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ek 7 碎片化时代的时间管理

上周的话题说到WOOP思维,说到执行意图(if... then... ),该如何面对梦想,不受到梦想副作用的影响并制定出可行的计划似乎是聊的透透的了。可是,执行计划需要时间,而在这个碎片化的时代,每个人最缺的就是时间。这周的话题非常实用,我们来聊聊时间管理。


PART I:在碎片化的时代,三种能力使效率升级

互联网时代的特点:永远在线、随时干扰、信息溢出、思考变浅。

1. 碎片整合的能力:

如果把每个人类个体比喻成电脑,那么这项能力相当于电脑的磁盘扫描功能。所谓碎片整合能力就是找到碎片化信息之间的联系,形成系统框架,并且在当中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2. 单线程到多线程的能力:

计算器与计算机的区别在于,计算器是单线程操作,一次只能计算一个,计算下一个需要按清零键。而计算机是多线程运行的,可以边计算,边听音乐,边下美剧,边聊微信。虽然是多线程运行,但当前激活的窗口只有一个,我们虽然可以在多个任务中切换,但仍然需要保持专注在手头的这个任务上,即,多任务后台处理,单任务前台操作。

3. 放空思绪,觉察感受的能力:

这个时代提供给我们太多的选择,虽然生活便利程度提高,但却使我们越来越纠结,美其名曰,患上了“选择困难症”。其实做决定是个内在的U型结构:信息-->感受-->思考-->决定。只有放松下来我们才不会卡壳在接收到的纷杂信息,让信息和感受进来,然后再启动思考程序。就像是计算机的磁盘清理功能。


PART II:加减乘除的时间管理策略

为什么有些人爱加班?时刻在线的我们很难拥有整块的时间,总是不断地被打断,被突然冒出来的事情牵走,时间是碎片的,但事情是一坨一坨的,需要整块的时间去处理。给大家介绍这套加减乘除时间管理方法,帮助我们顺应时代特点,更好的利用零零总总的时间。

加:增加碎片时间的价值

用iphone手机的童鞋们可以去设置-->电池-->查看电池用量 中看到你在各个app上花的时间。有没有吓到自己〣( ºΔº )〣还好我不用iphone可以假装不知道ʘᴗʘ  

大家在零碎的时间段(比如,在餐馆等待上菜,上班路上,拉屎等)会做些什么呢?我基本上会发呆,听歌,玩游戏,思考整老公的点子。。。

想要把这样的时间利用起来,需要用到上周(week 6)介绍的“执行意图”,也就是提前计划好一系列的“if......then......"。具体来说就是提前想好在不同长度的时间内,都可以做哪些事情。比如:如果我在等人,预计要等10分钟,我可以听一篇古典的“超级个体”;敷面膜需要花15分钟,可以读一篇财经杂志的文章;下班前半个小时没活儿干了,我可以做一道CFA题目。下图是古典给的示范供大家参考(boss feel满满,不太适合我这样的屌丝):

Week 7 碎片化时代的时间管理_第1张图片

总而言之,提前想好1分钟,3分钟,5分钟,10分钟。。。都可以做什么事情,在碎片时间突然来临的时候条件反射的去做相应的事情就好了。

减:减少切换成本

简单说就是把一天要做的事情分门别类,减少被打断的次数。做不同的事情会有不同的状态,如果频繁的从一件事跳到另一件,再跳回来,需要花很多时间在“进入状态”的过程中。

一份报告《被打断的程序员》(Chris Parnin)对来自86位程序员的10000份编程情景记录进行了研究。

在代码编辑工作被打断后,程序员需要10到15分钟来重新开始。

在编辑方法时被打断后,程序员只有10%的概率会在一分钟内继续工作。

程序员可能每天只有2小时的连续时间未被打断。

比方说,a typical day of 某人可能包括下面这些事情 (很明显这是copy paste的例子):

- 给王经理电话

- 完成项目报告

- 给老板签字

- 去银行手续

- 给David电话

- 给老板汇报客户沟通情况

- 约张强晚饭

- 给老婆买礼物

- 去超市买东西

这些事情可以整合成几大类别:@老板,@外出,@电话,等,然后一个类别一个类别的去处理:

Week 7 碎片化时代的时间管理_第2张图片

然后你的时间就变成了这样:

Week 7 碎片化时代的时间管理_第3张图片

乘:多线程叠加

《圣经新约》的翻译者詹姆斯·莫法特的书房里有3张桌子:第一张摆着他正在翻译的《圣经》译稿;第二张摆的是他的一篇论文的原稿;第三张摆的是他正在写的一篇侦探小说。

莫法特的休息方法就是从一张书桌搬到另一张书桌,继续工作。因为工作的性质不同,一种恰好是另一种的休息。这就是多线程的叠加效应。

意思就是,工作累了的时候,别歇着,换一种工作继续奋斗吧少年!因为工作性质的不同,一种恰好是另一种的休息。跟上面的“减法”可以结合执行:先把任务分门别类,一类一类的做,不累的时候继续做这一类的事情,减少被打断的次数;累的话就换一类事情做,多线程叠加。听上去像打了鸡血,我只能说我尽力。。。

除:主动把任务碎片化

上大学期间写了无数assignment / essay,每次写的时候都坐在书桌前绞尽脑汁,托着腮帮子构思,在房间里焦躁的走来走去,然后不知道怎么回事就开始刷微博,逛淘宝,看视屏了。。。一天过去了一个字都没写。别跟我说你没有过这样的经历。

其实可以把整个构思的过程碎片化,比如,早晨起床刷牙的时候想想这个事儿,上课的时候跟同学聊聊想法,回家在火车上大概把思路写写画画,整理一下。开始动笔写的时候,进入状况会快很多。在一些工作中也可能用得上,比方说写策划案之类的。

敲黑板听上去不明觉厉的金句来了:碎片化思考、大块时间执行,就是这个碎片化时代的工作方式。


PART III:一些实用的时间管理小方法/小道具

我不知道你们是不是这样,反正我自己做事情一点都不专注,很容易分神。比方说,看书看的好好的,突然想刷一下朋友圈手就抑制不住伸向手机;工作做到一半突然想,看看股票长了没,过去一看,妈呀怎么跌了,于是就各种看财报,看announcement,看论坛,看新闻。。。看到股票涨了,说不定一高兴有去逛淘宝了。经常一天也不知道干了什么,浑浑噩噩就过去了。

然后看到下面这几个小方法,简单但是很管用。

1. 念头收纳:把脑子里突然冒出来的念头写在手边的纸上,写完可能又会有新的念头冒出来,那就继续写,有多少写多少,一般写到7个左右就可以专注手头的事情了。

2. 三秒禅:就是行动前先停三秒。无论是想脱口而出的话,抑制不住想点开微信的罪恶之手,还是对某件事情热情澎湃,冲昏头脑的时候,停三秒钟再进行。

3. 电子静默&物理隔绝:主动关掉大部分的手机和桌面推送;尽可能让自己待在一个不被干扰的空间、时间。

4. 调整期待:不要对方一说话就马上回复或回微信,但是每次回都留出足够时间处理,重要的事情直接电话,养成大家对你的好期待。

后面还扯了一些什么创建一个人生主题,连点成线,吸附碎片之类的,很大很空跟当下的我有半毛钱关系吗。。。故略。


预告:

拖延症患者/懒癌晚期患者除了经常说:“我也想做,可是没时间啊”之外,还经常说什么?对了,就是:“我好累!” CFA考不过的话只能怪自己怎么总是那么累,哈哈!

下周主题:精力管理。然后我就再也没有借口不去看CFA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Week 7 碎片化时代的时间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