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在中国》——俞敏洪评委励志名言

一、人的生活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方式是像草一样活着,你尽管活着,每年还在成长,但是你毕竟是一棵草,你吸收雨露阳光,但是长不大。人们可以踩过你,但是人们不会因为你的痛苦,而产生痛苦;人们不会因为你被踩了,而来怜悯你,因为人们本身就没有看到你。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像树一样的成长,即使我们现在什么都不是,但是只要你有树的种子,即使你被踩到泥土中间,你依然能够吸收泥土的养分,自己成长起来。当你长成参天大树以后,遥远的地方,人们就能看到你;走近你,你能给人一片绿色。活着是美丽的风景,死了依然是栋梁之才,活着死了都有用。  

    二、当你是地平线上的一棵小草的时候,你有什么理由要求别人在遥远的地方就看见你?即使走近你了,别人也可能会不看你,甚至会无意中一脚把你这棵草踩在脚底下。当你想要别人注意的时候,你就必须变成地平线上的一棵大树。人是可以由草变成树的,因为人的心灵就是种子。你的心灵如果是草的种子,你就永远是一棵被人践踏的小草。如果你的心灵是一棵树的种子,就算被人踩到了泥土里,只要你的心灵是一棵树的种子,你早晚有一天会长成参天大树。不管你是白杨树还是松树,人们在遥远的地方都能看见在地平线上成长的你。当人们从你身边经过的时候,你能送他们一片绿色、一片阴凉,他们能在树下休息。因此做人的要求是你自己首先要成为地平线上的一棵大树。当你是草的时候,你没有理由让别人注意到你。   而如果你变成了一棵树,即使在很远的地方,别人也会看到你,并且欣赏你,远处看来你是一道风景,死后又是个栋梁。  

    三、生命是一条河流,要保持永远的流动。河流有两种成分,一种是泥沙,一种是水;希望所有的人不要把自己变成泥沙,变成泥沙,你的生命就会沉淀下去,生命就会永远停滞;如果你是水,就必然会流向大海。   其实每个河流都有自己的梦想,就是流向大海,如果你变成了泥沙,那么你就会从此沉淀下去,再也看不到阳光,看不到生命中最辉煌的时刻。
我想我们没有理由不选择成为后者,其一,选择成为树——活着是美丽的风景,   死了依然是栋梁之才,   活着死了都有用;其二,让自己变为水——如果变成水,就必然会流向大海。   其实每个河流都有自己的梦想,就是流向大海。这些都是我们每一个人做人的标准和成长的标准!

    俞敏洪校长激情的励志名言也使我不由联想起20世纪80年代走红大江南北,创作了大量烩炙人口诗歌,曾让无数大学生、中学生和广大青少年为之动情的当代著名诗人汪国真的一首诗——热爱生命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

    既然选择了远方

    便只顾风雨兼程

    我不去想能否赢得爱情

    既然钟情于玫瑰

    就勇敢地吐露真诚

    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

    既然目标是地平线

    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

    只要热爱生命

    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每天清晨,当太阳刚刚升起,露珠还未完全消失,大草原上的动物们,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奔跑。  

    最先跑起来的是羚羊。它们成群结队地跑过平缓的山岗,找到水源,在短暂的休息之后又开始新的奔跑。就在它们不远的地方,也许就在附近的草丛里,狼群也在奔跑。它们的奔跑是为了羚羊。  
 
    当狼群开始奔跑的时候,狮子也开始了奔跑。它必须赶在狼群之前找到一日的早餐,否则,今天可能又是一个忍饥挨饿的日子。  
 
    这是每天发生在大草原上的一幕,每天都在上演的奔跑比赛。  

    没有任何外在的力量在导演这一切。它们奔跑完全是来自内心的驱使——要么生存,要么死亡。  

    只有“让自己跑起来”才能生存,也只有跑起来的动物才能获得比同类更好的生存环境,不管是主动攻击的动物还是被攻击的动物。  
 
    “为自己跑起来”是动物世界永恒的法则。人类正是通过这一法则首先成为人。但是当人类逐渐进化、逐渐变得聪慧时,他们再也不再“为了自己而奔跑”。他们享受现代文明的成果,他们漠视自己内在的动机和需求,他们只要求索取和坐享天成。他们在内心永远失去了奔跑的动力:他们为自己寻找各种理由和借口,他们认为优秀是别人的事   。

    任何单位用人的准则都是:“有德有才,破格重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有才无德,限制录用;无德无才,坚决不用!”

    联系到我们从事的工作,对于自己的工作,尤其在我们烟草行业,我们的周围,这样的人随处可见:我们很多人有的时候都会觉的自己的工作性质(聘用),工作岗位永远不如别人,   抱怨自己挣钱少,爱发牢骚,   只有在形势所迫时才去工作,对于自己身上的潜力无动于衷,遇到事情总是敷衍塞责,宁愿呆在原地也不肯花点心思向上攀登。这些人私下里认为自己很聪明,他们满足于混日子,敷衍了事,混水摸鱼,过一天算一天,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浪费自己宝贵的青春,生命,大好前程。他们为吃饭而吃饭,为劳动而劳动,为工作而工作,为报酬而报酬,他们从一个地方到一个地方,事情做完一件又一件,好像做了很多事,但没有一件事情做得让人无可挑剔拍案叫绝,浑浑噩噩得过且过直到退休仍然一事无成。他不知道自己所做的蹩脚的工作,对公司的损害不及对自身损害的一半。对于公司而言,这可能会是几十元甚至几百元的损失,但对他自身来说,这却是人格和尊严的丧失,是做人的丧失。还有些人本来有不赖的工作和岗位,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当他们攀升到一定的高度时,就停滞不前,躺在已经取得的成就上睡起了大觉,满足于现状,不思进取。令人十分惋惜!这种行动上的迟缓、思想上的愚钝和道德上的玩忽职守,导致大量的工作岗位有名无实、大量的工作资源被无谓地浪费掉。这些都是于事无补的,并不能改变什么,一个人快乐不是因为他拥有得多,而是因为计较得少,但是换一种思维方式看待这个问题,你就会得到另一种解释,对工作的态度有很多种,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其实不论你对工作持有什么态度,你最终也得去服从工作的环境,也得为了"一日三餐"去奔波。

    我认为首先要改变自身,为别人负责是做不好的,为自己负责就能做好。一个以薪水为个人奋斗目标的人是无法走出平庸的生活模式的,也从来不会产生真正的成就感,虽然工资应该成为工作的目标之一,但是从工作中能真正获得的更多东西却不是钱。人生的追求不仅仅只有满足生存需要,还有更高层次的需求,有更高层次的动力驱使,那就是在工作中充分发掘自己的潜能,发挥自己的才干,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

    一个人如果总是为自己到底能拿多少工资而伤脑筋的话,他怎么能意识到从工作中获得的技能和经验呢?而这些能力与经验比金钱重要万倍,它不会遗失,也不会被偷。大家都知道,历史上许多成功人士,并非始终处在事业的顶峰,在他们的一生中,也曾多次辉煌与失落,但是有一种东西永远伴随着他们,那就是能力,能力帮助他们重返巅峰,俯瞰人生。
 
    不要看不起自己的工作,所有正当合法的工作都是值得尊敬的,只要你诚实的劳动和创造,没有人能够贬低你的价值,关键在于你如何看待自己的工作,那些只知道要求高薪却不知道自己应承担的责任的人,无论对自己还是对企业,都是没有价值的。

    工作本身没有贵贱之分,但是对于工作的态度却有高低之别,看一个人能否作好事情,只要看他对待工作的态度。天生我才必有用,懒懒散散只会带给我们不幸,贪图安逸、无所事事会令人退化,同样,机会来自于勤奋,机会包含于每个人的人格之中。   有个故事就能很好的诠释这个道理:

    “   有个老木匠向老板递了辞呈,准备离开建筑业,回家与妻子儿女享受天伦之乐。老板舍不得他的好员工离开,问他能否帮忙建最后一座房子,老木匠欣然允诺。但是,显而易见,他的心已不在工作上,他用的是废料,出的是粗活。  
 
    等到房子竣工的时候,老板亲手把大门的钥匙递给他。“这是你的房子,”他说,“我送给你的礼物。”  

    他震惊得目瞪口呆,羞愧得无地自容。如果他早知道是在给自己建房子,他怎么会这样漫不经心、敷衍了事呢?现在他只好住在一幢粗制滥造的房子里!”
 
    看到这样的情形,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一个人,想起那句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因此载入史册的名言:“就算一辈子洗马桶,也要做一个洗马桶最出色的人!”

    其实,我们何尝不是这样呢?我们漫不经心地“建造”自己的生活,不是积极行动,而是消极应付。等我们惊觉自己的处境,早已深困在自己建造的“房子”里了。把自己当成那个老木匠吧,想想自己的房子,每天敲进去一颗钉,加上去一块板,或者竖起一面墙,用自己的智慧好好建造吧!你的生活是你一生惟一的创造,只有一次机会不能抹平重建,即使只有一天可活,那一天也要活得充实、踏实,墙上的铭牌上写着:“生活是自己创造的!”  

    人来到这个世界就得劳作,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有一个好的生存环境。人生最有意义的就是工作,人可以通过工作来学习,可以通过工作来获取经验、知识和信心。一个人工作时,如果能以精益求精的态度,火焰般的热忱,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那么不论做什么工作都不会觉得劳碌辛苦,如果我们能以满腔的热忱去做最平凡的工作,就能成为最精巧的艺术家。每天进步一点,每天突破自我,就能走在前面。   其实铁饭碗的真正含义不是在一个地方吃一辈子饭,而是一辈子到哪儿都有饭吃。老老实实做事,本本分分做人,是我们的准则,我们努力工作就是想过上更加舒适的生活,所以我们不论从事什么工作、在什么岗位、性质如何,只要我们用一种平和的心态去工作、去对待生活,你就会得到快乐,只要你用心去对待你的工作,你会得到认可,不论你在什么岗位你都要做的最好,你会对自己的工作感到有乐趣的,请大家保持一种愉悦的心情去工作吧!开心是一天,不开心也是一天,何乐而不为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赢在中国》——俞敏洪评委励志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