膈间支饮,即于肺部出现郁血性支气管炎,或产生肺气肿的状态。其人喘满,即呼吸困难,咳嗽咯痰。面色黧黑,即面颊部郁血和发绀的状态。心下痞坚,即郁血肝所致的肝肿大及其类似症状。也就是说,木防己汤证即是对急慢性心脏功能不足的各重要症状所作的简明扼要的概括。本方条文没有提到浮肿和腹水等表现,但可以预料,如果病情再向严重发展,就会导致郁血肾的各种症状,诸如尿量减少、浮肿、腹水、胸膜腔蓄水、由于胃肠郁血而不思饮食、胃腹鼓胀等。”

木防己汤和真武汤的重要区别就是:有没有呼吸困难,不能平卧。有没有面颊紫暗。

......

防己黄芪汤

原文:1.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金匮要略·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

2.风水,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腹痛者加芍药。《金匮要略·水气病脉症并治第十四》

治风水,脉浮为在表,其人或头汗出,表无他病,病者但下重,从腰以上为和,腰以下当肿及阴,难以屈伸。《外台秘要》

问曰:病下利后,渴饮水,小便不利,腹满因肿者,何也?答曰:此法当病水,若小便自利及汗出者,自当愈。

心水者,其身重而少气,不得卧,烦而躁,其人阴肿;肝水者,其腹大,不能自转侧,胁下腹痛,时时津液微生,小便续通;肺水者,其身肿,小便难,时时鸭溏;脾水者,其腹大,四肢苦重,津液不生,但苦少气,小便难;肾水者,其腹大,脐肿腰痛,不得溺,阴下湿如牛鼻上汗,其足逆冷,面反瘦。

师曰: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

原方:防己一两 黄芪一两一分 白术三分 甘草半两,炙 上锉,每服五钱匕,生姜四片,枣一枚,水盏半,煎取八分,去滓温服,良久再服。

注:

大千世界:防己分广防己与粉防己。前者有肾毒性,属马兜铃科。后者没有肾毒性,属于防己科。你买防己科的防己就可以了。而且,这种防己,消肿利尿效果好。买药的时候,掰一掰,粉性大的就是粉防己。反之,没什么粉质的就是广防己。

蓝莲花:经方用防己的频率不高,主要治疗水肿,如防己黄芪汤和防己茯苓汤。《千金翼方》也说防己“疗水肿”。《本草备要》说防己“为疗风水之要药”。《备急千金要方》卷第二十一“水肿”篇中许多方剂都用到防己和木防己。从该篇来看,水肿发生的部位有腹肿,有四肢肿,有面肿,有通身大肿,眼合不得开。配伍上,多配白术、茯苓、泽泻、猪苓、大豆、葶苈子等。后世医家常用防己治疗关节疾病,如《古今录验方》的防己汤,“疗风发历节,四肢疼痛,如捶锻不可忍者”,后世的四妙丸也治疗关节炎的红肿疼痛。《药性赋》说“防己宜消肿去风湿之施”。可见,防己可治疗四肢关节的风湿性(广义的风湿)疾病。《千金翼方》说防己治疗“风肿”,是否为这类疾病呢?防己黄芪汤在《金匮要略》中主治的条文共三处。治疗“风湿”一条,治疗“风水”的两条。“风湿”和“风水”是两类不同性质的疾病却都使用防己黄芪汤,说明二者之间一定有相同的病理机制。结合现代医学来看,广义的风湿性疾病有免疫性疾病的性质。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即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能是病毒等微生物感染后使机体的免疫球蛋白G(IgG)变性,变性的IgG刺激机体产生相应抗体(即类风湿因子)。变性的IgG和类风湿因子再结合成复合物沉积于关节滑膜而导致关节炎,属于Ш型变态反应范畴。而“风水”则类似于现代医学的急性肾小球肾炎。其发病机理是链球菌等病原体和相应抗体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这些复合物沉积于肾小球基底膜激活补体系统,引起肾小球损害。也是属于Ш型变态反应范畴。这一型变态反应是通过免疫复合物来致病的,又叫免疫复合物型变态反应。那么,防己黄芪汤是否通过抑制变态反应来发挥治疗“风湿”和“风水”的呢?防己是否具有干预免疫复合物形成作用?这些问题值很得研究。

《千金翼方》说防己主“诸痫”和“中风手脚挛急”,二者都属于脑部疾病。提示防己可以治疗脑病,这似乎也为防己地黄汤使用防己的解释找到了落脚点。《备急千金要方》卷八“诸风”篇的三张“小续命汤”也都用了防己。从它们主治的条文来看,颇似现代医学脑血管意外的表现。这类疾病多有脑血管痉挛或狭窄,脑供血不足以及由此引发的脑水肿。这些方剂都用了麻黄、桂心、川芎、黄芩等,它们或多或少都有扩张脑血管作用。那么,与它们结伴而行的防己在此是否也发挥扩张脑血管的作用?抑或是减轻脑水肿?抑或是降低脑神经的兴奋性?毕竟,“诸痫”和“中风手脚挛急”都是脑神经兴奋性增高的结果。总之,防己具有治疗脑部疾病的特能。《金匮要略》里还用到木防己。那么,木防己在木防己汤中起着什么作用?张文钊编著的《腹诊证治》中说木防己能疏通波及全身的体液的郁滞和郁血。有镇痛和利尿的功能,还可促使胸导管淋巴液的流出。这个解释有一定道理。因为淋巴系统是静脉系统的辅助部分,在心功能不全时,不仅静脉回流受阻而郁血,淋巴也同样回流受阻。但这可能仅仅是木防己发挥作用的一部分,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经方循证情报速递:在临床应用中,人们常将此方用于表虚不固而兼以湿邪在表者,水湿的停聚可表现为以颜面部水肿为甚或以双下肢水肿为主的弥漫性水肿,或集中在某腔隙中,如胸腔积液、腹腔积液或者关节腔积液。文章中多次提到,防己黄芪汤中所使用的“防己”,其实是我国临床使用的青风藤(不是清风藤),两者同为防己科植物,却有不同来源——我国临床使用的防己是防己科植物粉防己的根,而青风藤则是防己科植物青藤的藤茎。日本学者通过上述实验得出了这样的结论:青风藤可以明显降低炎性细胞因子IL-1β的浓度,表现出抗炎活性;滑膜细胞渗出液的渗透压表现出青风藤浓度依赖性,提示青风藤对于水通道蛋白的抑制作用。这一点与国内临床研究的讨论略有偏差,国内学者在解释使用防己黄芪汤治疗关节腔积液时,多强调防己黄芪汤以芪、术补益中气、振奋卫阳的一面,防己则主要用来祛除肌表之湿。而在日本学者的研究中,“防己”(青风藤)则变成了至关重要的主药。这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说明我们对方剂的传统认识可能与事实有所偏差。

医案:

叶子:我一个舅舅,60多岁,中等偏胖点,平时懒洋洋的,肚子大,肚子胀,他说像怀里踹了个球一样,弯不下腰,饭吃不吃都可以,双腿膝盖以下肿,按下有凹坑不起,吃了防己黄芪汤,肚子不那么胀了,双下肢不肿。他不重视他的病,也不重视这张方,好了他就停药了。可能他觉得这方子得来太容易所以不重视

黄煌:今天,M女士来转方。她告诉我,原来非常严重的口干口渴明显减轻,膝盖不再疼痛,下肢的浮肿也没有了。而且,体重一个月中减了2公斤。她是个知识型的退休干部,年过七旬,体态丰腴,肤色黄白,腹松软而大。 今年夏天以来,她经常口渴,有时口舌粘在一起,眼睛也干涩,需要点人工眼泪。而且,腰膝疼痛,走路也困难。9月8日她来索方时,面部浮肿貌,有较大的眼袋。问她出汗否?她说,汗特别多。我的处方:生黄芪60克、粉防己30克、白术30克、生甘草5克、桂枝20克、茯苓20克、泽泻20克、猪苓20克。每天一剂。等症状缓解后可以每两天一剂。此方真灵,她说这方吃得非常舒服。

      我开的方是防己黄芪汤与五苓散的合方。防己黄芪汤是古代治疗风湿病、风水病、水气病的专方,《金匮要略》的表述是“脉浮,身重,汗出恶风”,《外台秘要》的表述是“病者但下重,从腰以上为和,腰以下当肿及阴,难以屈伸”。其方证特征是身体困重,浮肿,以下肢为甚;多汗,恶风;关节痛,特别是膝关节肿痛。五苓散是古代治疗水逆病的专方。所谓水逆,就是口渴,入水即吐。此外,水逆病还往往伴有腹泻、头晕、心悸等症状。本案患者的口渴、浮肿、多汗、腰膝痛等,正好是两方证的结合体。方证相应,所以,症状很快缓解。

      临床上,象M女士这种体质的中老年女性很多。皮肤白白的,人胖胖的,特别是下半身特别松大,经常浮肿、容易出汗,容易疲劳,经常口干渴、容易腰膝关节疼痛,走路常常受限。体检多有血脂偏高、骨质增生等。用防己黄芪汤合五苓散有效。要问这算什么病?我说:这叫“渴肿膝痛综合征”。不过是我说的,教科书没有收载。在我看来,该病的病因比较复杂,大致与遗传因素、饮食因素、加龄、滥用药物等有关。先天肥胖者、后天饮食过于肥甘鲜美者、或进入老年者多见。其病理基础是水代谢以及脂类代谢障碍。按传统的说法,此人体内有“水毒”。防己黄芪汤与五苓散是治疗本病的基本方。其临床效果有利尿、减肥、止汗、解困、止渴等。通常服用半月,症状减轻后可以隔日服用一两个月。平时要注意饮食营养的均衡,不要滥用抗生素,适度运动。

dazuifang:患者男性,33岁。因左胫骨平台骨折并韧带断裂行手术治疗后3月余。出现左小腿及足部异常出汗并内侧前方疼痛。检查有膝内侧隐神经手术疤痕卡压,但主要是局部肢体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所致。患者体型匀称,标准体重。左小腿肤色较偏黑色,汗出较多,裤子袜子水淋淋,舌质偏黯红,舌苔黄厚腻,脉小软略速。考虑为湿热阻络。予以四妙加秦艽、威灵仙、卫矛三剂后患肢痛减轻,小腿出汗仅少许,足汗依旧,再进4剂症状未再进一步改善。停药观察,足汗依然甚以为苦,要求再想办法。考虑患者足汗多如水淋但不臭,舌苔变薄,或为局部肢体表卫不固兼湿热,防己黄芪汤方中生黄芪实表固卫,防己、苍术去湿通络,姜枣和营卫颇为对症。改方用防己黄芪汤原方三剂,防己10克  生黄芪12克  苍术10克  炙甘草5克  生姜4片  红枣3枚。药后足汗大为减轻,再进4剂加威灵仙15克足汗治愈,但左小腿内侧仍轻度疼痛。未再继续用药,建议手术松解隐神经。

pan5071292:防己黄芪汤是张好方  水气病脉证里的一张方  主要用于下肢的水肿 肿胀  有时单方  有时需要合方 比如合桂枝茯苓丸  五苓散 芍药甘草汤等等!

案例一:一男孩  13岁  因左腿部 有炎症  在浙江省第二人民医院行手术  手术后  腿部炎症没退  反而出现肿胀  水肿  一直服用进口消炎药  无果    寻求中医治疗      体格中等偏瘦  舌淡  苔薄黄  脉弦  左腿肿胀  不能走路    处 防己黄芪汤  5剂  服完后 复诊  说服药第二幅 就开始退肿  家长甚是高兴  原方续服10剂  腿部肿胀已经消退  都好了    西医的专家看了都感奇怪

案列二:一女孩  12岁  今年年初找到我  跑步时腿部摔跤  后遗留腿部肿胀 发炎  一直不能消退  后来又行手术治疗  术后效果不理想  左腿部出现肿胀  不能落地 一天比一天 严重  舌淡  苔薄白  脉左滑数  右弦细  精神状态良好  二便正常  纳可  唯独 左腿部肿胀疼痛  不能落地  处:防己黄芪汤原方  7剂  服药当晚肿胀的腿部突然很痛  持续5分钟左右  第二天腿部肿胀开始消退  7剂服完  肿胀基本消退了  家长很高兴  原方续服7剂    过段时间回访  已经好了

经方原方效果最好,不能随意加减,加减也要遵循仲景法则!有时需要合方,群体联合作战,有时单方!还是黄老师经常说的那句话:有是证,用是方!

粉防己20  生黄芪30  生白术15  甘草5 干姜5  大枣20

......

防己地黄汤

原文:治病如狂状妄行,独语不休,无寒热,其脉浮。《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症并治第五》

原方:防己一钱  桂枝三钱  防风三钱  甘草一钱  上四味,以酒一杯,渍之一宿,绞取汁,生地黄二斤,咀,蒸之如斗米饭久,以铜器盛其汁,更绞地黄汁,和分再服。

注:

东子:舞蹈症专病专方。

医案:

小吹:吾师常言:“仲景治疗精神异常多使用大剂量的鲜地黄,百合地黄汤用生地黄汁一升、防己地黄汤用生地黄二斤就是其中代表方。患者一派阴津亏耗之象,使用鲜地黄更为合适。”故吾师认为防己地黄汤可治中风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及精神症状,当然亦可治其他原因引起的精神症状,只要“方证对应”。

      防己地黄汤亦可用于治疗脑卒中后引起的不自主运动,以下为吾师广州市名中医黄仕沛的三则医案,供同道参考:

      例一:皮疹痴呆双手舞动案

利某,女性,84岁。有高血压、糖尿病病史,数年前开始出现近事遗忘,但对答尚切题。曾行CT提示多发腔梗、动脉硬化。一年前不慎跌倒致左股骨髁上骨折长期卧床。三月前因护理不当开始出现骶尾部褥疮,褥疮逐渐增大。一月前开始出现双手不自主舞动。

2009年12月17日因褥疮来我院住院。当时见其全身皮肤干燥开裂,两颧及双手潮红,全身散在红色皮疹,以下腹及骶尾、腹股沟区为主,骶尾部褥疮。

    予甘草泻心汤治之,处方:甘草三十克  黄芩十五克  川连六克  党参三十克  大枣十五克  干姜六克  四剂无效,皮疹有增无减,两颧及双手通红。

12月20日黄师查房,见其双手十指型似兰花,撮空舞动而无休止,结合本患者高龄,长期卧床,既往CT提示多发腔梗、动脉硬化,近年有认知功能下降,一月前开始出现双手不自主舞动的病史,考虑此乃血管性痴呆引起的行为异常。患者虽有褥疮、皮疹,无明显渗液,非甘草泻心汤证也。全身皮肤干燥开裂,两颧及双手潮红,一派阴津亏耗之象,故当以大剂量生地黄治之。

以百合地黄汤,更加苦参。处方:百合四十五克  生地黄九十克  甘草三十克  苦参十五克  四剂,两颧及双手潮红稍减轻,双手舞动有所减少。

12月25日考虑皮疹已明显减少,遂专任防己地黄汤,予处方:防己二十四克  生地黄九十克  甘草三十克  防风二十四克  桂枝十二克  四剂,两颧及双手已无潮红,双手无不自主舞动,皮疹亦明显减少。

例二:嘴巴不自主抖动案

卢某,女性,75岁。2010年9月3日因头晕入院。入院时,见其嘴巴不自主的抖动,作不停咀嚼状,与其对话,因嘴巴抖动,几不能成句,双手托腮,而不能止。走路步态如常。追问病史,既往有脑梗塞后遗症史,2009年8月自中风后开始出现此现象。入院后,考虑未排帕金森综合症,予多巴丝肼口服,服药后嘴巴不自主抖动未见好转。9月7日,黄师查房。见其舌红少苔,口干欲饮,皮肤干燥。

阴虚液枯也。当选防己地黄汤合芍药甘草汤,处方如下:防己二十四克  生地九十克  甘草三十克  防风二十四克  桂枝十二克,白芍六十克。四剂。患者服中药后出现呕吐,纳差,拒绝服用中药,暂予对症处理。但仔细观之,其嘴巴不自主抖动却较前明显减少。

        9月15日,患者已无呕吐,经反复劝说,仍予继续服用防己地黄汤,因恐防防已味苦致呕,暂去之。又服四剂。不自主运动症状进一步好转,予出院。

出院后,患者坚持就诊于黄师。仍予防已地黄汤合百合地黄汤,但不复再有呕吐。服药至国庆前夕,患者嘴巴不自主抖动症状进一步减轻。

        9月28日,黄师认为此非帕金森综合征,建议尝试停用多巴丝肼,但患者又恐停药后症状复发,暂未敢停用。中西药合用至10月8日,其嘴巴不自主抖动已基本缓解,始停用多巴丝肼。

      10月15日复诊,症状未见复发,续守前方。

10月26日,多巴丝肼已停用半月。未见嘴巴不自主抖动,料是中药之效。心烦不寐,口干咽干,拟结合阿胶鸡子黄汤法:龙牡各三十克(先煎) 生地九十克  麦冬三十克  防风十五克  防已十五克  桂枝十二克  百合三十克  阿胶十五克(烊化)  炙甘草十五克  鸡子黄一个(兑)  七剂,水煎服。

11月22日电话随访,嘴巴不自主抖动未见发作,患者遂自停药。

例三:左侧上下肢不自主舞动案     

梁某,男性,76岁。高血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糖尿病病史。2009年曾有脑梗塞病史,治疗后无后遗症状,坚持服用降压及抗血小扳、降糖、调脂药物。2010年11月27日晨运时不慎滑跌在地,当时未注意。2010年11月28日患者如常晨运时,开始出现左侧肢体乏力,上、下肢不自主舞动,再一次滑跌在地。当天上午症状未见好转,由家属送至我院住院。考虑为急性脑梗塞可能大,予改善脑循环并行头颅MR检查明确诊断。头颅MR示:双侧半卵圆区及双侧放射冠、左小脑半球陈旧性脑梗塞,右侧丘脑、内囊后肢急性脑梗塞,明确诊断后,开始予规范Ⅱ级预防。

      11月29日黄师查房,刻诊:口眼轻微歪斜,语言蹇涩,语音较前低沉,语速较前减慢。左侧肢体大幅度,较快频率的不自主舞动不停;左上肢自内而外,呈“8”字弧形舞动,影响持物。坐姿时屈膝,则膝盖左右摆动,行走时身形左右摇晃,影响步履。查体:左侧肢体肌力Ⅳ级,肌张力下降,腱反射(+++)。

予防己地黄汤合百合地黄汤加减,处方如下:防己二十四克  地黄九十克  桂枝十五克  甘草十五克  百合三十克  石膏六十克  麻黄十五克(先煎)  四剂。

2010年12月3日左侧肢体仍有明显不自主舞动,其家住三楼,家属料此次中风症状奇异,恐难复原,故着人物色电梯房子租住,并选购电动轮椅,以方便出院后行动。黄师以言语慰之。

与防己地黄汤合风引汤加减,处方:生龙牡各三十克 石膏六十克  滑石三十克(上四味布包先煎)  防己三十克  地黄一百二十克 桂枝三十克  甘草十五克  四剂。嘱以水七碗,煎至三碗,加花雕酒半支,再煎至一碗。复渣。日服两次。服药次日,肢体不自主舞动开始减少,下肢摆动明显减少,大便溏泄,日四次。

12月4日,上肢舞动已较前减半,下肢摆动已甚少。家属见病情转佳,喜甚,带其到院外酒楼食饭,不料回来时却下肢乏力,需坐轮椅回院。黄师告知,虽初见疗效,不宜过快走动。

12月5日,家属致电黄师,告知上肢舞动已较前减半,然不及下肢恢复明显,欣喜之甚。

12月6日,左侧肢体不自主舞动的幅度明显变小,频率明显减慢,自诉舞动已减少三分之二有余。可站立、行走自如,仍守前法治之。处方:生龙牡各三十克  生石膏九十克  滑石三十克(上四味布包先煎)  生地一百八十克  防已三十克  甘草十五克  桂枝三十克  肉桂十五克  三剂,煎法如前

上述三则医案,症状不一,病有类同,分析如下:

        例一、例二都是既往有脑梗塞病史, 一者表现为“双手十指状若兰花,撮空舞动而无休止及手足舞动”。一者表现为“嘴巴不自主抖动,作不停咀嚼状”。都是不能自主。考虑脑梗塞的后遗症状,是一种不自主运动。

        例二开始时,考虑为帕金森综合征,以多巴丝肼治疗。多巴丝肼对帕金森综合征是症状控制药,并不能阻止帕金森的病情发展。理论上,停用后会症状又复出现的。但停用十天,症状不复出现,显然疗效与多巴丝肼无关。

        例三:是急性脑梗塞。由于缺血性脑卒中引起的运动障碍。是椎体外系疾病,是一类损害自主性运动调节,而不直接影响肌力、感觉及小脑功能的疾病。这类疾病主要因基底核病变引起。基底核的基本环路由三个相互影响的神经元回路组成。第一个回路是皮质—皮质环,起自大脑皮层经尾状核和壳核、苍白球内侧部及丘脑,再回到大脑皮层;第二个是黑质—纹状体环,连接黑质与尾状核、壳核;第三个是纹状体—苍白球环,从尾状核和壳核投射到苍白球外侧部,再到丘脑底核,最终到达苍白球内侧。

        患者以大幅度、不规则、无目的、较快速度的不随意运动为主要表现。考虑为丘脑缺血性病变,由于丘脑底核对苍白球的负反馈作用减弱,而引起的对侧半身的舞蹈症状。

......

防己茯苓汤

原文:皮水为病,四肢肿,水气在皮肤中,四肢聂聂动者,防己茯苓汤主之。《金匮要略·水气病脉症并治第十四》

寸口脉浮而迟,浮脉则热,迟脉则潜,热潜相搏,名曰沉。趺阳脉浮而数,浮脉即热,数脉即止,热止相搏,名曰伏。沉伏相搏,名曰水。沉则络脉虚,伏则小便难,虚难相搏,水走皮肤,即为水矣。

原方:防己三两  黄芪三两  桂枝三两  茯苓六两  甘草二两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 二升,分温三服。

注:

东子:治舞蹈症而四肢肿者。

医案:经方论坛“医徒”:林某,男,10岁1970年2月16日初诊。一个月前“感冒”,两日前出现四肢不规则乱动,努嘴伸舌,以至吃饭穿衣都受影响,睡眠时消失。今其父特邀洪氏(福建名老中医洪我嘉)抵家诊治。详察舌震颤,行动迅速,体温正常。此卫表虚,湿气搏于肌肤而然。拟益气固表,温经祛湿法。方用防己茯苓汤(防己甘草各3g,茯苓9g,桂枝黄芪5g各).每日一剂,水煎服。服三剂改善,五剂痊愈后停药。我想此案洪老例若不是熟悉《金匮》“水气在皮肤中,四肢聂聂动者,防己茯苓汤主之”的条文,是不会这么容易选方取效的。《当代名家经方应用赏析》298页书中介绍在风湿热病中,案例患者为舞蹈症,属急性风湿热的一种类型。

......

百合病

原文:百合病者,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也,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默,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欲闻食臭时,如寒无寒,如热无热,口苦,小便赤,诸药不能治,得药则剧吐利,如有神灵者,身形如和,其脉微数,每溺时头痛者,六十日乃愈。若溺时头不痛,淅淅然者,四十日愈。若溺时快然,但头眩者,二十日愈。其证或未病而预见,或病四五日始见,或病至二十日,或一月后见者;各随其证,依法治之。《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并治》

注:

黄煌:学中医之后,才知道百合还是一味药,能够安神。东汉的《伤寒杂病论》里居然还记载一种以百合命名的疾病,叫百合病。这种病,表现非常怪异,用张仲景的话来说,是“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然,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闻食臭时;如寒无寒,如热无热;口苦,小便赤;诸药不能治,得药则剧吐利,如有神灵者……”。很长时间我不明白这是什么病,临床多了,才发现百合病其实是情志病,是抑郁症的一种类型。江南的秋天,秋雨淅沥,秋风萧瑟,人们不免平添几分忧愁,于是,失眠、胸闷、烦躁、疲劳、口干舌燥等症状就出现了,这正是吃百合的最佳人群。百合能消除莫名的烦躁(除烦),睡觉之前吃点放糖的百合羹让人安眠,如果症状严重,百合还可以与其他药物配合,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记载了百合知母汤、百合鸡子汤、百合地黄汤等经方。我用百合,常与温胆汤、酸枣仁汤同用,对于那些百般无奈,虚烦不眠的患者,此方有助眠、安神、除烦的效果。除安神以外,百合还有其它功效。上次门诊遇到一位痛风患者,他告诉我,每天食用百合,也能降尿酸,我查百合药理,居然含有秋水仙碱,而这种化学物质,是痛风的特效药。

......

百合洗方

原文:百合病,一月不解,变成渴者,百合洗方主之;不差,括蒌牡蛎散主之。《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证治第三》

原方:百合一升   右一味,以水一斗,渍之一宿,以洗身,洗已,食煮饼,勿以盐豉也。

......

栝蒌牡蛎散

原文:百合病,渴不差者,栝蒌牡蛎散主之。《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证治第三》

原方:栝蒌根  牡蛎熬,等分  上为细末,饮服方寸匕,日三服。

......

百合滑石散

原文:百合病,变发热者,百合滑石散主之。《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三》

原方:百合一两,炙  滑石三两  上为散,饮服方寸匕,日三服,当微利者止服,热则除。

......

百合知母汤

原文:百合病,发汗后者,百合知母汤主之。《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三》

原方:百合七枚,擘  知母三两,切  上先以水洗百合,渍一宿,当普沫出,去其水,更以泉水 二升,煎取一升,去滓;别以泉水二升,煎知母,取一升,去滓,后合和,煎取一升五合,分温再服。

......

百合鸡子汤

原文:百合病,吐之后者,用后方主之。《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三》

原方:百合七枚,擘  鸡子黄一枚  上先以水洗百合,渍一宿,当白沫出,去其水,更以泉水 二升,煎取一升,去滓,内鸡子黄,搅匀,煎五分,温服。

......

滑石代赭汤

原文:百合病,下之后者,滑石代赭汤主之。《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三》

原方:百合七枚,擘  滑石三两,碎,绵裹  代赭石如弹子大一枚,碎,绵裹    上先以水洗百合,渍一宿,当白沫出,去其水,更以泉水 二升,煎取一升,去滓;别以泉水二升,煎滑石、代赭,取一升,去滓,后合和,重煎,取一升五合,分温服。

......

百合地黄汤

原文:百合病,不经吐下、发汗,病形如初者,百合地黄汤主之。《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三》

原方:百合七枚,擘  生地黄汁 一升  上以水洗百合,渍一宿,当白沫出,去其水,更以泉水二升,煎取一升,去滓,内地黄汁,煎取一升五合,分温再服,中病勿更服,大便当如漆。

注:

三部九侯:地黄近时均作凉血、补血、养阴药,其实它还有很好的活血化瘀之功。在《神农本草经》中记载其主要功效为:“主治折跌绝筋伤中,逐血痹,填骨髓,长肌肉。做汤,除寒热积聚,除痹。”《别录》也记载“主男子五劳七伤,女子伤中胞漏下血,破恶血,溺血,利大小肠,去胃中宿食,饱力断绝”。《药性论》还说其有“解诸热,破血,通利月水闭绝,亦利水道,捣薄心腹能消瘀血”。《图经本草》称之为“伤折金疮为最要之药”。在伤寒杂病论中治疗“内有干血”的“大黄蟅虫丸”中用大剂量的干地黄(十两)。可见,生地黄具有消积、除痹、通经、散血、和伤,外用消血肿等治疗作用。遗憾的是,这一大功用被后世所疏忽,使之未能“物尽其用“。裘沛然先生也为此在其著述中提出:“众所用知的血府逐府汤中就有生地黄即取其活血逐痹之功效。《普济方》中的地黄散中用地黄合乌贼骨以消血症”。裘氏临床也每多以生地黄作活血行瘀药,用于肿瘤、痹证、月事不调、心痛等,收效满意。

    在《伤寒杂病论》中应用地黄,有一点值得我们注意,那就是治疗百合病的“百合地黄汤”。原文中记载了百合病的发病症状为“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默,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用闻食臭时,如寒无寒,如热无热,口苦,小便赤,诸药不能治,得药则剧吐利,如有神灵者,身形如和,其脉微数。”其治疗为“百合病,病形如初者,百合地黄汤主之。百合七枚(劈)生地黄汁一升。中病,勿更取。大便当如漆。” 现阶段对百合病的病机通行的看法为“心血肺阴两虚,阴虚内热”。对百合地黄汤的方解也为“滋阴凉血”。但是阴虚内热,依仲景用药习惯为什么不用“麦冬”却重用“生地黄”。而且在方后还特意注明“大便当如漆”。对此用通俗的话解释应为“柏油状大便”。用现在的医学术语应该为“大便潜血阳性”(地黄含有铁质,铁质也可以使大便色黑)。对于此病有独树一帜见解的就是:北京已故著名伤寒学家“胡希恕”。在其《经方传真》一书中对此做了如下阐述:“此为典型表现为精神系统异常的疾病,病机当有血瘀,服药后大便如漆,为瘀血已祛。”无独有偶的是在《伤寒杂病论》阳明病篇中的“抵当汤”证也提到了“大便黑”。抵当汤也是用于治疗主要表现为精神系统异常的病症:发狂,喜忘。抵挡汤证与百合地黄汤证的区别:正如《经方传真》中所阐述的那样:“虚实不同而已。一个是登高而歌,弃衣而走。一个仅仅为默默如有神灵。”

云闲山人:生地黄有“逐血痹,破恶血”之功,这可能是正确的,对此本人有体会。

      我妻年轻时,面色黑黄,多恶梦,常惊醒,腰沉重钝痛,经期错乱,经血黑少带血块,舌尖及边可见大量淤血点,症状已经持续多年,用过多种方法,服过多种药无效。27岁时加重,又无方可用,我思考再三,决定用最简单的方法去解决最复杂的问题,给予生地黄粥:鲜生地黄50克,加水50克,捣为泥,绞取汁,加入沸腾白米粥中,搅匀即离火。每天晨起空腹服一剂,连服5日,但效不显,第6日突然随大便泄下大量黑血,多年沉疾一时得解,当是生地黄之功。

   我认为,中药之功效、性味,古人简单直白的观察和体会可能更接近真实,后人从不同的角度、观念、社会环境去解说,一人一说,一人一解,掺杂了太多本不是药性的东西在里边,越解越繁,越解越乱,反失其真。

小吹:广州市名中医黄仕沛老师深谙仲景用药之道,临床用药谨守仲景用药法则,不妄加减。黄师在临床中一步一个脚印,数十年如一日实践经方,诠释经典,堪称岭南继陈伯坛、黎庇留、谭星缘、易巨荪之后的新一代的“经方家”。笔者有幸师从黄仕沛老师学习,受益匪浅。现将其治使用地黄剂经验的经验总结如下:

      一、《伤寒杂病论》中使用地黄的方剂

        《神农本草经》谓干地黄“治折跌绝筋,伤中逐血脉,填骨髓,长肌肉,……除寒热、积聚,除痹。”

        《伤寒杂病论》中使用地黄的方剂有10首,分别是:胶艾汤、当归建中汤、黄土汤、炙甘草汤、薯蓣丸、三物黄芩汤、百合地黄汤、防己地黄汤、肾气丸、大黄庶虫丸。

      汉时并无熟地,仲景用的是生地黄、干地黄,但仲景用地黄总体是用来治虚的,而且地黄在配伍上有广泛的亲和力,如与养血、活血、益气、温阳、清热、养阴、利水均可配伍。

        试分析一下仲景的10首地黄剂:方中地黄用量最大的是防己地黄汤,用生地黄二斤;其次是炙甘草汤用生地黄一斤;百合地黄汤则用生地黄汁一升;大黄庶虫丸用干地黄十两;肾气丸用干地黄八两;当归建中汤的加减法中,若去血过多,崩伤内衄不止,加地黄六两;胶艾汤、三物黄芩汤用干地黄四两;黄土汤用地黄三两;薯蓣丸用干地黄十分,用量皆相当大。

      二、叶天士、吴鞠通使用地黄经验

      世人一般认为,熟地补血,生地败血,所以一般滋养补虚用熟地,凉血则用生地。其实并非如此。尝试分析一下叶天士、吴鞠通两位温病大家使用地黄的经验:

      首先,熟地补血,生地败血,此说可能来自叶天士的“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如生地……”。但叶天士又有“舌淡红无色者,或干而色不荣者,当是胃津伤而气无化液也,当用炙甘草汤,不可用寒凉药” 之说。由此可见,叶氏认为重用一斤生地的炙甘草汤并不是寒凉药,而是改善胃津损伤的补虚药,那么叶氏当然不会认为方中的生地会败血。

      其次,吴鞠通《温病条辨》增液汤的条文 “阳明温病,无上焦症,数日不大便,当下之;若其人阴素虚,不可行承气者,增液汤主之。”条文后的按语,明确指出了生地的功效:“生地亦主寒热积聚,逐血痹,用细者取其补而不腻,兼能走络也”。

      再看《温病条辨》中使用生地的各方,如“阳明温病,下后汗出,当复其阴,益胃汤主之”;“下后无汗,脉不浮数,清燥汤主之”;“下后数日,热不退,或退不尽,口燥咽干,舌苔干黑,或金黄色,脉沉而有力者,护胃承气汤微和之”;此外还有新加黄龙汤、增液承气汤。

      上述各方中用生地都是为了滋阴养血,而且如吴氏在增液汤的按语所言,“三者合用,作增水行舟之计,故汤名增液,但非重用不为功”。

      由此可见,生地固可凉血,也能滋阴养血,而且非重用不为功。

      三、黄仕沛老师运用地黄经验

      黄仕沛老师善用地黄,临床上常用大剂量地黄治疗各种常见病。

      从地黄的使用指征来看,黄师认为,地黄用于皮肤干燥枯槁,大便干结,口干舌干,唇干裂,舌瘦苔少,或唇红舌红,脉细数、结代。后世温病验齿,叶天士“看舌之后,亦须验齿”,所以地黄的药证当是唇舌干燥,牙齿枯槁。从地黄的“药证”来看,黄师认为,地黄之用在于滋阴养血,具体效能主要包括:1.润燥,2.制燥,3.定躁,4.安神、5.定悸。除此之外,地黄还可以止血、清热,本文不一一尽述。从地黄的用量来看,黄师认为,无论用于何证,配伍何药,地黄都必须重用,非重用不足以为功。黄师用地黄常用30-90克,最大用至180克。

        1地黄剂的主要功效

        1.1 润燥

        1.1.1用于治疗皮肤科疾病

      《伤寒论》196条:“阳明病,法多汗,反无汗,其身如虫行皮中状者,此以久虚故也。”此乃阳明久虚,津液不足,汗源不充,故法多汗反无汗,而皮肤干燥瘙痒。如荨麻疹、带状疱疹、神经性皮炎等,特别是老年性皮肤干燥症,考虑为阳明久虚,津液不足,潮红,脱屑比较明显者,黄师常用大剂量生地,最大用至90g。

      黄师曾治一过敏性皮炎患者,全身片状皮疹,干红,瘙痒明显,以甘草泻心汤加麻黄、生地、石膏治疗,处方:

麻黄十二克(先)川连六克 黄芩十五克 法夏二十四克  干姜六克  大枣十五克  甘草三十克  党参三十克 石膏九十克  生地三十克    十剂后症状明显好转。

      黄师曾述,当年黄继祖师公,曾治一妇人,身痒久不愈,几欲自尽,嘱予生地煲瘦肉,服之越旬而愈。

      我亦曾治一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全身皮肤干燥、潮红,瘙痒难忍,满布搔抓的痕迹,抓痕处有渗血、谌液。发病已接近1年,时好时坏,本次加重接近1月,反复使用过多种抗过敏药物,甚至使用过激素,效果不佳。予百合地黄汤合麦门冬汤加减,处方:

      百合三十克  生地三十克  麦冬六十克  法夏二十四克  大枣十五克  甘草十克  党参三十克  并与生地三十克、甘草三十克煎水外洗,治疗十余天后皮肤干燥、瘙痒症状较前明显缓解。

        1.1.2用于治疗阴枯液竭的患者

      黄仕沛老师认为欲养真阴非重用生地、麦冬不足以为功。

      仲景的炙甘草汤、薯蓣丸,甚至大黄庶虫丸中使用生地,都是因为它能滋阴养血,改善阴液枯竭的症状。

      炙甘草汤又名复脉汤,《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脉证并治》附《外台秘要》“肺痿涎唾多,心中温温液液者”。现代很多医生都用炙甘草汤改善肿瘤患者的恶液质状态。黄师曾以炙甘草汤治疗肺癌术后及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后阴液枯竭的患者,疗效显著。

      薯蓣丸和大黄庶虫丸都出自《金匮要略﹒血痹虚劳脉证并治》。“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薯蓣丸主之。”此方自然是补虚之剂。“五劳虚极羸瘦,腹满不能饮食,食伤,忧伤,饮伤,房室伤,饥伤,劳伤,经络营卫气伤,内有干血,肌肤甲错,两目黯黑。缓中补虚,大黄庶虫丸主之。”大黄庶虫丸是《金匮要略》治疗干血痨的方剂,治疗瘀血内结日久,伴有明显的阴液枯竭。与治疗妇人产后腹痛的下瘀血汤比较,本方重用地黄,并加用其他一些活血破瘀药物,这便足见仲景组方的用意。《千金要方》有治月水不通,脐下坚,大如盘。发热往来,下利羸瘦,方用生地黄三十斤,取汁,内干漆,为末一斤,微火煎,令为丸,每服酒下如梧丸大三丸。此方也是化在瘀的同时,重用大量生地治疗阴枯液竭。八十年代初,黄师就以大黄庶虫丸治愈一例疑为席汉氏综合征的消瘦、肌肤甲错、腹胀、闭经患者,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黄师曾治一鼻咽癌放化疗术后中年男性,2011年6月初确诊,6月中旬接受化疗,约两周前化疗完成。8月22日开始接受放射治疗,现仍进行中。9月初逐渐出现口腔溃疡,咽喉干痛,饮食难进,胃脘胀满,呕吐。曾用西药治疗,效果不显。9月27日经友人介绍请黄师诊治。刻诊患者咽痛、咽干、口干,口腔双侧颊侧溃疡,舌面溃疡,吞咽障碍,饮食难进,胃脘胀满,时有呕吐,唇舌红色如染,舌干瘦,无苔。不寐而烦。

黄师拟黄连阿胶鸡子黄汤合麦门冬汤加生地。

        处方:黄莲6克、黄芩15克、白芍15克、大枣5克、党参30克、法夏60克、麦冬30克、生地90克、甘草30克、阿胶15克(烊化,兑)、鸡蛋黄一枚(药成放之搅拌)。七剂。

        10月4日再诊,诸证悉除;唇舌红已退,如常色,口腔及舌痛溃疡己愈,唯余咽仍有少痛,能进食粥、面条。除10月3日一点醒来,个多小时后才再入睡,几天来睡得很好。

        1.2 制燥

      地黄在经方的配伍中还有制燥的作用。如炙甘草汤三分阳药,七分阴药,此方中地黄还有制桂枝温燥的作用。如防己地黄汤,生地二斤配伍防己、防风、桂枝等辛温的药物也是此意。《千金》、《外台》亦有多方是使用地黄制燥的。后世方如大秦艽汤用地黄也是此理。

黄师用温燥药物时也常用生地制燥,如曾治一例脑梗塞恢复期患者,左侧肢体乏力,言语欠清,但舌红少苔,大便干结,便予续命汤加生地90克,治疗后舌红、便秘症状好转,肢体活动功能也较前改善。

          1.3定躁

      躁者,躁动不安,定躁即定躁熄风,风指的就是后世的所谓“内风”, 所以这里所谓定躁就如同后世医家的育阴熄风。此时生地更应用大量,一般90-120克。

      防己地黄汤出自《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治病如狂状,妄行,独语不休,无寒热,其脉浮。”黄师认为,仲景的防己地黄汤重用生地黄二斤,滋阴养血,治疗以阴虚阳亢为主的中风,开后世育阴熄风的先河。

      叶天士喜用生地黄育阴,《临证指南医案﹒肝风门》的三十二个医案中,用地黄的有二十多案,可见地黄的重要。吴鞠通的复脉汤、一甲、二甲、三甲复脉汤、大定风珠及张锡纯的建瓴汤皆用地黄。

      黄师曾以防己地黄汤治疗两例脑梗塞后出现不自主运动的患者,一例双手舞动不止,型似兰花,一例嘴巴不自主抖动,皆用生地九十克,治疗后症状缓解,未见再次发作。

      杨森荣师兄的伯父因慢性阻塞性肺病住院,除气促、咳痰以外,还出现双上肢不自主颤动,师兄以防己地黄汤,生地120克治疗,数剂后双上肢颤动停止。

      叶天士有:“凡肝阳有余,必须介类以潜之,柔静以摄之,味取酸收,或佐咸降,务清其营络之热,则升者伏矣”。黄师还认为后世提出的平肝熄风,育阴潜阳之法,实蕴含于风引、侯氏黑散、防己地黄汤三方之中。候氏黑散的菊花清肝热,皂矾除痰;风引汤介类潜阳,大黄通腑;防己地黄汤以地黄养阴血。临床上三方应互联使用。黄师曾治一脑梗塞急性期的老年男性,左侧上下肢不自主舞动不休,以防己地黄汤育阴合金石介类潜阳,生地最大用至一百二十克,十余剂后不自主运动得以控制,现行动如常。

        1.4安神

      仲景用地黄的方剂10首,其中用生地黄的方剂包括炙甘草汤、防己地黄汤、百合地黄汤共有3首,这3个方证皆有“神”的症状。如防己地黄汤“如狂状,妄行,独语不休”,百合地黄汤所治百合病“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默,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闻食臭时”的“神识之疾”。 此时生地用90-120克。

      黄师近期治疗一老年女性患者,幻听,似觉常常听见隔壁的敲击声,问其子女均未听见,故心烦意乱,心中怵惕不安,夜间常不能入睡。黄师先以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一周后患者心悸症状明显缓解。但仍有明显幻觉,难以入睡,遂改予防己地黄汤加减,处方:

      防己二十四克  生地九十克  桂枝二十克  防风十五克  甘草十克  生龙牡各三十克

      两周后幻听减少,地黄逐渐加量至一百五十克,继续服用治疗。

        1.5定悸

      《伤寒论》第178条:“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炙甘草汤重用生地一斤,是治疗心悸的千古名方。

        曹颖甫用本方深有体会,他说:“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此仲景先师之法,不可更变也。”可谓一语中的。仲景治悸有多方,但脉结代而又心动悸者,此无可替代之方也。《经方实验录》中共载有三案,如唐君案:“素有心脏病,每年买舟到香港,就诊于名医陈伯坛先生,先生用经方,药量特重,如桂枝、生姜之属动以两计。大锅煎熬,药味奇辣,而唐君服之,疾辄良已。今冬心悸,脉结代又发,师与炙甘草汤,服至三五剂,心悸愈,结代渐稀……”。深感粤沪两位经方大家,解读《伤寒论》虽各有见地,然审证用药则一也。

当然对于治疗心悸,桂枝是最关键的,但后世解释炙甘草汤多认为生地黄有此功效。黄师常以炙甘草汤治疗心律失常包括频发室性、预激综合征等多例,每次皆能起效。

        2 地黄剂的煎煮法

        仲景凡地黄剂均与酒同用,几成定例。

        历代注家多从酒之性去诠释;如“酒可通经”,柯韵伯则曰:“清酒引之上行。”但细观仲师之地黄方,如胶艾汤亦与酒同煎,然胶艾汤乃止血方,无须通经,也无须引药上行。防己地黄汤是以酒渍防己等四味一宿,绞取汁,再与地黄汁和合。尤在泾释:“酒浸取汁,用是轻清,归之于阳,以散其邪。”可见注家常落臆解俗套,恐非仲景原意也。试想药与酒同煎,汤成则酒味俱挥发殆尽,何以通经、上行?近人解释地黄剂用酒同煎是起“溶媒”作用,有利于地黄等有效成份析出,应为仲师本意也。

      黄师于大剂量生地的地黄剂,如炙甘草汤、防己地黄汤等也常与酒同煎。汉代未有蒸馏酒,故不应是高粱酒之类,应是黄酒,如花雕酒之类。但如果如炙甘草汤以“清酒七升,水八升”同煎则酒费不菲也。黄师往往是以水七、八碗煎至三碗左右,放花雕酒半支或一支。再煎成一碗。感觉放酒效果较好。

医案:

余泽运_i213l:唐某,女,60岁,2009年9月24日诊。因胃脘部不适兼心悸失眠,心烦懊憹十余年,反复发作,久治不愈就诊。每次发作均与情绪波动或感冒有关,且发作时四处求医均无效。此次又因感冒后觉胃脘不适,似饥非饥,似痛非痛,肛门下坠欲便却解不下,欲进食却不能食,昏昏欲睡却睡不着,心慌心跳,莫可名状。余初按神经官能症给调节神经无效,后按脏躁给以甘麦大枣汤效仍不显,无奈辗转反思,经反复询问,得知患者发病十数年来,虽病情变化百出,唯口干、尿黄始终存在。余恍然而悟曰:“此百合病也”。遂书一方:百合30g,生地50g。水煎服,2剂。第三天患者丈夫来门诊说:此药疗效很好,已能吃能睡,请再开三剂,服完药病即应手而愈。

按:此例患病十余年,更医几十人,均为初治尚效,再用无功,甚为棘手!笔者询知患者发病十数年来,虽病情变化百出,唯口干、尿黄始终存在,辩其病机为心肺阴虚内热,诊为百合病,投百合地黄汤5剂而愈。本案足以说明,抓主症,审病机,找准关键环节,采取针对措施,不管何种顽症痼疾均可迎刃而解。

......

狐惑病

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蚀于上部则声嗄,甘草泻心汤主之;蚀于下部则咽干,苦参汤洗之;蚀于肛者,雄黄熏之。

......

苦参汤

原文:蚀于下部则咽干,苦参汤洗之。《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三》

原方:苦参 一升  以水一斗,煎取七升,去滓熏洗,日三(据徐本、尤本补苦参汤及其用法)。

......

雄黄散方

雄黄一两   右一味,为末,筒瓦二枚合之,纳药于中,以火烧烟,向肛熏之。

......

你可能感兴趣的:(二十一,防己类方及百合狐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