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还在探讨穷养还是富养,高净值家庭的孩子在做什么?

《富爸爸穷爸爸》2011年火起来的时候,“财商教育”这个名词才刚刚被注视起来,与之相关的有个非常有名的现金流游戏“大富翁”突然又热了一把。

其实想起来,十几年前,在我大概六、七岁的时候,大富翁游戏早就有了,也没见如何火热过。那时候和邻居的小孩们拿着一堆花花绿绿的票子,坐在地上,一圈一圈的在棋盘上绕走。这个游戏大人们玩,也未必能玩出启发来。在它被解读之前,我们从来没认真想过这里蕴含的规律,以及寓教于乐的用途。如果在我小时候有个“财商导师”带着做游戏多好呢。但又有多少人像《富爸爸穷爸爸》的作者那样幸运,有一个从孩提时可以带领认知真实世界的“富爸爸”,教会致富的思维,秒杀同龄人,成为人生赢家。

这本书推荐大家作为启蒙书读一读,书中生动有趣地讲述了两种理念发展出来的两种结局,书的作者也在长大的过程中亲身实践了两种思维的差异。对于我们这些在缺乏“财商教育”的成长环境里长大的人,也未尝不是补习功课。

也许你现在还没有孩子,但是,二十来岁的年轻人需要去想这个问题吗?当然要啊,你妈都知道逼你结婚了,还有那些说着“到什么年龄该怎么样”的三姑六婆们,难道不应该是先有能力做父母,才有一个充分不必要条件做父母咩?当然如果孩子已经生出来了也没法退回去,现在更应该分秒必争缺啥赶紧补啥了好么?

由马太效应开启的集体焦虑

—原生家庭对下一代的影响让逆袭更加艰难—

“凡有的,还要加倍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马太效应

“寒门再难出贵子”的冷水还没凉透,《小别离》的电视剧又开始躁动,一不留神北京也折叠了。中国的父母谈及子女教育,从一线城市到边远农村,大多都全力以赴。只不过十八线小城市主要拼智商,越往发达地方走,除了智商,父母也开始投入各种精力资源、各种兴趣班、游学、活动,拼情商、眼界,现在还有了财商。处于金字塔每一层的家庭,都在极力奉献“最好的”给孩子,想着垫垫脚再往高爬一点,唯恐从这一层掉落出去。马太效应凸显,谁也不敢掉以轻心,落入下滑通道,然后再难翻身。

焦虑的父母甚至会把这种情绪长久的封存在家庭环境中。中国的父母大多在孩子出生后自我就已停止生长,逐渐消亡。他们身体里存在的梦想与悸动有了归处,通通移到孩子身上。偷换完这个概念,自己不必再为实现自我价值而辛苦跋涉,这下只需要拿着鞭子,控制驱逐另一个人的人生,做自己想完成的事,美其名曰:父母都是为了你。

很难想象,从寄托着父母殷勤期盼、渴望翻身的原生家庭成长起来的孩子,要走一条多艰难的路,才能从潜移默化的影响中杀出重围,认识不同的世界。思维的固化,不正是成长环境长期以来的作用与反作用,于是愈加牢固。越是不发达的地区,矛盾越是明显。他们费尽心思把孩子送上更好的学校,另一方面却因自身的局限将孩子拉回熟悉的环境,套上枷锁。

无论是父母还是孩子,首先都需要是独立的个体,拥有自由意识的人。适时关联,适时放手。留出空间,供彼此成长交流。你要他能走出和你不同的路,就要懂得不去插手别人的人生。

财商不是非黑即白的穷养或富养

—你很可能就是你家孩子的上限,“拼爹”还是“坑爹”?—

高净值的家庭,拥有的优势越多。你能想到的都有人精心为他们提供服务。财富管理公司推出的幼儿财商亲子活动,门槛动辄千万现金流,非高净值家庭的孩子不收。富人家庭享受着有研究理论支持、精心为孩子设计、家长良好互动参与的游戏,寓教于乐都来得容易些。假如有一天,财商也变成了如同学习成绩一样重要的指标,得到所有家长的重视,即使再高的门槛,家长们也会挤破脑袋把孩子送进去,尤其是生活在底层指望着孩子改变命运的父母。

你会去愤恨这些门槛,暗含着对穷人的歧视吗?我却觉得设置这个门槛太合理和必要了。财商教育显化到终端,无非是一些游戏、故事、参观、实践等形式。穷人家的孩子参与进来玩几次游戏就能起到什么作用?我想是不太可能的。因为一回到家,真实世界将完全脱离,父母将以另一种“反例”言传身教,如果再遇上强势与固化的,更是艰难。他们甚至会诘问,花了那么多钱让你去,为什么你还是一点长进都没有。门槛内的孩子,家长却有钱有闲,这些活动聚集的是有相似理念的父母,与孩子的互动也是自我的学习,如何去培养孩子的财商。他们营造起一个安全富足的氛围,给予孩子充分发展与认知的机会,亲自和孩子动手去实践一个一个的想法,没有了功利心态,才更能看见孩子。

如果真有这一天,大可不必担心没有人去服务穷人孩子们的市场。只要有需求、有人付费,自然就有人逐利。财商教育也会像各种补习班一样遍地开花,良莠不齐。穷人的生意需要和功利性牢牢捆绑,让他们以为买到一张船票,就此高枕无忧。这种悲哀具有一致性。其实现在并非没有人在做财商教育普及的事情,怀抱美好的愿望去消除阶层差异。困难正在于,越是富裕的家庭,家长越有意识,而理论上更加需要的穷人,却连自己都难以说服。

二元世界观在穷人的世界里更为盛行,思想上的局促,让他们很难放松下来看见被他们忽视的东西。穷养或富养来源也十分简单,男孩需要吃苦奋斗不能太早安逸,于是穷养;女孩需要见识不随便被物质引诱,于是富养。然而这都是表象,敢于吃苦奋斗的背后是勇气、信心、坚毅、自我价值的追求,和“匮乏”真的没有太大关系。不随便被物质引诱的背后是独立、自信、有思想、有追求,以大多数家庭的物质能力,再富养能富到哪去,壕外有壕,没有背后的底气,总有亮瞎钛合金狗眼的奢靡分分钟砸晕你。

这些品质才是真正需要去教育引导培养的,其他不过是手段。纠缠在手段中,何尝不是本身被禁锢住的父母偷懒的做法,依样画瓢就足够了。能去触碰灵魂的父母,无疑是富足的,从精神到物质。这种给养,是无论怎样的学校教育、社会教育都无法企及的。你家孩子的未来需要你先要强大起来啊。

“穷人”的家庭还可以做什么?

—优秀只是一种习惯,没有类别与绝对值—

穷总有穷的原因,这些原因你当然不会全然不知。

你就是那个影响最深的阻力。

来,改变点什么。

先去把那本书读了,从这里开始。

精神富足到身体力行,才会从根源上改变现状。

身处一个功利的社会中,焦虑随处而来。大家都在刷房价,坐卧不安,捆绑在一起的还有资源的竞争,学区房、户口本,这些通行证里唯独少了作为个体的价值追求,它变成了房产的账面、收入的数字、学习成绩、拿过的奖……优秀和成功都有千篇一律的模版,你要成为样板间,就别怪都拿你做参照比较,陷于一个漩涡,动弹不得。

富足属于内心强大的人。内心强大的父母,才能够摒除功利的声音,不在孩子的成长上偷懒走捷径,给予支持而知进退。我并没有见过哪一个富足的人,会是一个穷人。

如果你有孩子,把他当作独立的个体,当作你的同伴、战友。

你的梦想与目标只能自己完成,不要假手他人。

用你的人生,告诉他你想告诉他的事。

他会拥有属于自己的色彩。

你可能感兴趣的:(当我们还在探讨穷养还是富养,高净值家庭的孩子在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