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小龙谈产品
还是你们用户爽,哪里爽到哪里,苦的是做互联网的,要整天分析你们的阴暗心理好让你们更爽,还不能明说。
2010-11-27 23:18
一个产品,要加多少的功能,才能成为一个垃圾产品啊!
2010-11-27 23:24
如果说产品做的一切都在满足用户的虚荣,热闹,逃避,贪恋等,那么,大众同样都有受虐的心理,为什么不做一款产品去虐待他们?
2010-12-06 00:47
网络尚未普及的时候,产品必须依靠功能多来取胜,并且产品是自成一体的。网络普及后,才催生出一种新的产品形态:产品极简,反而有利于在网络这个大生命体中自我繁衍,并且产品是面向连接的。
2010-12-15 16:03
好的网络产品,必然是无法预料其会不会成功的。成功的产品,刚好是“碰巧”成功了。但这个碰巧并不是创造者的运气,而是,这个产品刚好能在网络生命体中生存和繁殖。就像我们无法知道一个小孩为什么成长如此迅速一样,我们无法知道一个网络产品为什么会成功,即使做的人,也应该感谢主。
2010-12-15 16:06
一个被人预见必然会成功的产品,必然会是个失败的产品。成功的产品是不能预见的。至少,是不能被人所预见的。机器来预见还有可能。
2010-12-15 16:11
漂流瓶让我体会到群体的伟大:它的行为模式在我们的预想之外,我们自己也无法完全理解。如果非要分析,倾诉和期待回应(交友)还是第一位的。
2010-12-16 01:56
让人没有成就感的是,我们随便搞一个简单的游戏,比如扔石头看谁扔得远,都会参与者众。如果再辅以按省市区排名,就会火爆。
2010-12-23 14:35
互联网产品应该是由用户推动,而不是产品经理来推动。产品经理的作用只是找到四两拨千斤的地方稍微用点力。这方面,饭否给了个表率。这么久以来,他们只是添加了“测试版”三个字,其它什么都没变。对此,我很感动。
2010-12-25 18:14
流通正在取代内容本身,内容变得更小更方便传播。mp3取代唱片,微博取代书本,短信取代信件。我怀疑有一天,微小的内容也没有了,大家直接通过网络交换荷尔蒙。
2010-12-27 13:26
整天将KPI挂在嘴上,以KPI为目标来工作的leader,都是不合格的,庸俗的,没有想法的,令人痛苦的,无法言语的。
2010-12-27 15:27
同意。请各部门按此落实执行。转@和菜头 公司里,凡是有老板参加的会议就拼命发言的人,凡是有抄送老板的邮件就拼命回复的人,直接炒掉根本不会影响任何业绩,而且团队的开心度上升了。
2010-12-31 17:19
你问我们和竞争对手比有什么区别,我说我们没有他们那些臃肿艳俗的部分。
2011-01-02 15:20
如果有这样一个网站,号称数据放在月球,服务器放在卫星上,太阳能供电,永久运行,100年没问题。因此,你写的任何记录都会永久保存。不知道会不会很多人去用。
2011-01-04 19:31
每次看到我们产品中提示“xx操作已成功完成”“消息已成功发出”的“成功”二字,我就很头大,说了很多次还是出现,今天就下死命令产品中不可以再出现“成功”二字。我有文字洁癖,还是走火入魔了。“消息已成功发出”,搞得好像还有不成功发出的消息似的。
2011-01-17 15:28
从众多的kik模仿犯来看,国内基本没有从用户心理考虑产品的产品经理。除了模仿,他们的创新也是意淫。
2011-01-17 17:42
心有千千结,每种结都是一个产品。关系千万重,每种关系都是一个产品。未来世界,应该是每个人都会做一个十个用户的产品的时代。
2011-01-18 12:41
在两列火车擦肩,就要相向而过的刹那,他和她掏出手机,挥舞,终于,他们交换了微x号码。广告就这么拍了。
2011-02-17 00:52
互联网产品,好友是如何来的?必须是用户自己手把手拉来的。任何的批量好友导入,都是收效不大的。
2011-05-18 03:12
互联网的最终目的,是让关系学见鬼去。
2011-06-16 19:44
赞同。转@和菜头 要提防那些Blog写得好的产品经理,因为在Blog上花的时间越多,在产品上花的时间就越少。原来还以为有例外,现在看起来无一例外。
2011-08-08 22:06
做产品,就是跟用户谈一场恋爱,否则只是一场商业交易而已。产品人是多么的博爱啊。
2011-08-26 18:32
大部分的所谓创新,都是把问题搞复杂化而已。
2011-11-07 03:48
人是环境的反应器。微博像是一个环境,但它不会主动刺激人,所以是个伪环境。到微博看东西是不人性的,哪有到环境里逛逛再决定做什么的,那不叫反应。而是当环境发生了点什么事情刺激到人了,人做出的行动才叫反应。所以,微博之后,将是推送。
2012-03-05 02:44
二、张小龙谈微博
“微博让人变傻”。今天一起吃饭的朋友也这么说。其实微博本身不会这么厉害。
2010-12-14 16:30
他人即地狱,那么,微博是地狱的复数。
2010-12-15 16:27
微博是洪流,看似波澜壮阔,里面都是沙子。
2010-12-16 13:21
微博是个穿衣服的地方,饭否是个脱衣服的地方。
2011-01-06 12:44
开复竟然写了本《微博改变一切》的书。我很佩服他竟然能就微博写出那么厚一本书出来。
2011-01-11 19:33
微博和饭否都是蒙太奇,但微博的镜头太过花哨和表演,饭否更纪实。
2011-01-15 02:01
饭否上能看到很多真实的情绪外泄,不像微博都是围观别人的苦难和炫耀。
2011-03-06 17:16
新浪错失了最好的一次机会,就是做微信类东西。
2011-05-21 14:41
突然我明白了,那些微博上收听一个人还要弹个框的烂体验,真实意图是,提高用户的收听门槛,让用户以后逐渐畏惧收听,来保持timeline的清爽。
2011-07-18 18:28
其他
每次看到知乎上人在讨论为什么启动画面是一个人顶个球,我就很乐。
2011-09-20 18:08
三、张小龙与微信
张小龙:社交之王的商业与孤独
核心观点
1.QQ邮箱新的方向是快速、简洁,而内在逻辑是用户需求。张小龙曾有总结,一个亿级用户的产品经理,无需做到透彻思考人性和产品的所有方面,但需要在极端现实主义和极端理想主义之间取得平衡。做产品力求简单美,要满足用户“贪嗔痴”。
哪怕这种平衡存在矛盾,硬要把文艺与功利牵扯到一起,也一定要平衡。张小龙说,去掉其中的相对性,就丝毫不会觉得其中的矛盾和冲突之处。
2.漂流瓶之前的张小龙更关注技术;之后,人性需求成为其产品哲学的内在核心
张小龙说,移动互联网的时代变化太快,旧有的产品分析模式已经落伍,产品经理更应该依靠直觉和感性,而非图表和分析,来把握用户需求。
他又说,产品经理永远都应该是文艺青年,而非理性青年。
3.微信的开发初衷极具功利主义与现实主义的考量,它最初只是腾讯的一个“补丁”。有人曾以此批判张小龙,以牺牲程序员的健康达到目的。然而,这也从侧面说明,微信不是一次性成功的。张小龙说,一万小时定律同样适用于产品经理,他们需要超过千次的产品实践,才能称得上是了解产品设计,拥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4.在竞争对手抄袭“摇一摇”后,马化腾曾忧虑地表示微信是否需要增加一些功能。
对这位成功到无以复加的老板,张小龙说了不。他的产品哲学里反感功能“复杂”,以及一切增加用户选项的设计。他甚至拒绝个性化,把它称为产品经理不自信的炫技。
5.张小龙进入了他自己的“道”。
一部分“道”源于孤独者的相惜,对弱者以及脆弱人心的心灵捕捉
比如微信没有“已送达”,那是因为张小龙认为“已送达”会给接收信息的用户带来无形的压力。
包括微信朋友圈对发送文字的“不友好”,也包含张小龙为用户考虑的仁慈:让一个人“写好”是很难的,获赞更非易事;如果鼓励发送图片,朋友圈将降至哪怕一个农民工也会使用,获得比新浪微博更多的受众。
另一部分“道”,则可能源于一位极客、天才、艺术家对产品的偏执与热爱
微信4.0推出后,朋友圈、公众号陆续上线。虽然在马化腾的数次“劝说”下,张小龙才同意在朋友圈中出现广告,但是他设置了每次1 000万元的门槛,只允许有实力、做得漂亮的人进来。
微信甚至会主动清理营销号和水军,把自己与营销渠道尽量区隔开来
6.微信团队曾有人建议开机图再加一个小人吧,张小龙说不:人很孤独,需要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