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大家的喜欢与关注,我已经长久不在写作了,最新的自我提升、情感、读书等文章,有兴趣可以在豆瓣关注:艾莉森王,或是公众号:醒awake,有全文收录,很期待再遇见你❤️
第一次接触到极简主义大概是四年前,好友出租屋的室友是一个一起生活了2年的法国男生本杰明,秋天的时候,他准备搬离上海前往纽约开始新生活,我们前去送机,依依不舍,临别时我问他:托运都办好了吗?他用他一如既往的法式微笑有点挑衅地回答:“没有托运,我的行李都在这里。”
我朝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不过是一个加加大号的旅行背包而已。
“你是说,这个包装满了你在上海生活这些年的所有东西?”
“Oui, oui.(是是),还包括来上海以前的所有家当。”
看我难以置信的神情,他说了一句我应该一辈子也忘不掉的句子:“我在许多国家生活过,每一次搬家,都让我意识到自己赖以生存的东西越来越少。”
回家的地铁上,我一直在咀嚼这句话,也为此前没有和他更深度地相熟过而感到有一些遗憾。一开始我想,可能因为他是男生吧,他需要的东西本来就比较少?
这个问题让我第一次决定睁开眼,好好审视一番自己房屋里所拥有的全部物品,如果我要搬家的话,我会需要多少个像他那样的背包?还有,如果我也是用他那只随身的加加大号包来打包开始新生活,我会装一些什么东西进去?
这让我回忆起大学毕业时从成都成箱成箱地往家寄去的10来箱物流快递(诚然我是寄了被褥这类大件物品的),而在搬到上海继续念书的那几年,那些曾寄回家的物品又有多少是真正被我带在身边继续使用的?
如今来到了极简生活的第三个年头,也算是经历了一些哭笑不得的心路与教训,期待与大家分享。
极简主义就是扔扔扔吗?
刚好,那是断舍离火热的一阵,我毫不犹豫地搭上了这趟潮流的顺风车,信誓旦旦要成为一个像本杰明那样清醒洒脱的人。于是,我对家里堆得到处都是的所有物品展开了强势的丢丢丢模式,刚开始自诩为minimalist的时候,我扔得还算舒畅,衣柜里20%的衣物送给了身边的朋友,捐掉或是卖掉了80%的纸质书,扔掉了大部分早已过期的化妆品,清理掉家里四处莫名其妙的摆设品。
可是,渐渐地却就走进了死胡同,如果买了新的东西就会开始自责,不是说好要做极简主义的吗?不只是身边朋友的玩笑,即使是我的内心,也会因为做了不恰当地消费而谴责自己。
意识到事情有点不对劲的是有一天,彼时还是男朋友的他打电话问我:我的头盔跑哪里去了?
“什么头盔?”
“自行车头盔,一直放在衣柜角落的。”
“啊!我卖掉了。”
“你什么了?”
“我在咸鱼上卖掉了。”
“……”他没有说话。
“注意安全。"
“……”他还是不说话。
“我挂了。”
(冷汗⊙﹏⊙∥)
后来,我们重新买了一个山地车的头盔,因为住在上海没有太多的机会可以骑车(自行赛车狂热爱好者),所以头盔才被一直放在角落里,当他搬回欧洲以后,我才发现那顶曾被我随意卖掉的头盔的连城之价——每周都在为我保护他。
(对了,我还卖掉了他的两个滑板)
极简主义就是什么也不买吗?
从胡乱的扔扔扔,到克制什么也不买,我好像莫名就把自己逼到了“邪教”里去。在老妈多次发信息来问候时,甚至委屈得哭了起来,“还好吗?怎么一整个冬天你和他都只穿同一件大衣?妈妈给你们买件外套吧?”
我含着泪说:“我们不需要。”
哭过以后才明白我好像是把极简主义与穷逼生活混为一谈了,虽然确实也是穷的,但是我疯狂地追求极与简,把物品集体当作敌人来对待,随时战斗确实慢慢累垮了阵营,于是,在搬到德国来的第一年,被唆使做了一阵代购,也缴械投降加入了“买买买”的阵营,好像戒毒多年以后的毒瘾发作现场。
说实话,能像我这样在极简主义的大道上越走越歪的人,应该,真的不多!
当然,幸运地是,这种通过买买买得来的快乐来得快,去得更快。
极简主义究竟是什么呢?
所以,「扔扔扔」与「什么都不买」是我所犯下的两个大错。
那有没有做对一些什么事情呢?反思一下,幸好还是有的。
01. 认清广告的模样
我以前是那种超级容易中招的人,电视上如果播放了可乐的广告,我就会被画面里清爽兴奋的氛围刺激,立马下楼去便利店买上一罐;美妆视频里看到了某个口红的推荐,执迷地一定要在专柜找到同一个色号;淘宝首页漂亮的女生,必须点进去一探究竟,然后不知不觉塞买满了购物车。
结果是喝完可乐后的高糖rush,家里堆满了各种几乎从来不用的鸡肋化妆品,以及难以宠幸完每一件衣服的衣橱!所以,我做的第一件事情便是取关那些总是推荐我买这个买那个的博客/信息来源。记得3年前我在新东方当写作老师,有一位中美混血大美人学生是Ins上的小网红,她给我翻看了自己经营的账号,当时凭着几万的关注量便接到了许多泳装或是时尚单品的青睐,这些品牌会直接把产品寄送给她,并且付给她一定的酬劳作为广告宣传费用,当然,这种网红经济在现在听来也太屡见不鲜了,但是那时她也坦言道,真的就是任何产品都会发布出去,即使是质量真的很一般甚至很糟糕的单品,因为,加上滤镜以后拍出来的照片就很好看呀!
此后,我对任何广告植入都带有一点戒心。
所以,有意识地留心到广告的存在,是我迈向自立思考的第一步。
物品是一面能映照出真实的自己的镜子。
如果我们只会追随“潮流”或者陌生人(根本不懂你的博主或导购)去寻求物品,那家里岂不是摆满了别人的镜子,怪不得我们总是感觉迷茫,生活没有方向也没了目标。于是,我开始反思自己与物品的关系,留在身边的不应该仅仅是随时都会用的东西(有用),也还应该具有可以给我的生活带来价值的东西(有增值),例如我的宝贝瑜伽垫。
02. 毫不费力地存下来许多钱
当我开始有意识地发现身边出现的广告的时,也是我正式掌控了怀里钱包的时刻。例如,我以前特别喜欢买包,不是那种挂牌的名牌包,就是莫名地喜欢各式斜挎小包(出门比较方便),因为它们不算贵也不算便宜,在上海来来去去的几年,我发现自己居然拥有15个以上这种不大不小的包,而平时真正最爱背的还是只有一个最能装的黑色简单款,于是,把它们该送人该卖掉以后,我发现自己不再那么需要新的包包,这一个小小的行为转变就为我每年省下了几乎5000块。
而在过去的两年里,无论我的穿搭是什么样的,一支黑色的帆布包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了我的最佳拍档,好洗好装好方便。
当我们开始审视自己的购物与物品支配习惯,存钱这件事情根本就是毫不费力的结果,拿着存下来的钱可以在国内游玩,去东南亚冲浪,向欧洲进发,这些钱所用到之处不再是沉积在家里某个角落也许根本想不起来早已积满灰尘的物品,也不是买得太贵根本舍不得用的“宝贝”,而是属于丰富自己一生的经历。
03. 保护环境,比想象中更有满足感
如今,当我想要买一条新裙子的时候,总是会先问自己:这会给我带来什么价值?
更漂亮是价值,所以极简主义并非就与化妆无缘,更健康也是价值,所以极简主义也会囤积有机食粮,更幸福绝对是价值,所以极简主义也能懂得仪式感的风情,而当我们在做消费者时,如果能够被授予公开透明的产品信息,能够懂得生产一件产品或者清理一件废品所需的地球资源,那么更环保是不是会使内心添置一层满足感的愉悦。
当我发现我可以不需要那么多不同品牌的防晒霜,洗面奶,面霜,晚霜时,那一辈子每年少买的几瓶洗发水外包装塑料加起来,也可以到月球走一趟了。如果每个人都肯少买那么一丁丁点,不因为它在促销,就盲目购买,不因为它现在看起来很流行,就跟风购买,那地球所需要承受的压力会不会就不那么那么庞大了?
04. 更聪明、更清醒
极简主义不仅是针对我们所拥有的物品而存在的一种哲学或是艺术,我们的思维与思想,也常常需要极简的能力。
虽然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25岁以前的我却总是活在一片混沌之中的,我看的书、电影、纪录片关于宇宙、地理、历史、生物、语言、环境还有动物!天啦,它们都太有趣了,我的时间却那么有限,花上一阵子了解了一些哲学,又用了一些时间读了一点宇宙,再挤出岁月的长河阅读一些文学,和许多人一样,我好像知道很多东西,却又什么也不知道。
于是,我决定精简自己的学习。
先要承认自己是不可能像达芬奇那样成为文理通才,我不过是一个普通的成年人,在这个世界摸索着寻找自己的方向与意义,也是在这时候我突然明白过来,我不想成为一个成功的人,我更想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于是,我终于敢把自己学过的东西也记录下来,分享出去!
结语
从尝试极简生活以来,终于,比起说懂得爱自己来说更是一个了解自身的过程。
极简主义就好像练习瑜伽,经历冥想一样,是一种生活的方式,当下的自己也肯坦然地抛弃“minimalism”的标签,倾听内心的渴望,而不是照着理想中的北欧风格硬生生地创造出来一种“极简”的风格。
但是,它确实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另一种没有标准答案的选择,在这个富裕的时代,大家都懂得越简单越美好的道理,却忘记堆积在家里在心里的杂物早已淹没了这种小确幸。
爱自己就不要让身边堆满了垃圾堆,即使是要价2万的奢侈品名牌,如果不能给带来任何价值,也是垃圾一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