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阿源

“我曾是她的影子,但她已经发光了。”

“那我呢?我会发光吗?”

“我不知道,什么时候呢”

“你猜”

“算了,不如来听邓丽君的《小城故事》吧"

我和阿源_第1张图片
邓丽君

《研二和大三》

阿源是我在台湾交换期间认识最好的朋友。

她是重庆女孩,却有着古希腊罗马油画般的身材和肤色,

其实没想过,我会和她玩得这么入心,

女孩的世界有时很窄,隔一个年级就宛若隔着半条银河。

我研二,她大三,真是奇妙的跨龄姐妹花,

从认识的第一天开始,她就没有叫过我学姐。

我和阿源_第2张图片
霓虹灯下的阿源


《喜欢香港》

我们是很像的人,愈发了解就愈觉得,太像了。

第一次真正地谈到心坎,应该是我们互换Wechat的时候,

她的头像是个90年代的港星,是林青霞还是钟楚红,已经记不清了,

我有点惊讶,重庆妹子这么喜欢港星。

话闸子一打开,两人之间就好像有了某种引力。

谈港星的风华绝代,聊香港电影,香港金曲和香港歌手。

她很喜欢谭咏麟,我喜欢王菲和张学友,还有哥哥张国荣。

我和阿源_第3张图片
(张国荣和谭咏麟)

《阿源和家明》

她说她和HK有着某种特别的缘分。

在中山大的时候,她和来自HK的家明三番两次相遇,

邂逅了一段跨越两岸的露水情缘,

阿源和家明所有的事情,都喜欢和我说

“家明帅不帅?” “家明好神秘。

“每个人喜欢的类型都不同呀”

“看到他我第一次想到了结婚。”

各种词汇时常出现在我们的聊天记录里

我和阿源_第4张图片
(我和阿源)

还有好多好多,心动衍生的各种喜悦、不安、焦躁和敏感,

我都细细的怀揣着,不忍惊扰。

我想我会一直记得她和我说家明时,

那双黑夜里也闪耀着星光的眼睛,很美,

毫无杂质地喜欢一个人,我也试过。

阿源将家明的故事写成了文章,

文字有时比感情更长久,字符里

人生的所有历经,都算数。

阿源即将赴港读研,她和家明的后续故事,

我很期待,但也不是为了一个结果。


《两个小孩》

慢慢熟悉后,阿源把我拉入Social阵地,

我们开始断断续续地外出,一起上课、吃饭,

去台湾的夜市,每样新鲜的玩意都尝尝,

特意去盐埕埔吃卤味,从傍晚散步到入夜,

坐船去旗津岛看落日,然后爬到灯塔上面,

赤脚踩在石块上,赶在天黑之前看看整个高雄,

高雄,你好哇~我是不是最可爱的人~

“不是,你是大笨蛋“我经常会被她嫌弃。

和黑夜聊天,我们开始得那般自然而然,

入夜的旗津岛,两个撒泼的小孩,二十多岁。


阿源是个能把平常事写得很动人的女孩,

我喜欢她的文字,自然流畅中又情感真挚。

她性格慢热,在陌生人群里是个不喜形于色的人,

我从她的第一篇文章里,就窥知了她的细腻、敏感,

这是我们最相像的地方,但是她比我聪明太多了。

她做事有规划又努力,雅思、公众号、法语。


我时常觉得遇到很懂自己的人,很难,

是一件需要足够幸运的事情。

我有些很少被人记住的小特征,

阿源记住了,她那样聪敏一阵见血地,

就把我内心深处最执念的角落,

轻轻地铭记着、肯定着,

嗯,那些又调皮又规矩的特征

很少人有心过。

(阿源写的小卡片)

《告别小卡片》

我想了很多应该怎么告别的方法

决定给629的室友们写一个明信片

很难过,最后和阿源在台南找了许久也没有买到

但我没有想到,阿源也想到了和我一样的告别形式

写信、写卡片,现在很少人喜欢这种形式了

我和阿源喜欢,小卡片真的是我们无意中

找到的另一种相像的地方,好巧。


她特意给我写了转运卡。她知道我运气很背。

这是真的,从小到大,我都不是一个运气爆棚的人,

初中和同班同学出去玩,那时候流行“再来一瓶”,

六七个人只有我没有获得“再来一瓶”,

这件事我记到了现在,但是好像也没有那么”衰“

上一个小伙伴的”再来一瓶”,刚好给我了。


《最后一个抱抱》

我是一个很讨厌哭但是很容易流泪的人,

我离台的飞机最早,6点就起床了

看到了阿源写给我的小卡片,眼泪一直狂流

那一晚阿源和我都睡得很不安稳,

告别一个人或是一个地方对我们而言,

是很伤感的一件事,有些人不会了解的

没忍住悄悄地在阿源的床边说了句:

“阿源,我走啦,拜拜。”

这个傻姑娘从床上爬下来,

我们抱了抱,说着以后广州见。


阿源说,人生中一拍即合的人也很多,

我想是的,只是越长大就越少了

我知道,在这个交通发达的世界,

见面不是一件难事,我说

再也不会有此时此刻的心情了。

不可复制,那不是见面就能够留住的东西。

留不住的,人类一贯向往美好,

来日方长,他们总喜欢这样说。

(嗯,絮絮叨叨~想到啥就写啥了~晚安~)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和阿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