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5日 中科基因
今天是李曼中国会议的第三天,也是最后一天,一样的李曼不一样的精彩,继续分享今天的授课内容,希望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学无止境!!!
题目:母猪群中PEDV的感染管理,控制或根除
专家:卢克·迪弗雷纳
卢克·迪弗雷纳 首先报道了在2013年-2014年期间防控PED的案例。起初PED流行时,疫情防控他们参考TGE的防控方案:对发病猪进行装猪、封群、驯化等措施。对10日龄仔猪断奶转入其他场区;延长后备母猪的隔离期并进行封群(12周);对分娩前2~5周的妊娠母猪进行返饲。猪群返饲感染后5~6周约有70%的猪场稳定,其中也有30%猪场出现了疫情的二次流行,但感染由急性过渡为慢性。引起这30%猪场发病的原因:返饲后没有做到严格的清洗消毒消灭环境中的病毒、封群不严格、猪场内存在排毒的种猪和产房的通道公用等因素。该病发生后仔猪的感染率和损失率最高。
专家又举了14个猪场的防控成功案例:PED疫情一旦确诊,7日龄以上的仔猪断奶,转到其它场区饲养;7日龄以内猪只安乐死处死;进行种猪群返饲,返饲前要对其流行株进行测序,保证返饲毒株和流行毒株的一致性;做好产房的卫生消毒工作;(返饲)免疫效果在病毒接种后3~4周达到最高,同时对产前母猪灭活疫苗免疫,来提高抗体水平。采用该方法14个猪群在感染后6周恢复,没有出现疫情复发。后备母猪驯化,确保后备母猪混群前停止排毒;通过返饲驯化、疫苗免疫、部分清群和猪群的单向流动、种猪的分胎饲养等能持续的生产出PED阴性仔猪。
返饲是国外控制PED病毒性腹泻的一项重要的措施,将病毒通过喷雾或口服的方法感染后备母猪或种母猪,使其产生免疫抗体,从而使新生仔猪可以通过母乳获得高滴度的母源抗体,以抵抗病毒的感染,但返饲时需要保证流行毒株和返饲使用毒株的一致性。后备母猪需进行PEDV驯化应在隔离场完成,混群前病原检测,确保不排毒。同时也要结合严格的隔离消毒、部分清群工作和疫苗免疫等综合措施。
题目: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的预防、恢复和清除的细节管理综述
专家:马克·施瓦茨
马克·施瓦茨首先介绍了2013年以来美国PEDV的流行情况,然后从发生的原因,防控的细节上进行了阐述,然后针对如何防控PEDV的发生及传播上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最后并给出了方法建议。
2013年,流行性腹泻病毒在美国各州陆续被确诊,PEDV发生迅速,传播速度快,它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传播。因此马克.施瓦茨指出,对于PEDV的防控,应该从细节上着手,严把生物安全关!
接着马克.施瓦茨谈到对于发生PED的农场,目标是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给出建议的做法是:
1、七日龄以上的所有仔猪立即断奶;
2、立即向所有母猪提供返饲,确保母猪迅速获得病毒,快速形成免疫力;
3、对于没有临床症状的母猪,重复返饲。
题目:养猪营养与管理 专家:华莱士·亨利
华莱士·亨利针对营养如何影响猪群的繁殖性能以及仔猪的生长性能进行了详细的数据分析,同时也作了营养与免疫激活的初步研究。他指出营养会影响公猪的精液质量,母猪的配种受胎率、发情率、泌乳量以及哺乳期失重,同时也会对断奶仔猪、保育育肥猪的生长速度和死亡率产生深远影响。
其中他谈到饲料营养中的酵母硒会影响公猪精液的质量,哺乳母猪的饲喂模式与母猪的繁殖性能以及体况直接相关。提高母猪的采食量会增加母猪的泌乳量,同时也会减少母猪的哺乳期失重,缩短断奶到发情的间隔以及提高受孕率等。
初乳对仔猪的生长速度和成活率有很大的影响,所以每头仔猪都要保障吃到足够的初乳。初乳采食不足会降低断奶前仔猪、保育猪的生长速度和死亡率,甚至育肥猪也会受此影响。提高断奶体重的增加对育肥期非常有提高作用,他比提高出生体重更有意义。
题目:精准规划后备母猪是提高母猪群效率的保障
专家:闫之春
闫博士谈到母猪的淘汰和更新是生物原因+经济原因的共同决策,是科学决策过程,提高母猪群效率就必须淘汰低效率母猪。新式现代化母猪场要最大化使用圈舍设施,这就要求补充足够的后备母猪达成配种目标,这是满负荷均衡生产的必要条件和要求。母猪利用率不到3胎次就意味着该头母猪是亏损的。
但是我国目前的现状是没有合理规划,运营过程粗乱。提前6个月前的决策,保证足够发情后备母猪数量。连续生产之后,确保有每批次25%左右的猪后备母猪配种入群,同时保证后备母猪利用率达到3.5胎次以上。除死亡外伤和疾病原因之外,有规划、有步骤的淘汰繁殖效率低的母猪是提高母猪猪群效率的必要途径、精确规划的现代母猪场,要求随时有足够数量的合格发情后备猪在群,才能保证可持续均衡生产。
由于我国需要预防的病原较多,留选后备时,需留出足够的隔离,驯化时间,病料/疫苗驯化免疫计划,最早于35kg就要开始。这就要求母猪空怀阶段的饲养办法、母猪阶段性营养管理、配种管理、妊娠分娩管理、疫病管理等因素处理好,发挥母猪最佳水平,但精准规划后备母猪是提高母猪群效率的保障。
题目:提高母猪PSY的营养关键技术 专家:吴德
四川农业大学吴德教授首先对国内母猪生产水平做一剖析,2010年对中国500头以上母猪规模化养猪场母猪PSY的调查结果为18头,而2011年丹麦和美国的母猪PSY分别达到了30头和24头,由此看来中国目前母猪PSY还有非常大的上升空间。
提高母猪PSY关键营养技术包括后备母猪、妊娠母猪和哺乳母猪的营养关键技术。如后备母猪初情启动,二、三情期发情率,卵巢和子宫健康、卵母细胞质量和配种成功率等。如妊娠母猪阶段有效产仔率、仔猪初生重、便秘等问题。如哺乳母猪产后无乳或奶少,断奶窝重,仔猪均匀度,采食量低,产奶量以及断奶后母猪发情配种问题等。吴教授还谈到母猪的背膘管理问题,如提高初产母猪分娩背膘有增加产仔数的趋势,提高初产母猪配种背膘厚度对后代生长性有利好影响,背膘过低或过高均会显著影响母猪产程和死胎数。
最后吴教授做一总结,提高母猪PSY的关键技术要点在于后备母猪、妊娠母猪、泌乳母猪营养管理和背膘管理各阶段母猪营养标准,该标准广泛应用将对母猪PSY水平提高有很大帮助作用。
题目:中国兽医诊断系统之欠缺 专家:黄彦云
来自加拿大的黄彦云博士通过2个案例分享了北美国家动物疾病诊断流程的先进之处,同时也指出我国目前在疾病诊断方面的不足。
第一个案例是:某一条龙式猪场,出现保育后期至育成阶段生长不齐,有些神经症状,死亡率2%左右。兽医送检两只育成猪要求解剖及细菌培养(临床怀疑链球菌)。解剖后显示脑膜充血,出血,脑膜下有积液,通过脑拭子采样后细菌培养确定为链球菌2型感染。通过进一步分析是由于圆环病毒感染继发的链球菌引起的疾病。
第二个案例是:某农场18-20周龄的猪,一天内在并排的两栏内死亡6头,第二天在紧挨着另一拦又死亡2头,怀疑饲喂和饮水程序有问题。兽医临床解剖见坏死性肺炎,送检要求病理组织学和细菌培养。结果培养出的的细菌经鉴定后为APP,然后得知该场是APP阴性场,最后复检证实为APP5型,毒力很强的菌株。
最后黄博士指出在全功能诊断室里,样品可以快速的在各个部门流转,加快诊断步伐,各专业的诊断专家可以互相交流,讨论疑难病例,促进彼此水平进步,而这些正是中国所欠缺的。 在临床上丰富的经验是诊断疾病的第一步,但是有很多疾病都会出现相似的症状和病理变化,这就需要通过实验室做细菌学,分子诊断、病理组织学等方面的检测去最终的确诊病因。而在我国主要多依赖于免疫实验室诊断结果。总之,对于一种疾病的诊断,它需要多学科相互印证,这样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
题目:欧洲关于圆环病毒2型的最新进展
专家:Paolo Martelli
Paolo提出目前圆环病毒2型广泛存在,而通过疫苗免疫能很好解决。免疫的好处在于能降低死亡率、 降低经济损失(提高日增重)和预防病毒血症。仔猪在3周龄免疫疫苗能够激发基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保护性免疫应答。在断奶或育肥阶段,PCV2感染和相关疾病明显降低。母猪和后备猪的免疫能够提供血液及初乳中的PCV2抗体水平并且母源抗体能够保护仔猪在断奶早期出现PMWS问题。
Paolo Martelli通过抛出9个疑难点并一一解答如下:
1. 感染的日龄会不断变化,从后向前? 是的,可以。
2. 病毒是否可以从猪群中消失? 不,无法消失。
3. 是否系统的、持续的给仔猪免疫疫苗会改变病毒在猪群中的流行? 可以,但4. 后备母猪和青年经产母猪会延续感染? 青年 经产母猪(尤其是后备猪)是母猪群圆环感染的供毒者。
5. 是否会存在免疫失败? 是的,可以。请考虑到所有可能造成免疫失败的原因。
6. 母源抗体是否会干扰疫苗产生的主动免疫? 不,并不会。免疫日龄在血清转化上扮演了关键角色。在田间条件下,太早免疫会影响效果。
7. 后备母猪和经产母猪都免疫圆环苗是否能够提高产后初乳抗体水平的整齐度? 是的,可以。其他因素也能够影响被动免疫。
8. 我们能否优化仔猪的免疫时间? 是的,可病毒不会在猪群中消失(我们无法净 化病毒)。
9. 蓝耳病的存在是否能够干扰圆环疫苗的免疫? 是的,蓝耳的感染会干扰母源抗体的传递并且能够影响疫苗产生的主动免疫。
题目:利用肺匀浆驯化后备母猪抵抗肺炎支原体
专家:卢克 迪弗雷钠
卢克首先提到了几个观点:Mhp阳性断奶仔猪的发病率与Mhp肺炎有关;仔猪感染Mhp与阳性哺乳母猪有关;Mhp排毒 疫苗接种不能预防Mhp的定植,但能改变传播以及持续降低Mhp的排毒量。
首先制备抗原,然后使肺匀浆开始群体定植,使用制作的Mhp免疫源在特定时间气管内接种至生长的后备母猪在“50-350”时间段内进行,在42天日龄时开始接种,在15周龄以前感染。
判定Mhp驯化过程是否成功的依据是经过驯化的母猪改善历史上有问题的后备母猪流的繁殖表现并能生出阴性的仔猪。
题目:血清驯化在蓝耳病中的应用 专家:伍少钦
伍少钦博士首先谈到蓝耳病控制与净化的几个方法,接着分析血清驯化的方法及应用案例。
Ø 生物安全措施(空气过滤) Ø 全进全出
Ø 后备猪驯化(血清/活疫苗/田间分离活病毒)
Ø 封群+驯化 Ø 清群(全部/部分) Ø 分胎次饲养
血清制备:
寻找PRRS疑似猪,通过群体选择和个体选择确定合适的猪只,采血并标识,用ORF5引物,确定相应猪只,并送测序公司测序,比对相互间序列差异。
通过荧光定量 PCR确定病毒载量,确定驯化用的血清量。
血清驯化过程:
血清驯化前2天对种猪群进行饲料保健,采用肌肉注射或喷鼻等方式对猪群进行驯化,驯化过程中个别不吃料的猪只,要进行相应的个体治疗。
驯化后跟踪:
驯化后第2天,随机采血30头猪PCR检测(5头/管)监测PRRSV,评估驯化是否成功。
母猪全群驯化,驯化后跟踪抗原/抗体和生产指标变化,固定30头母猪,每个月监测抗体,跟踪一年PRRS抗体的变化。
结论:
后备猪的血清驯化值得去做,尤其不免疫蓝耳苗的猪场;
整个母猪群血清驯化,可尝试尤其是疫苗无效时,但有风险;
血清驯化+封群+一次引够后备,加强生物安全,可做到PRRS净化。
推广价值:
2007年良圻原种猪场开始在母猪群中应用血清驯化控制蓝耳病,2009年开始在后备猪中用血清驯化稳定蓝耳病。在国内养猪企业中,良圻原种猪场是最早应用血清驯化控制PRRS的猪场之一。通过11年的血清驯化工作,加上兽医技术中心的监测(抗体检测,
抗原检测、测序和序列分析、荣光定量PCR等),良圻原种猪在蓝耳病控制和净化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
血清驯化的时机非常关键,血清驯化不一定能保证100%成功,其中有一些不可预料因素,是否决定全群血清驯化,有时是一个艰难的抉择;但是只要充分了解本场的健康状况,同时加上周密计划,血清驯化的成功率还是很高的。良圻原种猪场在PRRS控制与
净化方面的多年实践,为国内蓝耳病的控制与净化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值得国内外的养猪同行参考与借鉴。
会议临近结束前,李曼中国主办方又设立了一个“9+1”论坛,问题回答环节,听众踊跃提问,嘉宾精彩解答,下面把几个问题一一呈现。
Q1、批次化管理中激素技术对种猪有无影响?
A:激素处理技术主要用于后备母猪,有些影响,但结果显示最终母猪利用率会更高!
Q2、疾病监测原发和继发的关系。
A:拿肠炎检测为例:如有温度和湿度问题,实验室是检测不出来。假如环境不是致病因素的话,样品中找到病原,病毒通常是原发性疾病,继发性细菌性疾病。送实验室检测应该送发病中期的病例,已经死亡的猪继发病太多,很容易覆盖原发病因。
Q3、中国兽医与国外兽医,临床观察点是什么?
A:对比一下有2点不同,侧重点有些不一样。国内侧重个体,国外侧重系统;国内侧重实验室研究,国外侧重临床兽医结合。
Q4、蓝耳疫苗该打不该打?
A:根据猪场实际情况综合分析,如果要打疫苗严格筛选。总体上说,使用后稳定后尽可能少用或不用!母猪群不稳定时如流产、产房和保育死亡率高时疫苗的使用效果不错。
Q5、支原体对肺脏的危害是不可逆的,驯化有什么害处?
A:人工感染后病变是非常轻微的,两害相权取其轻,驯化效果对生产成绩会更好一些。
Q6、 伪狂犬净化问题,灭活苗的意义何在?
A:病毒感染期做好免疫工作。育肥猪的免疫非常重要。免疫的科学性更重要,活苗的效果更好!
Q7、 PCV3的情况如何?
A:开始阶段,在猪场母猪流产和保育猪皮炎肾病综合症中发现。至今没有分离出病原,我们应该把我们的精力放到已知的疾病当中。
中科基因致力于打造专业的第三方兽医服务商!以“独立、公正、专业、高效”为服务宗旨,以“合作、共赢”为发展理念!公司提供专业公正的:动物疫病诊断,免疫效果评估,细菌耐药性数字地图信息,兽药、疫苗和饲料质量评价,食品药物残留等多种检测服务!中科基因愿与您一起打造动物健康管理与安全畜产品生产生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