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早晨出门,在电梯里遇到一位老爷爷,头发花白,背有一些微驼。我经常会在这个时间段遇到他,有时独自一人,有时由老伴陪着。年逾古稀的他,在附近的一家中医馆工作,是一名退休后被返聘的老中医。

据说,老人有轻微的阿尔默海茨症,时而清醒,时而糊涂。清醒时,他自己一个人走路上班;糊涂时,他老伴会接送他上下班。

最近遇到的几次,都是老人一个人独自乘坐电梯,看上去神清气爽,身体状况还不错。

我有时会很好奇,老人早已过了退休的年龄,为什么不在家颐养天年呢?老人的子女们为何总是不见身影呢?老人看上去并不愁吃喝,为什么还要风雨无阻地去工作呢?

说实话,我很不能理解老人的这种行为,认为他是自讨苦吃。但最近看了北大教授季羡林的《一蓑烟雨任平生》后,我突然有点理解老人的行为了。

季羡林活到了98岁高龄,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仍然笔耕不辍。他偶尔也会觉得累了,想休息。但每天从鸡鸣三遍起身的那一刻起,他又义无反顾地投身到工作中去了,毫不懈怠。

古往今来,人老心不老的典范比比皆是。曹操感叹: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苏东坡高唱:谁道人生再无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季羡林大书:走过独木桥,跳过火焰山。豪情依然在,含笑颂九三!

白天看到一篇文章,文中感慨,这是个娱乐至死的年代,科学家们得不到重视,明星们稍有风吹草动反而全民轰动。

文中提到的科学家就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这位88岁高龄的老人,依然顶着炎炎烈日,奋战在田间地头。官方近期发布了他种植海水稻、开耕盐碱地的消息。

这位与水稻打了一辈子交道的老人,一生都在关心着13亿人的粮食安全,心系的始终是中国吃不饱饭的人和泱泱大国的粮食产值。这又是一位不服老,不认输的典范。

岁月不饶人,有人一抬眸,就已经为自己热爱的事业贡献了一生。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罢了。

新一代的青年了,我们也该像老一辈们当年一样,勇敢的承担起自己应尽的责任了,希望为时不晚。

纵化大浪中,不喜亦不惧。

应尽便须尽,无复多独虑。

你可能感兴趣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