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目中的那一种电影

我心目中的那一种电影_第1张图片

我心目中的那一种电影_第2张图片

我心目中的那一种电影_第3张图片

我心目中的那一种电影_第4张图片

我心目中的那一种电影_第5张图片

我心目中的那一种电影_第6张图片

    《一个和八个》  中国广西电影制片厂    1984年出品      片长87分钟

    1983年,从北京电影学院毕业的那一批电影人,他们被后来的人们称之为中国的“第五代”的电影人。他们毕业的信念是;在艺术上,儿子不不必像老子一样,一代人应有一代人的想法,而走出了校门,去探索去实践去验证,电影是一门独立的艺术。电影不是文学戏剧的附庸或者是综合,它的本质是移动的影像艺术,它有它的独立的叙事系统。这从根本上否定了中国传统的影戏的观点,从而也迈出了中国电影改革的第一步。

    我为什么会不厌其烦地去赘述他们呢?是因为第五代的电影人的电影作品里,又将电影的焦点回归到了“人性”上来了。他们以人性的视角去观察去分析去反思时代和文化,强调的是人性的自由和解放,透入出的是对人性的关注和关怀。在他们的电影作品里,人性与文化是不可分割的两个部分,离开人性谈文化,文化说不透,离开文化谈人性,人性就空洞。事实上,在这一批电影人的身上,对这一问题他们的电影,拍得是最好的,没有之一。北大教授戴锦华曾说;这是第五代电影人的第一次集体的作业,是他们的开山之作,其形式上的革新性超过了其内容。有人认为影片是以一种“过度的表达形式”,对经典革命叙事加以“破坏性的重述”,并以一种“百辩”的自指式的陈述,讲述了一个关于“冤屈”与“忠诚”的主题,其内在意识形态上表达一种对流臣属的姿态。戴老师讲得有一点高深目测,我没有听明白,但我能理解她的意思。

    我以为,在今天的电影市场上,也有很多打着“人性”旗号的影片,但都呈现出一种歇斯底里似的状态,或者是一种极度抽象的模棱两可的人性符号,根本就没有用电影的语言对其进行深度的解读,所以完成了一种看过之后便空无一物的捉摸不定的感觉。从根本上就讲是对人性,对文化,对认识上的一片曲解,其的结果是,钱花得越来越多,技术越来越好,人也越来越漂亮,但对人性的理解却越来越离谱,对艺术的追求却越来越偏差。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影片的剧本是取材于诗人郭小川的同名诗歌,该诗歌我以前看过,篇幅很长很长,是一首叙事性的诗歌。编导沿用了其基本框架和叙述,并对战争的描写和冲突作了淡化,使之电影紧紧地围着这一“人性”为主题来展开,将人性抽象化,具体化,真实化。让它超越了阶级情感和民族情感的一部不朽关于探讨人性的电影。

    影片讲述了一个八路军的指导员王金被蒙冤入狱,但他仍以民族的解放事业为重,教育了同狱的八个犯人。他们中有三个是土匪,三个是逃兵,一个是奸细和一个是投毒犯。使他们用实际的行动来赎罪,并投入到了对日本侵略者的战斗的故事。尽管是故事不够的新颖,情节不够的奇特,处理不够的细致,但影片对人性的理解,对镜头的运用,对光线与色彩的结合,对舍本与逐末的解读,开创了电影史上的先河,也为第五代的电影人所取得惊世的成果埋下了伏笔。

    指导员和他的八个罪犯之间的外部经历在影片中描述得很少,而主要描述的是他们的内心与内心之间的经历,灵魂与灵魂之间的搏斗,人格与人格之间的撞击。特别是影片中的那一个女卫生员的形象,给人以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在视觉上,造型上,让她避免了那一种在战争年代的风风火火的,大大咧咧的,勇敢泼辣的女性形象,而是一位皮肤白皙的,脸庞稚嫩的,身材弱小的,穿着一件略显过长的军装。给人以强烈的反差是,却是一张张狰狞野蛮的,杀死腾腾的,衣着破烂的犯人,使之产生了对比的落差。暗示着阳刚与柔美的对比,仁爱与残暴的对比,纯洁与污浊的对比,忠贞与背叛的对比,崇高与渺小的对比,生命与生命的对比。充分发挥了电影的表象,叙事,抒情的功能,也震撼了中国的电影界,为电影的造型史揭开了新的一页。

    我为以为,影片的色彩运用到了出神入化的,点石为金的地步。画面上出现的一望无际的旷野,明朗灿烂的阳光,辽阔高远的天空,大量的色彩堆砌是由情绪而发展的必然的结果,它象征着升华和新生,死亡与诞生的全过程。

    影片结束了,作为一部探索电影的开山之作,我的理解是很不够的,但这并不妨碍我去喜欢而退缩的理由。这一代的电影人所创作的影片,《黄土地》《老井》《红高粱》等,都是我所喜欢的,有时间也会去慢慢地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心目中的那一种电影)