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南大学冶金与环境学院赵中伟教授团队的“电化学脱嵌法从盐湖卤水提锂”技术3件相关专利,以1.048亿元的使用费用独占许可方式转让给了上海郸华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根据中南大学科技成果转化政策,赵中伟团队可获得此次成果转让收益总额的70%奖励。
什么是“电化学脱嵌法从盐湖卤水提锂”技术?
“电化学脱嵌法从盐湖卤水提锂”技术 是赵中伟团队通过锂电正极材料的工作原理用于锂的提取冶金技术。据悉,赵中伟团队历经十多年时间,就电极结构、电极材料、电解槽设计、控制方式方法、锂镁分离效果等进行了大量研究,研发了相关装备和工艺,申请了国内、国际专利。(根据中南校友透露,我们检索出了三项专利信息)
行业人士分析,我国锂资源丰富,但多集中于镁含量高的盐湖里,只有实现镁锂分离的难题才能实现锂的规模化提取,从而推动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赵中伟团队将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应用于盐湖卤水提锂,经过多次试验突破技术难关,发明镁锂分离的新技术,让分离效果更好、能耗更低,还不产生酸、碱等有害排放。
此次转让涉及2项国内授权发明专利、1项PCT,转让方式为独占许可,许可实施使用费共计10480万元,其中货币资金2480万元,股权为8000万元。根据中南大学科技成果转化政策,赵中伟团队可获得此次成果转让收益总额的70%奖励。
而在去年,赵中伟团队发明的另一项专利“一种从白钨矿中提取钨的方法”还获得了中国专利金奖。
“一种从白钨矿中提取钨的方法”获得专利金奖
据媒体报道,在2016年的第十八届中国专利奖颁奖大会上,赵中伟团队发明的“一种从白钨矿中提取钨的方法(ZL 201010605107.0)”专利荣获中国专利金奖,是中南大学组建以来获得的首个中国专利金奖。
金奖专利包括了硫磷混酸协同常压分解、调控消除产物阻滞膜、母液循环浸出等关键技术,实现了白钨矿的常压分解、磷酸再生和浸出液回用,降低了钨冶炼对原料品位的要求,提高了浸出率,解决了选冶回收率难以兼顾的矛盾,使选冶综合回收率提高15个百分点。
该发明的相关技术可处理高磷高钼白钨矿、钨和萤石共伴生矿、黑白钨混合矿等复杂难处理钨矿原料,已成功应用于世界最大的钨冶炼企业厦门钨业股份有限公司,以及厦钨全资子公司-麻栗坡海隅钨业,产生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
随着国家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松绑,除了中南大学,还有很多沉睡在高校里的创新成果正逐渐被唤醒...
“无氯氟聚氨酯新型化学发泡剂”专利卖出5亿天价
据4月20日媒体报道,山东理工大学“无氯氟聚氨酯新型化学发泡剂”专利技术卖出5亿元人民币天价!
山东理工大学教授毕玉遂率领的研究团队历时13年于2011年发明了无氯氟聚氨酯化学发泡剂。作为氯氟烃类物理发泡剂的替代产品,该发泡剂在全球的推广应用,将减少数十亿吨当量二氧化碳排放,可提前完成我国对国际社会承诺的温室气体减排任务,具有巨大的政治意义、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该成果既清洁环保又可降低能源消耗,经济价值巨大。
这一专利技术被一家新材料技术公司以5亿元人民币买断20年独占许可使用权,并已拨付4100万元首付款。据悉,该公司正加快推进10万吨聚氨酯化学发泡剂项目建设,并以此为主导产品,推动上下游产业聚集,重点发展新型聚醚、白料、聚氨酯版板材、集装箱等高附加值产品。
“高性能激光薄膜器件及装置”6项专利3800万元授权转让
5月18日,同济大学、润坤(上海)光学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签署《技术专利转移协议》,将同济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院王占山教授团队自主研发的“高性能激光薄膜器件及装置”6项发明专利授权转让,合同金额共计3800万元人民币。
据透露,同济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院王占山率团队从激光薄膜器件的损伤机理研究出发,发现了激光薄膜器件产生损伤的根本原因和产生的科学规律,从而形成了集“精密光学加工与检测、超光滑光学基板清洗与处理、低损耗激光薄膜制作与检测、高功率激光装置研制”于一体的高功率激光薄膜器件制作与应用体系,取得了研究方法、调控机理、单元技术、专用部件和设备等多项技术发明和原始创新。
科学认识的突破带来了短期内技术水平的跨越式发展,王占山团队用两年左右时间,成功解决了Pick-off镜的损伤问题,将该器件的损伤阈值提高了近1个数量级,将其使用寿命由几周提高至几年,使得我国超大功率激光装置顺利通过国家验收,保证了装置设计目标的实现。
“分子复合MCA阻燃剂制备”技术实现产值3.1亿元
一件拿下“中国专利金奖”的高价值专利,产业化后能换来多少真金白银?来自四川大学高分子材料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王琪教授及其研发团队给出了答案。
王琪教授及其研发团队研发的分子复合MCA阻燃剂制备技术已在全国20多家企业获得应用,相关产品还出口韩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实现产值3.1亿元,下游产品累计实现产值约25亿元。
据了解,近年来四川大学一直在完善体制机制建设,制定出台了《四川大学科技成果转化行动计划(试行)》等相关条例,积极探索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新举措、新途径和新模式,为成果转化注入了更多新活力。
行业人士表示,随着我国各种科技成果转化利好政策的出台,以前专利转化面临的困难正在逐步破解,未来几年,我国专利存量的红利将不断释放。而随着高校原始创新能力、技术转移机构和队伍专业化服务能力、以及企业创新能力和技术吸收能力的不断提升,也将会显著提高我国专利转化的效率和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