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0.30今日思考:今天先请你思考一个问题:萧统编选《文选》,貌似有一点不务正业。既然是太子,就应该在政治上多费心。我们很容易会猜测,如果萧统顺利接班当了皇帝,很可能会像南唐后主李煜那样吧?但是,当我们通观历史,就会发现,皇帝或者太子领衔搞文化事业,这种事情其实相当普遍。那些雄才大略的君主,比如唐太宗、武则天、明成祖、乾隆皇帝,都很热衷,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欢迎在留言区写下你的看法。
答:1、如果萧统顺利接班当了皇帝,很可能会像南唐后主李煜那样吧?——不太可能。
2、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大分裂的时期。“天下”有这么多政权,到底谁才是正统,每一家都是要挣表现的。
3、萧统编辑《文选》,这当中固然有他自己的文学趣味因素,但更多的是,有宏大的政治意义。
4、这个意义是:只要文化大旗不倒,“沦陷区”人民的希望就不会熄灭。
(但,萧统不仅领衔主持,还亲自给意识形态经典撰写注释,万一错了,权威易受损,从这个角度上看,萧统对《文选》的参与度其实有点过了。)
3、但是,当我们通观历史,就会发现,皇帝或者太子领衔搞文化事业,这种事情其实相当普遍。那些雄才大略的君主,比如唐太宗、武则天、明成祖、乾隆皇帝,都很热衷,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占领意识形态领域的制高点。
4、因为,中国历史上的正统理论,不是民族决定论,而是文化决定论。
5、皇帝热衷文化事业有一个很实际的政治意义,那就是高调表达自家政权的正统性。
2017.10.31今日思考:最后有两个奇怪的问题请你思考:第一,时尚青年喜欢 wen 身,wen 身的 wen 到底该怎么写,有没有绞丝旁?第二,“文章”这个词在古代的意思和今天一样吗?欢迎在留言区写下你的看法。
1、时尚青年喜欢 wen 身,wen 身的 wen 到底该怎么写,有没有绞丝旁?
——正确答案是:“纹身”的“纹”其实是“文化”的“文”,绝大多数人都写错了。
2、“文”是一个象形字,描绘的是一个胸前画着图案的人,最原始的涵义就是文身。
3、而“纹”是会意字,出现得比较晚,左边的绞丝旁表示丝织品,右边的“文”表示纹理,结合起来看,意思就是丝织品上的纹理。
4、人的身体显然不是丝织品,所以“文身”的“文”不应该有绞丝旁。
5、“文章”这个词在古代的意思和今天一样吗?
——不一样。
6、古文提到“文章”,原本是指“文”和“章”两件事,但它们都有“纹理”的意思。
7、在绘画或刺绣上,赤与白相间的花纹叫“章”。
青与赤谓之文,赤与白谓之章。――《周礼•考工记》注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8、唐诗里边有一句描写古剑,说的是“文章片片绿龟鳞”,这是形容剑身上面锻打出来的花纹像是“片片绿龟鳞”。
2017.11.1今日思考:请你思考一下:如果有三观不正,表达腐朽堕落的思想,但文学性很强的作品,《文选》会不会收录呢?欢迎在留言区写下你的看法。
答:1、正常的反应应该是“不会”。
因为古代中国素来有“文以载道”的传统,不载道的文,无论多漂亮,都不是好文。
2、但,南北朝时期的齐朝和梁朝,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特殊时期,儒家意识形态的约束力比较弱,贵族阶层热心标榜纯文学趣味,为艺术而艺术。
3、《昭明文选》正是在这样的环境里诞生的。虽然从总体风格来看,它并不糜烂和颓废,但因为纯文学上的追求,它也并不排斥一些三观不正的作品。这一点让后世那些正统文人非常纠结。
4、最突出的例子,就是《古诗十九首》当中的两首,一个要出轨,一个要标举功利主义,即便在今天的主流道德观里也显得有些龌龊。
2017.11.2今日思考:今天请你做一道多选题,你觉得以下哪些类型的文章会被《文选》收录呢?(1)儒家经典节选;(2)诸子百家节选;(3)历史名人的著名讲话;(4)历史记载。
明天会从这个问题开始,讲解萧统为《文选》写的序言。
答:1、如果以文学标准来看,以上四项都应该收录才对。
儒家经典,比如《诗经》,“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多漂亮的句子。诸子百家的著作里边,《庄子》随便一翻都是好文采。历史名人的著名讲话,《左传》、《国语》、《战国策》三部书里满满都是修辞典范。至于历史记载,就说《史记》吧,“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种评价绝不是平白给的。
2、但是,萧统在《文选》序言里特地强调说:“以上四项,一概不选。”
不选儒家经典,因为这些经典与日月同辉,是人伦典范,节选就等于亵渎,万万使不得。
不选诸子百家,因为那些著作重在立意,不重文采。
不选名人讲话和历史记载,因为它们不属于文学创作。(但有一个例外,就是史书里的评论部分,这些都是史官深思熟虑之后的个人创作,很重视修辞。)
2017.11.5今日思考:最后我想请你思考一个俗文学领域里的问题:相声里边有所谓贯口,传统相声《报菜名》就是典型的例子,演员要用很流利、很有节奏感的方式飞快地报完满汉全席的全套菜名,“蒸羊羔、蒸熊掌、蒸鹿尾儿、烧花鸭、烧雏鸡、烧子鹅……”等等等等。评书里边还有所谓赞,具体分为盔甲赞、刀枪赞很多种,比如《隋唐演义》形容程咬金“身高丈二,膀阔三停,头如麦斗,眼似纱灯……”
你觉得今天讲到的《文选》划分的文体类别里边,哪一种能算贯口和赞的源头呢?
1、正确答案是:赋。
2、汉赋,尤其是大赋,是一种炫技性的文体,它不仅仅是文字艺术,更是朗诵艺术。今天我们读汉赋,乃至读《昭明文选》里边的绝大部分文章,都应该大声读出来才好,而且要很连贯、很有抑扬顿挫地来读。
2017.11.6今日思考:接下来的几天里,我会选讲几篇真正有内容的文章。这种文章,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文学性和思想性并重。明天从曹丕(pī)的《典论•论文》讲起,讲之前先请你思考两个问题:第一,成语“敝帚自珍”是什么意思,它还可能有什么意思?第二,文人为什么相轻?
答:1、成语“敝帚自珍”是什么意思?——自家的破扫帚值千金。
2、它还可能有什么意思?——客观地评价自己很难。
3、文人为什么相轻?
——曹丕说:人们很容易看到自己身上的长处,而文章的类型太多,很少有人能把所有文体都写好,所以就会拿自己的长处去比别人的短处。
——熊老师说:这在当时是很难得的见识,不过今天看来,曹丕还是说错了一点。假如文体只有一种,文人一定还会相轻。
而且,不仅文人会相轻,所有人都会相轻。
文人相轻之所以最醒目,一来是因为文章的好坏缺乏硬性标准,二来是因为文人太擅于表达自己 。
2017.11.7今日思考:明天要讲的文章是《六代论》,这是一篇主张恢复封建制的政论,作者一说曹植,一说曹囧,反正还是曹家的人。今天请你思考三个问题:第一,秦始皇用郡县制取代封建制都这么久了,为什么总还有人要恢复封建制呢?第二,任人唯亲真的不应该吗?第三,封建制的好处可以用产权理论来解释吗?
答:依据《六代论》
1、秦始皇用郡县制取代封建制都这么久了,为什么总还有人要恢复封建制呢?
——封建制的特点决定了封建制的好处,而郡县制恰好相反。
封建制的特点是“与天下共其民”,土地和人口不都是天子独享的,各级诸侯、大夫在自己的封建范围内都享有高度的自治权,权力可以世袭。
郡县制的特点是“独制其民”,皇帝是大独裁者,土地和人口全是他一个人的,各级官员都是他雇的临时工。
封建制的好处是,小家的利益和大家的利益绑在一起,所以每个人都有保家卫国的积极性。
而郡县制相反,大家并不觉得换个老板,换个公司名号有什么所谓,反正自己还是一样交粮当差,也许日子还能更好一点呢。
2、任人唯亲真的不应该吗?
——真的不应该。
只分封自家人是不对的,而要“兼亲疏而两用,参同异而并建”,既有近亲,也有远亲,既有亲人,也有贤人,“是以轻重足以相镇,亲疏足以相卫”,这种组合式的结构最合理。
刘邦虽然恢复了分封制度,但封地太大,酿成汉景帝时代的七国之乱。
后来汉武帝用贾谊和主父(fǔ)偃的办法削弱诸侯势力,又削弱得太过分,最后让王莽轻轻松松篡位夺权。
3、封建制的好处可以用产权理论来解释吗?
——可以,但不完全雷同。
封建制下,土地和人口的产权不都是天子独享的,各级诸侯、大夫在自己的封建范围内都享有高度的产权,且产权可以世袭,所以每个人都有保卫自家产权的积极性。(当然,也有扩大自家产权的积极性。)
2017.11.8今日思考:时局发展正应了曹囧的担心,司马氏成功篡位,曹家子弟根本没有带兵勤王的力量。但你也许会想,曹囧是站在统治阶级的立场上说话的,如果换在老百姓的立场上,他的道理还能成立吗?对于老百姓来说,直接统治者到底是独裁者的临时雇员还是封建诸侯,真有本质上的区别吗?从大概率上说,后者就一定更会善待百姓吗?希望你能在留言区写下自己的想法。
答:1、但你也许会想,曹囧是站在统治阶级的立场上说话的,如果换在老百姓的立场上,他的道理还能成立吗?
——不一定。
借用陆机观点:郡县制高效但不稳定,封建制稳定但不高效。换成经济发展的说法就是,郡县制发展全国经济会更高效。
例如:实行封建制的周代,国泰民安就是最好的整治效果,周天子既不想,也没义务,更没能力引导全国人民发展经济。
2、对于老百姓来说,直接统治者到底是独裁者的临时雇员还是封建诸侯,真有本质上的区别吗?
——陆机认为,有本质区别。
在郡县制下,老百姓要被盘剥。
(地方官的角色本质上说就是皇帝雇来的临时工,天然的动机就是赶紧做出政绩,拿这份政绩赶紧升迁,注定不会对本地民生有什么长远眼光。
而要想短期出成绩,就一定会大张旗鼓搞事情,至于会不会寅吃卯粮,会造成多大的后遗症,就留给下一任官员伤脑筋好了。就算江山易主,自己也无非是换个主子来打工。)
在封建制下,老百姓要被保护好。
(诸侯也好,大夫也好,世世代代都做某个地方的领主,所以在他们眼里,这片土地和这些人民都是自家的祖产,也是要留给子孙的遗产,所以管理上的心态自然会和临时工不一样。如果亡国了,自己这份祖产很可能也就没了,所以要保家就必须卫国。)
3、从大概率上说,后者就一定更会善待百姓吗?
——封建领主和辖区里的老百姓世世代代生活在一起,从大概率上看,彼此的关系和信任度一定比郡县制下的情况好得多。
2017.11.9今日思考:明天要讲嵇康的《养生论》,在今天这个到处谈养生的时代,看看古人是怎么理解养生之道的。请你思考一下,如果有这样一个命题:“精通养生之道就可以活到几百上千岁”,你能把它论证出来吗?欢迎在留言区写下你的想法。
答:1、学神仙。但神仙似乎天赋异禀,不是普通人能修炼来的。
2、不过,人只要合理养生,炼丹吃药,同时还要修心养性,让情绪始终保持在平和的状态。活到寿命的自然极限,那么活到几百一千岁总还是可以的。
3、如果没人做到,不是因为理论不可靠,而是因为做得不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