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化市场化的公益组织

最近的地震中,中国自己的公益组织和非政府组织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第一次集体亮相,让人意识到,公益组织开始在中国进入了一个较快的发展阶段。

今天和晓洁聊起中国公益组织的未来。

我觉得还是以前我在微笑图书室3年的顾问工作中体会到的。

第一点,商业运作的原则。

公益组织首先也是个组织,也和一个公司,或者任何团体一样,将会面临共同的问题。就像有崇高理想的人首先也是人,不能不吃饭,不睡觉一样,公益组织首先也是个组织。公司所面对的资金问题,人事问题,财务问题,效率问题,沟通问题,绩效考核问题,资产利用率问题,战略问题,执行效率问题,审计问题等等,一个公益组织也会面临。

我参与或者看到的很多公益组织,一个比较普遍的特点,就是坚信,只要以公益为目标,只要是一群一心想做好事的人,聚在一起,自然能做出好事来,效率自然比商业公司高,获得的外部支持一定比任何人都要大,这是一个误区。

我一直认为,公益组织要商业化运作,这一点和公司没有什么区别:它要招聘,要市场上有竞争力的工资给自己的员工;它要理清楚自己的财务流程,建立比普通公司更加专业,透明和高效的财务体系;也要做市场,让自己有资金或者人员的支持;也要专注做内部治理的改进等等。这些和公司都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而区别仅仅在于,公司是以股东利益最大化为目标,营业额和成本的差额(就是利润)归股东所有;而公益组织和非盈利组织的目标是特定的公共利益,营业额(获得捐款或其他方式挣到的钱)和成本(比如建立小学付出的钱)之间的差额很小,或者保留为未来的公益目使用,而非股东占有。

第二点,充分尊重捐赠者的原则,或者说市场化的原则。

就是说,公益组织也要回答捐赠者的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我要把钱捐给你”的问题。而不是一厢情愿的以为,只要我放一个捐款箱,或者有个捐赠账户,大家就会给钱,“如果你不给,一定是你的道德问题,或者至少是公益的意识不够的问题,而不是我的问题。”现在之所以有这种现象,仅仅是公益组织的竞争还没有开始。

公益组织的未来,一定是百花放,竞争激烈的社会。现在公益的基金会这个“行业”,可以说还是一个高度垄断的行业。以前设立咖啡豆俱乐部的时候,就面临个人小额无法设立“基金会”的困境。个人要捐款,除了耳熟能详的几个某某会,某某工程以外还没有足够的选择。

随着越来越多的公益组织诞生,并且在不久的将来解决他们的合法化问题和监管问题,会有非常多的公益组织,为各种各样的公益目标筹集资金,那个时候,每个捐款人就会有更多的选择,可以在组织目标,执行结果,资金使用效率,透明度,甚至小到“捐赠者服务”水平等等方面做出选择。

公益组织,毕竟是为社会提供了一种社会服务,帮助捐赠者间接地完成某些公益的目标。从这个角度上面,仅仅从事公益本身,并不直接代表着道义上的特殊性,而是那些捐赠者,才是真正这个社会的“好人”。在一个市场化的,开放的公益行业,每天有很多的公益组织诞生,也有很多公益组织在竞争中消失,这样社会的资源才会更加高效的流到需要他们的地方。


你可能感兴趣的:(商业化市场化的公益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