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 · 李去世,「漫威之父」的恩怨情仇尘归尘,土归土

斯坦李这个人物本身的趣味性和复杂性,其实并不是电影彩蛋这么简单。不过对于大多数的普通观众来说,斯坦李算是他们认识的漫威背后相关的第一人。

近年来的中文互联网煞是有趣,任何事情的发生与意见情感的表达,似乎都有了高下之别。就像没看过金庸小说的人似乎不配缅怀金庸,而搞不清楚斯坦李和曾经合作者们恩怨情仇的普通人,追忆斯坦李也是一种作秀。

诚然,从个人营销的层面来讲,斯坦李在同侪之中算是翘楚。或者说,与他同时期活跃的漫画创作者(包括编剧和画师),大多不会像他这样一直活在看似花团锦簇的掌声之中。大多数人,其实怀着疲惫近乎怨恨,出现在大众视野中的是无穷无尽的争吵甚至诉讼。

其中,杰克·科比是反复被提及的名字。

此处,在进入下文之前,我们其实需要说回早期美漫的创作模式。当美漫还有很多新角色在源源不断被创造出来的那个年代,编剧和画师的合作方式也是现在看起来非常不合理的。换言之,编剧将自己手头工作交出去之后,到拿到画师返回来的内容之前,甚至完全无法预料自己将看到的是什么。

也正是因此,那个时代画师拥有很强的创造发挥空间,在新角色的创作中,画师往往扮演的是将 idea 具象化的角色,扮演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斯坦李与杰克·科比的恩怨情仇,即使在美国也是时常被人提起的八卦。两人曾经有过近十年非常紧密的合作,合作创作的角色包括神奇四侠、钢铁侠、黑豹等角色,还有科比自己钟爱的银影侠。但最终,两人的矛盾在 60 年代末开始公开化,科比于 70 年代初出走 DC。这其中的原因,被普遍认为和斯坦李关于角色创作身份的抢夺有关。而两人关于谁才是神奇四侠创造者的争论,几乎持续了整个 70 年代。

大多数后续对此事感兴趣的人,在整理两人不同场合提及内容时,都发现斯坦李其实有些言辞出入之处。这也是为什么直到今天,很多漫画读者提及当年之事,也默认科比受了莫大的委屈。但同时,科比在 DC 的故事却并不为大多数中国读者所知,这位充满创造力与分镜魅力,称得上著作等身的大师,并未在 DC 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可是,这并不代表斯坦李真的像看起来那么花团锦簇。科比出走后的 70 年代,其实斯坦李也停止了漫画月刊的创作。之后,用当下的眼光来看,他开始了漫长的自我营销。参加漫展、在大学演讲、参与各种 panel 讨论,如今年轻的漫画创作者们会做的一切,他都投身其中。

80 年代,斯坦李搬到加州,自然与美国的影视行业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如今很多粉丝知道的 Stan Lee Media 和 POW Entertainment 都是他移居加州之后的产物,接踵而至的还有各种版权官司。

不得不说,斯坦李曾经在漫威得到的优厚待遇,其实是作为雇员的丰厚薪水。而在创作方面,他除了看自我影响换来的“群众认知”,却和他的同侪们一样,并不享有版权。

两大美漫公司的强势是一方面,也许在创作之初,谁也预料不到最终衍生的利益会如此可观。这样的情况,也一度极大伤害了美漫创作者的积极性——没有人愿意创造新角色,反正也不是自己的。得益于 80 年代创作者们对于自身权益的争取,后来活跃的创作者们一定程度上可以免于晚景凄凉。但即使到了今天,两大依然是强势的,尤其是一线角色的刊物。这可能也是为什么,不少美国年轻画师对于漫展卖画增加收益的模式,如此专业并且熟稔于心。

说回正题,斯坦李参与了非常多漫威经典角色的创作,这一点毋庸置疑。但对于大部分正在讨论这个问题的普通人来说,斯坦李时代的作品,并不是他们关注和了解的。美国媒体给与斯坦李的评价是 icon,这个说法算是相当精准,也符合他在普通人心中的形象,到了今天,这个反复出现在漫画、动画和电影中的人物,更像是吉祥物一般的存在。

普通的电影观众凭什么要去了解历史了解斯坦李呢?当这个吉祥物突然消失的时候,那种怅然若失的感受是应该被理解的。

斯坦李的同侪大多没有熬到他这样好运的时候,不仅如此,可能其他人也未必像他一样付出了如此多的精力去把自己和这些没有版权的角色关联起来。所以,当我们看到这么多普通的电影观众讨论和热爱这个人,老实说,这是他曾经锲而不舍地“努力”所换来的回报。而斯坦李的一生,也许真的如同漫画中的人物一般跌宕起伏。

斯坦李曾经说过,他和杰克·科比最后一次见面是在一次漫展上。那时候,不论是福斯的 X 战警还是索尼的小蜘蛛都还未问世,更遑论日后让人瞠目结舌的 MCU。其实,谁也不知道他们之间到底交谈了什么,后来斯坦李对媒体说,科比对他开了一句玩笑话,他认为那是一种原谅。

至于他们真的说了什么,如今,唯一知道的那个人,也已经尘归尘,土归土了。

所有的故事,都有走到结局的时候。R.I.P

今日爆款数量有限,更有超多大额优惠券发放中,点击阅读原文一键立抢>>  

你可能感兴趣的:(斯坦 · 李去世,「漫威之父」的恩怨情仇尘归尘,土归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