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商勾结,南方某省高考竟被赌博公司操控!

某年高考,北大在广东省录取100人,赌博公司以考入北大的学生的姓氏为标的开出一个赌局:庄家给定若干个姓氏,玩家从中选出20个组成一张彩票。

如果玩家选中的一个姓氏有人被北大录取,则记1分,以此累加,猜中被录取者姓氏最多的玩家获胜。

假设为师买了一张彩票,挑中的20个姓氏全部都有考生考中,那就拿了头奖,然后就可以过上一夜暴富的幸福生活……

官商勾结,南方某省高考竟被赌博公司操控!_第1张图片

听起来像段子,但这可都是真实发生的,只不过,发生在清朝。

官商勾结,南方某省高考竟被赌博公司操控!_第2张图片

晚清的广东被梁启超戏称为“赌国”。

理论上说,只要事件的结果存在不确定性,那就可以用来开赌。广东人将这个理论发挥到了极致。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的作者吴趼人就记述过一种奇葩赌局:赌柑核!

悬一柑,使人投资估其核之确数,输赢颇巨。

连一个桔子里头几粒核都能赌,还有什么不能赌?

而赌博的最高境界,是赌人,而且是“惟有读书高”的人上人。

这种赌法,叫“闱姓”。

古代将科举的考场叫做“闱”。春天的考试叫“春闱”,秋天的叫“秋闱”,考试的答卷叫“闱墨”……而“闱姓”,赌的就是考中者的姓氏。

广东本地科举的最高级别考试是乡试,参加考试的是秀才,考中了就成了举人。“闱姓”主要就是围绕着乡试展开。

闱姓玩法有很多,最常规的玩法是:由庄家给出一张包含80个姓氏的清单,当然这些都不是大姓,否则就没有挑战性了,然后玩家从中圈出20个姓,等发榜看玩家猜的哪些姓氏有考生中了举人。猜中数量最多的获得优胜。

玩法相当刺激,只有前三名才能获得奖金。风险越大,收益也越大,奖金可以达到总销售额的60%。奖池越大,奖金就越高。这收益跟今天的福利彩票有得一拼。

洪秀全“拜上帝会”的早期戒律《十款天条》中就有这样的表述:“赌博(买票、闱姓),皆是犯天条。”都惊动了上帝的次子、耶稣的弟弟洪天王,闱姓影响力可见一斑。

闱姓能风靡广东,跟赌球风靡世界的原理其实差不多:

项目的高影响力:广东全社会重视教育,在文教方面绝对是岭南诸省之冠;

结果的不确定性:广东乡试平均录取人数在40-90人之间,录取率在5%以下;

一定程度的可预测性:就像彩民对球队的战绩可以预先了解,乡试考生的实力也是可以预估的。

如何预估?考秀才的院试和考举人的乡试都不是年年有的,但是广东有着颇具特色的“会文”传统。

会文,可以理解为非官方的模拟考兼作文竞赛,由乡绅主办,对于读书人来说是相互交流练笔并积累应试经验的机会,因此省内秀才们大多踊跃参加。

而对于闱姓玩家们,这就成了世界杯之前的资格赛与热身赛,让他们得以考察一下“球员”。

闱姓玩家具有天然的智商优越感,因为——

读书人的事,能算赌么!

然而即使是读书人的事,只要跟赌沾边,也一样会成为社会毒瘤。

闱姓单张彩票虽然价格不高,通常是1个银元,但如同足彩彩民常常连投多注一样,闱姓玩家也会多买几个组合,提高自己的获胜几率。

从80个姓氏中选出20个,有多少种组合方式呢?一算吓一跳:

C(80,20) = 3535316142212174000

也就是3*10的18次方,300亿亿种组合!

一张彩票1银元,千张彩票就是1000银元,因此玩家中也有“服毒投环,卖妻鬻子”的——闱姓玩家,与一般赌徒也无甚分别。

是赌球养育了假球和黑哨,闱姓也一样。虽说明清时代科举制度已经相当规范,但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

当时就有庄家收买极有才气、呼声极高的考生,让他故意考不中,若考生不从,就买通工作人员藏匿其考卷;又有庄家买通考官专门录取僻姓考生,导致大姓录取率极低,如光绪十一年(1885)乡试,当地廖、钟、王三大姓的考生全部落榜。

科举是专制王朝选拔社会精英最主要的途径,闱姓既扰乱了社会,又扰乱了科举,便引起了朝廷的警觉。

清朝官员对闱姓的态度分成了“严禁”与“弛禁”两派:严禁派主张坚决禁止,斩草除根;弛禁派是“松弛地禁止”,即纳入监管,官督商办,从中抽税。

晚清最后几十年中两派争执不断,轮流占上风。总地来说,主张严禁的多是“清流”谏官出身,主张“弛禁”的则多是有基层经历的实干派。

咸丰十年(1860),广东准备重修毁于英法联军战火的贡院,但战后的广东财力吃紧,实在拿不出这笔款项,最后由两广总督劳崇光拍板,开禁闱姓两年,收税七万银元作为修建经费。这是清政府和闱姓的第一次合作。

同治二年(1864),是太平天国运动的最后时刻,浙江前线缺饷,广东巡抚郭嵩焘向闱姓商人征收了14万两白银的“罚款”,充作军费。这“罚款”就如当年的超生罚款,在对方缴纳保护费后便给了实际上的合法地位。

后来太平天国运动被镇压,清政府也旋即严禁了闱姓。

到了1880年代的中法战争,清政府军费吃紧,两广总督张之洞再次开禁闱姓。

由此可见,清政府的财政状况与“禁闱”力度成反比,国家不缺钱时,便禁止闱姓,国家缺钱时,便只能指望收这彩票税了。

张之洞是晚清名臣,身份甚是特殊:他是“清流”出身的实干派。论巧舌如簧,朝中还没人是他的对手。

他向朝廷上了一道折子,痛陈严禁闱姓的种种弊端:一是广东闱姓被禁后转入澳门,通过不法商人继续向省内发行彩票,资金大量流到澳门葡萄牙当局手中;二是部分闱姓转入地下,并大肆贿赂地方官,腐蚀政界;三是闱姓不需赌具,故极为隐蔽,稽查起来行政成本极高。

他还特意提醒,葡萄牙与法国关系极好,很可能在战争中支持法国——这是清政府最害怕的。

最终,清政府同意开禁闱姓。并规定闱姓资金中60%作为奖金,20%缴税,20%归闱姓赌商。

开禁闱姓的第一年,清政府就从中抽得440万银元,相当于安徽、广西等省数年的财政收入。自此,广东彩民们贡献的军饷源源不断地运往西南和沿海各处抗法前线,为保家卫国出了份力。

张之洞从闱姓税收中先后共拿出100万银元,重修了黄埔船坞,并建造4艘200吨的浅水炮舰,算是给广东空虚的海防加了一层象征性的屏障。

官商勾结,南方某省高考竟被赌博公司操控!_第3张图片
手持“汉阳造”步枪的张之洞雕像,汉阳兵工厂是其政治生涯的得意之作

闱姓引起的争议从未停息,但在清朝最后的岁月它总是以一种灰色的方式生存着,道德说教与官方管制都没能使之消亡。

直至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度,闱姓终于随着它赖以生存的土壤一道退出了历史舞台。

你可能感兴趣的:(官商勾结,南方某省高考竟被赌博公司操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