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创作的研究分析中的混乱状态--以陈鸿的小说创作技能拓展一书为例

话说,我一直对中国人写小说评论这种东西特别不信任,而这本书完全坐实了我所有的不信任理由。

为什么会不信任?说来也是我的小聪明。我发现,(不是什么很正式的观察)在中国学者中,有一大批黑白不分,胡乱做学问的学者,自称大师。


下面纯属胡话,姑且看之。

这样的发现由来以久,因为我出身在一个书香气息都相当浓厚的古城小镇,我的中学曾经是朱自清执教过的中学。而我的大学学的就是汉语言文学,所以,对这样的学者,其人其事似乎都早有耳闻。现在,我只记起我的现当代文学老师跟我说过的一件小事,当然,她说这件事的时候完全不是我现在所暗示的含义。

在我们的现当代文学课程上,她偶然间提到一位学者,以及他所写的一本书。这本书是对中国近当代小说家的一个历史性的回顾。老师说,而这位完成了这样一件历史性大事的作者,却曾经这样说道,选择哪位作家,以及如何选择,都是由他一人说了算。当然,这确实是一个事实,无法否认,但是他本人来说这个事实,难道不显得有点过分自大了吗?我的老师在转述这一句话是,所用的语气绝非是鄙夷的。这也增加了我对老师的不信任感。


理智与现实的分割线。

在简单的看完这本论小说写作艺术的书籍之后,我心中有了答案。

为什么,这份不信任感来自哪里呢?

在这本书中,作者从小说写作方式,写作提纲,一直讲到人物描写,场景描写,最后还加上了个修辞技巧的探讨。通观全书,作者一直在用特定的几本书来做例子。当然,这对作者而言是相当节省时间的做法。但是这也导致了所举的例子而所应阐述的问题不相符合,甚至完全看不到他们之间的关联。作者明显是在偷懒。不仅在举例子上偷懒,而且,文中一些重要的论点都出现了重复的现象。这样的一本书看起来完全是观点不清,敷衍了事的。

这似乎是那些做研究,又没有认真做研究的人的通病。

当然,现在一个更普遍的,更严重的问题是,我们读者压根看不懂。

我是学语言学的,我也拿国际音标写过文章,但是我发现,很多学者用国际音标来标注材料的论文,要不是写的看不懂,就是写的太专业,跳过这些西文字母,直接看中文的结论,论文的观点一目了然。

于是,我发现了一个更严重的问题:沟通。

学者之所以写出这样怪怪的文章,不仅是他没有专业精神,而且还缺少读者意识。

这显然也是陈鸿这本小说创作技能拓展读起来怪怪的主要原因。

小说创作的研究分析中的混乱状态--以陈鸿的小说创作技能拓展一书为例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小说创作的研究分析中的混乱状态--以陈鸿的小说创作技能拓展一书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