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蒋勋说中国美术史(四)----秦汉文化

编/如如我慧

      关于这一时期,人们通常称秦汉文化,而不单独讲,这就跟隋唐一起称呼比较类似。秦朝统一了六国,却只经历了两位帝王,共十四年的统治便终结了,然后就是汉朝比较长期的统治。秦朝毕竟在政治,经济,文化,人民生活的统一稳定方面做出了比较大的贡献,为汉朝将来的治理和盛世打下了基础。

听蒋勋说中国美术史(四)----秦汉文化_第1张图片
汉朝的安居乐业

一、秦朝的艺术,比较瞩目的成就应该算是兵马俑了,延续了秦国写实主义的风格。从兵马俑可以看出秦国军纪严明,战斗有序。而秦朝修建的长城则名垂青史,后来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秦变篆为隶,隶书成为谈论书法史一个重要的阶段。

听蒋勋说中国美术史(四)----秦汉文化_第2张图片
战国铜器铭文

二、汉代的形而上美学,天圆地方

1.汉代隶书的水平与波磔

       隶书在一般谈论书法的书籍中常用的名称有“秦隶”“汉隶”“八分”......隶书造型上出现两个倾向一、结构上倾向于扁平,强调水平线。二、每一字中夸张一条水平线,以毛笔“逆入,平出,挑起”造成一般人孰知的隶书的“波磔”。一般观点依据碑刻来研究隶书,普遍认为隶书完全形成于东汉,而蒋老师依据出土的竹简及木简推测,宣帝以后,波磔的形式流畅纵逸,已经是成熟的隶书。

听蒋勋说中国美术史(四)----秦汉文化_第3张图片
汉简

      隶书强调的波磔,其实是水平线条的延续,水平线条特别粗重,垂直线条在竹简上因为纹影反而看不出来,与后代强调直行效果不同。

听蒋勋说中国美术史(四)----秦汉文化_第4张图片
东汉隶书石碑

2.书法上的“水平”“波磔”与建筑上的“反宇”“重檐”

      目前建筑史的讨论上大都认为汉代有“反宇”出现,即“脊部坡度大,檐部坡度小,即檐部上反”,屋檐微微翘起。建筑上的反宇,翘起,几乎与隶书上的波磔一起发展出来的。那种稳定的水平两端微微上扬,不仅出于实用的目的,是否更是汉民族独特的审美意识呢?

听蒋勋说中国美术史(四)----秦汉文化_第5张图片
出檐

3.“天圆地方”--汉镜的世界

     汉代以前的铜镜,很难发现有方的因素。而大量传世的汉镜,最有趣的特征是在圆的结构上,加上了方的设计。这是儒家的人间秩序和道家的天命宇宙奇妙的结合,是造型上最基本的“规”与“矩”的结合。

听蒋勋说中国美术史(四)----秦汉文化_第6张图片
王莽时代的汉镜

       春秋战国时阴阳家的五行学说与儒家的人文秩序结合,汉代铜镜的造型,其实是大一统帝国归纳宇宙万物最后完成的符号。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从“五行相生”到“五行相胜”,木,火, 土,金,水五种因素“比相生”“间相胜”,在相反相成之间,推动了从宇宙运行到人事和谐的共同秩序。方圆,反映在现实人生里,是树立基础平凡生活的典型。

听蒋勋说中国美术史(四)----秦汉文化_第7张图片
表达吉祥愿望

       汉代是春秋战国各种试验的集合,汉儒解经之中,已经与先秦孔学完全不同,其中参杂各家学说,已使“儒家”真正包容了从宇宙到人事的各种先秦诸子的长处。这种归纳一旦完成,铜镜上的“圆”与“方”,便成了非常具有象征意义的符号。

4.庶民世界

      汉代的石刻,壁画,明器,一贯表达了一个平凡而普通的庶民世界。出土的文物当中经常会出现狗,羊,井,耕作,采桑,宴乐的主题,人们安详的生活,平和喜乐。这是不是跟汉高祖刘邦出身于庶民有关,他目睹了秦的暴政和战争的疾苦,这得来不易的天下需要和平稳定。

听蒋勋说中国美术史(四)----秦汉文化_第8张图片
陶狗

      那时候的艺术就比如现在的民间艺术,剪纸啊,不会有保存的想法,用过之后就会扔掉,安居乐业,平民的娱乐。到今天这个时期,很多陕西那边的农村还保有古时候的习俗和状态,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感觉那时候的人们很有生活情趣啊!

你可能感兴趣的:(听蒋勋说中国美术史(四)----秦汉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