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哪吒之魔童降世》看教育

        昨天去看了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元始天尊将混元珠提炼成灵珠和魔丸,灵珠投胎为人,可堪大用;而魔丸则会诞出魔王,为祸人间。阴差阳错,灵珠和魔丸被申公豹掉了包:本应是灵珠英雄的哪吒成了混世大魔王;龙王的儿子敖丙成了龙珠转世。哪吒生来调皮捣蛋、顽劣不堪却有一颗做英雄的心;敖丙成长为一个温文尔雅、风度翩翩的少年却想一下子除掉陈塘镇的所有人。后来二人均成为救世英雄。

        整部电影制作的优劣暂且不说,从教育的角度来看还是有很多启发的。

        先说家庭教育对一个孩子的影响。

        影片中哪吒的母亲殷夫人是一个雷厉风行、斩妖除魔不输男儿的巾帼英雄,对哪吒却是极其温柔地呵护;他的父亲李靖是一个沉稳、不善言辞的人,愿意牺牲自己的生命去换回哪吒的命。从哪吒出生那天起他们就知道自己的孩子是被调包的魔丸转世,却始终顶着极大的社会压力对哪吒不离不弃,只希望他可以开心地生活。

        敖丙的母亲自始至终没有出现过,母爱是缺失的;他的父亲——龙王,虽然爱自己的孩子,愿意忍着剧痛、拔下龙鳞给孩子制作一件坚硬无比的龙鳞甲衣,但这种爱是有条件的。他一心只想为龙族讨回公道,自己做不到了,就把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孩子俨然成了他实现自己理想的工具。

        影片中有一个细节 :乍一来到人世的哪吒长着一张混世魔王的脸,当地老百姓把他当作妖怪,强烈要求他的父亲立即把他杀死。作为陈塘镇总兵的李靖左右为难,想保护自己的儿子却又不知如何跟百姓交代。就在民声鼎沸之时,殷夫人挺身而出,紧紧抱住惊慌失措的哪吒,温柔地安慰他说:“孩子不怕,妈妈会保护你。”瞬间,哪吒的脸变成了一个非常乖巧可爱的婴儿脸。

        一个混世魔王会变成可爱的婴儿,只因为母亲紧紧的拥抱和温柔的安抚。对一个孩子来说,尤其是婴儿期,母亲的无条件的关爱与呵护是他健康成长的必需品。

        因为担心魔丸转世的哪吒会伤害百姓,自他出生开始,就被关在家里,不得出家门半步。慢慢地他长大了,无论多忙,母亲都会陪他踢毽子。这是童年哪吒唯一的乐趣,也是他童年生活里唯一的光亮。看着孩子笑得那么开心,做母亲的就算被踢得鼻青脸肿也心甘情愿。

        玩游戏是人的天性,更是孩子的天性。如果父母每天都能拿一段时间出来陪孩子做做游戏,对孩子来说就是非常幸福的一件事情。

        都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有质量、有力量的陪伴是父母送给孩子的最好的礼物。比如陪孩子玩游戏;读书讲故事给孩子听;用心倾听孩子叽叽喳喳地分享;孩子写作业时,母亲安静地坐在旁边看书或是静静地做自己的事情;甚至什么都不做,只要心在场,爱在场,孩子能感受到母亲是在陪伴自己……这些都是有质量、有力量的陪伴。

        有父母无条件的关爱,也有最长情的陪伴,哪吒是不是就可以摆脱魔丸带来的负面影响,成为一个所谓的正常的甚至是优秀的孩子呢?答案是否定的。其中一个原因是亲子之间缺少了沟通。

        哪吒的父母总是默默地付出,尤其是他的父亲。两年后天劫会下世收回魔丸,哪吒的性命也就结束了。为了让孩子接纳自己,他们说了一个善意的谎言:告诉孩子他是灵珠转世,所以才会与众不同,看起来很另类;为了保护孩子,更是为了让他快快乐乐地过完最后两年,他们把哪吒送进了太乙真人的江山社稷图里学本领;为了给孩子庆祝生日,李靖一家一家地跪求乡亲们来参加生日宴会,只为了到时候可以给哪吒洗脱冤屈,让百姓接纳他;为了保住孩子的命,李靖拿自己的性命去交换了生死符。

        可是这一切,哪吒根本就不知道。

        影片中的反面角色申公豹抓住时机,在哪吒生日那天告诉他:其实哪吒是魔丸转世,是来祸国殃民的,今天的生日也是他的忌日。哪吒听了申公豹的话,认定父母说他是灵丸转世,是恶意欺骗他;他认为父母让他去跟太乙真人学艺只是为了找个地方把他囚禁起来,以免他出去惹麻烦。

        就在要庆祝生日的那一刻,哪吒念出了申公豹教给他的咒语,解下了颈上的项圈,解除了项圈对魔丸魔性的压制。自此一发而不可收拾,眼看着父母就要死在他的手上了。幸亏敖丙不顾自己的危险击退了哪吒,让他有机会看到了以前的事情,了解了父母尤其是父亲给予他的无言的爱。

        如果哪吒一直不知道父母是那么爱他而把那一剑刺下去了呢?我想后果将会是毁灭性的打击。爱就要大声说出来,这里的大声说出来不是把“我爱你”挂在嘴边,而是指父母与孩子之间需要有效的沟通,爱孩子就要让他知道,不要想着孩子长大后自然就懂了。有些事情一旦错过了就永远无法挽回了!

        让孩子从小就知道父母是爱他的,让他们有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这对孩子性情的培养,人格的塑造都是非常重要的,这是孩子幸福一生的基础。等到孩子长大了才体会到父母的爱,他们已经错过了最好的成长时光。

        再来看看学校教育对孩子的影响。

        哪吒的老师太乙真人,是一个善良,有耐心的人。他教哪吒就是为了让哪吒可以学会本领保护自己,可以修身养性抵抗魔丸带来的魔性。

        为了引起哪吒的兴趣,让徒弟愿意跟自己学艺,他变着花样儿跟哪吒玩游戏,在玩中教学,寓教于乐。除了教哪吒本领,他还会关注哪吒的心理状态,及时予以疏导。哪吒后来明白了父母深沉的爱,就是太乙真人让自己的坐骑施展法术的效果。

        在这样的老师和家长的合力影响下,哪吒克服了命中的魔丸天性,成了救世英雄。

        另一边,龙太子敖丙,原本是灵丸转世,性本善良的孩子,也确实长成了一个温文尔雅,风度翩翩的少年。但是龙王一直对自己族类受到不公待遇耿耿于怀,他也把儿子当成了工具,当成了争取家族利益,弥补自己人生缺憾的工具。他希望儿子可以把龙族从天牢中解救出去,得到龙族该得的利益,所以不管儿子愿不愿意就把龙鳞甲衣套在了儿子身上,让儿子去为龙族利益而战。

        他的老师申公豹是一个满怀嫉妒、怨念与仇恨的人。他教敖丙学艺纯属为了实现一己之私欲,他把敖丙当成了自己位列仙班的工具。 勤学苦练是申公豹教敖丙学艺的唯一方式。

        在这样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合力下,本性善良的敖丙不断压制着内心的善意,不惜与自己唯一的朋友——哪吒为敌,差一点就一举杀死了全镇的百姓。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之外,对孩子的成长来说,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影响因素——社会。人类的偏见是哪吒成魔的重要原因,对敖丙来说更是雪上加霜。

        哪吒和敖丙从小就被贴上了异族的标签,尤其是魔丸转世的哪吒。从哪吒出生那一刻起,人们就认定了他是魔头,会给周围人带来伤害,所以全镇的百姓都避他如蛇蝎。而敖丙,因为担心人们把自己当另类,从来不敢摘下面具。

        当哪吒击退妖怪,救回被抓的小女孩儿后,人们把哪吒当成了绑架孩子的坏蛋,对他拳打脚踢;当敖丙牺牲龙族的利益,抵御了魔丸的魔性后,因为露出了龙角,人们依然把他当成了可怕的怪物。

        人类的无知与偏见让两个善良的孩子走上了毁灭的道路。幸亏关键时刻哪吒想起了父亲的教导:我命由我不由天,是仙是魔我自己说了算。接着他把这种坚定的信念传递给了唯一的朋友——敖丙。二人齐心协力,终于抵抗住了魔丸的魔性,救了自己,也救了所有人。

      孟子说人性本善,人生来就有善端,但是善端只是一种可能,需要教育让善端发芽开花结果;荀子说人性本恶,需要教育来制止恶性因子的发展;我认为人是善恶共生体,我们不能随便给任何一个孩子贴标签。 孩子的成长,是家庭、学校与社会合力的结果。教育好了,生来偏恶的可以成为一个善良的人;教育不好,再善良的孩子也会成为魔丸转世。

        后记:感觉里面的太乙真人活脱脱就是一个现代人,指纹解锁类高科技操作伸手就来,网络流行语张口就出;还有一个胡子拉碴的彪形大汉,却是带头逃跑的娘娘腔。这两个角色的设置纯属低俗的搞笑,跟整部电影一点都不搭调。还有哪吒吃妖怪的鼻涕解毒这一情节的设置,恶心至极,真不知道编剧和导演是怎么想的。这一点观影感受本与这篇文章的主题无关,但实在是不吐不快,就写在后面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透过《哪吒之魔童降世》看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