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岁月,宁静如茶——读《最贤的妻,最才的女》杨绛传有感

        百年岁月,在苍茫历史中只是弹指一挥间,但是在一个人身上却是一段非常漫长的时光。煮一壶岁月的茶,浓香里开出一朵娴静的花。纵然年华老去,前尘往事都已成烟,她的心却一如当年,如静水。她生于乱世,心里却有一份与世无争的宁静。

      提到杨绛,大家首先想到的是钱钟书的夫人,而我却想到的是杨绛先生,并没有因为钱钟书在文坛的显赫地位而遮住了她自身的光芒。正如舒婷在《致豫树》中说的“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杨绛并没有借钱钟书的高枝来炫耀自己,而是凭借自己的光芒闪闪发光。

        “北方有佳人,遗世而独立”每读起这句话我都会想到杨绛,但是杨绛并不是个北方佳人,却是一个温婉的江南女子。杨绛原名杨季康,出生于江苏无锡,杨绛的父亲是杨萌杭,出国留过学,是当时十分著名的律师,她父亲一生正直不阿,一直在坚守自己的信念。杨绛的母亲也是当时少有的知识分子,她们家算是一个“寒素人家”。父母的关系一直很融洽,也影响了家中孩子们的发展性格。

    童年是一幅神秘的画,被悠扬的岁月染上了独特的色彩,挂在记忆的长廊里,等待回味,就算再回首时我们会忘记故事里的细枝末节,却始终会记得那跳跃欢快的色彩,童年的杨绛一直随同父母生活。她经历过父亲大病,也经历过父亲被革职家人一起南迁等等,但是这些却没有影响到杨绛那天真浪漫的性格。每个孩子都会慢慢长大,用自己的方式,终将告别父母的羽翼,独自飞翔。童年在启明读书的日子,开启了新生活,也在她今后的人生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她学会了自控力和判断力,也学会了怎么融入集体生活、怎么处理人际关系等。

      如果说童年奠定了杨绛的性格基础,出生在书香世家的她也养成了读书的好习惯,那么求学时的杨绛更加出色,不仅仅是她自己的努力,还有家庭对她的影响。被呵护的杨绛也像一朵含苞的蔷薇,准备好了迎接更大的风雨和美妙的阳光。父爱对每个人的意义是不同的,杨萌杭在教育孩子方面是非常优秀的,让杨绛从小就培养了广泛的兴趣爱好,在学识上有很深得修养,也教会了她做人的道理。漫漫人生之路,这些珍贵的精神财富也将让她终身受用,也奠定了她人生以后的求学之路。有人说“互补的人容易一见钟情,相似的人容易地久天长”我想她与钱钟书的爱情是不是早就有注定。我最喜欢杨绛的是,在每段沉浸在历史岁月日子里的故事,我们都能看到一个真实的杨绛。

      美好的大学时代开启了杨绛一生的命运之窗,她的传奇,在这锦瑟年华中一点点铺成开来。不仅仅完成了最初的梦想,还遇到了最重要的人。早期杨绛在东吴大学读书,她沉醉于学习,避谈儿女私情。在选择专业时,父亲没有给杨绛太多压力,让她选择自己所喜欢的,因为她父亲知道,这个选择会决定她的一生,所以让她自己选择所爱的。正是这时,清华园里沉淀的梦就慢慢在杨绛的心里生根发芽,梦想的果子,永远等待着这执着的胜利者,并在岁月的酝酿中越发甘甜,触碰梦想的那一刻固然欣喜,而这一路的追逐也将会赋予梦想非凡的意义。终究她还是去了清华,也正是因为这个选择,也让她遇见了钱钟书,也让她做出了最重要的决定。

    “在遇到她以前,我从未想过结婚的事。和她在一起这么多年,从未后悔过娶她做妻子。也从未想过娶别的女人。”这句普通的情话,感动了杨绛更感动了以后的很多人,让我们相信爱是最美好的存在。相遇时,两人一见钟情,书信来往。在爱情面前他们没有选择花前月下,而是选择了相互鼓励,所以在文坛中出现的不仅仅是大文豪钱钟书,还有杨绛先生。求学之路是没有尽头的,当然爱情之路也没有尽头。钱钟书与杨绛选择了一起去英国完成他们的梦想,在英国的日子,让杨绛变的坚不可摧,家里呵护的小蔷薇正在为爱一步步变坚强,学会了做家务学会了做饭,可能爱情可以让一个手无寸铁的女孩子变成无所不催的女超人。也是在英国他们迎来了阿圆,瑗瑗的到来,也给这个家增添了一些色彩。此时国家正在遭受,杨绛与钱钟书一起回国,与祖国人民一起奋斗。也在此时,他们经历过痛苦,却也迎来了辉煌。

      怎样的人生才可以被称为成功的人生,钱钟书与杨绛给了我们答案——与爱人一起收获成功,在杨绛戏剧创作的顶峰,杨绛选择辅助钱钟书的创作,正是她的奉献才有了钱钟书的《围城》,他们的称呼从“杨绛的丈夫钱钟书”到“钱钟书的妻子杨绛”她的心里慢慢的幸福,只有在爱情里不计较得失,才能收获更大的幸福。没有人的一生是一帆风顺的,他们的爱情总是美好的,不是因为总是赶到好的时代,而是他们懂苦中作乐。命运赋予他们诸多苦难,不是为了让他们对人生失望。而是将他们打磨得更加坚强,去迎接美好的生活。当杨绛和钱钟书流落在荒郊之间,他们乐观的完成了生命的历练,如果当时他们也选择了轻言放弃,我们损失的不仅仅是几部经典的作品,而是一代文人高洁的灵魂。因为对生命的尊重,对梦想的执着,杨绛一家人携手走过了那场黎明前的黑暗。

      人生不如意者十有八九,历练换来的平静,让人不忍放手,专心做学问是杨绛一家人一直以来的愿望,《堂吉诃德》的翻译工作是杨绛又一伟大成就,她为之付出的努力,前后若干年,只是为了把一件事情做好,她做到了,亲人的相继生病是上天给这位已暮年的老人最大的磨难。人生是一场战役迂回之间求胜,结果却注定了离开,两位至亲的离开,留下她一个人打扫战场,她不悲伤,因为知道他们等待着她,她要把钱钟书交给自己的工作做好,才能安心的与他们去团聚。作为家里留守世间的人,杨绛安静的完成了每一件事,世间繁杂故事皆已淡然,百年的沧桑,此刻只是额头的几条浅浅的纹路,头上丝丝的白发,还有从内而外散发的淡然留下的文字,只是证明他和她们都来过。

      人生像一场冒险,婚姻也像一场充满刺激的旅途,不知前方等待自己的,是否和自己日夜期盼的一致,百岁老人看过多少潮起潮落,人事变迁,也许百岁就是即将要走到了人生的边缘,不知前方还到底有多少不能走,但是每天都在为那一步做准备,杨绛先生的百年生活中说过很多让人意味深长的话。“如果要锻炼一个人能做大事,必定要让他吃苦受累,百不称心,才能养成坚忍的性格。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历练,获得不成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捣得越碎,磨得越细,香的就越浓烈。”杨绛先生这一生也是如此磨练过来的,虽然百不称心,却学会了坚韧,更学会了为黙存而“黙存”

    当时光流逝生活褪去最初的华彩,逐渐呈现了初始面目,她不是那个当初不识柴米油盐的苏州小姐,他也不再是古月堂前吟诗作赋的翩翩少年,书香门第的才子与出身名门的家人,两人携手组成了一个家庭。百年时光弹指一挥间,岁月不在,却难掩风华,但过百岁的杨绛先生依然坚持读书,坚持写作,用她的惯用方式纪念逝去的亲人,为了她们好好活着.

    百年岁月,宁静如茶。正是对杨绛这百余年人生的总结,虽然我挚爱的杨绛先生已经离我们而去,但是她的精神却一直鼓舞着新一代青年砥砺前行!

你可能感兴趣的:(百年岁月,宁静如茶——读《最贤的妻,最才的女》杨绛传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