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红楼梦》诗词歌赋随侃之廿三

读《红楼梦》诗词歌赋随侃

                (廿三)

  《红楼梦》作者曹雪芹把判词精彩的构成小说中人物“十二金陵钗”的命运。

  《红楼梦》第五回贾宝玉随警幻仙女到太虚幻境薄命司,好奇地打开有封条的櫃子,内有看不懂的“右副判词”、“副判词”和“判词”,这是《红楼梦》中最精彩也是耐人寻味的一回,红楼主要人物都围绕这个主线,展开了红楼的故事的。

    贾宝玉首先打开櫃子内的“右副册判词”,心中滿是雾霾。

        右副册判词之一

画:又非人物,亦非山水,不过是水墨滃染的滿纸乌云浊雾而已。

    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诽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


读《红楼梦》诗词歌赋随侃之廿三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这一“右副册判词”是写晴雯的。

        晴雯从小被人卖给贾府的奴仆赖大供役使,她连亲身父母都不知晓是谁?曹雪芹笔下的丫环晴雯是最具反抗性的,她藐视王夫人宠爱的丫环袭人,嘲讽袭人为哈吧狗。还当众指着狗仗人势的王善保痛骂一通,因而遭到残酷的打击报复,在她“病得四、五天水米未沾”的情况下,被从“炕上拉了下来”,撵出了大观园,当夜就在屈辱中死去。

      曹雪芹在介绍“金陵十二钗”的册子里,将她列为“副册”之首,这是他笔下的特意安排。

          右副册判词之二

画:一簇鲜花,一床破席。

枉自温柔和顺,空雲似桂如兰。

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

      这一首是写袭人的。

        袭人出身苦人家,幼小時,家里要饿死人了,老子将她卖给贾府换了几两银子,但在后耒的环境里,袭人所形成的“三观”却与晴雯格格不入,合乎当时的礼法、婦道标准,性格温柔体贴,她原先是贾母最宠的丫头,贾母把她赐予了宝玉,是为了更贴心地侍候宝玉,她姓“花”故以袭人而称。

          副判词之三

画:一株桂花,下面有一池沼。

其中水涸泥干,莲枯藕败。

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这首是写香菱的。

        香菱是甄士隐的女儿,她一生极其悲剧,名甄英莲,其实偕音是“真应怜”。她五岁被拐,后为了她,折死了冯公子,不然可以续一段园滿的姻缘,后被薛蟠买去。她是界于小姐与丫环之间的,故作者曹雪芹把对她的判词作为副判词。

      小说中曹雪芹笔下的香菱,后被薛蟠的妾夏金桂迫害而死。应了判词中的“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在《红楼梦》续书中,高鹗让香菱一直还活着,可能出于怜悯她,在第103回中,夏金桂在汤中下毒,要谋害香菱,结果反倒毒死了自已,《红楼梦》的续作者,高鹗以彰示“天理昭彰,自害自身”的正义,可惜把曹雪芹对香菱的悲剧故事,改变成了一个惩恶劝善的离奇的故事情节。我认为《红楼梦》的续作者高鹗,辜负了《红楼梦》的原著作者曹雪芹创作的太虚幻境中体现的“金陵十二钗命运”的初衷,显得有些弄巧成拙了。

读《红楼梦》诗词歌赋随侃之廿三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红楼梦》诗词歌赋随侃之廿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