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呼吸化为空气》:天才医师的生命笔记

《当呼吸化为空气》:天才医师的生命笔记_第1张图片
《当呼吸化为空气》

一、作者简介

保罗·卡拉尼什 Paul Kalanithi,美国著名神经外科医生,作家。1977年生于亚利桑那州,获得斯坦福大学英语文学及人体生物学双料学位,后于剑桥大学获得科学史与哲学研究硕士学位,并以优异成绩从耶鲁大学医学院毕业,即将获得斯坦福医学院外科教授职位并主持自己的研究室。在就任医生期间,保罗曾因其出色的研究成果,获得美国神经外科医生协会最高奖。2013年,即将抵达人生巅峰的保罗,忽然被诊断出患有第四期肺癌。自此,他开始以医生和患者的双重身份,记录自己的余生,反思医疗与人性。2015年3月,37岁的保罗告别妻子和女儿,离开了人世。

《当呼吸化为空气》——2016全球最受瞩目畅销书,授权英、美、法、德、意、西、葡、俄、日、韩等40个国家和地区;英文版不到一年畅销近100万册,出版后即登上Amazon总榜 第1名,Amazon 2016上半年20大好书;《纽约时报》非虚构类畅销榜第1名,台湾时报文化繁体版面世即登上畅销榜首。(以上简介引自百度)


二、死亡笔记

文学作品:感知生死

作者的童年在一个偏远落后的沙漠地带读过,生在医生世家的他却不愿意成为一个医生。作者母亲担心偏远地区落后的教育影响作者的学业,买了很多文学书阅读。从启蒙书籍《1984》之后,他按照书单,非常系统地读了无数作家的作品:《基督山伯爵》、埃德加·爱伦·坡的作品、《鲁滨孙漂流记》、《艾凡赫》、果戈理的戏剧、《最后的莫希干人》、狄更斯、马克·吐温、简·奥斯丁、《水手比利·巴德》……十二岁的时候,他开始可以自己挑书看了。此后,他的哥哥苏曼又给他寄来了一些大学里读的书:《君主论》、《堂吉诃德》、《老实人》、《亚瑟之死》、《贝奥武甫》、梭罗、萨特、加缪,等等。这些书对作者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美丽新世界》奠定了我初期的道德哲学,还成为我申请大学时论述文的主题,我在文中提出,快乐幸福并非生命的意义。在必经的青春期烦恼中,《哈姆雷特》无数次陪伴着我走过。《致羞涩的情人》和其他浪漫的诗歌让我和我的朋友在整个高中生涯经历了不少“快乐的倒霉事”。

文学不仅描写了别人的生活,还为作者提供了道德反思最丰富的资料。 “几个星期以后,我就要离开这个亚利桑那州的小镇了,一点也没有要去闯荡事业、节节高升的感觉,反而像一个忙碌嘈杂的电子,即将达到逃逸速度,要飞向一片陌生而星光闪烁的宇宙。”——这是作者“逃离”小镇时的心理写照,梦想成为一个作家的他,却在后来认识到:“文学是精神生活的最高境界,而神经系统科学则探索大脑最为优雅的规律”。于是,立志“绝不做医生的他”最终还是成为了医生。


行医期间:见证生死

作者妇产科实习期间见证了太多生命的诞生与死亡,他慢慢明白:“医生的职责,不是延缓死亡或让病人重回过去的生活,而是在病人与家属的生活分崩离析时,给他们庇护与看顾,直到他们可以重新站起来,面对挑战,并想清楚今后何去何从”。

尸体解剖是医学生的重大仪式,但也侵犯了圣洁的神明,令人刹那间百感交集:嫌恶、愉悦、恶心、沮丧与敬畏。然而时日长久之后,这只不过是枯燥沉闷的课堂练习。一切都仿佛在跷跷板上忽高忽低,有时悲痛感伤到无以复加,有时又想些琐碎平常的小事。于是,作者知晓一个医生真正的形象:“在鲜血和沮丧之间极富英雄主义精神的责任感”;与死亡打交道越多,他越发觉得死亡不可战胜,要学会与之相处,坦然面对。

多年勤学苦练,积极地与死神纠缠扭打,像雅各布和天使搏斗;在这个过程中,也不断直面和拷问生命的意义。我们背负着无形的枷锁,肩负着生死攸关的责任。也许病人鲜活的生命就握在我们手中,但死神总是最后的胜者。就算你是完美的,这个世界却不是。秘诀在于,支撑我们继续下去的秘诀在于,明白打从发牌的那刻起,你已必输无疑,你会手滑,你会判断失误,但即便如此也要拼尽全力为病人奋战到底。你永远无法到达完美的境地,但通过不懈的努力奋斗和追求,你能看见那无限接近完美的渐进曲线。

熵总是在增大的,生命是无常的。疾病,就是分子的顺序打乱了;生命的基本要求是新陈代谢,而死亡,就是新陈代谢的终止。作为主治医生的他明白了:医生的工作就像把两节铁轨连接到一起,让病人的旅途畅通无阻。而医生的意义,则在于把病人原先断裂了的生命的路修补接续上。生命的意义包罗万象,但每个单一的生命点,最终都是为了桥接过去和未来而存在着。


患癌之后:向死而生

生物体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奋斗求生。没有奋斗的人生,就像一幅画里身上没有条纹的老虎。即将抵达人生巅峰的保罗,却被诊断为肺癌晚期,这种落差不亚于天堂到地狱。悲痛有五个阶段:“否认→愤怒→讨价还价→消沉→接受”,而作者因其特殊的身份,将这五个阶段逆着体验了一翻。因其看惯生死,所以坦然接受死亡的到来,但癌症不是要改变他的人生,而是要将他的人生打得粉碎,那种巨大的落差让他变得茫然困惑、不知所措、成了一只需要度化的绵羊:他不知道他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继续走在人生之路上呢,能走多久?继续做一个病人,搞科研,当老师?做生物伦理学家?

别因为你要死了才去做或者不去做某件事情,而是要找到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不管什么时候,只要去做。”——保罗终归是保罗,他没有故作勇敢,也没有怀着虚妄的信念,认为可以‘克服’或者‘战胜’癌症,他坦然真诚,对自己本来规划好的未来变得无望,他表示悲痛,但也明白了:生与死,谁都逃不掉,看不透,但我们有适应和处理的能力,就算无法掌控,也能因为对生与死的探寻,去寻找人生的意义。

直面绝症的方法之一,就是对深爱的人袒露自己的脆弱,满怀善良、慷慨与感恩。面对病魔,作者与妻子相濡以沫,顽强抗争,这不仅挽救了他即将支离破碎的爱情,从此也让它们变得更加亲密。与此同时,他也积极开始了锻炼,他相信力量每增加一点,他的世界就更宽广一点,而他自身的可能性也就更多一点。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依然终忠于自己所追寻的生命意义与价值而认真的活着。他满腔热忱地工作、奋斗、延迟满足感,等待享受生活,终学会了如何死亡。

Then fancies fly away(一切虚妄过眼)

He'll fear not what men say(他不会在意他人所言)

He'll labour night and day(他会昼夜不停劳作)

To be a pilgrim(成为朝圣者不断向前)

我们身负奇迹而行,却在自身之外寻找奇迹:作为人类摇篮的非洲和她的奇观,都蕴含在我们身体里;我们是自然大胆冒险的造物,研究自然者,如若睿智,则提纲挈领,研究人类足矣,其他人则孜孜以求,埋首于分裂的碎片与浩繁的卷帙。新人尚不可知,故旧早已逝去。天才医师保罗,他在死亡中探究生命的意义,他见证了生前的呼吸化作死后的空气。现在,他的身体已经化归尘土,然而形象却依然如此亲切鲜活:他活在美丽的妻子和可爱的小女儿身体里,活在悲痛的双亲与手足心中,活在那教堂里的众多好友、同事和过去的病人的表情中。

他走了,给他年幼的女儿,也给我们留下了这部生命笔记:“我要传达的信息非常简单:在往后的生命中,你会有很多时刻,要去回顾自己的过去,罗列出你去过的地方,做过的事,对这个世界的意义。我衷心希冀,遇到这样的时刻,你一定不要忘了,你曾经让一个将死之人的余生充满了欢乐。在你到来之前的岁月,我对这种欢乐一无所知。我不奢求这样的欢乐永无止境,只觉得平和喜乐,心满意足。此时此刻的当下,这是我生命中最重大的事”。

你可能感兴趣的:(《当呼吸化为空气》:天才医师的生命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