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女的故事|不是理想国,这是埋葬自由的坟墓

使女的故事|不是理想国,这是埋葬自由的坟墓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如果有一天,你突然被圈养,只能穿固定的服装,不能被允许接触文字和独自外出,不能随意交流,吃饭打碎一个碟子、一颗鸡蛋都要被盘问……

如果有一天,让你从属于一个陌生男人,你没有了自己的姓名和身份,作为一个生殖工具一样被使用,成为了“长着两条腿的子宫”,平时则像一件闲置物品……

这些听起来毛骨悚然的事就发生在加拿大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小说《使女的故事》。

使女的故事|不是理想国,这是埋葬自由的坟墓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阿特伍德笔下的基列共和国是在宗教极权统治下的世界,她以一位逃出基列的幸存者的回忆的形式,讲述了在二十一世纪初的一段骇人经历。在这段时空中,女人的社会地位被剥夺,成为男人的附庸,她们不能外出工作,只能守在家中,女人还被以功能分成不同群体,太太、马太、嬷嬷和使女,这位幸存的口述者就是一位使女。作者通过使女的生活状态及心理状态全面的描绘了一个死气沉沉、毫无自由、充满高压统治的可怖图景。

阿特伍德的文字很具感染力,一方面,她追求细节的描述,有一段是女主出门采购,遇到日本观光团,她看到其中女人的打扮,产生了对过去生活状态的无限怀念。

“我低头看着人行道,那些女人们的双脚简直令我着迷。其中一位穿着露出脚指头的凉鞋,脚指甲涂成粉红色。我还记得指甲油的味道,记得第一遍没干透,第二遍就匆匆涂上去后起皱的样子,记得薄薄的连裤袜与皮肤的轻柔相触,记得脚指头在全身重量的压迫下挤向鞋子前端的感觉。”

女主角像恋物癖一样,她对曾经生活的向往和今昔对比从她在游客身上流转的目光里体现了出来。

另一方面,作者利用文字组合产生了新的意味,比如使女的名字是of和她所服务的大主教的名字组合而成,女主角的名字Offred意为弗雷德的,以此表现从属关系及使女个人身份的缺失。作者还借很多词语的其他含义来达到讽刺的意味,这在故事里可以找到很多。

使女的故事|不是理想国,这是埋葬自由的坟墓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最印象深刻的画面就是作者对授精仪式的描写,将之称作仪式本身已是讽刺。那些对于平板的、草草了事、漫不经心的性行为的描写让人读来心里非常压抑,这让我想起了前不久读的《黄金时代》,性爱作为反叛的据点,当时只是沿着王小波的思路走下去,现在从阿特伍德的角度反推回去,当性成为一种安排好的仪式,并非出于爱或欲望,仅仅是为了达到生育的目的,整个画面变的多么可怕和不堪。这才想通了王小波肆意的性里包含的解放天性的姿态。

虽然故事以女主的视角展开,但不缺乏悬念,读到最后才能解开女主角为何沦为使女的谜,不断出现的曾经的生活片段的描绘,让今昔对比更加强烈。还有很多情节如产子、拯救同样精彩,让人读完仍旧沉浸其中,压抑的感觉挥之不去。

作者曾说:“切记,在这本书中我使用的所有细节都是曾经在历史上发生过的。换句话说,它不是科幻小说。”

所有细节都有迹可循,并非空穴来风,涉及环境、社会、政治、宗教等问题,早有端倪。所以很多情节才会让人有深深的带入感,感觉陌生又熟悉,相信每个人读完整个故事都会发出这样的疑问:如果事情真的如此发展,我们将会落入怎样的境地?

这部小说被改编成同名美剧《使女的故事》,该剧获得了本届艾美奖最佳剧集、最佳女主角、最佳女配角、最佳导演和最佳编剧等奖项。

我读完小说也去看了美剧,还是建议小伙伴们先读小说再看剧吧,除却对于故事走向本身的改编,感觉剧中对于整个故事的处理还是偏活泼了,有点破坏原本压抑、死气沉沉的氛围,少了点会引人深思的绝望感。

你可能感兴趣的:(使女的故事|不是理想国,这是埋葬自由的坟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